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童撼晨斜技 201 1年第6期 新型井下轨道运输智能交通信集闭系统研究及应用 滕少朋 ,王(1.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公司,山东淄博恒。,钟建字 255120;2.山东能源淄矿集团公司岱庄煤矿,山东济宁272175; 3.山东天安安全监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山东淄博255120) 摘要针对岱庄煤矿井底轨道线路复杂、距离长、运输效率低、调度困难等问题,提出采用新型井下轨道运输智能交通信集闭系统。实践表 明,该系统运行可靠,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极大地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矿井轨道运输智能交通信集闭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D524;TN911.7 文献标识码B 井下电机车轨道运输监控系统亦常称为“信、集、 闭”系统。生产实践证明,信集闭系统是提高井下运输 能力、保证安全生产、实现轨道运输自动化调度、提高 经济效益的主要技术手段 。目前,岱庄煤矿井底 轨道线路复杂、距离长,担负着矸石、材料、人员的运输 任务,巷道内每隔一定距离设一错车场,随着生产迅速 增长,运输车辆由最初的几辆增加到数十辆,运输大巷 没有配备机车运输监控系统,安全隐患大,运输效率 低,为此,在岱庄煤矿井下一410m水平安装矿井机车 监控系统(信、集、闭系统)。 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与功能环节构思 1.1 系统设计原理 信集闭系统应能充分发挥井下轨道运输车辆设备 的运输效率,保证运输安全,不仅需要轨道车辆运输监 控硬件设备,而且需要调车管理软件 ]。这就要求 调度方法先进、可靠、简捷。进路式调车方式是以进路 为基本单元,每条进路均设有信号机,列车按进路行 驶,自动完成逐段申请进路、占用进路、解锁进路的全 过程。 1.2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新型井下轨道运输智能交通信集闭系统采用现场 总线网络式结构,一根通讯电缆将所有智能监控分站 和识别分站连接,智能监控分站可在设备集中处安装; 系统供电采用干线或就地供电,无需集中供电,节省大 量的控制和电源电缆。系统维护极为方便,即使局部 智能监控分站瘫痪,也不影响其他智能监控分站的正 常工作。通信网络采用RS一485现场总线通信,现场 监控分站通过网络通信总控制器,将数据通过光缆传 送给地面调度主机。 {收稿日期:2011—08—22 作者简介:滕少朋(1965一),男,本科,工程师,1990.7毕业于新汶 矿务局职工大学矿山机电专业,2007.7毕业于山东工商经济学院机 电一体化专业。现淄矿集团技术中心从事科技管理工作。 1.3 系统各功能环节构思及设计 1.3.1 智能控制分站设计 井下智能监控分站通过网络电缆,一方面接受通 讯站的访问,将所收集的检测信息整理打包,上传给通 讯站,同时接受通讯站下发的控制指令;另一方面智能 监控分站自己将不停地对所辖的检测设备进行检测, 如机车信息、收信机车累计请求信息、信号机和转辙机 的回测信息等,并下达命令,控制转辙机和信号灯。 1.3.1.1 智能控制分站硬件设计 控制分站采用基于s7—200PLC为核心,利用有线 无线通信技术,将井下收信机采集到的信号传送到工 控机,供调度人员查看机车状态并实时采取最优的调 度工作。同时控制分站可以根据机车和道岔的状态, 自动控制转辙机的动作和发出信号指示命令,当轨道 在行车期间有人通过时,控制分站将发报警命令给语 音报警器,实现报警功能。 1.3.1.2控制分站软件设计 智能控制分站主要实现通信、转辙机控制以及发 出报警命令。智能控制分站与上位机通信采用西门子 PPI通信协议,不需要在程序中作专门的设置。控制分 站同时还与各收信机通信,在程序中需要专门设置数 据接收和发送缓冲区。智能控制分站对转辙机的控制 体现了系统的调度功能。 1.3.2井下收发信机设计 发信机安装在机车驾驶室内,天线安装在车顶棚 中间,供电采用机车逆变器输出的24V电源。系统运 行时,发信机将机车车号编码及机车调度、管理所需的 其它编码信息以长波振幅键调制后用无线电的方式发 送出去,供收信机接收;发信机共发送16位二进制编 码,包括2位引导位,6位机号编码,2位车类编码,3位 运行请求码,2位备用码和1位中止码。编码以1:1或 1:3间隔方式发送(由电路板上跳线器选择)。上述信 息中的车类包括煤车、料车、人车、其它车等信息码;运 行请求有左行、右行、发车请求等信息码。这些信息被 2011年第6期 童 晨舛技 87 安装在大巷各监测点的接收天线接收后,通过收信机 力强,可以很好的满足50~100m左右的可靠通信。 识别分站是一个微功率的无线信号收发器,与有 源RIFD(也是一个微功率无线收发器)之间进行信息 交流,记录各个有源RFID编号和经过时间,实现对车 辆实际行驶路线的跟踪、流量统计、速度监测和定位。 识别分站主要包括无线通信模块、AC—DC转换模块、 传给智能监控分站,再由智能监控分站通过网络传至 上位机监控系统,从而使系统实时显示车号、车类等信 息,并根据其运行请求对相关设备进行控制。 1.3.3信号机设计 信号机的设计是采用编码器控制显示模式,采用 高亮发光块显示信号状态,所有设计均符合本质安全 要求,由本安电源箱为信号机提供15V直流电源。信 串口电平转换模块485等。工作时,识别分站按照一 定周期定时向外发射自身的标识信号数据,当载有有 号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系统根据路段占用情况和机 车位置状况,决定对信号机发出何种显示信号命令,信 号机接收显示信号命令时,若连续三次接收的编码一 致则显示所需信号如红或绿等,否则维持原状。同时 信号机也将自身当前显示模式以一定的频率(不同显 示模式频率不一样)回送给智能监控分站,以告知自身 显示状态。通过这种检测方式,智能监控分站能够判 断当前显示状态与系统命令要求是否一致,智能监控 分站每隔90s必须重发一次信号,否则信号机自动将 显示模式回复至系统停用状态,从而确保信号安全。 1.3.4转辙机设计 根据岱庄煤矿的实际需要将转辙机设计成具有以 下几种控制方式:(1)计算机控制:在与新型井下轨道 运输智能交通信集闭系统联通后,由计算机自动控制, 此时其它控制无效;(2)本机控制:可以外接本机按 钮,实现本地控制,此控制方式仅当计算机解锁后才有 效;远地控制:1台或多台转辙机集中在一起,用1台 控制器就可实现远距离集中控制;(3)手摇转换:在停 电或控制电路出现故障时,可用手摇柄来转换岔尖方 向;(4)位置闭锁:在道岔附近有车通过时,计算机可 发出信号使道岔位置闭锁,道岔闭锁后,本机、远地及 司机控制均失去作用,直至计算机解锁为止。 1.3.5 电子标签及其识别分站设计 电子标签及其识别分站用于实现对一个水平多个 巷道的车辆所处位置进行定位跟踪,实现调度主机的 实时监视与车辆调配管理。系统由一定数量的有源电 子标签、识别分站(读卡器)组成。 有源电子标签包括了远程无线通信模块、单片机、 天线、电池等。无线通信模块采用433MHz频段、功率 10mw,发射功率与识别分站相匹配。433MHz通信频 率绕射能力强,通信可靠,能实现在不停车、不减速、大 流量条件下进行车辆识别功能。采用433MHz的无线 车辆识别卡频率符合国家频段标准,符合无线电管理 委员会所规定的该频率10row的发射功率上限的要 求。与2.4GHz等频段相比,该频段波长较长、绕射能 源RFID的车辆途经识别分站射频辐射覆盖范围时,有 源RFID卡会立刻探测到无线信号,并被立刻唤醒。然 后按照一定协议记录RFID卡的信息,并将所有收到的 ID数据信息通过485总线发送至系统服务器,供车辆 定位、监控使用。 1.3.6 集闭系统上位机组态软件设计 系统运用各种设施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对矿井轨 道机车的运行进行监控和调度。其基本原理如下:机 车运行轨道被划分成若干个区间,并用信号机加以保 护。调度人员通过调度室内的监控设备,观察机车位 置传感器检测到的机车运行信号,适时地为机车准备 前进区间。在前方区间空(无车或无预占用)的情况 下发出控制命令,扳好道岔,开放信号,准许机车驶入; 在前方区间忙时,关闭信号,禁止机车驶入,这样就防 止了机车碰头、挤撞、追尾等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 机车运输效率。 2应用效果 岱庄煤矿井下大巷运输在使用信集闭调车系统 前,列车平均间隔时间为600s,运输能力为130.4万∥ a;使用信集闭调车系统后,列车平均间隔时间为414s, 运输能力为189.3万t/a,比使用前大巷运输能力提高 了45.2%,满足了矿井增产的需要,有效地节省工作 人员,并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参考文献: [1]胡忠建,王红尧,华钢,等新型轨道运输监控系统智能分站的研 究与设计[J].矿山机械,2006,34(9):43-46’ [2]康少华,龚银河,杨恒青.煤矿井下信集闭系统远地智能分站的 研究[J].西安矿业学院学报,1995,15(4):353-355 [3]于洪珍,方利民.采用Pc机控制的矿井”信集闭”系统的数模型 [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0,12:8一l3. [4]李玉良.机车信号监控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1997,26(4):54-57. [5]华钢,左明,兰献宸.信集闭系统进路数学模型及进路连锁表生 成判据的研究[J].煤矿自动化,1995,(3):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