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近代史答案

近代史答案

来源:九壹网


2.为什么说中国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一、中国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力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从此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向社会主义推进。

第二、中国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第三、中国党的成立使中国有了新的方法,并沟通了中国和世界无产阶级之间的联系,为中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走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科能性。 3.中国党成立后,中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中国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的洪流中,使中国呈现出新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民主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1.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是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和开辟中国新道路的?

国共合作的国民军取得北伐节节胜利后,占统治地位又派势力开始“分共”,并通过继续北伐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所实行的事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民中国办殖民的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依然。在严酷党人的白色恐怖形势下,中国转入低潮。

但是中国党人没有屈服,1927年8月7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决定以武装反抗武装的反。南昌、湘赣边秋收、广州相继发动。在城市相继失败、农村却逐渐迈向创建根据地的情况下,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逐渐探索出以农村工作为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新道路。 不仅在秋收的实践中首先把的进攻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早在1928年10月和11月,就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以军事发展,是一种特征;同时,他还科学地阐述了党领导的土地、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这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1月,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与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党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科学地概括了大失败后中国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系统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思想的初步形成。

随着新道路的开辟,中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的力量在壮大,根据地遍及大江南北。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其中,和朱德领导的红军第一方面军的根据地起了重要的作用。

2.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这一时期党内连续出现“左”的错误,而且一次比一次严重,这种现象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政治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

第一,社会原因。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党是在小资产阶级包围之中,并地且,在党内,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也占着很大的比重。小资产阶级教条主义,只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因此,这些思想比较容易反映到党内来,影响党的思想和路线、。

第二,主观原因。那时,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的特点和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的理解,即不善于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和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第三,国际的错误影响和瞎指挥。“左”倾教条主义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挂着“国际路线”的招牌,并且得到国际的支持,具有很强的欺骗性。

第四,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 2.为什么说中国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中国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2)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比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思想。制定、实施了一套完整的抗日策略和方针,提出了持久抗战的战略思想,对抗日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中国党通过游击战开辟的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也为抗日战争的侵略准备了条件。

(4)中国党人以自己最富有爱国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3.怎样评价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1)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来重要作用,对抗战的坚持起来重大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阶段,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1)从实力对比看,抗日战争使弱国对强国的战争。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都很落后,是弱国。而日本是世界上一等强国,军事、经济实力和政治组织力量都很强大。 (2)从战略对比看,抗日战争使大国对小国的战争。中国虽弱,但很大,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兵源和物资补给充足,能长久坚持抗战。日本虽强,但很小,且是深入中国的广阔领土,使得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

(3)从战争性质看,抗日战争是中国抵御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进步的,得道多助,会得到广泛的国际援助。而日本是非正义的,野蛮的。失道寡助。

(4)从战争结果看,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中国经过14年抗战,以3500万人的伤亡和5000多亿美元的损失,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来抗战的最后胜利,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复兴。 基本经验:

(1)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

(3)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4)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有决不惧怕战争。

(5)只有坚持中国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2.如何认识派的历史作用?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1)各民主党派虽然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主张民主、反对,在抗战中,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特别是文化侵略,对国统区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抗战胜利后,民主党派作为“第三反面”,主要与党一起,反对的内战、,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告。虽然有些党派后来跟着走,但民盟等大多数民主党派人士是反对一党的,并与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自由而奋斗,还积极参加和支持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力地支援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同意接受党领导,参加人民政协,为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2)各民主党派成立时,中国党就与它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并在斗争实践中追捕发展了这种合作关系。在共同反对统治的斗争中,中国党不仅鼓励、支持各民主党派的斗争,而且对它们某些不脱的意见提出批评,诚恳地帮助它们进步,这使得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更加融洽,合作方式不断发展、完善。 (3)坚持一党,民主党派进步人士,使得民主党派逐步转移到新民主主义立场上,特别是1948年1月民盟公开表示与党携手合作,1949年1月22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发表《对时局的意见》,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党领导,拥护建立人民民主的新中国。

(4)中国党也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949年9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正式接受了中国党领导和人民共和国,确认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各民主党派也由在野党变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参政党,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此基础上也基本形成。

3.为什么说“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1)中国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的利益。

(2)中国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它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它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方针和,为中国人民的斗争指明了正确方向。

(3)中国党人在过程中始终英勇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自1921年中国党诞生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28年的斗争岁月里,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有无数党人壮烈牺牲,有许多党的卓越领导人和杰出将领献出了生命。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和生命证明了中国党是最有远见,最富有牺牲精神,又最能体察民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4)“没有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是被中国近代历史所证明了的。

中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2)坚持的武装斗争;(3)加强党自身建设;(4)必须与国际和进步力量团结一致;(5)所有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