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来源:九壹网
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25期 [8] 杨省利.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J].中华护 理杂志,2000,35(2):82—84. [13]韩梅.循环驱动仪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及 护理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5,30(1):81—82. [14]洪宝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床上活动时间与下 肢皮温变化关系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 (8):60—61. [9] 安闽玲,梁娥,宁茂华.股动脉双球囊充气止血绑带在 PTCA术后护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医学,2009,33 (5):396. [10]李玉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血观察与护理[J].实 用全科医学,2004,2(4):372. [11]王海荣,郑淑梅,杨秀兰,等.不同人群PTCA术后有效 [15]田颖.乙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与其慢性血管并发症关 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o9,47(11):84— 85. 预防切口出血的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2(11):10—11. [16]郑仪.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经验 [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5):68. [17]高燕.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血管并发症原因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80. 本文编辑:孙衍鲲 2011—04—06收稿 [12]诸葛海鸿,邹莺,孙琳,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外 周血管并发症的护理[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 (7):524—526.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 中的应用 谢立华。伍玲,杨 郁,吴杼阳,叶红 (湖南省儿童医院 湖南长沙410007) 早产儿因身体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不完善,对普 通致病菌有较强的易感性,出院后2年内持续生病及再住院 作者的合作都应是全方位的;应尊重患者家庭伦理、种族、文 化和社会经济的不同;应承认患者以家庭为单位的整体性和 个体性,针对各个家庭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医疗护理方 的危险性增加…。医学发展的目标之一为降低病死率,提高 人口素质。对早产儿及其父母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FCC)模式的早期干预非常必要。FCC在内涵上继承了护理 的概念,同时早产儿通过父母的全程照护,各方面均达到完善 的状态。现将FCC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1 FCC模式 案的制订过程中应鼓励患者和家庭成员参与,给予患者和家 庭成员充分选择医疗护理方案的权利;鼓励患者和家庭之间 互相支持;理解青少年或婴幼儿家庭提出的意见,并把意见综 合到整个护理计划中。 2早产儿生理特点 1.1 来源与进展FCC模式首先在西方被提出,20世纪中后 2.1外观结构皮肤薄嫩,皮下含脂肪量低;胸形为圆桶状, 期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突显出不足,患者的需求不能得 到很好地满足。研究发现患者与家庭间有紧密联系,家庭影 响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患者的状况也影响家庭,因此为满 足患者需求,20世纪60年代医学界提出开展FCC模式 J。 1985年,在美国普外科医生C.Everett Koop等人的共同努力 下,FCC开始在美国的医学界、联邦基金机构及私人基金会中 得以推广。随后美国医学界确定了FCC的定义并相继提出了 FCC的基本准则。1993年,在美国医学界和众多家庭的努力 下,美国成立了FCC研究所。FCC已被众多护理人员了解。 肋骨较软,肋间肌力量不足,胸壁较薄;男婴生殖器睾丸未降 或未全降,女婴大阴唇未能覆盖, 2.2体温调节系统早产儿中枢发育不够成熟,体温调节功 能较差,正常体温很难被稳定维持;皮肤发育不健全,易受外 界温度影响;早产儿新陈代谢低,产生的热量少,散热面积又 较大,容易寒冷。 2.3呼吸系统早产儿中枢发育不够成熟、红细胞内缺乏碳 酸酐酶、肺泡数量少、呼吸肌发育不全、肋骨活动差及肺表面 活性物质少等原因导致早产儿呼吸较浅、哭声较弱,易出现呼 吸暂停 J。 FCC成为2003年亚NJL科护理学术会议和2004年国际儿科 护理学会的重要讨论议题 。 2.4神经系统2.5消化系统内消化酶不足。 早产儿肌张力较低,各种反应较迟钝,超低 早产儿吸吮能力不强,难与吞咽相协调。胃 1.2内涵与原则FCC模式内涵未脱离系统化整体护理,是 重早产儿颅内较易发生出血。 容量较小,胃贲门松弛导致早产儿易呕吐、反流。在功能上胃 对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发展。FCC与系统化整体护理比较更强 调人是综合体,包含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强调家庭和 谐和健康应该被重视,应把家庭成员视为促进健康的重要因 素,应对家长如何妥善照顾患儿进行指导,使家长与孩子在一 2.6肝脏及其造血功能 ①合成蛋白的能力降低易导致水 肿;生理性黄疸时间较正常儿变长易造成高胆红素血症。② 缺乏葡萄糖醛酸转换酶。③贮存维生素K的能力不足及缺乏 Ⅱ、Ⅶ、Ⅸ、X因子易造成出血。④贮存维生素A、D量少易造 起的需要得到满足,应认识到家长对孩子健康的促进作用,对 孩子和家长提供合理必要的护理 J。FCC包括8条基本原 则:基本的情感联系存在于患者和家庭中,家庭成员的联系比 其他人多;对单个患者、医疗计划和层面,家庭与医疗工 42 成贫血佝偻病。缺乏维生素E较易发生溶血 。 齐鲁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25期 3 FCC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birthweight infants[J].Early Hum Dev,2000,19(2—3): 早产儿作为比较特殊的人 56. 3.1 FCC对早产儿父母的影响群,各系统不够成熟,生活能力较低或伴有各种疾病需要住院 [2]Policy Statement.Family—centered care and the pediatri— 进行治疗,但短暂的住院治疗并不能满足早产儿,家庭长期护 理显得更为重要 。由于患儿早产,家长多出现恐惧、焦虑、 紧张及忧郁等心理。紧张情绪无助于早产儿健康成长,医院 应提供一个完善的家长支持系统,满足家长的需要 。以家 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产妇和家属完成称职父母角色的转变 很有帮助 。 eian’S role[J].Pediatircs,2003,112(3):691. [3] 范丽.以色列“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J].中华护 理杂志,2003,38(1):71. [4] Griffin T.Facing challenges to family centered care:Con— flicts over visitation[J].Pediatirc Nursing,2003,29(2): 135. 3.2 FCC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模式 3.2.1尽早鼓励并帮助父母参与早产儿护理研究表明,母 [5] Wiwatwongwana A,Kersey JP,Gardiner JA.The effect of ehan ̄ng oxygen saturation protocols on the inoidence of la— 亲对早产儿的刺激及接触均少于足月儿,并且足月儿在与父 母的交流中较早产儿敏感和积极。原因为父母对早产儿无正 确的认识,且在早产儿住院时父母缺乏护理观念及行为上的 指导 。有学者认为 ,父母与医疗人员共同参与早产儿的 住院护理时,父母促进孩子行动的能力及增加其对早产儿的 支持性均得到了加强。研究表明,当出院计划是与早产儿父 母共同制定时,可使父母意识到早产儿在家庭护理中将会出 现的问题,保证早产儿从NICU向家庭护理的转移的顺利完 成。当前,国内大多数早产儿被收治在无家长陪护的新生儿 病房,父母不能参与照护早产儿,导致其对早产儿的照护信心 不足甚至有消极行为 12]。国外研究表明医院基础设施应被改 善,有利于早产儿住院时被父母护理,且在早产儿住院时应创 造各种途径包括课堂培训、小册子及视频等,加强早产儿与家 庭的关系,进而为早产儿出院后父母对其护理奠定基础。 3.2.2出院后随访定期对出院的早产儿进行随访,在研究 中Beal等人建议应该让在医院的护士负责随访其护理的早产 儿,由于他们对所护理的早产儿的行为特点更了解,早产儿家 庭较易信任并且与之合作。Hill等 建议当进行家庭访视时 在家庭中早产儿的所有照顾者及决定家庭经济者均应该在 场,以确保该家庭对护理人员建议的依从性。随访时间可根 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在随访过程中,应指导家庭成员 (主要是父母)对早产儿正确实施有利于其发育的护理行为, 国内资料显示,早产儿在父母的帮助下实行被动运动训练有 助于其体格发育与智能发育 。护理人员进行随访时应对早 产儿发育指标做出正确的评价,监测早产儿发育状况可早期 发现其发育异常,有助于早期治疗,改善患儿的预后,提高人 口素质。 4存在问题与对策 FCC模式已被广大护理人员了解,但其被应用的深度和 广度还不够,主要原因为护理人员未认识到该模式的真正优 势,对该模式抱有怀疑态度 ;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导致护理 人员无多余时间与早产儿家庭进行沟通交流;护理人员缺乏 与家长的沟通能力 ;部分家庭成员与护理人员不配合,阻碍 了FCC模式的开展;某些地区医疗设施分散,阻碍了该护理模 式的开展。故应端正护理人员对该模式的态度,加大医疗改 革,优化护理人力资源和素质;通过各种途径使家属认识到 FCC的优势,改善现在的护理现状,极大的促进继康事业的长 久发展 。 ]。 参考文献: [1] Bowman E,Yu VY.Continuing inorbidity in extremely low ser treatment for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J].Can J oph— thalmol,2010,45(6):1—5. [6] 程玉娥,吴晓英,陈玉秋.早产儿的生理特点及护理[J]. 职业与健康,2004,20(2):154. [7] Van Riper M.Family—provider relationships and well— being in families with preterm infants in the NICU[J]. Heart Lung,2001,30(1):74—84. [8]Henneman EA,Cardin S.Family—centered critical care:A practical approach to making it happens[J].Critical Care Nurse,2002,22(6):12—19. [9] 何萍萍,徐丽华,沈宁,等.家长对“以家庭为中心护理” 的认识[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85. [10]Miles MS,Funk SG,Kasper MA.The stress response of mothers and fathers of preterm ifnants[J].Res NursHealth, 1992,15(4):261—269. [11]申叶林,黄碟卿.加拿大多伦多Sunnybrook Health Sci— ences Centre NICU护理对我国的借鉴[J].护理学报, 2008,15(2):32—34. [12]赵敏慧,姚莉莉,袁浩斌,等.读懂早产儿行为与个体化 照护指导效果探讨[J].护理学杂志,2008,23(19):7— 9. [13]Hill Z,Manu A,Tawiah—Agyemang C,et a1.How did formative research inform the development of a home— based neonatal care intervention in rural Ghana『J 1.JPeir— natol,2008,28(Suppl 2):38—45. [14]张坤尧,张伟忠,赵萍,等.早期家庭干预对改善高危儿 认知发育的影响[J].河北医药,2006,3(3):178—179. [15]Linda Shields.Family—centered care in the perioperative area:An international pesrpective[J].Aorn Journal,2007, 85(5):893—900. [16]Casey A.A partnership with child and family[J].Senior Nurse,1988,8:8—9. [17]赵庆华,何以鸿,吴芳.交流技巧在社区护理家庭访视中 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2,31(7):639. [18]金美丽.98例早产儿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01,7 (11):1027—1028. [19]张维娜.小儿尿床的防治及家庭护理[J].河北医学, 2009,15(11):1355—1356. 本文编辑:孙衍鲲 2011—02—05收稿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