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农艺特性研究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农艺特性研究

来源:九壹网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 .Sci.2009,37(1 1):5015—5017 责任编辑郑丹丹责任校对卢瑶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农艺特性研究 李微微 ,李造哲 ,王磊 (1.内蒙古农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600) 摘要[目的]探明BC。F,代对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优良特性的继承情况、杂种优势及育性恢复情况。[方法]重点对披碱草和野大 麦及其BC F 代的农艺性状,包括生育期、生长速度、花粉育性、结实性、再生性和株丛鲜草产量等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BC F 代各株系的生长节律趋向于亲本野大麦,不同株系的生育天数有所不同,但都接近轮回亲本野大麦;BC。F 代不同株系花粉育性和结实 性有较大差异,但回交后各株系的花粉育性和结实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YF1—93花粉育性已经超过亲本野大麦,自然结实率也较高。 有的株系花粉育性和开放授粉结实率较低,如PF -52。BC F 代各株系产草量有较大变异,不同株系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如YF 一64、YF 74和YF 一83的杂种优势分别为75.53%、75.12%和66.16%,而PF -52、PF 一15、YF342产草量不及亲本。f结论]该研究为培育适合干 旱、盐渍生境的牧草新品种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披碱草;野大麦;回交后代;农艺特性 中图分类号s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oo9)11—05015—03 Studies on 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of Elymus dahuricus,Hordeum bre ubulatum and Their BC1 F, LI Wei-wei et al (College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Inner Mongolia Hohhot 010019) Abstract l 0biective l The experiment aimed to explore the inheritance of BC F to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of parents(Elymus dahur ̄ : Hordeum brevisubulatum),heterosis and fertility restoration.f Method]The agronomic characters such as growth period,growth rate,pollen fertility, ̄cundity,reproducibility and fresh grass yield of Elymus dahuricus,Hordeum brevisubulatum and their BC1 F were comparatively studied.J Resuh 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dynamic of the BC F,lines tended to parent Hordeum brevisubulaturn and ahhough grow— ing periods of different strains were different,they were close to that of Hordeum brev ̄ubulatum.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pollen fertility and seed set among BC1 F{lines,the pollen fertility and seed Set were improved in a certain extent by backcross,the pollen fertility rate of YF1-93 was higher than recurrent parent Hordeum brevisubulatum.its seed set in open pollination was also higher.Some lines had low pollen fertility rate and seed set,such as,the pollen fertility rate of PF,一52.There were signiicantf diferences in the yield among BC1 F lines,such as,the heterosis(胛)0f YF -64,Y -74 and YF 一83 were 75.53%,75.12%and 66.16%,however,the yields of PF -52,P 一15 and YF .42 were lower than their parents.1 Conclusion f The experiment provided referenee for culturing new species of forage which was suitable to drought and saline environment. Key words Elymus dahuricus:Hordeum brevisubulatum:Backcross posterity;Agronomic characters 披碱草和野大麦是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小 麦族多年生优良牧草。披碱草具有产草量高、抗旱能力强的 特性,野大麦具有分蘖能力强、草质好、耐盐碱等特性。为了 使二者的优良特性综合在一起,培育出适合干旱、盐渍生境 的牧草新品种(新类型),王照兰等(1992~1993年)将披碱 Y _74、YF -75、YF 一83、YF1—85、YF1—93,其中,Y表示(野大 麦×披碱草)×野大麦的回交1代;P表示(披碱草×野大麦) ×野大麦的回交1代;F1表示回交1代的开放授粉第3代。 1.2试验地概况供试材料种植于内蒙古农业大学牧草试 验场内,该试验场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地理坐标为110。E, 草和野大麦组合进行了远缘杂交,成功地获得了高度不育的 披碱草和野大麦的正、反交F.代。在对十分珍贵且数量有 限的正交F.代(披碱草×野大麦)的植株形态学和细胞学初 步研究 的基础上,笔者拟定了用回交法克服杂种F,代 不育性的研究计划。用分株繁殖方法,分别将披碱草×野大 45。5 N,海拔1 063 m,年降水量400 rain左右,无霜期145 d。 土壤为沙壤质暗栗钙土,pH值7.8~8.2,肥力适中,地下水 位较高,具有灌溉条件。 1.3方法 1.3.1生育期、花粉育性及结实性观察。生育期:以前一年 分株繁殖的越冬株丛为对象,从早春返青期至枯黄期进行详 细观察记载。花粉育性:在开花盛期随机剪取每种植物穗子 10个,放入塑料保湿盒中带回室内镜检。剥取花药,置载玻 片上,滴加少许1%醋酸洋红,用镊子挤压去掉药壁,使花粉 麦和野大麦X披碱草F 代扩繁成株系群体,并采取F 代与 亲本相邻种植、套袋回交方法,成功地获得了(披碱草X野大 麦)×野大麦和(野大麦×披碱草)×野大麦的回交一代 。 为了探明BC F 代对亲本优良特性的继承情况、杂种优势及 育性恢复情况,笔者重点对其农艺特性,包括生育期、生长速 度、花粉育性、结实性、再生性和株丛鲜草产量等进行了系统 的比较研究,以期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依据 。 1材料与方法 充分着色,加盖玻片,在100倍显微镜下观察统计可育与不 育花粉粒数,每种材料观察50个视野以上。确定花粉是否 可育的标准是:花粉粒大、饱满、着色深者为可育,花粉瘦小、 着色浅或不着色者为不育。花粉可育率=(可育花粉粒总 数/观察花粉粒总数)×100%。结实性:在种子成熟期,从各 供试材料群体中随机取30个穗子,统计结实数和小花数。 1.1 材料 供试材料包括: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 Turcz.)、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 Link)、P —l5、PF 一 52、YF —23、YF3—31、YF3_42、YF343、YF3_44、YF3—53、YF3_64、 结实率=(结实总数/观察小花总数)×100% -61。 1.3.2生长速度、产草量测定。两项指标测定均采取定株 基金项目 内蒙古科技厅草业研究院专项(20071923),国家留学回国 方法。春季牧草返青后自每种供试材料群体中选择长势良 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好的10个株丛编号挂牌。生长速度:从返青期开始,每隔l0 作者简介 李微微(1981一),女,内蒙古根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d测量1次株丛绝对高度,直至每种供试材料成熟。产草量: 向:野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9-02一l1 用2次刈割鲜草重量之和表示1年内每种供试材料的平均 安徽农业科学 2009鲤 鲜草产量,并以此计算杂种平均优势( ), =(F3一双亲 平均值)/双亲平均值×100%[7-9 3。 生长发育节律较快,较早地开花结实,其生长天数比披碱草 多13 d。BC F,代各株系的返青期基本一致,不同株系的生 号!2结果与分析 长期都有所不同,最长的为214 d,最短的为197 d,但都趋于 2.1亲本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生育期从表1可以看出, 轮回亲本野大麦。Bc F3代的生长发育节律与野大麦的较 亲本野大麦比披碱草返青早10 d,而枯黄晚3 d。野大麦的 接近,说明通过回交使野大麦生长发育节律快的特性在 表l供试植物生育期观测结果 Table 1 The observation results of the growth period of test plants 日/月 BC F3代中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YF『44 2.2亲本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生长速度BC F 代和亲本 YF 3 的生长动态呈“慢、快、慢”的缓“s型”曲线,拔节前生长缓 慢,之后生长速度加快,开花后生长速度变缓(图1)。野大 麦的生长发育节律较早,生长速度较快。回交后代大部分株 系与野大麦的生长节律一致,其中YF1—64、Y _74、YF。-75、 萎 点 Y 一83、YF1_85、YF -93六个株系在6月3日后生长速度稍 醢 快于野大麦,其他株系的生长速度稍慢,表明BC F3代的生 长速度呈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遗传的倾向。 嚣 5 ≈ 测定日期Ⅳ月一日 1)eteminatino血te 矗 里 盆 图2供试植物再生速度 基 Fig・2 The regeneration speed of test plants . 《 2.4亲本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花粉育性及结实性 由表2 耀 嚣 可知,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的花粉育性较强,花粉可育率分 别为90.45%和92.96%,开放授粉的自然结实率分别为 63.69%和52.42%。BC,F 代的花粉育性和结实性有不同 苫吕苫吕 兽兽苫g g g 瑷啶日期 月一日 程度地恢复和提高,但各株系间的花粉育性和结实性仍有较 Detemination d8te 大差异,如PF -52、YF —44的花粉可育率分别为81.5O%和 图1供试植物生长速度 85.61%,开放授粉的自然结实率分别为12.88%、19.90%。 Fig.1 The growth rate oftest plnats 2.3亲本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再生速度 由图2可以看 而Ⅵ11—64、YF1—93的花粉可育率分别为92.79%和93.91%, 出,亲本披碱草的再生速度比野大麦的速度快,Bc。 代的 开放授粉的自然结实率分别为37.52%和56.70%。其他株 再生速度与亲本野大麦的速度相近,其中Y -74、Y _93较 系的花粉可育率均较高,介于86.50%~95.48%,接近亲本 野大麦生长快,大部分株系的再生速度较亲本野大麦慢,不 的花粉可育率,开放授粉的自然结实率介于24.27%~ 同株系的再生速度有较大的差异。 37.20%,说明其花粉育性和结实性都得到了恢复和提高。 37卷1 1期 李微微等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农艺特性研究 5017 表3供试植物产量测定结果(均值,Duncan test) 和341.6 ks/株丛。 Table 3 The yield determination results of test plants 3结论 (1)BC F 代各株系的生长节律趋向于亲本野大麦,不 同株系的生育天数有所不同,但都接近轮回亲本野大麦。 (2)BC。F 代不同株系花粉育性和结实性有较大差异, 但回交后各株系的花粉育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如YF3-93 的花粉育性已经超过亲本野大麦,花粉可育率达到93.91%, 自然结实率也较高,达56.70%。而有的株系花粉育性和开 放授粉结实率较低,如PF -52的花粉育性为81.50%,自然 结实率为12.88%。 (3)Bc F 代各株系产草量有较大变异,不同株系间存 在明显的差异,如Y 一64、Y .74和YF]一83的杂种优势分别 为75.53%、75.12%和66.16%,而PF -52、PF 一15和Y —42 产草量不及亲本。 参考文献 [1]李造哲,云锦凤,于卓,等.披碱草和野大麦杂种F 与Bc.代的形态学 研究[J].中国草地,2OO2,24(5):24—28. [2]李造哲,云锦凤,于卓,等.披碱草和野大麦杂种FI与Bc。代的细胞遗 传学研究[J].中国草地,2005,13(4):269—273. 注:纵列小写英文字母不同表示0.05水平存在差异显著性。 [3]于卓,李造哲,云锦反 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交后代农艺特性的研究 Note:Small letters mean signiif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1. [J].草地学报,2003,6(3):83-89. [4]于卓,山田敏彦.高丹草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研究[J].中国草地学 2.5亲本及其杂种回交后代的产量特性 由表3可知,亲 报,2OO5,10(6):l-6. [5]李造哲,于卓,马青枝,等.披碱草和野大麦杂种F 与BC。F。代的生物 本披碱草和野大麦鲜草产量相当,都是以第1次刈割产草量 学及农艺特性研究[J].中国草地,2004(9):9—14. 占绝对优势,第2次刈割产草量较少。披碱草植株粗壮、高 [6]李,J ,于卓,马艳红,等.老芒麦与紫芒披碱草杂种F 的生育特性及 大,而野大麦分蘖能力强,两亲本各具优势,故鲜草产量相 细胞遗传学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OO6,26(2):37-41. [7]王树彦,云锦凤,徐军,等.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杂种的生长规 当。Bc。F3代14个株系的产草量存在着显著差异,如Y 一 律和形态特眭[J].草业学报,2OO4,12(4):294—297. [8]马玉宝,任卫波, 临杭.披碱草属3种牧草野生牧草野生材料农艺性 64、Y -74、Y -75、YF3—83、Y 3的产草量较亲本高,表现 状评价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3):29-31. 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 分别为75.53%、75.12%、 [9]詹秋文,林平,李军,等.高梁一苏丹草杂交种研究与利用前景[J].草 65.27%、66.16%、55.91%;也有产量较低的,如P _52、PF1. 业学报,200l,10(2):56—61. 15、Y 42产草量不及亲本,其产草量分别为226.0、35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