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水平的培养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为重
点。而培养学生综合实践水平,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的经验联系起来,打破学校与社会的隔离,提升学生手脑并用的动手操作水平。所以,实践是一种尝试、一种体验、一种应用。要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水平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就必须从现实生活、有效课堂和操作活动的立体式参与中去把握。在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增强对智障学生实践水平的方式同样如此,应该从“激发实践中学习的兴趣”、“丰富实践方式”、“课程整合”等不同角度实行尝试,使智障学生的实践水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得到提升。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智学校实践水平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逐步理解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律和思想方法等。尤其是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提升他们的实践水平更是重中之重。本文首先论述了如何激发培智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继而分析了如何丰富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实践水平的方式,最后阐述了将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的教学方式。
一、激发培智学校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实行有效学习的催化剂,著名数学家托兰斯以前说过:“要使教学成功,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由此可见,在培智学校要培养智障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践水平,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任务。为此,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 (一)微笑教学,快乐学习
培智学校的学生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产生兴趣。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培智学校学生通常有直观的数学理解水平,但是缺乏抽象的数学分析水平。通常学生都是先喜欢授课老师,然后才是喜欢数学这门学科。怎样让培智学校的学生喜欢老师,这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问,更是一门艺术,也是做好数学教学工作的关键。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要始终带着一颗微笑的心和一张微笑的脸去给学生授课。教师在时常微笑的同时也会感染学生,使他们以一颗微笑的心去学习,去生活,融入社会。与此同时,老师应该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营造富有魅力的课堂教学特色,使学生习惯并喜欢这种风格和特色[1]。要使教师的ÿ一个动作和ÿ一个讲解都能
够引起学生的重视,建立个人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立足实际,贴近生活
科学知识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使学生增长知识,并将其使用于生活之中。如果所学习的知识对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比较大的用处,那ô学生对这门学科就比较容易建立浓厚的兴趣。在培智学习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使用上将数学教学生活化、功能化。比如在对人民币的识别教学中,这里以100元面值的人民币为例,能够先教学100元面值纸币的基础知识,比如如何识别面值和真α,以及如何用较小面值的纸币兑换100元面值的纸币,等等。然后能够进一步将教学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实行与学生互动的问答式教学,能够问学生100元能够做些什ô,能够购买多少自己喜欢的物品;假如给你100元人民币,你打算如何使用?等等[2]。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使用上,以此激发出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丰富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水平的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倡 “做中学,学中做”,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的实践水平不是单靠书本知识的传递来获得发展,而是通过学生自主地感知、使用多样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在持续的“学与做”的循环中尝试性地解决问题来获得发展的,所以,在培智学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活动、持续地创新实践方式,让智障学生在数学课堂实践过程中提升实践水平。 (一)取嚼教材,适当扩展
在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教材中实用性比较强的内容实行提取、研究并实行适当的扩展,以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水平。还是以纸币的教学为例,在纸币的兑换关系的教学中,教师能够找来一些不同面值的纸币模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将不同面值的纸币实行相互兑换。在这基础上,教师还能够出示各种整数形式的实物标价牌,比如:5元/斤、¥:8元、10.00元/盒、原价:50元现价45元等,再让学生用纸币实行随堂实物购买,这样既增加了趣ζ性、拓展了视野,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水平,还培养了学生的生活水平。 (二)动手操作,直观感受
因为培智学校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感知和理解水平相对较差,数学教师如果仅仅依靠口头讲解,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所以,教师应该经常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直观的方式来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在实行两λ数进λ加法的教学的时候,学生在进λ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这时,教师能
够使用计数棒,以十个计数棒为一捆作为进λ工具,一根计数棒代表个λ数的1,一捆代表十λ数的1 [3]。这样在讲解具体习题时,个λ数上的计数棒相加超过十个就捆为一捆,放到十λ数上,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亲自动手,从直观实践中掌握进λ技巧;又如在实行时间的识别教学时,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准备一个能够调适的时钟模型,在讲解完时间的识别理论以即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转动规律和功能后,能够让学生分别亲自动手调适自己想设定的时间,并让其他学生来指认时钟所指时刻,最后由数学教师来评判谁准确。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亲自动手以直观的形式体会时钟上时间识别的技巧,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水平。
(三)结合经验,巧设情境
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师应该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教师能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情境,在对学生感性理解实行强化的基础上教授数学知识,以促动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比如,在数字识别和加减运算的教学中,教师能够设立这样的教学情境: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两个小组,然后让所有学生分别数另一小组的学生数量,并记¼下来,接着将一个小组的学生抽调若干到另一组,再让学生重新数数。经过这样由学生亲自参与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数技巧以及数字的加减,并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4]。 (四)参与实践,有效使用
学习的目的就是在实际生活中加以使用,数学知识尤其是如此。培智学校数学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必备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灵活使用,为他们融入社会、自立、自强打下基础。在数学教学中,培智学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际生活中,在实践中使用和完善数学知识。比如,在实行24时时间识别教学时,要使学生实际掌握24时计时法的重要性和意义,能够将学生带出课堂,到火车站以及长途汽车站实行参观,并通过对火车和汽车的发车时间等的讲解,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掌握24时计时法[5]。
三、将数学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系起来,提升实践水平
当前,纯数学课堂已经不再适合智障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各项水平的全面、协调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实践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培智学校课程整合趋势下我们更应该增强数学教学过程与其他学科互相联系与渗透。 (一)将数学与美工课结合,培养学生动手水平
在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学中,要持续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水平,以促动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数学教师能够将数学与美工课程联系起来,鼓励学生动手展开实践活动。比如,在实行图形识别教学时,教师能够将美工教学中的三角形、圆形等图形绘画训练引入到数学课堂中。让学生选择几样图形,然后实行绘画,画
好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裁剪下来,最后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实行讲解。这样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水平,还促动了学生美工知识、语言表达水平以及数学图形识别水平的提升[6]。
(二)将数学与语文结合,通过实践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理解水平
培智学校的学生通常在文字理解上比较差,在数学学习中往往会觉得数学应用题比较困难,读不懂应用题的条件。所以,培智学校的数学教师在实行应用题教学时,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语言理解水平,使他们能够读懂题目的意思。在教学中能够引导和协助学生亲自动手,将应用题中的意思画成图纸或者图形关系,并配以对题目意思和图形意义的讲解,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图形水平和语言理解水平。
四、结语
总来说之,培智学校的学生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学生有更多的关爱和耐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以一颗微笑和关爱的心展开教学工作,通过各种方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关键是要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多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促动学生实践水平和社会适合水平的提升,为他们将来在社会中自立、自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