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来源:九壹网
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教育科研方法》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1.教学目的

本课程学习结束后,你应该能:

(1)整体把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原理、程序和具体方法;

(2)理解进行研究的意图和性质,关注研究背后的认识论和本体论问题;

(3)比较各种研究方法的利弊,根据问题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设计;

(4)了解教育研究方法的前沿动态,掌握量性、质性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

(5)能够阅读教育专业文献并就研究方法和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2.教学形式

(1)案例教学:结合教师本人、经典研究文献和学生作业形成学习案例,围绕案例提出的问题,通过集体研讨,获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

1

(2)任务型教学:从真实的教育科研任务出发,把教学过程变成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

(3)探究式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以2-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完整的经历选题、查阅与综述文献、理论构思、研究设计与研究计划的撰写、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报告的撰写教育科研过程。

3.教学对象

学科教学论的所有硕士研究生。

4.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讲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

第二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

第三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四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构思

第五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设计与计划

第六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调查法

2

第七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察法

第八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验研究法

第九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分析法

第十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个案研究法

第十一讲 教育科学研究的质性研究法

第十二讲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与评价

第十三讲 研究成果展示交流会、期末考核

5.课程安排和作业

第一次授课:[2月28日]

师生相互自我介绍、课程简介

作业:描述你观察到的教育现象并提出你的疑问

第二次授课:[3月7日]

3

导论

作业:

1.阅读一篇教育期刊论文,分析评价其研究过程和方法。

2.提出一个教育研究的主题,尝试运用多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来解决。

第三次授课:[3月14日]

教育科学研究的选题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拟出一个研究的课题,写出课题名称的三要素(研究内容、方法和对象),并根据好的选题的标准进行评价。

第四次授课:[3月21日]

教育科学研究的文献综述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选题,收集资料,分工撰写摘要,并最终完成一份文献综述报告

第五次授课:[3月28日]

4

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构思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基于文献综述,提出研究的问题、假设和假设检验方法

4月4日清明节,停课一次,内容下调 第六次授课:[4月11日]

教育科学研究的研究设计与计划

(开题报告的撰写)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课题研究计划

第七次授课:[4月18日]

教育科学研究的调查法

作业:结合选题,以小组为单位,编制一份问卷并收集资料

第八次授课:[4月25日]

教育科学研究的观察法

5

作业:结合小组选题,编制观察工具并实施观察。

第九次授课:[5月2日]

教育科学研究的实验研究法

作业:阅读一份教育实验报告,找出并评价其研究的问题、假设、实验设计方法。

第十次授课:[5月9日]

教育科学研究的内容分析法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适合内容分析的材料,尝试进行编码分析。

第十一次授课:[5月16日]

教育科学研究的个案研究法

第十二次授课:[5月23日]

教育科学研究的质性研究法

作业:阅读一份质的研究报告,分析评价其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6

第十三次授课:[5月30日]

教育科学研究的质性研究法

作业:阅读一份质的研究报告,分析评价其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第十四次授课:[6月6日]

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述与评价

作业:

1.阅读一份教育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报告的格式规范进行分析评价

2.阅读一份教育实验报告,根据实验报告的格式规范进行分析评价

3.阅读一份教育个案报告,根据个案报告的格式规范进行分析评价

4.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第十五次授课:[6月13日]

小组研究报告展示交流会

7

要求:每个小组提供ppt演示稿,发言在8-10分钟内,发言内容包括:题目、组员及分工情况、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结果、结论、自我评价与体会。每小组发言完毕有3分钟的提问与答疑。

6.考核方式

课堂参与10分,平时作业10分,出勤率10分,期末研究报告70分。

各小组在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周日5点前上交最后研究报告。

7.教材和参考书目

教材

(1)张红霞.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裴娣娜. 教育科研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孟庆茂,刘红云,赵增梅.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设计及统计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美]梅雷迪斯 D 高尔, 沃尔特 R 博格, 乔伊斯 P 高尔著.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第六版).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4.

8

(5)约翰·W ·克雷斯威尔著、崔延强主译.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6)本课程需要使用SPSS统计软件来分析资料。具体操作程序可见:

①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

②卢纹岱.SPSS统计分析[M]. 第4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7)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阅读书目:

哲学方

1.休谟:人类理智研究,商务印书馆,1999

2.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5

3.笛卡尔:谈谈方法,商务印书馆,2004

4.笛卡尔: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商务印书馆,2005

5.李凯尔特:文化科学和自然科学,商务印书馆,1991

9

6.奥古斯特·孔德:论实证精神,商务印书馆,1999

7.波普尔:客观知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

8.法伊尔阿本德:反对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9.库恩:科学的结构

10.哈贝马斯:认识与兴趣

11.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上海译文出版社

社会学、人类学方法

1.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商务印书馆,1995

2.〔法〕埃米尔· 迪尔凯姆自杀论,冯韵文, 译商务印书馆, 1996

3.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三联书店,

4.怀特:街角社会,商务印书馆,2005

5.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10

6.德里克·弗里曼:米德与萨摩亚人的青春期,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7.吉尔兹:文化的解释,译林出版社,1999

授课教师:范魁元

联系方式: fankuiyuanxy@sina.com,社科楼113房间

授课教师:赵冬臣

联系方式: dongchenzhao@163.com,社科楼115房间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