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21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 (5分) (2014·东营) 补充句子
(1)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________ , ________”借用典故表达了期望得到重用以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愿望。
(2) 杜甫《春望》中的语句“________ , ________”以花鸟之物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感时伤世的情感。 (3)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 , ________”借雪中所见烘托送别的惆怅与牵挂。 (4) 周敦颐《爱莲说》以“________ , ________”写出了莲洁身自好、质朴庄重的君子品质。
(5) 春冬之时,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良多趣味。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2.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 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 (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孙叔敖疾 ________   ②王数封我矣________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3) 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4) “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3. (8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第 1 页 共 10 页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水尤清冽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斗折蛇行                    ④以其境过清      (2) 与“佁然不动”的“然”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B .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C . 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D . 然胡不已乎(《公输》)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4) 为什么柳宗元“闻水声”时“心乐之”,“坐潭上”时却“凄神寒骨”?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4. (23分) (2020七下·昌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寄厚味于淡泊 高秀芹
①如今已快到杖朝之年①的袁行霈先生,却越来越有活力。从当年那位英俊温和的北大学生,到“”时期那位信念坚定的“白专典型”,再到之后凤凰涅槃的北大著名教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文史研究馆馆长,他对学术的敬畏一直有增无减。如今看着袁先生依然在学术前线冲锋陷阵,不禁为之赞叹,近年来他还主持了博鳌亚洲论坛——传统智慧与力量:对话亚洲文化分论坛。最近,历时将近7年、由袁先生主编、近千名专家学者及多位编审共同合作完成的《中国文化地域通览》出版发行,填补了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上的空白。此消息一出,不禁让我再次对袁先生的敬佩更加一层,还让我回忆起曾经与袁先生之间许多有趣又温暖的事情。
②我结识袁先生,则因为我曾经扮演过的我一生中仅有一次的一个角色——保镖。那是1998年,我刚到出版社不久,袁先生到出版社来取稿费,具体数目记不清了,估计万元左右,这在当时已是不小的数目了。袁先生要拿着出版社的支票,到海淀南大街中国工商银行取钱,然后再把钱存到校内的银行。从北京大学东门到南门外的路虽然不太远,但是中间要穿过乱七八糟的小马路。当时北大周围还没改造,环境有些繁乱,一介书生揣着这么多钱,当时的文史编辑部主任乔征胜老师有点不放心,叫我护送袁先生去银行。
③那是我第一次跟袁先生这么近地走在一起,他身材挺拔,步履轻盈,说话轻柔,音色优美,我们一路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就到了银行,我光荣而不艰巨地出色完成了“保镖”的任务。没想到,很多天过后,我意外地收到了袁行霈先生的邀请,只为了答谢,这让我十分感动,也因为那次“家宴”,我得以有更多机会走近这位学界泰斗。
④许多年过去了,如今,袁先生的声望越来越大,但对于先生来说,除了书越来越多,其他并没有改变,他还
第 2 页 共 10 页
住在原来的房子里,还喜欢坐在原来的沙发上,还会一如既往地大声笑,还一如既往地俊朗着。我们从来看不到袁先生的忙乱,尽管他有那么多的事情。他永远那么从容自如,因为他的生活里有诗有画有他的陶渊明研究,这一切带给他精神的满足,让他远离物欲。我惊异于袁先生的唯美和优雅,也尊重袁先生的洁净和超然,所以凡俗之事我一概不敢惊扰先生,只有自己出版了好书或者做了有价值的事情,才敢去先生那里汇报。先生看到我带去的书总是很宽厚地褒扬,有时善意的注视和温暖的鼓励比鞭策和批评还有力量,我在袁先生那里获得的就是这种温润涵养却有立场的力量。
⑤对于向学之人,先生总是鼓励的【甲】对于学问之道,先生有自己的见解。早在1978年,他就曾在《光明日报》发表《“纵通”与“横通”》一文,提出独到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境界。后来他说【乙】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丙】先生认为具有大家气象的学者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丁】他们的学术格局和视野开阔,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他们的学问都具有开山之功,开拓新领域,建立新学科,发凡起例,垂范后学;他们都是学问和道德并重,用正直、诚实、刚强成其宽容、之气象。
⑥先生谈诗论道,能书善咏,他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人生,听着西方古典音乐,临摹观望二王颜柳之书法,极高妙而近乎忘我,他把书法和音乐之享受,有形和无形合二为一,打通古今艺术形式,获得全方位的艺术享受。此时的先生是幸福的,青山历历,峰峦自见,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老友陶渊明潜而入,缀句成诗。美的,诗意的,幸福的人生;谦谨,高洁,优雅的人,正所谓:觑神佛如蝼蚁,寄厚味于淡泊。这就是我眼中的袁行霈先生。
【注释】①杖朝之年:年龄的代称,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1) 依次填入文章第⑤段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B C D A . A     B . B     C . C     D . D
(2) 从全文看,第①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3) 结合文章第④段,谈一谈作者眼中的袁行霈有哪些内在品质。
(4) 请根据文中袁行霈先生的观点,简要概括“大家气象的学者”具有哪些特点。  5. (14分) (2017九上·宁波月考)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第 3 页 共 10 页
甲 。 。 ; ; 乙 :“ , “ , “ :“ 丙 。” ”。 ”。 。” 丁 。 : 。 :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刀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住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彷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的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朝着上空一跳一跳地喘气。
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做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这样,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翻开处跑出来。
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的看着从奇异轮廓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当马可瓦多带着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你们哪里拿的?”马可瓦多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森林里!”小孩说。 “什么森林?”
“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公路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
第 4 页 共 10 页
的前途。
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比手划脚的树木陪着转动,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煞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支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得小小的,一动也不动。他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
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乙)读卡尔维诺(有删减) 曹文轩
卡尔维诺对童话一直情有独钟。他自称是意大利的格林。而我以为,他的童话——就我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有文学创作经验的人而言,比格林的童话更好。格林的童话毕竟是瞄准了孩子而写的,免不了小儿腔和少许做作,而卡尔维诺的童话是来自于民间传说,他在采集之后,尽力保持了它们作为民间文学时的模样、叙述方式,显得更为自然也更为纯朴。
我们看到了厚厚两大本童话。这是卡尔维诺用了几年的时间从意大利各个地区搜集而来的。其中有相当一批,精美绝伦。它们应收入世界各国的中小学语文课本。
童话几乎总是这样开头的。它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遥远的年代,并且一开始就将我们带到一个荒诞但一点也不令我们感到虚假的世界。我们与童话之间已经达成一种契约:童话就是写那些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契约,早在我们还作为婴儿时,就通过母亲或奶妈缔结了。我们喜欢它,因为,它给我们一份安静,一种境界。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却有着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可以无限延长。当那些由作家苦心创作出来的文字很快死亡时,这些来自于民间的稚拙的甚至显得有点公式化的文字,却硬是一代一代地流出下来了。我们为什么就不去问一下:这是为什么?也许这些文字的背后沉淀着什么──沉淀着人类永恒的精神、永恒的希望和永不改悔的一番痴心与浪漫?童话这种形式本身,也许就是人类基本欲念的产物。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哪一天小说与戏剧等都会消亡的话,童话却会一如从前地存在着。
对童话理解得最透彻的当然不是我们,是卡尔维诺。
第 5 页 共 10 页
与其说卡尔维诺是小说家,倒不如说他是童话家。他的小说是在童话的模式中进行的。是写给成人看的童话。 一个人从小孩渐渐长大了。童话对他来说,也渐渐失去了魅力,因为,它们毕竟显得过于单纯了。这个人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混乱的社会。这个社会没有公主与王子,没有宝窟与金殿,甚至连巫婆与海盗也没有了。这个人依然可能还惦记着安徒生与格林,但是为了他的后代:他要为他的儿女讲述安徒生与格林的童话。而在讲这些童话时,他完全可能是无动于衷的。他希望他的孩子们活在圣洁的童话世界里。然而他自己却活在滚滚的尘世浊流之中而身心疲惫。他会觉得那些童话对现在的他是毫无益处的,除了可以帮他回忆童年和暂时获得一份宁静外,对他的生存几乎是毫无益处的。
卡尔维诺决定为大人写童话。他知道,我们是喜欢童话的,只不过是“小红帽”、“狼外婆”之类的童话已经不能再满足我们。
他将童话的基本精神与基本手法都承接了下来,但,他将内容复杂化、人性复杂化、主题复杂化,并且扩大了规模。童话的格式,他并没有完全舍弃,但在他的文字世界中,这些程式被隐蔽了起来,不再留下一丝痕迹。
(1) 下列表述与《高速公路上的森林》原文意思相符的两项是(    )  A . 马可瓦多第一次出门到市区找柴火时失败了,没带回任何柴火。
B . 小米开尔和他的兄弟们是因为好玩和从来没看过森林,才要去森林里砍柴的。 C . 小米开尔他们在高速公路旁看到的森林,其实是密密麻麻和奇形怪状的广告牌。 D . 阿斯托弗由于近视,所以没有看见拆广告牌的马可瓦多。
(2)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的主要内容。(20字左右)  (3) 根据语境揣摩人物心理,并加以描写。
“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彷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的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朝着上空一跳一跳地喘气。”
太太:________
“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 马可瓦多:________
(4)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第12段空白处,根据原文有以下两种翻译,你觉得哪种好?结合语境谈谈理由。A.少得可怜的    B.小小的成就——
(5)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第18段对阿斯托弗近视的交代,好似无用,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6)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7)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中有许多荒诞的描写,如马可瓦多用报纸做御寒的盔甲,孩子们把广告牌看成森林等,请结合《读卡尔维诺》尤其是最后一段谈谈你对《高速公路上的森林》主旨的理解。
四、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6. (5分) (2020·莆田模拟) 按要求作文。  请以“开学”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第 6 页 共 10 页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第 7 页 共 10 页
参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1-2、
1-3、
1-4、
1-5、
二、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7分)
2-1、2-2
、
2-3
、
2-4
、
3-1、3-2、 3-3、3-4
第 8 页 共 10 页
、
三、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4-1、 4-2
、
4-3、4-4、5-1、5-2、
5-3、5-4、5-5
、
5-6
、
5-7
、
四、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6-1
、
第 9 页 共 10 页
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