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
1.归纳和类比都是合情推理,前者是由特殊到一般,部分到整体的推理,后者是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但二者都能由已知推测未知,都能用于猜想,推理的结论不一定为真,有待进一步证明.
2.演绎推理与合情推理不同,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是数学中证明的基本推理形式.也是公理化体系所采用的推理形式,另一方面,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又是相辅相成的,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后者论证前者的可靠性.
3.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是数学证明的两类基本证明方法.直接证明的两类基本方法是综合法和分析法:综合法是从已知条件推导出结论的证明方法;分析法是由结论追溯到条件的证明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把它们结合起来使用,间接证法的一种方法是反证法,反证法是从结论反面成立出发,推出矛盾的证明方法.
4.数学归纳法主要用于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证明时,它的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它的第一步(归纳奠基)n=n0时结论成立.第二步(归纳递推)假设n=k时,结论成立,推得n=k+1时结论也成立.数学归纳法原理建立在归纳公理的基础上,它可用有限的步骤(两步)证明出无限的命题成立. 5.归纳、猜想、证明
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类问题未给出问题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结论的问题称为探求规律性问题,它的解
题思想是:从给出的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明.
题型一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常用的合情推理,两种推理的结论“合情”但不一定“合理”,其正确性都有待严格证明.尽管如此,合情推理在探索新知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运用合情推理时,要认识到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证明是相互联系的.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先从观察入手,发现问题的特点,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然
后用归纳、类比的方法进行探索、猜想,最后用逻辑推理方法进行验证. 例1 观察下列各式:a+b=1,a2+b2=3,a3+b3=4,a4+b4=7,a5+b5=11,…,则a10+b10=( ) A.28 C.123 答案 C
解析 记an+bn=f(n), 则f(3)=f(1)+f(2)=1+3=4; f(4)=f(2)+f(3)=3+4=7; f(5)=f(3)+f(4)=11.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f(n)=f(n-1)+f(n-2)(n∈N+,n≥3), 则f(6)=f(4)+f(5)=18; f(7)=f(5)+f(6)=29; f(8)=f(6)+f(7)=47; f(9)=f(7)+f(8)=76; f(10)=f(8)+f(9)=123. 所以a10+b10=123.
跟踪演练1 自然数按下表的规律排列
B.76 D.199
则上起第2 007行,左起第2 008列的数为( ) A.2 0072 C.2 006×2 007 答案 D
解析 经观察可得这个自然数表的排列特点:
①第一列的每个数都是完全平方数,并且恰好等于它所在行数的平方,即第n行的第1个数为n2;
②第一行第n个数为(n-1)2+1;
③第n行从第1个数至第n个数依次递减1; ④第n列从第1个数至第n个数依次递增1.
故上起第2 007行,左起第2 008列的数,应是第2 008列的第2 007个数,即为[(2 008-1)2+1]+2 006=2 007×2 008. 题型二 直接证明
由近三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直接证明的考查中,各种题型均有体现,尤其是解答题,近几年来一直是考查证明方法的热点与重点.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也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思维方式.如果从解题的切入点的角度细分,直接证明方法可具体分为:比较法、代换法、放缩法、判别式法、构造函数法等,应用综合法证明问题时,必须首先想到从哪里开始起步,分析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种困难,在实际证明问题时,应当把分析法和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 例2 已知a>0,求证:证明 要证11
a2+a2-2≥a+a-2.
B.2 0082 D.2 007×2 008
11
a2+a2-2≥a+a-2,
只需证11
a2+a2+2≥a+a+2.
1122a++2, a+a2+2≥a
2
∵a>0,故只需证
1
即a2+a2+4
11a2+a2+4≥a2+2+a2+
1
22a+a+2,
从而只需证2
11
a2+a2≥2a+a,
11
只要证4a2+a2≥2a2+2+a2,
1
即a2+a2≥2,而上述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跟踪演练2 如图,在四面体B-ACD中,CB=CD,AD⊥BD,且E,F分别是AB,BD的中点,求证:
(1)直线EF∥平面ACD; (2)平面EFC⊥平面BCD.
证明 (1)要证直线EF∥平面ACD, 只需证EF∥AD且EF⊄平面ACD. 因为E,F分别是AB,BD的中点, 所以EF是△ABD的中位线, 所以EF∥AD,
所以直线EF∥平面ACD. (2)要证平面EFC⊥平面BCD, 只需证BD⊥平面EFC,
EF⊥BD,只需证CF⊥BD,
CF∩EF=F.
EF∥AD,因为所以EF⊥BD.
AD⊥BD,又因为CB=CD,F为BD的中点, 所以CF⊥BD.所以平面EFC⊥平面BCD. 题型三 反证法
如果一个命题的结论难以直接证明时,可以考虑反证法.通过反设结论,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矛盾,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反证法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在高考题中也经常体现,它所反映出的“正难则反”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反证法主要证明:否定性、唯一性命题;至多、至少型问题;几何问题.
例3 如图所示,已知两个正方形ABCD和DCEF不在同一平面内,M,N分别为AB、DF的中点.
(1)若平面ABCD⊥平面DCEF,求直线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 (2)用反证法证明:直线ME与BN是两条异面直线.
(1)解 法一 如图(1)所示,取CD的中点G,连接MG,NG,设正方形ABCD,DCEF的边长为2,
图(1)
则MG⊥CD,MG=2,NG=2, ∵平面ABCD⊥平面DCEF, ∴MG⊥平面DCEF,
∴∠MNG是MN与平面DCEF所成的角.
6
∵MN=6,∴sin∠MNG=3,
6
∴直线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
法二 设正方形ABCD,DCEF的边长为2,以D为坐标原点,分别以射线DC,DF,DA为x,y,z轴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
图(2)
则M(1,0,2),N(0,1,0), →=(-1,1,-2). ∴MN
→=(0,0,2)为平面DCEF的法向量, 又DA
→·DA→MN6→→
∴cos〈MN,DA〉==-3,
→||DA→||MN∴MN与平面DCEF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DA→〉|=6. |cos〈MN
3
(2)证明 假设直线ME与BN共面,则AB⊂平面MBEN,且平面MBEN与平面DCEF交于EN, ∵两正方形不共面, ∴AB⊄平面DCEF.
又AB∥CD,所以AB∥平面DCEF,而EN为平面MBEN与平面DCEF的交线, ∴AB∥EN.又AB∥CD∥EF,
∴EN∥EF,这与EN∩EF=E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ME与BN不共面,即它们是异面直线.
ππ
跟踪演练3 若a,b,c均为实数,且a=x2-2y+2,b=y2-2z+3,c=z2-2xπ
+6.求证: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证明 假设a,b,c都不大于0,即a≤0,b≤0,c≤0,
πππ
则a+b+c≤0,而a+b+c=x2-2y+2+y2-2z+3+z2-2x+6=(x-1)2+(y-1)2+(z-1)2+π-3.
∵π-3>0,且(x-1)2+(y-1)2+(z-1)2≥0, ∴a+b+c>0,
这与a+b+c≤0矛盾,因此假设不成立,∴a,b,c中至少有一个大于0. 题型四 数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事实上是一种完全归纳的证明方法,它适用于与自然数有关的问题.两个步骤、一个结论缺一不可,否则结论不成立;在证明递推步骤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必须进行恒等变换.
2.探索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此类问题未给出问题的结论,需要由特殊情况入手,猜想、证明一般结论,它的解题思路是:从给出条件出发,通过观察、试验、归纳、猜想、探索出结论,然后再对归纳,猜想的结论进行证明.
例4 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对任意的n∈N+,点(n,Sn)均在函数y=bx+r(b>0且b≠1,b,r均为常数)的图像上. (1)求r的值;
(2)当b=2时,记bn=2(log2an+1)(n∈N+),
b1+1b2+1bn+1
证明:对任意的n∈N+,不等式b·b·…·b>n+1成立.
12n(1)解 由题意:Sn=bn+r, 当n≥2时,Sn-1=bn-1+r, 所以an=Sn-Sn-1=bn-1(b-1), 由于b>0且b≠1,
所以n≥2时,{an}是以b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又a1=b+r,a2=b(b-1), bb-1a2
a1=b,即b+r=b,解得r=-1. (2)证明 当b=2时,由(1)知an=2n-1, 因此bn=2n(n∈N+),
2+14+12n+1
所证不等式为2·4·…·2n>n+1. 3
①当n=1时,左式=2,右式=2. 左式>右式,所以结论成立. ②假设n=k(k∈N+)时结论成立, 2+14+12k+1
即2·4·…·2k>k+1,
2+14+12k+12k+3
则当n=k+1时,2·4·…·2k· 2k+12k+32k+3
>k+1·=.
2k+12k+1要证当n=k+1时结论成立, 2k+3
只需证>k+2成立,
2k+1
只需证:4k2+12k+9>4k2+12k+8成立,显然成立,
2+14+12k+12k+3
∴当n=k+1时,2·4·…·2k·>k+1+1成立,综合①②可知
2k+1b1+1b2+1bn+1
不等式b·b·…·b>n+1成立.
1
2
n
1
跟踪演练4 数列{an}满足:a1=1,an+1=2an+1. (1)写出a2,a3,a4.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1
解 (1)因为a1=1,an+1=2an+1, 113
所以a2=a1+1=+1=,
2221137
a3=2a2+1=2·2+1=4, 11715a4=2a3+1=2·4+1=8.
2n-1
(2)解 法一 猜想an=n-1,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2
21-1
证明 (1)当n=1时,a1=1-1=1,满足上式,显然成立;
22k-1
(2)假设当n=k时ak=k-1,那么当n=k+1时,
2
2k-12k-1+2k2k+1-1112k-1
ak+1=2ak+1=2·k-1+1=2k+1==2k满足上式,即当n=k
2k2+1时猜想也成立.
2n-1
由(1)(2)可知,对于n∈N+都有an=n-1.
21
法二 因为an+1=2an+1, 1
所以an+1-2=2an+1-2, 1
即an+1-2=2(an-2),
11
设bn=an-2,则bn+1=2bn,即{bn}是以-1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1
所以bn=b1·qn-1=-n-1,
22n-1
所以an=bn+2=n-1.
2
1.合情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1)归纳推理的基本模式:a,b,c∈M且a,b,c具有某属性,结论∀d∈M,d也具有某属性.
(2)类比推理的基本模式:A具有属性a,b,c,d;B具有属性a′,b′,c′;结论:B具有属性d′.(a,b,c,d与a′,b′,c′,d′相似或相同). 2.使用反证法证明问题时,常见的“结论词”与“反设词”列表如下:
原结论词 至少有 一个 至多有一个 反设词 一个也没有 至少有两个 原结论词 对所有x成立 对任意x不成立 反设词 存在某个x不成立 存在某个x成立
至少有n个 至多有n个 至多有n-1个 至少有n+1个 p或q p且q 綈p且綈q 綈p或綈q 3.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验证是基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表明:第一个步骤是要找一个数n0,这个数n0就是要证明的命题对象的最小自然数,这个自然数并不一定都是“1”. (2)递推是关键: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k”到“k+1”的过程,必须把归纳假设“n=k”作为条件来导出“n=k+1”时的命题,在推导过程
中,要把归纳假设用一次或几次.
高考数学:试卷答题攻略
一、“六先六后”,因人因卷制宜。
考生可依自己的解题习惯和基本功,选择执行“六先六后”的战术原则。1.先易后难。2.先熟后生。3.先同后异。先做同
科同类型的题目。4.先小后大。先做信息量少、运算量小的题目,为解决大题赢得时间。5.先点后面。高考数学解答题多呈现为多问渐难式的“梯度题”,解答时不必一气审到底,应走一步解决一步,步步为营,由点到面。6.先高后低。即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如估计两题都会做,则先做高分题;估计两题都不易,则先就高分题实施“分段得分”。
二、一慢一快,相得益彰,规范书写,确保准确,力争对全。
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步步准确。假如速度与准确不可兼得的话,就只好舍快求对了。 三、面对难题,以退求进,立足特殊,发散一般,讲究策略,争取得分。
对于一个较一般的问题,若一时不能取得一般思路,可以采取化一般为特殊,化抽象为具体。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有两种常用方法:1.缺步解答。将疑难的问题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一步的分数。2.跳步解答。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
四、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回避结论的肯定与否定。
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受阻时,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对探索性问题,不必追求结论的“是”与“否”、“有”与“无”,可以一开始,就综合所有条件,进行严格的推理与讨论,则步骤所至,结论自明。理综求准求稳求规范 第一:认真审题。审题要仔细,关键字眼不可疏忽。不要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也不要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畏难而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可能只难在一点,“新题”只新在一处。
第二:先易后难。试卷到手后,迅速浏览一遍所有试题,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确定科学的答题顺序,尽量减少答题过程中的学科转换次数。高考试题的组卷原则是同类题尽量按由易到难排列,建议大家由前向后顺序答题,遇难题千万不要纠缠。
第三:选择题求稳定。做选择题时要心态平和,速度不能太快。生物、化学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不要选多个答案;对于没有把握的题,先确定该题所考查的内容,联想平时所学的知识和方法选择;若还不能作出正确选择,也应猜测一个答案,不要空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确定一个答案后,就不要再猜其他答案,否则一个正确,一个错误,
结果还是零分。选择题做完后,建议大家立即涂卡,以免留下后患。
第四:客观题求规范。①用学科专业术语表达。物理、化学和生物都有各自的学科语言,要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和规范的表达方式来组织答案,不能用自造的词语来组织答案。②叙述过程中思路要清晰,逻辑关系要严密,表述要准确,努力达到言简意赅,切中要点和关键。③既要规范书写又要做到文笔流畅,不写病句和错别字,特别是专业名词和概念。④遇到难题,先放下,等做完容易的题后,再解决,尽量回忆本题所考知识与我们平时所学哪部分知识相近、平时老师是怎样处理这类问题的。⑤尽量不要空题,不会做的,按步骤尽量去解答,努力抓分。记住:关键时候“滥竽”也是可以“充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