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根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展人生
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
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根底上进展人生选择的根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与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开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2.人生开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第 1 页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
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
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
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
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
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第 2 页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
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
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王强的母亲想让孩子退出足校,但父亲认为,很多足球明星都曾受过重伤,不是有人靠顽强的意志恢复了身体,又重返赛场吗?于是,父
亲决定让王强休养一段时间再回学校踢球。 不幸的是,王强在比赛中又一次受伤,伤的
是同一部位。这一次,王强再也没能站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要想到达预期的目的,首先要具备什么条件?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
第 3 页
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以下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与把握客观事物的
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运用教材第3页中“张仲景诊病〞一例,强
调客观事物具有内在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4页中“存奶请客〞一例,强调
违反客观规律的后果。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与处理好
人生问题的根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与根底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
王宠爱的?〞
黄莺答复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 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场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感到十分恐惧。就叫属下去看看是怎么
第 4 页
回事。属下禀报说是秃鹰在叫。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
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 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
定要报仇!〞
通过这个故事,要求学生思考秃鹰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再进展分析,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1.正确进展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
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
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一位先哲询问古罗马的两面门神:“请问尊神,你为什么一个头长着两副面孔?〞“为的是一面观察过去,记取历史的教训;一面展望未来,给人们以美好的
憧憬。〞门神说。
“可是,您为什么不注视最有意义的现在
呢?〞先哲问道。
“现在……〞门神哑然了。
“要知道,〞先哲说道:“过去是现在的逝去,明天是今天的继续。您既然无视现在,对那逝去者即使了如指掌,对未来者纵然明察秋毫,又意义何在?〞
第 5 页
“呜呜……〞门神听到此,忍不住抽泣起来。 原来,正是由于先哲所指出的原因,它没有看守住罗马的城池,被敌人攻陷了,于是,人们遗弃了
它……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过去、现在与
未来。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与可能性 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与科学家莱布尼兹有一天同国王谈论哲学。莱布尼兹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一样的东西。国王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结果总是被莱布尼兹挑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其实何止是树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是孪生兄弟,也有差异。有一位作家说过:“世上没有两粒一样的沙子,没有两只一样的苍蝇,没有两双一样的手掌,没有两个一样的鼻子。〞这个作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世界上的事物与现象,形形色色、千差万别、千姿百态。莱布尼兹对国王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一样的东西后,他又继续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彼此完全不同的东西。国王又不信,马上命人在花园里找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结果总被莱布尼兹指出它们之间一样的地方。这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世界上的事物与现象居然千差万别,但又具
第 6 页
有物质统一性。
以此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
多样性的概念。
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
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使用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引导学生理解人
生开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人生开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使用教材第9页中“残奥冠军侯斌〞一例,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总
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开展的人生
道路
23岁的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员。文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里,花枝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讲解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
第 7 页
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儿。游客很心疼,要她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景点参观完后,才
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枝才同意承受施救。因错过了最正确救治时机,文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文花枝做出了这样的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能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得出以下的
几个要点。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
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
境与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
命运。
引导学生完整理解“客观实际〞的概念。体
会从实践到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板书小结>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 8 页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与把握客观事物的
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项工作与处理好
人生问题的根本要求。
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与根底 1.正确进展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
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
身条件的实际。
3.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与可能性 1.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
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开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开展的人生
道路
第 9 页
1.做力所能及的选择,使自己的选择符合自
己的主观条件。
2.适应时代潮流,使自己的选择适应社会环
境与时代的需要。
3.抓住选择的机遇,主动选择,把握自己的
命运。
<随堂练习>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它表达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的
D.客观条件不能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第 10 页
3.以下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
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根底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以下哪个成语可以正确表达从客观实际出
发进展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答案:1.C 2.B 3.D 4.A
<课后作业>
1.教材体验与探究:第1题,第2题。 2.请同学们查一查以下成语的意思与出处,指出这几个成语的异同,并谈谈这几个成语与从客观实际
出发的哲学观点的关系。
第 11 页
自知之明、不自量力、量力而行、妄自菲薄。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