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来源:九壹网


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0 引言

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课型.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也是新高考的一个亮点.作为高三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高三数学复习过程中抓住根本,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是高三数学复习课必须追求的目标.因此,结合自己高三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高三复习课,以求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向量的兴趣,让学生树立并应用向量的意识. 1 背景

向量知识、向量观点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很多分支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代数形式和几何形式的“双重身份”,能融数形与一体,能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的许多主干知识综合,形成知识交汇点.而在高中数学体系中,解析几何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有些问题用常规方法去解决往往运算比较繁杂,不妨运用向量作形与数的转化,则会大大简化过程.结合我校开展的构建研究系性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开设本节《平面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高三专题复习课,通过问题的探究、合作解决,旨在进一步探索研究系性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树立并增强应用向量的意识.正因为如此,本节课这样设计:

1)教育家赞可夫说“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的喜悦”;教育心理学认为:思

维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让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因此首先通过两个旧问题的引入解决,让学生体会向量的工具性特点,体会向量解题的优越性. 2)通过问题的探究解决,由此让学生发现,用向量法的最大优点是思路清晰,过程简洁,有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简单的重复将会引起学生大脑疲劳,学习兴趣衰退.这充分揭示方法求变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重视向量的教学,必然能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减轻负担. 2 问题

例1.利用向量知识来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已知点p坐标(x■,y■),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p到直线l的距离是d,则d=■.

证明:当b≠0时,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不妨取p■(0,-■),直线l的法向量■=(a,b),由向量的射影长知识得点p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向量■在向量■方向上的射影长度d, ■=(x■,y■+■),

∴d=■·■=(x■,y■+■)·■=■ 当b=0时,可直接有图形证明(略).

点评:比较传统证明方法,避免了复杂的构图过程,应用向量来证,简单易懂,充分体现了向量的工具性和优越性.

例2.(2009浙江文)已知椭圆■+■=1(a>b>0)的左焦点为f,

右顶点为a,点b在椭圆上,且bf⊥x轴,直线ab交y轴于点p.若■=2■,则椭圆的离心率是( ) a.■ b.■ c.■ d.■

解析:对于椭圆,因为■=2■,则oa=2of,∴a=2c,∴e=■选d.

点评:对于对解析几何中与平面向量结合的考查,既体现了几何与向量的交汇,也体现了数形结合的巧妙应用解决与角有关的一类问题,总可以从数量积入手.

例3.已知定点a(-1,0)和b(1,0),p是圆(x-3)2+(y-4)2=4上的一动点,求pa■+pb■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图1

解:设已知圆的圆心为c,由已知可得:■=(-1,0),■=(1,0),

∴■+■=0,■·■=-1又由中点公式得■+■=2■

所以■■+■■=(■+■)■-2■·■=(2■)■-2(■-■)·(■-■)

=4■■-2■·■-2■■+2■·(■+■)=2■■+2 又因为■={3,4}点p在圆(x-3)2+(y-4)2=4上, 所以■=5,■=2,且■=■+■ 所以■-■≤■=■+■≤■+■

即3≤■≤7 故20≤■■+■■=2■■+2≤100 所以pa■+pb■的最大值为100,最小值为20.

点评:有些解几问题虽然没有直接用向量作为已知条件出现,但如果运用向量知识来解决,也会显得自然、简便,而且易入手. 3 反思

由于向量具有几何形式和代数形式的“双重身份”,使向量与解析几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新课程高考则突出了对向量与解析几何结合考查,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解析几何教学与复习中,应抓住时机,有效地渗透向量有关知识,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从本节课案例得到以下启发: 第一,如何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在教学中应先从学生熟悉的平面几何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向量的工具性.

第二,如何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应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在教学中从推导有关公式、定理,例题讲解入手,让学生去品位、去领悟,在公式、定理的探索、形成中逐渐体会向量的工具性,逐渐形成应用向量的意识.

第三,如何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一些问题的结论,加以引申,使之成为解题方法,体会向量解题的优越性.

最后,如何树立应用向量的意识,在教学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向量方法解题,逐步树立运用向量知识解题的意识. [责任编辑:周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