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1课 我种的植物 教学内容 第1课 我种的植物 课型 新授 上课 时间 课前分析: 《我种的植物》是本册教材的第1课,属“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人类和植物共同拥有一个地球,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植物。本单元从《我种的植物》开始,沿《蔬菜》、《买菜》、《蔬菜的联想》等一系列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逐步展开。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及植物生长的基本常识,也有了一些观察的经历或种植的体验。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关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够把植物主要发育期的形态特征和最美丽、最丰硕的时期画下来,也能够用连续的形式表现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一堂想像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立足生活,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生活环境,熟悉了解植物及植物的种植过程。 2、操作目标: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种植的体验,使用多种表现手法(夸张、对比、省略、添加),尝试用不同的画笔纸材,以单幅或连环画的形式表现植物的形态特征。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及保护环境的意识。用艺术再现自己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培养其想象水平。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知生活、表现生活的水平,学习使用夸张、对比、省略、添加等表现手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工具材料;使用自己熟悉的表现形式实行创作。 教学难点:突出主题,处理好画面的主次关系,描绘出感受最深的植物形象,构思创作出创意独特的画面。 问题设计:同学们,你栽种过植物吗?植物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你又是如何解决的?看到这些亲手栽种的植物,你有过哪些愿望和梦想? 教学准备: 教师:植物盆栽、植物生长全过程的录像、学生作品或作家作品。 学生:观察植物、带好各种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复备: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棵树,让一、感知与体验 学生判断这是一棵大树还是小1. 美丽而神奇的自然 学生的答案同学们,表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大自树?由于没有比较,教师此时在树下画然画卷。美丽的大自然有阳光雨露、花草树木,还可能有两种,有山川河流、鱼鸟牲畜。大自然不但美丽,更是神一个人,人画得很小,学生会一(板书:奇:山水交融、日月变换、四季更替、生命轮回……致回答这是一棵大树。)这是我们今天学习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生命循环往复,希望也对比手法。的一种表现手法,下面我们还要持续地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学习其他几种表现手法来创作2. 生命和希望的种子 。 那么,生命和希望又是怎样绽放的呢?我们一《我种的植物》起去领略一下大自然的力量吧!(点击课件开头的分组讨论: 图片链接、播放、观看视频《种子的故事》)
3. 春种与秋收的劳作 通过这段短片的介绍,你了解了什么?种子们都在忙着繁育,大自然就是这样持续地繁衍、进化的。
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自然生物的生长规律,掌握了牲畜饲养和作物种植的技术。他们春播秋种、春种秋收,这些都在出土的古代器皿中得以印证。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稻穗的图样和花纹。距今8200年前的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大量种植这种叫做“黍”(shǔ)的粮食作物……
这就是“黍”,也叫黄米,这是“黍”字从古到今的变化。简单的一个字蕴含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如同从一粒小小的种子成长为累累的果实。
4. 猜想及开启的希望 看,老师的手中就握有创造出生命和希望的种子!蕴含着进步与发展的种子!猜一猜,它们究竟是什么种子?能否想象它们长大的样子?
看到这些种子,就令人想到生命和希望。今天,就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课——我种的植物。
5. 花开和瓜熟的时候
在我们眼里,扎根于土壤的植物是平静的。但科学家们却发现:植物体内充满了纷繁复杂的运动。那么,神奇的成长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从外观看有什么变化?你又喜欢哪个阶段呢?
可爱的女孩丫丫种下一粒豌豆苗,每天都去呵护,终于等到了花开香飘;
调皮的男孩郎郎种下一棵南瓜籽,每天都去照顾,终于盼来了瓜熟蒂落。
看到他们的付出换来的花朵和硕果,我们和他们一样高兴,一样骄傲!
6. 心愿和梦想的展望
(1)同学们,你栽种过植物吗?植物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事?你又是如何解决的?
①各小组桌上摆放盆栽; ②观察盆栽植物的形态特点,了解并交流相关知识;
③体验挖坑、松土、浇水、剪枝等环节。 (2)你体会到其中的喜悦和快乐了吗?看到这些亲手栽种的植物,你有过哪些愿望和梦想?
现在让我们共同体会一下吧!教师展开示范,分别以三种创作形式表现:
①小小的心愿,大大的硕果——主体放大式的1.你亲手栽种过植物吗?
2.你最喜欢那一种植物?
3.你见过它们生长的全过程吗?最美的时候是……?形态和色彩有何变化?
4.讲讲你见过的一种植物的特征。
示范
以一片叶子为例,用不同工具示范。(水彩效果、水粉效果、油画棒效果、水彩笔效果、彩色笔效果、综合工具效果……)
再度欣赏挂图(有关植物的绘画)
1、《顶破房顶的西红柿》(封二) 父子俩在玻璃温室里种了一棵西红柿,长啊,长啊,越长越大,长得比人还大;越长越高,长得比房子还高。终于,西红柿顶破玻璃房顶,伸向天空。(板书:夸张手法。)
2、《我家的瓜果树》 这是一幅八岁小朋友的作品。画面主体是一棵巨大的树,树上挂满了各种瓜果,树下小朋友运用先进的机器在收获这些瓜果。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树,小作者在树上添加了各种瓜果。(板书:添加手法。)这是我们孩子的美
好想象,这样的大胆想象值得提表现;
②多多的梦想,满满的收获——完满场景式的倡。
3、《瓜果园》 这位同学创作;
③绵绵的希望,长长的记忆——长卷连续式的的想象更奇特,他种的瓜真大
啊!可以让许多小朋友来分享自描绘。
既大胆地发挥了(3)赏析米勒与凡·高的《播种者》及其他己的劳动成果。
又运用了夸张、对比手法。 相关作品,了解大师们的心愿梦想和心路历程。 想象,
请同学们欣赏分析封二和第—二、创作与表现 页上其余几幅学生作品。 1、 提出创作建议
1.让学生讲讲自己对这些作品思路一:参照实物对象展开想象;
的看法。 思路二:学习大师作品实行创作;
2.你从这些作品中学到些什思路三:依据个人经历予以记录。
么? 2、实践操作:
创作一幅《我种的植物》,这是一个关于“我” 和“植物”的命题,创作时别忘了“我”哦!
(出示花草、树木、蔬菜、水果等植物图片供学生参考。)
六、展示讲评:
1、自评:①谈自己的构思创意,如是否创意独特、想象奇妙?
②评自己画面主体是否突出造型是否有趣,色彩是否丰富?
2、互评:①我最欣赏的是谁的作品,为什么欣赏?
②我要向别人学习哪些长处?
③我认为哪些同学的作品需要改进,怎样改进会更加完美?
3、师评:肯定学生的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七、拓展延伸。 植物的果可食用,花叶可观赏,很多植物的根、叶、花还是治病的良药。同学们,我们的生活是不是离不开植物呀?我们还有很多未知的植物方面的知识,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材料。生活中,我们还要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护环境、净化空气。了解常识,例如防止沙尘暴的侵袭最好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等等。教师介绍多种植物生长的过程图片,提示学生注意其形态、色彩特征。 板书设计:
第1课 我种的植物
外形特点 颜色 主次 对比手法 夸张手法 添加手法
教学反思:
《我栽种的植物》是一课非常贴近生活的美术课,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及表现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或回忆自己栽种植物的体验,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展现植物的形态特征及色彩变化;表现自己与植物有趣的故事和深爱绿色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课堂上,有许多学生将自己的种植物的亲身经历给大家讲述,他们的爱护植物的情感传染给了所有的学生,有些学生笑着对我说:“我回家也想栽种一棵属于自己的植物。”还有一些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