⼀、选择题(每⼩题只有⼀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题,每⼩题1分,共25分。) 1.空⽓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 A.氮⽓ B.氧⽓ C.⼆氧化碳 D.稀有⽓体 2.下列⾦属的活动性最弱的是 A.银 B.铜 C.铝 D.钠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属元素是 A.氧 B.硅 C.铝 D.铁 4.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 A.元素 B.原⼦ C.分⼦ D.单质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数 B.质⼦数 C.核外电⼦数 D.最外层电⼦数 6.下列措施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使⽤清洁能源 B.使⽤⽆氟冰箱 C.提倡使⽤私家车 D.提倡垃圾分类 7.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来⽔ B.汽⽔ C.液态氧⽓ D.液态空⽓ 8.下列物质在氧⽓中燃烧,产⽣⼤量⽩烟的是 A.⽊炭 B.甲烷 C.蜡烛 D.红磷 9.下列图标中,表⽰“禁⽌烟⽕”的是 A B C D
10.下列符号中,表⽰2个氢分⼦的是 A.H2 B.2H2 C.H2O D.2H 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称量固体 D.加热液体
12.下列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冰易升华 B. ⽔通电能分解
C. 五氧化⼆磷是⽩⾊固体 D. ⾷盐易溶于⽔
13.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信息如右图所⽰,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序数为12 B.核外电⼦数为 24 C.元素符号为Mg D.相对原⼦质量为24.31 14.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氯化钠 NaCl B.氧化铝 Al2O3
C.碳酸钠 NaCO3 D.氢氧化钾 KOH
15.卫星运载⽕箭的动⼒由⾼氯酸铵(NH4ClO4)发⽣反应提供,化学⽅程式为: 2NH4ClO4 N2↑+Cl2↑+2O2↑+4X。则X的化学式是 A. H2 B. H2O C.H2O2 D. HCl 16.下列化学⽅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P + 5O2 P2O5 B.CO + O2点燃 CO2 C.3Fe + 2O2 点燃 Fe3O4 D.2Al + 3O2 2Al2O3
17.达菲(C16H31N2PO8) 是⽬前⽤来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药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菲是⼀种有机物 B.达菲由58个原⼦构成
C.达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是16:31 D.达菲中磷元素的质量分数最⼩ 18.下列关于物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墨可⽤作电极 B.氧⽓可⽤作燃料
C.稀有⽓体可⽤于填充霓虹灯 D.⼆氧化碳可⽤作⽓体肥料
19.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推理是学习化学的⼀种重要⽅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正确的是 A.⼆氧化碳能使燃着⽊条熄灭,所以能使燃着⽊条熄灭的⽓体⼀定是⼆氧化碳 B.⾦刚⽯与⽯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C.铁丝在氧⽓中能够燃烧,空⽓中有氧⽓,所以铁丝在空⽓中⼀定能够燃烧 D.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成CO2,所以燃烧能⽣成CO2的物质⼀定含碳元素 20.下列关于测定空⽓中氧⽓含量的实验分析中(图中药品为红磷和⽔), 不正确的是
A. 氮⽓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 B. 不能⽤⽊炭代替红磷
C. 图I中进⼊集⽓瓶的⽔约占烧杯中⽔体积的五分之⼀ D. 图II所⽰装置也可以测定空⽓中氧⽓含量 21.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的的是 选项 实验⽬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B 鉴别冰和⼲冰 室温放置,过⼀段时间观察是否有液体残留 C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加⼊⾜量稀硫酸,过滤 D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加⼊⾜量的锌粉,过滤
22.钛是航空、军⼯、电⼒等领域的重要原料。⼯业上⽤钛酸亚铁(FeTiO3)冶炼钛(Ti)的过程是: ①2FeTiO3 + 6C + 7Cl2 2TiCl4 + 2FeCl3+ 6CO ②在氩⽓环境中,2Mg+TiCl4 Ti +2MgCl2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②中氯化物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C.反应①、②中钛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 D.反应②中氩⽓只作为保护⽓并不参加反应 23.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氧化碳的密度⽐空⽓⼤,⼜说明了⼆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持燃烧 ③既可说明⼆氧化碳能溶于⽔,⼜说明了⼆氧化碳能与⽔反应
④既可说明⽔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可推导出⽔分⼦中氢原⼦和氧原⼦个数之⽐为2:1 A.①②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
24.黄铜渣中约含Zn 7%、ZnO 31%、Cu 50% 、CuO 5% ,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不参与反应):
已知:ZnO + H2SO4 = ZnSO4 + H2O;CuO + H2SO4 = CuSO4 + H2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I、II 中的操作均包含过滤
B.I、II 中的现象均包含有⽆⾊⽓泡⽣成 C.I中发⽣2个化学反应 D.溶液B中只含硫酸锌和⽔
25.某⼄醇(C2H5OH)和⽔混合的溶液中,⼄醇分⼦中所含的氢原⼦总数与⽔分⼦中所含的氢原⼦总数相等,则此溶液中⼄醇质量占总溶液质量的质量分数是 A.25% B.71% C.33% D.46% ⼆、填空题(共5个⼩题,共28分) 26.(6分)化学与⽣活息息相关。
(1)下列⽤品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合⾦⽂具盒 B.⽊制玩具马 C.塑料⽔杯 D.纯棉⼿套 (2)为了防⽌青少年患佝偻病,应补充______元素。
(3)临近期末考试,⼩明为⾃⼰制定了如下⾷谱。主⾷:⽶饭;副⾷:红烧⽜⾁、清蒸鱼、花⽣⽶;饮料:⽜奶。从均衡营养的⾓度我们建议在⼩明的⾷谱中,应该增加下列哪项⾷物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炒鸡蛋 B. 煎⾖腐 C. 糖醋排⾻ D. 凉拌黄⽠ (4)将浑浊的河⽔⽤右图所⽰的简易净⽔器进⾏净化, 其中活性炭的作⽤是_______。
(5)化⽯燃料主要包括煤、______和天然⽓,其中天然⽓(主要成分是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 ⽅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氧化钙与⽔反应,能放出⼤量的热,可⽤于加热⾷物。此反应的化学⽅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7.(5分)化学与⽂学有着不解之缘,很多成语和⽂学作品中都蕴含着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琢不成器”发⽣的是_____________变化。
(2)“遥知不是雪,唯有暗⾹来”说明分⼦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钻⽊取⽕”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是 。 (4)“真⾦不怕⽕”说明⾦具有的性质是 。
(5)在古代⼈们把烧红的⽣铁放在铁砧上反复捶打最终使⽣铁转化为钢,这就是“百炼成钢”的来历,这样做的⽬的是降低⽣铁中___________元素的含量。
28.(5分)⼆氧化碳是重要的资源,具有⼴泛的⽤途。
(1)⼆氧化碳可⽤于⽣产碳酸饮料,其中发⽣反应的化学⽅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液态⼆氧化碳可⽤于扑救档案室发⽣的⽕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液态⼆氧化碳⽓化后不会污染档案 B.⼆氧化碳可覆盖在可燃物表⾯,隔绝空⽓ C.液态⼆氧化碳⽓化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点
(3)为减少温室⽓体⼆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将⼆氧化碳进⾏转化。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反应前 反应后 A B C D
① 物质C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填“分⼦”、“原⼦”或“离⼦”)。 ② 以上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③ 该反应中C、D两种物质的质量⽐是 。 29.(6分)铁是应⽤最⼴泛的⾦属。
(1)下列铁制品的⽤途中,利⽤其导热性的是 (填字母)。 A.铁锤 B.铁锅 C.铁丝
(2)⼯业常⽤⾚铁矿和⼀氧化碳在⾼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程式为_____________。 (3)铁制品容易⽣锈,铁⽣锈的条件是 。
(4)铁制容器不能⽤来盛放硫酸铜溶液,请⽤化学⽅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5)将⼀定量铁粉加⼊到硫酸铝、硫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的溶质是___ ___。 30.(5分)下列A~G为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均由⼀种或两种元素组成。
(1)A和B是化合物,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A发⽣分解反应能⽣成B,该反应的化学⽅程式为_______。
(2)化合物C和单质D均有可燃性,完全燃烧后,⽣成物相同且只有⼀种,则C、D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单质D和化合物E反应,有红⾊固体⽣成,该反应的化学⽅程式为___________。
(3)将固体F放⼊过量G溶液中,得到浅绿⾊溶液和⽆⾊⽓体,该反应的化学式化学⽅程式为_______,向所得浅绿⾊溶液中加⼊适量A溶液⽣成氯化铁和⽔,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 三、实验题(共3个⼩题,共20分) 31.(6 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 a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锰酸钾制取氧⽓的化学⽅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的发⽣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氧化碳的化学⽅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将燃着的⽊条放在瓶⼝,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氧化碳。
32.(6分)某燃料X在7.2g氧⽓中燃烧,得到9.2g混合⽓体(可能含有⼀氧化碳、⼆氧化碳、⽔蒸⽓)。化学兴趣⼩组的同学利⽤下图所⽰装置验证混合⽓体的成分。
资料:①浓硫酸具有吸⽔性。 ②浓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氧化碳。
A B C D E F
(1)通过混合⽓体后,A装置增重4.5g,说明混合⽓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装置中澄清⽯灰⽔变浑浊,发⽣反应的化学⽅程式为 。D装置的作⽤是 。 (3)当观察到 ,证明混合⽓体中有CO。
(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称量B、C装置共增重3.3g,根据以上数据可确定燃料X中所含元素及元素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
33.(8分)某实验⼩组的同学在整理实验仪器时,发现了⼀个盛有⿊⾊固体的烧杯。在请教⽼师后,同学们得知烧杯中的固体是加热制取氧⽓的剩余物(反应完全),从中可以回收得到MnO2。⼩组同学将⿊⾊固体取出,并对其进⾏了探究。 【查阅资料】
①实验室中可以加热⼆氧化锰和氯酸钾(KClO3)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氧⽓,同时⽣成氯化钾。 ②氯化钾溶于⽔,其⽔溶液呈⽆⾊;锰酸钾溶于⽔,其⽔溶液呈绿⾊。 Ⅰ.探究⿊⾊固体是哪个化学反应的剩余物。
【猜想】猜想⼀:H2O2制取氧⽓; 猜想⼆:KClO3制取氧⽓; 猜想三: 。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猜想⼀不成⽴,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进⾏实验】
取少量⿊⾊固体于另⼀个烧杯中,加⼊⾜量蒸馏⽔溶解,振荡,过滤后得到⿊⾊滤渣和⽆⾊滤液。 【得出结论】猜想 成⽴,理由是 。
Ⅱ.探究⼆氧化锰在氯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反应中的作⽤。 【猜想】猜想⼀:是反应物; 猜想⼆:是催化剂。 【进⾏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取12.25g氯酸钾在试管中加热,把带⽕星的⽊条伸⼊试管。 固体融化,产⽣少量⽓体,⽊条上的⽕星变亮。 2、取12.25g氯酸钾和2.55g⼆氧化锰混合均匀后在试管中加热,把带⽕星的⽊条伸⼊试管。 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中的剩余物加⾜量的⽔溶解,过滤,并将全部滤渣洗涤、⼲燥、称量。 称量固体的质量是_____g
【实验结论】猜想⼆成⽴,⼆氧化锰在氯酸钾固体加热制取氧⽓的反应中起到催化作⽤。 【反思与交流】
⼩贝同学提出,前⾯的实验不⾜以证明⼆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起到了催化作⽤,因为①。 经过讨论,⼤家设计了⼀个补充实验,证明了猜想⼆成⽴,请你写出实验操作②。 四、科普阅读理解(共1个⼩题,共4分) 34.(4分)阅读下⾯的科普短⽂
在离地⾯约25km⾼空处有⼀层厚度极薄的⽓体层,主要成分是臭氧(O3),它是地球上⼀切⽣命的保护层。
与O2不同,通常状况下O3是淡蓝⾊⽓体,有难闻的鱼腥味。O3不太稳定,⼀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量的热。O3⽐O2活泼的多,它能跟许多物质(SO2、CO、NO、氟利昂等)发⽣反应。如除去⼯业废⽓中的SO2,⼀种⽅法是在微热条件下,O3与SO2化合成SO3,SO3再跟H2O化合就得到了硫酸。
臭氧发⽣器可以制得O3,其原理是在放电条件下,O2能转化为O3。从臭氧发⽣器出来的⽓体中含O3约3%。
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飞机排出的废⽓(含CO、NO等)以及常⽤的制冷剂“氟利昂”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到地球表⾯,导致⽪肤癌的发病率⼤⼤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依据⽂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O3与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O2转变为O3的化学⽅程式为 。 (3)O3与SO2反应的化学⽅程式为 。 (4)你认为保护臭氧层的有效⽅法是 。 五、计算题(共1个⼩题,共3分)
35.(3分)某校化学实验课上,同学们⽤化学⽅法探究⼀种钢样品中铁的含量。同学们将11.4 g钢样品和30.0 g稀盐酸(⾜量)放⼊质量为130.0 g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了四次称量,记录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烧杯和药品质量/ g 171.4 171.3 171.0 171.0
(1)计算这种钢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最后结果精确到0.1%) (2)某钢⼚欲冶炼1120 t这种钢材,需含氧化铁80%的⾚铁矿多少吨? ⼀、选择题(共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A C A B C C D D B D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C A B D C B C B C D ⼆、填空题(共28分) 26. (7分)
(1)C (2)钙或Ca (3)D (4)吸附
(5)⽯油,CH4+2O2===CO2+2H2O (6)CaO + H2O===Ca(OH)2 27.(5分)
(1)物理 (2)分⼦总在不断运动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点 (4)稳定性 (5)碳或C 28.(5分)
(1)CO2+ H2O === H2CO3 (2)AB (3)①分⼦ ②AC ③9:4 29.(6分)
(1)B (2)3CO+Fe2O3 ==== 2Fe+3CO2
(3)与氧⽓和⽔接触 (4)Fe+CuSO4===FeSO4+Cu ,置换 (5)硫酸铝、硫酸亚铁;硫酸铝、硫酸亚铁和硫酸铜 30.(5分)
(1)2H2O2 === H2O + O2↑ (2)CO、C,C+2CuO === 2Cu+CO2↑ (3) Fe+2HCl===FeCl2+H2↑ ,FeCl2、HCl、H2O2
三、实验题(共19分) 31.(6分) (1)试管
(2)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A
(3)CaCO3+2HCl====CaCl2 + H2O+CO2↑ C ⽊条熄灭 32.(6分) (1)⽔蒸⽓
(2)CO2+Ca(OH)2 === CaCO3↓+H2O 检验⼆氧化碳是否除尽 (3)E中红⾊固体变⿊,F中⽯灰⽔变浑浊; (4)C:H = 3:1(2分) 33.(8分) Ⅰ
【提出猜想】猜想三:KMnO4制取氧⽓
理由是:⿊⾊固体是加热制取氧⽓后的混合物,过氧化氢制取氧⽓不需要加热 【得出结论】⼆,氯化钾的⽔溶液成⽆⾊或锰酸钾的⽔溶液呈绿⾊,⽽滤液为⽆⾊ Ⅱ
【进⾏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带⽕星的⽊条复燃 2.55g
【反思与交流】①没有证明⼆氧化锰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②取实验操作3称量的固体与⼀定质量的氯酸钾混合加热,伸⼊带⽕星的⽊条。(合理即可) 四、科普阅读理解 34. (4分) (1)分⼦不同。 (2)3O2 === 2O3 。 (3)O3+ 3SO2 === 3SO3 。
(4)使⽤⽆氟冰箱,绿⾊出⾏等(合理均可)。 五、计算题
35.(3分)(1)98.2%(算出氢⽓质量得1分,算出98.2%得1分) (2)19t(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