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概念。 教学内容: 2.数据模型的概念。 3.关系数据库的概念。 4.数据库系统的构成内容。 应知:  数据库、关系的概念。 教学目标:   关联的类型。 数据模型的概念、分类。 计划学时: 2学时 应会:  分析出一个关系模型中的元组、属性、域、度。  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体关联关系。 1.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2.关键字的概念。 3.关联关系的种类。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1.知识回顾: Excel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的概念。 教学过程 2.引入问题: 数据指的就是数字吗? 要将描述实体的数据进行集中存储处理,用Excel实现全面吗? 3.教学展开:  学籍管理系统案例展示。  介绍数据库的来由、作用以及相关概念。  交流互动:让学生以真实生活素材为例,将生活中的实体用关系模型中的相关概念来对照描述。  教师总结:根据与学生的互动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与总结。 课外任务 1.作业 PAGE 16 习题一(1-3)、二(1-2)、三(1-3)。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1.2。 第二讲 认识和使用Access2003
教学内容: 1.Access的特点与功能。 2.Access的启动与退出方法。 3.Access系统的工作界面以及环境设置。 4.Access中的7种对象。 5.Access的帮助系统。 应知:    Access的特点与功能。 Access的启动与退出方法。 Access中的7种对象名称。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Access系统的工作界面构成。 应会:  对Access系统的工作环境进行正确设置。  利用Access系统中的帮助系统进行相关信息搜索、学习。 1.Access的启动与退出方法。 教学重难点: 2.Access中的7种对象。 3.Access的帮助系统。 4.Access系统的工作界面构成、环境设置。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1.知识回顾: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关系及概念;关键字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2.引入问题: Access与Excel的功能是一样吗,都是进行数据表的处理? Access与Excel软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教学展开:  介绍Access特点与功能。  交流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知道的启动与退出Access的方法。  界面展示:采用一种方法打开Access,介绍其工作界面。   着重介绍Access环境设置方法。 教师总结:根据与学生的互动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与总结。 课外任务 1.作业 PAGE 16 习题一(4-6)、二(3-8)、三(4-5)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1.3 第三讲 认识Access 2010
实训内容: 1.启动和退出Access 2010。 2.设置保存数据库的默认位置。 3.熟悉罗斯文示例数据库。 4.使用帮助系统。 应知:  Access 2010的功能。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使用帮助系统的方法。 应会:    启动与退出Access 2010。 对Access 2010工作环境进行设置。 使用Access 2010的帮助系统。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1.Access 2010工作环境的设置方法。 2.Access 2010帮助系统的使用方法。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1.知识回顾(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Access 2010的工作界面构成;Access 2010的工作环境设置。 2.介绍本次实训内容: 启动和退出Access 2010;设置保存数据库的默认位置;熟悉Access2010中自带的罗斯文示例数据库;使用帮助系统。 教学过程 3.实训展开(学生完成,教师手把手协助):  Access 2010工作界面展示。  学生正确启动和退出Access 2010。      学生设置保存数据库的默认位置,并尝试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 学生打开罗斯文示例数据库,分析及熟悉该数据库构成。 学生使用帮助系统,来搜索自己感兴趣或疑惑的问题。 部分学生总结对Access 2010软件的认识。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及实训成果进行知识和操作的综合总结。 课外任务 1.实习报告。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2.1。 第四讲 设计学籍管理数据库 1.创建学籍管理数据库。 实训内容: 2.正确打开与关闭学籍管理数据库。 3.设置学籍管理数据库的属性。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应知:  设计数据库的步骤。  创建、打开与关闭数据库的方法。 应会:  创建、打开与关闭数据库。  正确设置数据库的属性。 1.设计数据库的方法 2.打开数据库的四种不同方法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1.知识回顾(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回顾): 数据库的界面构成。 2.介绍本次实训内容: 创建学籍管理数据库;正确打开与关闭学籍管理数据库;设置学籍管理数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据库的属性。 3.教学展开:  案例展示。  介绍设计数据库的步骤。  边演示边讲解:创建学籍管理数据库的方法;四种打开学籍管理数据库的不同含义;如何关闭数据库;设置学籍管理数据库属性的方法。  互动操作: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上台操作设置数据库属性的一些参数,然后总结操作方法。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际操作和总结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与总结。 课外任务 1.作业PAGE 43 习题一(1-2)、二(1)、三(1)。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2.2。 第五讲 设计学籍管理数据库中的表 1.创建学籍管理数据库中的表的四种方法。 实训内容: 2.对表结构的修改方法。 3.表中记录的编辑方法。 4.表中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方法。 应知:    表的创建方法。 表结构的修改方法。 表中记录的编辑方法。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表的数据排序和筛选方法。 应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创建学籍管理数据库中的各张表,并进行相应记录的添加、修改。 对表中数据正确筛选和排序。 1.表的结构修改。 2.数据的筛选和排序。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1.知识回顾(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回顾): 数据库的创建、打开与关闭的方法。 2.介绍本次实训内容: 创建学籍管理数据库中的表的四种方法;对表结构的修改方法;表中记录教学过程 的编辑方法;表中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方法 3.教学展开:  案例展示。  介绍表对象的含义。  边演示边讲解:建学籍管理数据库中的表的四种方法;对表结构的修改方法;表中记录的编辑方法;表中数据的排序和筛选方法。  互动操作:学生上台操作对表中字段掩码的设计、数据类型的修改、以及对表中记录的高级筛选/排序;然后总结操作方法。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际操作和总结的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与总结。 课外任务 1.作业PAGE 43 习题一(3-5)、二(2-6)、三(2-5)、四(1-2)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2.3 第七讲 建立学籍管理数据库中各数据表的关系 1.建立表的索引。 2.创建表间关系。 3.表关系的修改。 4.打印数据表。 应知:  索引的概念,建索引的方法。  表间存在的关联关系。 教学目标: 应会:  建立索引。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创建、修改表间关系。 打印数据表。 教学内容: 计划学时: 2学时 1. 建立表的索引。 2.创建表间关系。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创建表的四种方法;表结构的修改方法;表中记录的常用操作方法。 2.引入问题: 表间可能会存在联系吗?会有哪些联系呢? 要建立表间的联系,至少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 3.教学展开:  案例展示。  介绍索引的概念。  边演示边讲解:创建单字段索引、多字段组合索引、创建及修改表间关系、打印数据表。   互动操作:学生上台创建“学生基本情况表”与“课程表”的关联;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和总结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与总结。 对要打印的数据表进行设置;学生总结适合个人的操作方法。 课外任务 1.作业 PAGE 43 习题一(6-8)、二(7)、三(6-7)。 2.搜集下一次实训操作(数据表)所需的合适素材。 3.资料检索,学习学习情境2.5。 第八讲 学籍管理数据库中表的管理和使用 1.在“学籍管理”数据库的“教师基本情况表”中录入数据。 2.以“课程编码”作连接字段为“选课表”和“课程表”建立表间关系。 应知:  索引的作用。  记录添加、修改、删除的方法。 应会:  创建索引。  创建与修改表间关系。  设置数据表的打印格式。 1.建立索引的方法。 2.创建与修改表间关系的步骤。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实训内容: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回顾): 索引的作用;创建索引的方法;创建与修改表间关系的主要步骤。 2.介绍本次实训内容: 在“学籍管理”数据库的“教师基本情况表”中录入数据;以“课程编码”作连接字段为“选课表”和“课程表”建立表间关系。 3.实训展开(学生完成,教师手把手协助):  任务案例展示。  学生打开学籍管理数据库。  学生打开“教师基本情况表”数据表视图,根据字段的属性设置,正确录入数据。  学生正确创建“课程表”与“选课表”的关联关系。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训成果,并对实训表现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及实训成果进行知识和操作的综合总结。 课外任务 1.实习报告。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3.1。 第九讲 学籍管理数据库数据的检索 1.查询的作用、功能与分类。 教学内容: 2.查询视图。 3.创建四种查询。 应知:  查询的作用、功能与分类。  查询的几种视图。 应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正确切换几种查询视图。 创建四种查询。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1.查询视图。 2.创建四种查询的方法。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数据库的概念;数据库的对象构成;数据表的含义。 2.引入问题: 查询与表会有联系吗?如果有,会是什么联系呢? 为什么要引入查询对象? 3.教学展开:  案例展示。  介绍查询的概念,作用。  边演示边讲解:查询的分类、查询视图、如何创建四种查询。  互动操作:学生上台实现创建任意一类查询;学生总结创建不同查询的步骤方法。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和总结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与总结。 课外任务 1.作业 PAGE 70 习题一(1-6)、二(1-4)、三(1-3)、四(1-3)。 2.搜集下一次实训操作(查询的创建和使用)所需的合适素材。 3.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3.2。 第十讲 学籍管理数据库中查询的创建和使用 1.在“学籍管理”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名为“教师查询”的选择查询。 2.在“学籍管理”数据库,创建一个名为“生成授课表查询”的生成表查询。 应知:  查询的分类、视图。  查询的作用。 应会:  创建选择查询。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创建操作查询。 1.查询视图的切换。 2.创建各种查询的步骤、方法。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实训内容: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回顾): 查询视图的切换方法;创建一类查询的步骤。 2.介绍本次实训内容:  在“学籍管理”数据库中,创建一个名为“教师查询”的选择查询,从“教师基本情况表”中查询出工作3年以上职称是“讲师”或“助教”、“学历”是“研究生”的教师的姓名、工作时间、职称、学历、系别。  在“学籍管理”数据库,创建一个名为“生成授课表查询”的生成表查询,从“教师授课表”和“教师基本情况表”中查询选出50531班的“教师姓名”、“授课地点”、“授课时间”、“班级编号”成为新表,表名为“50531班授课表”。 3.实训展开(学生完成,教师手把手协助):  任务案例展示。  学生打开学籍管理数据库。  学生创建一个名为“教师查询”的选择查询。   学生创建一个名为“生成授课表查询”的生成表查询。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训成果,并介绍自己的实现步骤。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及实训成果进行知识和操作的综合总结。 课外任务 1.实习报告。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3.3。 第十一讲 学籍管理数据库中高级查询的创建和使用 1.在“学籍管理”数据库中,用数据定义查询创建一个“2005学年上学期成绩表”。 2.创建一个名为“SQL生成表查询”的SQL计划学时: 查询。 3.用数据定义查询为“上学期成绩表”添加一个“成绩”字段。 应知:  SQL查询视图。  教学目标: SQL语法规则。 应会:  创建数据定义查询。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创建SQL查询。 创建数据定义查询。 实训内容: 2学时 1.SQL查询视图。 2.创建SQL查询。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回顾): 打开SQL查询视图;创建SQL查询的步骤。 2.介绍本次实训内容:  在“学籍管理”数据库中,用数据定义查询创建一个“2005学年上学期成绩表”,表的结构为(学号VARCHAR(9),姓名VARCHAR(8),课程名称VARCHAR(20),成绩LONG)。  创建一个名为“SQL生成表查询”的SQL查询,从“学籍管理”数据库的“选课表”中查询出没有重复记录的生成新表,表名为“上学期成绩表”,表中只包含两个字段(学号,课程编码)。  用数据定义查询为“上学期成绩表”添加一个“成绩”字段,字段数据类型为长整型。再用SQL语句创建一个更新查询用“选课表”中的成绩去更新“上期成绩表”中的“成绩”字段。 3.实训展开(学生完成,教师手把手协助):  任务案例展示。  学生打开学籍管理数据库。  学生打开SQL查询视图,用数据定义查询创建一个“2005学年上学期成绩表”。  学生创建一个名为“SQL生成表查询”的SQL查询。    学生用数据定义查询为“上学期成绩表”添加一个“成绩”字段。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训成果,并介绍自己的实现步骤。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及实训成果进行知识和操作的综合总结。 任课务 1.实习报告。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3.3。 外第十四讲 学籍管理数据库系统窗体的创建和使用 1.创建“学生基本信息浏览”纵栏式窗体。 实训内容: 2.在设计器中通过窗体属性的修改来编辑计划学时: 窗体大小、颜色、样式。 3.创建分层窗体。 应知:  窗体的分类,创建各类窗体的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窗体属性编辑窗体外形。 应会: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分辨各类窗体,能创建各种类型窗体。 在设计器中设置窗体属性,并修改窗体外形样式。 2学时 1.纵栏窗体与分层窗体的创建方法。 2.窗体属性的正确设置。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回顾): 创建纵栏窗体、分层窗体的方法;在设计器中设置窗体属性并改变窗体外形样式的步骤。 2.介绍本次实训内容: 正确分辨各类窗体;创建纵栏式窗体;使用向导创建分层窗体(窗体显示学生选课表,子窗体显示学生选课成绩);在设计器中对以上创建的窗体进行属性设置。 3.实训展开(学生完成,教师手把手协助):  任务案例展示。    学生打开学籍管理数据库案例,并选中窗体对象。 学生自由创建一个纵栏式窗体,并在窗体中对数据移动,添加等。 学生使用向导创建分层窗体。  学生对任一个窗体在设计器中,设置其属性,使该窗体大小、颜色、样式尽量一致,美观。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训成果,并对实训表现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及实训成果进行知识和操作的综合总结。 课外任务 1.实习报告。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4.3。 第十五讲 学籍管理数据库系统实用窗体的制作 1.运用控件丰富窗体内容。 教学内容: 2.为窗体进行字段的添加、删除。 3.为窗体添加日期和时间。 4.为窗作控件提示文本。 应知:  控件的含义,如何插入和编辑控件。 教学目标:  改变窗体设计的方法。 应会:  用各种不同的控件丰富窗体内容。  改变窗体设计:添加日期时间、字段的添加、删除等。 1.控件的灵活运用。 2.改变窗体设计的方法,包括添加日期时间、字段的添加、删除等。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窗体的类型;窗体的结构;创建窗体主要的方法。 2.引入问题: 各种类型的窗体内容是否固定,可否通过控件修改? 可以在窗体中显示实时的时间吗? 窗体中显示的表内容,必须要显示完吗,可否选择性的显示某些字段呢? 3.教学展开:  案例展示。  介绍控件的作用。  边演示边讲解:插入和编辑控件的方法;改变窗体设计的方法。  互动操作:学生上台实现用设计器创建“学生基本情况表”,选取合适的控件显示“学号、姓名、出生年月、入学成绩”四个字段,并自定义4个按钮来实现记录的浏览,在窗体右下脚实时显示日期。  学生总结适合个人的操作方法。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际操作和总结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与总结。 课外任务 1.作业 PAGE 97 习题一(4-5)、二(3-5)、三(4-6)、四(5-8)。 2.搜集下一次实训操作(复杂窗体)所需的合适素材。 3.资料检索,学习学习情境4.4。 第十六讲 学籍管理数据库系统高级窗体设计 1.使用控件创建“学生资料”窗体。 2.合理调整控件布局。 3.创建“子窗体”与“主窗体”的关联。 应知:   控件的作用,控件的使用方法。 “子窗体”与“主窗体”的关联方法。 实训内容: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应会:  插入控件,编辑控件。  创建“子窗体”与“主窗体”的关联。 1.灵活运用控件。 2.创建“子窗体”与“主窗体”关联的方法。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回顾): 控件作用;控件位置;文本框和标签控件的使用方法;创建“子窗体”与“主窗体”关联的方法。 2.介绍本次实训内容: 在设计器中利用控件创建“学生资料”窗体;用设计器创建“学生基本情况”窗体,用作主窗体;利用控件创建“成绩表”窗体,用作子窗体,建立两者关联。 3.实训展开(学生完成,教师手把手协助):  任务案例展示。  学生打开学籍管理数据库案例,并选中窗体对象。  学生以“学生情况表”为数据源在设计器利用控件创建“学生资料”窗体。  学生以“学生情况表”为数据源在设计视图中创建“学生基本情况窗体”为主窗体。  学生以“成绩表”为数据源在设计视图中用控件创建“成绩表窗体”为子窗体。  创建关联关系。  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实训成果,对自己的实训表现进行总结。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及实训成果进行知识和操作的综合总结。 课外任务 1.实习报告。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5.1。 第十七讲 学籍管理数据库数据种报表的认识与创建 1.报表的功能、构成。 2.报表的视图、分类。 3.创建简单报表。 应知:  教学目标: 报表的作用、构成。  报表的视图及分类。 应会:   教学重难点: 切换报表视图。 创建简单的报表。 教学内容: 计划学时: 2学时 1.报表的构成。 2.报表视图。 3.利用向导创建简单报表
教学方法: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1.知识回顾: 窗体的作用,窗体的构成。 2.引入问题: 为什么报表会在窗体之后出现呢? 引入报表的作用是什么? 3.教学展开:  案例展示。   介绍报表的作用。 边演示边讲解:报表的结构构成、报表视图、报表的类型、利用向教学过程 导创建简单的报表。  互动交流与操作:学生回答报表的结构与窗体的异同点;学生上台实现利用向导创建简单的标签报表。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和操作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与总结。 课外任务 1.作业 PAGE 120 习题一(1-4)、二(1-2)、三(1-2)、四(1)。 2.搜集下一次实训操作(创建报表)所需的合适素材。 3.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4.2。 第十八讲 创建学籍管理数据库系统各种报表 1.熟悉报表的结构构成。 实训内容: 2.通过“新建窗体”对话框,创建一个计划学时: 以教师基本情况表为数据源的“标签”式报表。 应知:  报表的结构、分类。 教学目标:  报表的视图。 应会:  切换报表视图。  利用向导创建报表。 1.报表的构成。 2.利用向导创建不同类型报表。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2学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回顾): 报表的结构,报表的视图切换。 2.介绍本次实训内容: 通过“新建窗体”对话框,创建一个以教师基本情况表为数据源的包含“教师编号”、“姓名”、“学历”、“系别”字段的“标签”式报表。 3.实训展开(学生完成,教师手把手协助):  任务案例展示。    学生打开学籍管理数据库案例,并选中报表对象。 学生练习报表视图的切换。 学生以“教师基本情况表”为数据源在利用向导创建“教师基本情况”标签报表。  部分学生展示实训成果,并介绍自己的操作步骤。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及实训成果进行知识和操作的综合总结。 课外任务 1.实习报告。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5.3。 第十九讲学籍管理数据库数据高级报表的创建、预览与打印 教学内容: 1.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 2.预览、打印报表。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应知:  报表的结构构成。  报表的设计视图。 应会:   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 打印报表。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1.使用设计器创建报表的方法。 2.设置报表页面、打印报表。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 报表的结构,报表的视图,报表的分类。 2.引入问题: 报表的内容构成必须是系统自动产生吗? 报表打印与常见Word打印有相似之处吗? 3.教学展开:  案例展示。  介绍报表的构成。  边演示边讲解:利用设计器创建报表、预览与打印报表。  互动交流与操作:学生上台实现利用设计器创建报表,并美化报表,总结创建的步骤方法。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与总结。 课外任务 1.作业 PAGE 120 习题一(5-8)、二(3-5)、三(3-5)、四(2-3)。 2.搜集下一次实训操作(创建高级报表)所需的合适素材。 3.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4.4。 第二十讲 学籍管理数据库系统高级报表设计 1.利用“设计”视图创建一个以“学生基本情况表”为数据源的表格式报表。 2.在报表中对控件的布局进行调整。 3.打印预览报表 应知:  报表的构成。  报表的设计视图。 应会:  切换报表视图。  利用设计器创建报表。  打印预览报表。 1.利用设计器创建报表。 2.打印预览报表。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实训内容: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知识回顾(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回顾): 报表的结构,报表的视图切换。 2.介绍本次实训内容:  利用“设计”视图创建一个以“学生基本情况表”为数据源的包含“学号”、“姓名”、“班级”字段的表格式报表。  在报表中对控件的布局进行调整,包括更改各个控件的大小、移动位置、设置对齐方式,设置控件的边框宽度等。  单击工具栏上的“打印预览”按钮,以查看报表中的数据及其布局。 3.实训展开(学生完成,教师手把手协助):  任务案例展示。   学生打开学籍管理数据库案例,并选中报表对象。 学生利用“设计”视图创建一个以“学生基本情况表”为数据源的表格式报表。  学生在“设计”视图中对控件的布局进行调整,美化报表。  学生打印预览报表。  部分学生展示实训成果,并介绍自己的操作步骤。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及实训成果进行知识和操作的综合总结。 课外任务 1.实习报告。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6.1。 第二十一讲 建立学籍管理数据库系统模型 1.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流程。 2.需求分析及主要功能模块。 教学内容: 3.设计数据库。 4.建立操作界面。 5.创建学籍管理系统报表。 应知:  教学目标: 数据库系统设计流程。 应会:  划分数据库系统功能模块。  设计数据库。  设计操作界面。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创建报表。 1.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流程。 2.切换面板。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计划学时: 2学时
1.知识回顾: 宏的概念,宏的创建方法,宏的运行。 2.引入问题: 数据库系统开发第一步就是创建数据库吗? 数据库系统能否做密码登录窗口呢? 3.教学展开:  案例展示。  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步骤。  边演示边讲解:数据库的创建、数据库系统切换面板的制作、报表的制作。   互动交流与操作:学生上台实现个性切换面板的设计与实现,总结创教师总结: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与总结。 建的步骤方法。 教学过程 课外任务 1.作业 PAGE 200 习题一(1-2)、二(1)、三(1-2)、四(1-2)。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7.2。 第二十二讲 实现与维护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实现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2.维护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应知:  数据库系统设计流程。 教学目标: 应会:  实现数据库系统。  维护数据库系统。 1.压缩、备份数据库系统。 2.为数据库系统加密。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教学内容: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1.知识回顾: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流程,切换面板的制作方法。 2.引入问题: 数据库系统实现后就算开发完成了吗? 数据库系统的维护主要应该包含哪些步骤呢? 3.教学展开:  案例展示。  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步骤。  边演示边讲解:实现学籍管理数据库系统、维护学籍管理数据库系统。   互动交流与操作:学生上台实现数据库系统的维护操作,总结创建的教师总结:根据学生操作情况,进行综合点评与总结。 步骤方法。 教学过程 课外任务 1.作业 PAGE 200 习题一(3-4)、二(2)、三(3-4)、四(3)。 2.资料检索,预习学习情境7.3。 3.搜集下一次实训操作(实现数据库系统)所需的合适素材。 第二十三讲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开发 完成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在开发应用系统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功能模块设计、数据库设计、查询设计、窗体设计、系统主菜单的设计。 应知:  数据库系统的开发步骤。  数据库的7种对象。 应会:  开发设计数据库。  创建切换面板。  综合创建数据库中表、查询、报表、窗体以及宏。 1.创建切换面板。 2.数据库系统维护。 讲授、手把手、任务驱动、头脑风暴法、案例展示法 实训内容: 计划学时: 2学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方法:
1.知识回顾(教师边演示学生边操作回顾): 切换面板的创建步骤、数据库系统加密以及备份。 2.介绍本次实训内容:  功能模块设计。  数据库设计。   创建数据库。 查询、窗体、报表、主菜单设计。 切换面板设计。 维护数据库系统。 教学过程   3.实训展开(学生完成,教师手把手协助):  任务案例展示。  学生分析学籍管理系统模块。   学生创建学籍管理数据库。 学生将前期所做成果(数据库的各个对象)导入学籍管理数据库。  学生为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创建“主控面板”。  学生为学籍管理数据库设置启动选项、密码、备份数据库以及生成MDE文件。  部分学生展示实训成果,并介绍自己的操作步骤。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训表现及实训成果进行知识和操作的综合总结。 课外任务
1.实习报告。 2.综合复习前期所学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