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本节教学设计难度定位于会考程度,以基础知识为主,重在了解和应用原理,旨在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相关问题、解释生活中较简单的相关现象,避免不必要的加深难度造成的学习循序渐进顺序的颠倒,以夯实基础知识为主。
课前
【温故】回顾第二章第一节内容,什么是区位?
回顾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的内容,如何确定一个最为理想的区位?
回顾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城市的功能分区中,工业区一般布局在什么位置?为什
么?
【知新】通读课本P67~69,结合查阅本地工业情况,请写出影响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你认为工业区位因素可以如何进行分类?
课堂
探究一: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what) 【设置情境】如果你是一个投资办厂的归国华侨,选址时它应当具备哪些理想的区位条件?
[明确任务] 请在学生学案的“工厂地点图”周围写出理想的区位条件。 [学生展示] “华侨”自愿到黑板上黑板写自己的想法;其他组补充纠正。 [计分方式] 上台展示的加两分,之后补充修正的加一分。
【提炼结论】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因素的分类:
[层次一] 因素罗列:原料、市场、劳动力、技术、动力、、环境。 [层次二] 因素归类:前五个体现了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的因素统称为经济因素;
1 / 12
等是社会因素,污染问题等属于环境因素。
【设计意图】
从学生实际经验为起点,发散思维,有“放”;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归类,规范用语,有“收”。 【注意事项】
1、不能只答因素名称,要用形容词来描述条件。为后面突出这些条件难以都具备埋下伏笔。
2、“动力”因素学生之前接触少,可以参考老师给的学案右侧的参考资料,加以理解。
板块过渡 同学们说的这些只是理想的区位因素,现实中不可能全部具备,那怎么办呢?工厂的第一位目的是什么?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所以最重要的是经济因素。所以我们得分析一下每个厂的成本。不同的工厂成本成分不同。选择一个对降低成本来说最重要的,作为厂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最终确定厂家的区位。那哪些是主导的区位因素呢?来看探究二的连线题。
探究二:工业区位的选择(which) 一、【宏观选择】
下列工业有什么特点?请用直线连接起来,并填写出指向型工业的名称。
参考资料: 8吨甘蔗制1吨糖; 炼一吨铝需要一万多度电;服装厂招聘启事:学历、经验不限、工资面议。
精密仪器厂        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         指向型
普通家具厂        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         指向型
服装制鞋厂        需要投入大量廉价劳动力                 ------         指向型
制糖厂            科学技术要求高                         ------         指向型
炼铝厂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                       ------         指向型
[学生展示] 实物投影出学案,学生读自己的答案,其他同学纠正。 [教师完善] 用红笔现场批改。
2 / 12
[计分方式] 上台展示的加两分,之后补充修正的加一分。
【提炼结论】由五种主导因素形成的五种工业指向类型。
【设计意图】
通过连线方式带动学生动脑、动笔,同时通过对号入座的形式处理会更高效; 学生互相评价、补充,培养审查能力和学习信心。
二、【微观选择】
一个企业家在一个微观的区域内(如青岛)建厂选址,主要考虑什么区位因素? [提出疑问] 当然,我们所说的指向型是宏观上的区位选择。所谓宏观的选择,就比如想要建
一个家具厂,那我在全国范围内就要找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作为宏观目标。那
么在
这个人口密集的城市,比如我选择了青岛,那我要在青岛这个微观的区域内选
择一
个具体的地点来建厂,我该主要考虑什么因素呢?
[学生讨论] 小组交换意见后,代表发表自己组的观点。 [教师归纳] 梳理思路,提炼出关键词。
[计分方式] 第一位展示的加两分,之后补充修正的加一分。
【提炼结论】在微观区域的选择上主要考虑运输、土地、集聚。
【设计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重新寻找影响工业的因素,深化学生对工业布局的理解,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注意事项】
这个问题有些难度,可以提示学生几个问题加以引导:
“会不会选择在市中心?那为什么不在荒山野岭?为什么我们青岛的工业大部分都在开发区?”
3 / 12
三、【重视环保】
是不是所有的企业家都是经济因素为主导呢?还有环境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果必须靠近河流,有水污染的工业应该安排在河流的上游还是下游?有大气污染的工业应该如何安排?
【播放微课】《风向玫瑰图的判读》;微课视频的最后紧跟习题,学生立即完成,反馈答案。 【提炼结论】有大气污染的企业布局口诀:“大风下向、小风上向,季风两侧。”
【设计意图】
关于“风向玫瑰图的判读”, 在课本中是一个活动,仅仅有一段概念和几个图片, 知识难度不深,但是比较抽象,展开的内容又少,很多同学无法自主完成这个活动, 所以本节课通过微课的形式来展示。微课视频将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相结合, 并且后面还有跟踪练习及时巩固,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并在题目中加以应用。
四、【拓展实践】区域内工业区位的选择(who)
[设置情境] 青岛开发区的工业新区正处于建设阶段,很多厂家跃跃欲试积极自荐,想要抢占有利位置建厂。
盛行风 100 等高线
河流 公路
C A B F 铁路 居民区
D 高等院校
300 200 100 风景区
G E 铁矿 煤矿
[明确任务]
1、五个小组:精密仪器厂、自来水厂、钢铁厂、污水处理厂、化工厂(有大气污染、水污染)的厂长及智囊团。
任务:讨论挑选本区最合适的建厂位置;讨论结束后厂长向区长说明选此点的理由及未选其它点的理由。    温馨提示:适当推测其他厂家的选择,避免以弱势竞争同地点而落选。 2、一个小组:工业新区区长及智囊团。
任务:讨论各个地点最合适的建厂类型;听取各厂家的意向后,宣布中标的厂家并说明理由。
4 / 12
温馨提示:如果厂家投标地点与本区的规划一致,则可以成功签约;              如果厂家投标地点与本区的规划不一致,那就只能遗憾地拒绝啦。
[学生展示] 各个组的代表作为各自代表工厂的厂长或者工业新区区长上台谈自己的观点。 [教师点拨]
1、在一个厂要考虑的众多区位因素中要找到一个主导因素,厂家当然优先考虑的是经济因素;
2、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其中河流流向可以通过等高线间接判读。
[计分方式] 上台展示的加两分,之后补充修正的加一分。
【设计意图】
打破以往简单的一对一选择,而是设置复杂的、同一地点多因素的场景, 采取厂家与工业厂家双向选择,增加了选择的多重性,
训练了学生在现实中从众多影响因素中寻找到合理产业布局方案的敏锐感, 【注意事项】
1、提示学生通过阅读等高线分布分析地形高低;
2、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哪怕是错误选择,也让选择冲突的厂家发表充分后自己斟酌决定。 板块过渡 通过前面两大板块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工业企业进行区位选择的时候是以经济利益为前提选择主导区位因素,同时也要考虑环境因素,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那么工业区位一旦选择好之后是就稳定下来固定不变了呢?来看看我们青岛的一个例子。
探究三: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how) 【情境材料】
青岛市黄岛区王台镇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最西北部,历史悠久,近年来工业发展迅速,王台镇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随着青岛市经济发展重心西移和青岛港外贸集装箱业务重心西移,以及青岛海湾大桥的建设,已形成服装加工和食品加工等行业。工业是王台镇的经济支柱,自80年代就享有\"全国纺机配件城\"的美誉。现有各类生产企业178家,纺织业拥有如青岛东佳纺织纺机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级大型工业集团。而机械加工装配方面也很突出,技术水平高、加工能力强、生产规模大,未来的发展潜力大。 问题1:近年来王台镇哪些工业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问题2:结合王台镇的发展你认为未来哪些区位因素对区位选择变化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
5 / 12
响?
[学生讨论] 小组交换意见后,代表发表自己组的观点。 [教师归纳] 梳理思路,提炼出关键词。
[计分方式] 第一位展示的加两分,之后补充修正的加一分。
【提炼结论】科技进步、变化、环境保护、劳动力素质等因素
会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变化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周边例子,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加成就感;
通过阅读简短精炼的文字材料提高学生提取有用信息、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应用原理的能力。 【注意事项】
1、提示学生提取关键词;
2、学生互评为主,引导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规律。
框架提炼 对照课件上的框架,总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1、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分为经济、社会、环境三大类;
2、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决定了“工业区位的选择”,其中,从宏观的角度来讲,主要分为五种指向型工业;从微观的角度来讲,分为三种主导因素。 3、当然工业的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我们可以运用所学的这些知识进行合理的区域规划,同时,我们也要在规划过程中时刻提醒自己:
工业不仅仅是追求经济利益,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尤其要注意环境保护。
课后作业 学案上的“课后巩固”相应题目。
6 / 12
【学习效果测评】
1、课堂进行中大范围提问,争取一节课照顾到每一位同学的反馈表现,及时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完成学习任务;
2、采用小组得分制,回答问题、提出观点、精彩表现者给小组加分,最后评选出优胜组;
3、课后测评习题,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情况分层次检验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及时统计掌握反馈结果,验证教学效果。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也接触过这部分内容,当然要求较低,重在了解现象; 青岛学生作为工业较发达的城大的孩子来说,工业相关内容并不陌生;
在湘教版教材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中已经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所提及,因此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同时,前一节农业区位因素的内容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分析方法等都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消化概念等部分内容的学习。
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已经在之前两节的学习时建立起了知识框架,只需稍作点拨即可回想起来,通过学案简单的“温故知新”部分,即可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
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重新全面回顾前两节内容,并将本节课学案的学习思路带领下自行预习一遍,然后才能进行深入学习。在新授课结束后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结果反馈。
效果分析
课堂反馈结果情况看,学生基本都能完成学习任务,跟上小组讨论的步伐,吸收课堂所学内容;
同时,通过课后习题检测正确率统计,每道题正确率均在90%以上,教学效果显著, 可以看出本节课基本达成所设定的目标,具体如下:
7 / 12
1、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2、运用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结合案例进行简单的工业布局,正确选择工业位置; 3、认识到工业布局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更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注意环境保护。
教材分析
湘教版必修二主要偏重于人文地理,由四部分组成: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湘教版的人文地理主要提倡的是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融合、相联系,并且与区域地理相结合,不局限于人文地理,不与自然地理机械的分离。
湘教版必修二的人文地理部分是在必修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基础之上建立的知识体系,使学习者能够顺应学习思路和方法,且在自然地理的知识构架基础上构建人文地理观念与知识;必修二也是必修三区域地理的学习基础,前面两侧必修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会在必修三中加以综合应用,巩固学习成果。
《工业区位以因素》一节,主要从几个角度来剖析影响一个工业企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在实教学中,应该更多的利用各种生活中的实例来增强学生对原理的探究、对规律的佐证。
本节教材主要选取了两部分内容: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选择,作为工业部分的第一课时。 一、教材正文部分:
第一个层次主要讲解了宏观角度看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运输、土地和集聚; 第二个层次详细介绍了这三大因素是如何影响工业区位的。 二、教材阅读部分一:
从微观角度详细介绍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三、教材活动部分:
补充了知识点《风向频率与工业布局》,利用风向频率图来介绍考虑到工业带来的大气污染如何处理好风向与工业区、居住区的关系。
8 / 12
四、教材阅读部分二:
介绍信息化与工业布局,为影响工业的主要因素建立了时间发展的纵轴,介绍信息化时代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布局都会发生哪些变化,树立动态发展的时间观念。
测评练习
(2010.1)2009年3月1 8日,国家商务部正式宣布:根据中国反垄断法,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结合右图,回答1~2题。
1、汇源果汁、可口可乐生产厂的区位选择分别属于(    )(2分)   A.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市场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   D.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
2、可口可乐公司欲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主要原因是中国拥有(  )(2分) A.丰富的原料    B.庞大的市场    C.廉价的劳动力  D.先进的技术 3、(2013.6)影响核电站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2分) A.地形地势    B.气候    C.能源需求量   D.原料
4、(2009.6)下图为某区域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1)图中A、B、C、D四城市中最有可能因矿产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是_______和________。 (2)为促进区域工业的发展和联系,B、C两城市之间修建了铁路,铁路建成后,B城市_________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将会明显增加。
9 / 12
选做提升区
(201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化市位于广州市北部,据广州市区约60千米,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60%;钨、锡、钽、
铌灯光产资源丰富。流溪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从化市全境。 材料二 流溪河流域(从化市河段)综合开发示意图。
有人认为从化市应积极发展有色冶金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时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以会考为基准,重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知识难度适宜。
教学设计难度定位于会考程度,以基础知识为主,重在了解和应用原理,旨在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相关问题、解释生活中较简单的相关现象;
10 / 12
尤其是课后的巩固检测题也是历年相关会考题,针对性强,避免不必要的加深难度造成的学习循序渐进顺序的颠倒,以夯实基础知识为主。 二、“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打破传统的单一层面的区位因素罗列,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不仅有宏观的(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等),还有微观的区位因素梳理(运输、土地、集聚)。 三、“空间的横向线索”与“时间的纵向线索”纵横交错。
除了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还要建立时间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因地制宜的同时,也要考虑因时制宜。即工业的区位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作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四、度的学生活动设计。
在板块二的“实践拓展”部分关于《区域内工业区位的选择》角色扮演活动设计中,打破以往简单的一对一选择,而是设置复杂的、同一地点多因素的场景,采取厂家与工业厂家双向选择,增加了选择的多重性,训练了学生在现实中从众多影响因素中寻找到合理产业布局方案的敏锐感,
五、微课视频的灵活使用。
关于“风向玫瑰图的判读”, 在课本中是一个活动,仅仅有一段概念和几个图片,知识难度不深,但是比较抽象,展开的内容又少,很多同学无法自主完成这个活动,所以本节课通过微课的形式来展示。微课视频将精炼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相结合,并且后面还有跟踪练习及时巩固,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并在题目中加以应用。 六、学生活动有收有放。
从学生实际经验为起点,发散思维,有“放”;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归类,规范用语,有“收”。在“放”的过程中细化要求,让每个学生知明确自己要做什么任务、做到什么程度; 在“收”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兵教兵”碰撞出的火花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记忆;其次,教师在总结时候,注意提炼关键词,扎实培养基本地理专业用语、答题思路。
但是,本节课在培养地理学科素养终身性、地理学科素养实践性的方面仍做得不足: 1、终身性。学科素养的产生是一个比较稳定、相对长期的心理状态,这一状态一旦形成,其对学生未来学习的知识、方法、能力、意识和情感会产生稳定的作用,并能够长期对学生未来生活产生持续的影响。这一节课还没有能够充分挖掘此素养达到理想效果。
11 / 12
2、实践性。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解决这些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问题,就要学习者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感受各种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获得大量丰富、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加深学习者对自然与社会的理解、人地和谐的认同及对各种生态与发展问题的感悟,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情感和行为。而本节课涉及到学科实践方面的内容比较少,有所欠缺。
课程标准分析
一、课程标准: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二、活动建议:
联系本地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的布局特点。
三、课标解读:
1、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
2、运用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结合案例进行简单的工业布局,正确选择工业位置;   3、认识到工业布局不仅要考虑经济因素,更应当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注意环境保护。
本节课切实落实课程标准,把握其难易程度的要求,避免过难过深,旨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分析工业区位因素。
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