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农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开发策
略
摘要:农村相比较城市,不论是教学环境还是教学技术和资源都相对要一些,随着社会发展对于人才要求的变化,教育也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改革创新。对于学前教育,也提出要重视教学与生活,重视幼儿兴趣和主动性。农村幼儿园也需要结合自身现状,寻找自身优势,加强生活化教学,利用已有资源开发生活化课程,促进幼儿教育改革创新。本文就针对该问题展开探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开发策略
引言:面对新时期发展,教育改革持续推进,不管是那一个学段都加快了教学改革步伐,幼儿园也必须要顺应时代步伐,明确传统课程模式的不足和问题:课程内容单一化、形式化,教学模式的机械化、固定化,教育评价的片面化、局限化,阻碍了幼儿发展,不符合新时期人才培养要求。于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针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提出要:贴近生活,重视幼儿需求和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在这一指导下,生活化课程成为当前幼儿改革的方向。
1. 生活化课程促进幼儿园教育创新
生活化课程是幼儿生活为课程背景与内容,利用现有生活资源的一种课程模式。生活就指的是幼儿全部生活实践,包括了物质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精神生活的情感认知等、个人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等。相对而言,城市幼儿园教育中,有着诸多资源可以开设课程(比如科技馆、旅游文化等等),而且幼儿园本身就有着完善的配套设施,社区等也会为其教育提供资源。而农村幼儿园生活区别于城市生活,更多体现于农村生活特色,农村生活特色也就成为农村幼儿园课程的重要资源,但是农村的自然资源、当地文化传统资源这也是城市没有的。
生活化课程对于农村幼儿园教育来讲,是响应和实施国家针对幼儿园教育指示的结果,把教育目的与生活联系起来,开展生活化课程,促进了幼儿园教学改革,及符合教育改革要求,也反映社会需要和幼儿需要,是农村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特点为:生活性,内容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生活兴趣来确定;农村特色,立足于农村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整合农村资源优势;游戏性,幼儿发展处于基础阶段,各方面不成熟,要想达到教育目的,就必须要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提高其兴趣和主动性;整合性,课程设计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化工程,是教育因素、教育内容以及目标的整合统一,强调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感与道德审美等的培养;互动性,生活化课程不应该居于幼儿园,应该联系家庭、社会,让其成为生活化课程的合作者,实现之间的有效互动[1]。
1. 农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开发实施策略
2.1 生活化课程开发框架 (1)确定生活化课程目标
应该主动借鉴城市幼儿以及其他农村幼儿生活化课程成功案例,学习其教育理念和方法,然后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进一步研究,确定适合幼儿园的课程模式,确定课程目标。分别确定:总目标→年龄目标→学期目标→主题目标。总目标为让幼儿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促进幼儿人格健全发展。年龄目标是从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小班、中班、大班来不同年龄阶段从总目标上进行细化,包括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兴趣、行为能力四个方面进行确定详细目标。
(2)确定生活化课程内容体系
生活化课程的课程内容不应该仅限于教材,应该扩展内容,包括了社区资源、自然资源、农村地区特有的文化节日资源、时事资源、区角环境资源等,教师应该主动去发现和寻找资源,并且和幼儿共同把各方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融合,让其成为生活化课程内容。确定内容体系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确定组织体系,对于农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开发实施,可以分为主题活动和其他活动两个大方面,其他活动就包括区域活动、日常活动(包括了日常饮食、午睡、劳动、体育等)、亲子活动、节日活动。
(3)完善评价体系
生活化课程不能按照传统评价方式进行,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显得单一,应该完善评价主体,创新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2]。应该以幼儿自评互评、教师评、家长评、社会评多样化的开展,把日常学习、生活都纳入到评价中。
2.2 农村幼儿园生活化课程开发实施策略 (1)构建生活化课程主题内容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在农村已有资源上拓展选择主题,确定课程主题内容。以农村特有的资源为例,利用自然资源丰富主题教育活动,比如“四季”为主题,就可以围绕农村四季的农活、农作物展开探究,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去认识四季的特点,认识四季农作物的特点,春耕秋收,每一个季节有什么农活等。这样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生活、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成长。而且农村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尽,为幼儿园生活化课程提供了丰富无限的资源。
(2)课程活动实施
课程活动作为生活化课程实施的保证,在确定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生成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主要是在生活化课程活动的落实,比如在该主题内容下,幼儿园各班级是否开展了主题活动,如何开展主题活动[3]。以上述“四季”为大主题,在这一大主题下,还需要教师和孩子一起主动设计主题活动,春季就需要围绕春天的季节特点组织活动。比如在种植水稻的季节,带领小朋友到田野间认识水稻、了解水稻种植、成长需求等,并且适当的进行一些劳动操作。在具体的活动中完成教学,让孩子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和收获。
区角活动也是农村幼儿生活化课程重要内容,如以“自然角”为推手,让孩子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自然角中探索、比较和发现,包括种子、树叶、草、蛋壳、蔬菜等,然后发挥想象,设计活动,深度的挖掘自然角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比如让幼儿自行带来采摘的野花开展插花艺术,通过剪、插等发展动手、审美能力,完成后摆放在娃娃家,为幼儿园的区角游戏增添自然气息。每一个活动都与幼儿兴趣结合,每一个活动都让孩子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培养。
结束语
农村幼儿生活化课程开发和实施,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方面是教师自身专业素质是保证园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要加强生活化课程管理,为课程持续化发展和优化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蔡玉龙.乡野里的课程“绽放”——农村幼儿园绘本生活化的实践[J].幸福家庭,2021(18):67-68.
[2]黄丽.基于传承的农村幼儿园生活化主题课程研究的实践初探[J].幼儿100(教师版),2021(05):57-60.
[3]朱雯渲.经历,不止于收获——农村幼儿园“生活经历课程”的研究与开发[J].新课程,2020(50):112-114.
注: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新时代乡村幼儿园生活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JSZJ21095;(福建教育学院资助)”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