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课后反思
和中心   马劲梅
《桃花心木》是我国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寓意深刻。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编选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从中感悟人生的道理;三是初步感悟文章的语言特点。
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课后,我结合课堂教学,对照教学目标,进行如下反思:
一、 对照教学目标第一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课堂教学中,我安排了放声朗读、默读课文、练习朗读、品读课文、指名读等多种
形式进行朗读,读书的形式比较多,但多是为了深入领悟课文内容。例如读出桃花心木的特别;认真品读文章的11—13自然段,了解种树人奇怪的举动及其原因等。
对照目标,我安排的感情朗读就有些不合适了,不如改为:通过多种朗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种树人的用心。
二、 对照教学目标第二条: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在课堂教学中,我安排了:
1、一株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怎么长成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优雅自在、勃勃生机的参天大树的呢?请你画出有关描述种树人种树的语句,并概括出让作者感到奇怪的地方。
2、看到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也疑惑重重,找出来读一读,并结合种树人的回答,一一对应,寻找答案;还借助桃花心木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情况下的生长过程和生长结果,在对比中理解重点句的含义。
我认为让学生通过找出相关语句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还是可行的,主要问题是理解重点句的意思除了让学生通过组内合作的方式以及表格等形式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生活实际真正明白文章的深意,而不是靠老师一点一点引,甚至用出示课件的形式告知。如此,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得就不够了。
三、 对照教学目标第三条: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目标确定为: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除了上面通过理
解重点句的含义,还可以借助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如《白杨》、《梅花魂》等课文。因为,这样的课文我们已经学过好几篇,学生肯定能够自己总结出,可是我太急躁了,又有些不相信自己的学生,造成讲解过多。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建立在对学情分析之上,为了达成目标进行知识点分解,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还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真正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