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漫谈演员的创造性

漫谈演员的创造性

来源:九壹网
漫谈演员的创造性

作者:吴淑文

来源:《剧作家》 2019年第4期

吴淑文

创造性是人的本质之一,也是文化的本质属性,更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为美感和审美是文艺的本质,所以文艺创作的创造性,较之人类其他实践更为鲜明。诚如郭沫若所说:“文艺是发明的事业。”优秀的文艺作品必定独具特色,文艺大家必然特立独行。

演员演戏与导演导戏,都是对剧本的二度创作。剧本是一剧之本,是演员表演的依据;导演是全剧之魂,主导着演员的表演。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演员仅仅是对文学剧本照本宣科的演绎者,或是对导演意图亦步亦趋的体现者呢?从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既是又不是。说是,乃是因为对一般演员来说,能够比较完整地理解剧本,并且能够较为准确地体现导演意图,已然基本完成了表演任务,已算是比较合格的演员了,因为有的演员还达不到这种程度。说不是,乃是因为对优秀演员来说,不仅要能够深刻地理解和体现剧本,还要结合自己的创作个性,创造性地完成表演任务,向表演艺术家的境界迈进。因此,他们往往通过三个突破实现自己创造性的表演。一是突破剧本表层的语言文字,探究剧本深层潜在的内涵。二是突破既定的完善与不完善的导演意图,个性化地体现和丰富导演要求。三是突破常规化、规范化的表演模式,独创令人耳目一新的表演样式。

演员拿到手的剧本,是一个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这个文学本是剧作家对生活的体验与体现。优秀的剧作家在剧本中创造的形象,一般都是含有丰富潜台词的形象,为演员提供了创造空间与自由。而演员通过创造性的表演,又为观众带去了欣赏的愉快。演员对剧本潜台词的发现,必然融合着自己对生活个性化的体验,从而为自己的表演打上个人风格的烙印。总之,剧本留下的空白和演员自己的个性,是演员的表演得以创造性发挥的根源。

谈到演员的创造性,我国著名话剧演员金山堪称典范。为了创造《万尼亚舅舅》中的万尼亚这个角色,深入角色的内心世界,金山写下了七八万字的案头札记。通过对剧本的深刻解读,他将这个万尼亚形象演绎得完整统一、性格鲜明。金山不仅在解读剧本的过程中创造角色,还能创造性地实现导演意图。他在《一个角色的创造》的前言里说:“我对于导演的启发十分重视,我经过自己的思考与感受,逐渐地把它真正体会、消化和丰富。有时导演给我一个动作,我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到它的强烈的目的性后,就能借以创造出与此有关的更多的连续性的动作;有时导演给我一句有关人物的潜台词,我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到它的深刻含义而进行创造时,就能想出更多的新的潜台词。这种连续性的动作和潜台词就是演员消化并丰富了导演所启发的内容,进而把它们体现出来的结果。”

在戏曲界像金山这样富有创造性的演员也很多。如著名京剧旦角演员云燕铭,她在表演《拾玉镯》时,就有自己对这个人物与众不同的解读。有的演员在演到孙玉娇刚见到傅朋时,就心慌意乱地被绣花针扎了手指。但云燕铭通过分析剧本,认为孙玉娇经常在大门口看鸡刺绣,见到青年男子是常有的事,不会一见到男青年就脸红心跳。只有她突然抬头与傅朋那热烈的、爱慕的目光相遇时,她才会情不自禁地乱了方寸,扎了手指。她在扮演《打金枝》中的公主时,当驸马因为她过分蛮,盛怒之下打了她一耳光时,云燕铭突然跳起来大哭大闹。这一跳跳出了常规表演程式,把公主的任性与蛮表现得活灵活现。评剧演员赵丽蓉演《杨三姐告状》之杨母,每当她爬上炕时,总要跪着抬起双脚把鞋子磕打一下。这个创造性的动作,刻画出北方农村一位既憨厚勤快又贫苦而土气的老太婆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表演艺术的魅力不仅源自剧本,更需要演员个性化的发现与创造。表演艺术的乐趣和观众观看表演的兴趣正在于此。

责任编辑 李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