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有限空间作业缘何易发事故

有限空间作业缘何易发事故

来源:九壹网


山西日报/2014年/6月/16日/第A03版 新闻延伸

有限空间作业缘何易发事故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缺乏是问题的症结

本报记者 任志霞

阅读提示

3月29日,太原市坞城路省税务干部培训中心附近一电力管道井施工工地发生事故,2人死亡;4月18日,同样的事故在省城晋祠路南中环桥下再次发生,3名工人在窨井内中毒被困……近年来,诸如窨井、化粪池、仓储等封闭或半封闭有限空间中发生中毒事故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样的悲剧为何一再发生,难道真的无法避免吗?6月是“安全生产月”,又值夏季高温时节、有限空间中毒窒息等事故易发期,记者带着疑问,相继走访了作业人员、施工企业和安监等部门。 事故一再发生 悲剧令人痛心

3月29日,省城坞城路省税务干部培训中心附近一电力管道井施工工地,山西跃通电力工程有限公司两个班组人员正在路口电缆井作业,其中一名工人进入窨井作业时,因井底有毒气体浓度过高中毒受困,之后陆续有工友下井施救中毒。这起事故造成2人死亡,5人不同程度受伤。4月18日,同样的事故在晋祠路南中环桥下再次发生,3名工人在窨井内中毒被困。经救援人员全力搜救,被困者陆续被救出并送往医院抢救,但当日下午从医院传来消息,其中两人经抢救无效死亡。

随后,记者在太原市安监局查看到,诸如窨井、地下通道、煤矿盲巷等相对封闭空间发生的安全事故,几乎年年都不少,尤其是三四月份之后,相对频繁。太原市安监局安监四处工作人员介绍说,在这些血的教训中,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有限空间内作业不当。

“有限空间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易燃气体的积聚和缺氧,极易引发事故。”太原市安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一般分为三类: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管道、烟道、锅炉、槽车等;地下建(构)筑物,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地上建(构)筑物,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烟道等。

如果作业人员贸然进入这些空间作业,就会面临缺氧窒息、气体中毒、爆炸、坠落等危险,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虽然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总体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均为下降趋势,但发生在有限空间内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却不降反升。 安全意识淡薄 安全知识缺乏

6月9日,在狄村南街一窨井处,几名工人正在清掏淤积物,为即将到来的汛期做准备。路面上站着两位年纪稍长的男子,井下有一名青年男子。男子在井底负责清掏,路面上的两位男子负责起吊。他们告诉记者,三个人都来自河南,来太原后便受雇于一家市政工程公司。说起施工中的防护,其中一位男子说:“刚上班时,公司也培训过安全知识,可我们这样的粗人哪里能记得住,只记得打开窨井盖子要散散,井深了多散散,另外下去(施工)时拴根绳子,遇到问题时,井下的人吼一声,我们就负责往上拽。”

6月10日,记者跟随太原安全生产协会来到山西六建集团。这里正在进行一场分公司和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在现场,记者做了一个小型调查,大家认为在安全生产中,几乎90%

第1页 共2页

的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事故频发主要有几方面。首先,部分建设单位把工程发包给有资质的企业后在技术及责任划分上不到位,施工现场缺乏必要的监护措施,安全管理制度成为摆设,安全培训走过场,有防护装备但不使用。这样就埋下了安全祸根。其次,出现险情后违规施救,虽然各家都制定有应急预案,但面临工人遇险,工友们救人心切,早已顾不上安全操作流程,结果非但救不出人,还使自己中毒被困。另外,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太原市安监局安监四处根据掌握的情况分析,施工出事的基本上是两类人员:一类是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因为自以为是、疏忽大意发生意外;另一类是未经培训、缺乏安全意识的新员工。而人员伤亡的原因有三种:一是缺氧窒息;二是产生自井底的沼气等有毒气体中毒;三是管道内的燃气等气体泄漏引发中毒。这些事故只要是生产作业领域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意识淡薄。也有一些是非生产领域的安全事故,比如逢年过节往窨井内扔鞭炮引发爆炸等,这类事故是因为我们很多普通人除了安全意识淡薄外,还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所致。

此外,在有限空间作业引发的事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每年三四月后,随着天气逐渐变热,此类事故逐渐呈高发状态。

落实两个责任 事故完全可防

如何防范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太原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岳正胜说,有限空间事故完全可防,关键是必须养成强烈的风险意识。作业前,要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方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相应安全防范措施,设置作业现场的安全区域,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和专业人员施工,确定专人进行现场统一指挥和监护;其次要检测有限空间内部氧气、危险物、有害物浓度,识别危险源,并隔离电、高/低温等危害物质;其三要强化通风换气,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报警装置。

“这一次次的事故充分暴露出一些企业和工人对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认识不足和应急救援相关知识缺乏。”岳正胜说,人到了缺氧环境,一般支持不到两三分钟,若遇有毒气体晕倒更快,因此在没有改变环境状况或有特别装备情况下施救,只能是加重伤亡。

他认为,今后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避免和杜绝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首先,树立把隐患当事故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有限空间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常识和施救方法。其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作业规程,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最后,专项经费到位,有限空间作业防护用品齐全,应急救援设施完备,确保安全生产落到实处。二是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有限空间作业的日常监管工作。首先应把有限空间作业作为重大危险源来强化管理,积极开展各行业有限空间调查摸底工作,从行业、种类、数量摸清底数,掌握性质,完善日常监管内容,对有限空间实行重点监管,对违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其次,做好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进行有限空间的安全作业宣传,普及安全常识,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再次,建立有限空间的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强化安全培训工作,凡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方可作业。

“空间虽小,但危险不小。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提高安全意识,才能远离危险。”岳正胜说。

第2页 共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