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反思
城里中学 张彩霞 5277865转309
第50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第40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在墨西哥梅里达市举行。我国选手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优秀的学科素质及出色的发挥,全部获得金牌。
2009年10月6日,美籍华人高锟获得2009年获得诺贝物理学奖。他是第9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
上面的消息让人几多欢喜,欢喜的是历来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我们的中学生都成绩斐然,说明我国的基础教育抓的比较扎实;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数目相当可观,说明炎黄子孙是聪明智慧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但值得反思的是,建国60多年,我国经济、科技、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就是没有一位我们自己培养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我们的学生也是很优秀的,在各种国际比赛当中经常名列前茅,许多到国外留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很好,为什么现在我们自己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究其原因我认为我们在抓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忽视和扼杀了我们的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到底有哪些原因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一、家庭的原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终身老师;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的学校。我有一个学生成绩班级第一,级部名列前茅,但评文明学生,只得了2票,纠其原因,他平日只管自己的学习,并且需要家长、老师的督促,稍微放松一点,马上就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班级的一切工作,都与他无关,帮助同学这样的事,从来都别找他,极度缺乏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他的家长,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实施物质奖励,
纯粹的万般皆下品,唯有分数高的理念,想想这样的教育理念,能培养出什么的人,更何谈培养人才,连最起码的如何做人都谈不上。大学生离开父母,连最起码的挤牙膏都不会,一个女研究生让一个小姑娘给拐卖,也就不足为怪。并且现在有这样的价值观的家长,不在少数,只要学习好,一好百好,家务活家长全包,唯恐由于干点家务而耽误了学习,完全培养出了一个高分低能,只会考试的机器。
二、学生自身的原因:有一个班级,初一就有7个学生很多学科分数都是个位数,这其中不乏智商较高者,分数低的原因,最主要的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拒绝学习,不是学不会,而是不学、厌学。用他们的话说:整天闷在教室里,听完这个老师唠叨,再听另一个老师唠叨,唠叨的什么实在懒得听,烦烦烦!而他们游戏等玩的特流,用他们的话说,干什么都比学习有意思,经常有的孩子,露出活着没意思的想法,甚至有的想离家出走,逃避学习,就以这次甲流为例,有的班级停课,在上课的学生,都流露出了羡慕的表情,人家别的班都放了,怎么咱也不得甲流。他们才多大,有这种念头是多么可悲和可怕啊!在中学这个青少年树立理想、求知求学、激发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宝贵阶段,在他们身上基本扼杀殆尽。
三、社会偏颇的价值观:过年去拜年,只要家中有学生,人们通常会问,考得怎么样?这个怎么样就是考了多少分,考了多少名?考好的,洋洋得意,压岁钱通常长辈们也会加倍,考不好的,灰心丧气,很怕被人问起。在单位里,有一个中考、高考的孩子,考完试后,考了多少分,都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又有谁会去问,你今天提了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有什么能力和特长?再说,提了有价值的问题,又怎么样?
许多家长听说近年这所学校升学率高,托人找关系,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明天又说外地某处学校有多少个考入清华北大,又送孩子到外地……孩子一旦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值,埋怨、失望又接踵而来,真的是家长受累,孩子遭罪,又有多少家庭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大多都是急功近利,再说回来,差一分也上不了高中,上不了重点大学,他们追求分数无可厚非,一旦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那可是家族甚至整个学校、地区的骄傲。
4、教师的原因:由于无法改变分数之上的评价标准,教师在教改面前畏首畏尾,不敢大刀阔斧放开手脚,像魏书生这样的教育改革成功者,毕竟是少之甚少。我做过实验,在讲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这课时,我认为教材编写的非常好,考虑到了中学生自身发展特点,为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方法和能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而编写了本教材。本节课我进行了试验,两个班的教学进程不一样,一个班基本是教教材,按照教材的编程进行下来,另外一个班用活教材,并适当进行了拓展延伸,学生反映非常好、参与热情非常高。例如本讲述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方法和技能这节课我让学生先自己列举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样自我保护,然后我再列举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怎么做?
学生列举:一名学生列举情景,另外一名学生回答:
1、放学回家发现家中被盗,小偷有可能还在家你怎么办?
2、遇到火灾怎么办?
3、煤气泄漏怎么办?
4、有陌生人跟踪怎么办?
5、在外面迷路的时候怎么办?
6、有陌生人敲门怎么办?
7、住楼房,家中失火怎么办?
8、小面积烧伤在家怎样自救自治等等
教师又给出了几个场景:
1、出去旅游,遇到险情,你的手机没有信号你如何求救?
2、你没有手机,有手电筒,你如何求救?
3、出国旅游,你是否知道国际通用紧急求救信号是什么?等。
这些学生大多答不出来,我再告诉学生:
1、没有信号的情况下,可以拨打112,其他的都打不通。我并且用自己的手机做了演示,学生都感觉非常新奇,很多学生以后告诉我,他回家做过试验,确实如此,用充满钦佩的目光盯着我问,老师你怎么知道?
2、旅游时要多带点药品、手电筒等必备品。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是三长三短。
我用准备好的手电让学生亲自演示,学生踊跃参与。
3、“FILL”这些字母是国际通用的紧急求救信号。单个一根木棒“1”,是最为重要、制作也最简单的一个。尺寸是每个信号长10米、宽3米,每个信号间隔3米。
4、还扩充了许多其他知识:搭救落水者应注意的事项,怎样发地对空信号 、体示信
号、旗语信号、 声音信号、 反光信号、点燃火堆、声音求救、利用反光镜、在地面上作标志等……
但最后的测试,令我很失望,本班学生在这部分测试中,分数很低,考试都是局限于教材的一点死知识,很少会涉及实践性的考查内容。因而在应试教育机制下,也压抑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仍然摆脱不了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的局面,考试没有分数,在现今的考评机制下,无论如何不算是一个优秀教师,因为他教的学生考不上学,会“耽误”学生的终身,在分数成为衡量教师优秀与否和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的今天,从教师到学校都追求分数这是必然的。
四、制度僵化:每轮改革,人们都充满信心去投入,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体力,但往往很失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从教材的编写到考试题的考查内容,都是重知识,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以政治中考为例,从闭卷到考卷,这可以说是一种巨大的变革,这确实减轻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压力,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但无论怎么开,解题的答案是相对固定的,答案当中没有的,再怎么有道理,有创新思维,都不得分,或者给寥寥无几的一点同情分。
以我为例自己出题,自己定答案,过一段时间,再做自己出的这份题,不看答案,这次的答案与第一次的会有一定的出入,个别的甚至是相当大的出入;做别人出的题,没有答案的题不敢给学生做,怕自己做的不完整。各地的中考题的答案也算是十分缜密,但我们几个人同时做,会有几种答案,每个人的答案都有道理,最终得出的结论,只能遵循谁出题谁说了算的原则。答评价类的题,有的题,答题思路,就是评论,分析,就可以,有的则要求还要答正确的做法;有的说明题,只要求答是什么,还有的则要求答,是什么?为什么?到底哪种情况说明什么,既要答是什么?又要答为什么?我们有时也很难把握。这些都抑制了学生和教师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也给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不小
的困惑,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制度的僵化我认为是培养不出像钱老那样的杰出人才的根本原因。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人才,教师为本,我充满希望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一位我们自己培养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将会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充满信心,也将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周涛是家喻户晓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是如何成为银屏明星的呢?
周涛从一懂事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周涛的学习环境很宽松,但十分疼爱她的奶奶对小孙女的道德规范教育却十分严格。奶奶很重视对周涛品德的培养,按她的话说:“孩子要学会做人。”周涛感慨道。 奶奶要求周涛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动手。刚刚十来岁的周涛居然学会了杀鸡、剖鱼、洗衣、钉钮扣。上学和放学后,自己把自行车从四楼扛到一楼,再从一楼扛到四楼。 正是这种严格要求,才培养了周涛很强的自理能力、处事能力和自制力,为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主持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仅不会耽误孩子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