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基于SWOT分析的森林旅游发展研究-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

基于SWOT分析的森林旅游发展研究-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

来源:九壹网
第l6卷第2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Vo1.16 NO.2 2017年6月 Jun. 2017 DOI:10.13931/j.cnki.bjfuss.2017018 基于SWOT分析的森林旅游发展研究 一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为例 谭新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摘要:运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森林旅游产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内部 优势包括资源优势、科研融合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内部劣势包括森林经营性因素多、开发资金投入不足、基础 设施建设薄弱;外部机遇包括利好机遇、产业承接机遇;外部威胁包括资源开发的不可预估性、市场环境的不 可预知性。探索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融合的机制与模式,提出符合以科研支撑为特色的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包括推动森林旅游景观带建设、构建森林旅游科普示范区、扩大森林旅游宣传推广、突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积极 扩大渠道筹措资金、实施多功能森林经营模式。 关键词:森林旅游;环境战略分析法;绿色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6116(2017)-02—0052-04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Based on SWOT Analysis:A Case Study on the Experimental Center for Subtropical Forest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TAN Xin—jian (Experimental Centerfor Subtropical Forestry,Chinese Academy ofForestry,Fenyi,Jiangxi,336600,P.R.China) Abstract: SWOT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O forest tourism in the Experimental Center for Subtropical Forestry(ECSF).The ECSF itself is predominant in resources, scientiic research and geologicalf location,but weak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such as too many limited factors on forestry management,insuficient investfment,an(t poor infrastructure.The beneficial facto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ESCF forest tourism from external environment are solid policy and industrial conjunction, and treating factors include the unpredictability of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rket situation.Here we explore the mechanism and mode of integrating scientiic innovatifon and green industry,and mak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tourism characterized with the support of scientiic research,ifncluding promoting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forest tourism, constructing demonstration areas 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expanding forest tourism publicity and promotion,highlighting forest ecological culture,actively expanding channels for raising funds,and implementing multi-function forest management mode1. Key words: forest tourism;SWOT analysis;green industry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以 下简称“亚林中心”)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中、北 县境内,地处赣西中部,袁河中游,南亚热带湿润大 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显著,地带性植被以中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为主。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优 亚热带林业科研中试基地,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 收稿日期:2017-04--05 作者简介:谭新建,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经济管理、项目管理。Email:woodstandard2011@163.tom地址:336600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 钤山西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第2期 谭新建:基于SWOT分析的森林旅游发展研究——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为例 53 良,拥有众多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如观 音崖、黄毛洞等。发展森林旅游产业有利于把资源 优势转化为绿色经济优势,实现林业科技创新、旅游 升级、绿色增长的战略性对接。因此,亚林中心依托 自身的林业科技优势,深入挖掘辖区内森林资源潜 力,对推动当地及周边区域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 有机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SWOT分析法也被称为态势分析法或环境战略 分析法,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策略研究手段¨ ,能 够系统分析研究对象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 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 (threat)4个层面的内容,在结合定性分析所得结论 的前提下,给出适合研究对象的发展方向、计划和对 策 。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法,对亚林中心以科 技创新为驱动助力区内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外部 环境进行分析,提出充分发挥亚林中心综合优势的 森林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一、内部环境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亚林中心现有森林活立木蓄积量43万m ,森 林覆盖率高达93%,区内森林类型结构合理,生物 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功能显著,以及林木抗逆性较 强等优势明显。据2016年亚林中心科技处的调查 显示,区内林地面积达5 926.1 hm ,其中纯林面积 2 407.2 hm ,混交林面积1 772.9 hm ,竹林面积 1 746 hm ,分别占全部林地面积的40.62%、 29.91%和29.47%。亚林中心内有接入赣江的同 江河及汇人江口水库的冶元河,水资源总量丰富,四 季长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森林景观资源。区内不 仅有总蓄积量可观的森林和水系资源,更有仙女湖 水景及其域内的瀑布群、种质资源丰富的树木园,以 及功能多用的生态定位站等一批景观资源,尤其是 区内享有“小庐山”美誉的大岗山,山势峻拔,风光 旖旎,可游览的瀑布群多达40处。较高的森林资源 质量、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条件,既为亚林中心建 成特色森林旅游生态区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也 彰显了其天然优势。 2.科研融合优势 亚林中心成立30多年来,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 家科技攻关(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 合作等150多个项目,取得科技成果近80项,获得 国家、省(部)级成果奖励50余项。区内引种各类 乔、灌木约1 000种,收集种质资源30 000余件,营 建科研试验林、示范林3 000多hm 。区内建有“大 岗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测 试中心华东分中心”“亚热带林木种质资源库”和 “国家油茶科学中心繁育与栽培实验室”等科研公 共平台,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生 态教育基地”“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称 号,已成为江西省乃至全国科研与资源保护有效融 合的特色样板,并为辐射周边绿色经济注入了发展 后劲。这一系列科研优势对打造区内森林旅游产业 链,以及推动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地理区位优势 亚林中心地处北纬27。33 ~27。50 ,东经114。30 ~ 114。45 ,距离江西省会南昌市178 km,与新余市区 相距26 km,区位优势显著。南北横亘沪昆高速公 路、浙赣铁路、沪昆高铁3条线路,有大广(武吉)高 速纵贯南北,与宜春明月山机场相距约40 km,交通 网络顺畅,覆盖区域较广。辖区内长埠、山下、上村、 年珠4个林场每天都有数趟公交专线直通分宜县 城。树木园距县城6 km,林场机构与作业区之间建 有线状林区专道,林区建成硬化公路40 km,简易公 路41.2 km,交通便道150 km。这些显著的区位优 势因素,连同即将形成的交通网络,产生的叠加优 势为深度开发区内森林旅游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区 位条件,也必将成为加快区内森林旅游发展的重 要驱动。 (二)劣势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亚林中心森林旅游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4个 林场计划建设的森林旅游目的地的周边经济成熟度 不高,与之同步的配套服务设施水平较低。在现有 的条件下,森林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条件难以满足 体验游客的生活需求,如餐饮、住宿、生态产品销售、 生态主题项目的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孤岛、公共设施 不完善、服务水平粗放等已成为区内森林旅游 发展的瓶颈 。同时,后续资金投入的不稳定性较 为明显,原因在于资金主体流向区内生态资源保护, 导致基础修建项目跟进速度滞后。例如,林区道路 建设水平低,林区道路密度指数仅为11.9 m/hm , 并且简易道路占很大比例,尚未达到国家林业实验 基地和省级森林养生基地要求的公路等级。这些不 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内森林旅游产业的可 持续发展。因此,优化外部交通条件、完善内部基础 设施,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开发资金投入不足 亚林中心森林旅游景观规划带的基础设施建设 整体偏弱,现有的配套项目资金需求量大,计划实施 的中长期发展方案受资金明显。在遵循保护生 54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 态原则的前提下,森林旅游产业开发不能与科研创 新、科普教育冲突,使得资金的投入量主要集中在最 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而实际安排在森林旅游发 展方面的资金力量较为薄弱。亚林中心所在新余市 的经济实力处于省内中下游水平,周边融资潜力远 低于预期目标,投资意向度与东部地区还有很大差 距。根据其他省区成功运营森林旅游产业的经验判 断,资金投入量与产业发展速度成正比例关系 。 没有足量的资金保障,很难实现森林旅游产业的生 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合发展。因此,区内 森林旅游资金投入与发展资金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 是制约亚林中心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森林经营性因素多 亚林中心是一个永久、可靠、稳定的林业科研公 共平台,是国家级长期科研野外实验基地,虽然依托 科技资源优势,保证了试验示范林的正常实施,但在 森林经营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森林抚育、 更新造林、试验示范林管护等缺少正常的资源引入 口径,导致营林投入不足。就近年来的营林情况而 言,营造的树种较为单一,主要以杉木林为主,所以 纯林面积较大,混交林面积较小,森林树种资源的多 向度不足。综合来看,缺乏灵活性、创新、科学性的 营林方式,难以培育高质量的森林资源,一定程度上 制约了区内森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机遇分析 1.产业承接机遇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森林旅游已成为我国第三 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并在大旅游业内所占的比 重逐年升高 。森林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多种 需求高度相符,因此,它已成为被各界看好的、最具 增长潜力的旅游新业态。“十二五”时期,国家林业 局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 游的意见》。从2012年开始,国家林业局逐年印发 《全国森林等自然资源旅游发展报告》 。同时,随 着全国天然林实现全面禁伐,森林旅游已成为林区 转型发展最重要的产业承接载体,森林旅游在推动 森林多功能利用中的作用更加明显。特别是在《林 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森林旅游被作为九大林 业重点工程中林业产业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由 此,一系列国家宏观层面重大战略规划的实施,为发 展森林旅游产业提供了建设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 形成了加快区内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2.利好机遇 亚林中心具备优质的自然资源和科研条件,发 展森林旅游产业拥有不可复制的资源禀赋优势。国 家和地方陆续出台了多项指导性文件,2016 年,国家林业局印发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大力推进 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同年,江西省 下发了《加快林业改革发展推进我省生态文明 先行示范区建设十条措施》;江西省林业厅颁布了 《江西省省级森林体验基地遴选标准(试行)》和《江 西省省级森林养生基地遴选标准(试行)》。分宜县 将“生态立县”作为引领全县经济发展的一项 重要举措,同时将亚林中心的森林资源统一纳入到 全县旅游规划的核心区域,并且已经投资3 800万 元修建一条10 km高等级旅游公路直通大岗山地 区。上述措施为破解森林旅游发展瓶颈、加快产业 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机遇。 (二)威胁分析 1.市场环境的不可预知性 森林旅游产业在江西省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 头,省内的各地级市积极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推进 森林旅游建设。这既为亚林中心提供了具有借鉴价 值的学习样本,也带来了难以规避的竞争性分流挑 战。亚林中心周边的宜春、九江、萍乡、吉安以及省 府南昌等地,都在大力开展森林旅游产业建设。这 几个地区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数量占了省内总 数的很大比例,原始森林和自然保护区也有很高的 知名度,特别是周边的宜春明月山和安福明月山以 及萍乡武功山的森林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亚林中心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同时,这也为亚林中 心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和林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 打造特色森林旅游产业带来了挑战。所以,要突出 理念和实践的创新,精心编制总体规划,积极改进森 林景观,着力强化科普优势,不断提供优质服务,才 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占有份额。 2.资源开发的不可预估性 亚林中心通过执行多功能可持续性经营的发展 战略,基本实现了森林资源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的统一。而发展森林旅游产业,必然产生旅游者的 增多和旅游活动的频繁,进而影响区内生产功能可 持续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完整 性、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以及社区发展的可持续 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林业科学实验和生态环境 服务水平的提高。开展森林旅游建设要充分衡量资 源的不可逆性、环境的敏感性和空间的容纳量,要因 地制宜,科学筹划,特别是要保护性地发掘区内树木 园林木种质资源和科普文化、上村林场的瀑布和竹 子文化、年珠的林场禅宗和种源文化、长埠林场的油 茶文化以及山下林场的湿地文化等,一旦发生建设 第2期 谭新建:基于SWOT分析的森林旅游发展研究——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为例 55 性破坏,势必造成难以预估的不利影响。因此,要采 取科学可行的开发与保护模式,严格按照生态经济 学原则开展项目建设,既不损坏森林资源的更新能 力,也能实现森林旅游产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三、对 策 (一)推动森林旅游景观带建设 发挥亚林中心的森林资源和林业科技优势,基于 区内生态文明建设的带状规划,以树木园科普区为牵 引点,构建主题鲜明的生态文明科普区,打造内容丰富 的生态文明宣教项目,沿着长埠一年珠一西下一源 头一山下交通干线,因地制宜地整理两侧科研项目,实 现科研项目的过程和结果可视化、科普化和大众化,逐 步将森林旅游景观带打造为融合生态文明、林业科研、 观光旅游、教学实习为一体的多功能带。 【二)构建森林旅游科普示范区 立足不同的片区资源,编制科学的规划方案,串 联树木园、山下林场仙女湖下游、上村林场沿路竹海、 年珠林场生态定位站及长埠林场油茶基地等特色点; 构建凸显森林生态科普主题的体验区;铺设森林生态 科普展示、森林大课堂、森林休闲氧吧、植树纪念园、 森林步道、茶花园、森林科研示范科普廊道、森林文化 科普接待服务设施的特色面,着力提高科普体验范 围。同时,不断丰富科普示范区内的体验载体,建造 功能多元化的森林旅游设施,如健康步道、解说步道、 森林浴场等,延伸游客群体的体验内容。 (三)扩大森林旅游宣传推广 积极利用电视、报纸、专题刊物等主流媒体以及 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多层次地开展宣传推广活 动,加大亚林中心森林旅游的公益宣传力度。借助 科技支撑优势,申报森林旅游专项研究课题,发布 《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森林旅游发展报告》,为森林 旅游发展搭建学术和经验交流平台,扩大交流与合 作范围。准确把握市场定位,组织实施森林旅游特 色品牌建设工程,深度挖掘品牌价值,精心打造品牌 价值,打造地理标志性森林旅游品牌。 (四)突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 在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国家级森林 公园建设。规范森林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定期组 织开展生态科普活动,将不同层次的游客群体引入生 态教育课堂,打造高知名度的生态教育基地品牌,增 强森林生态知识教育及普及的趣味性;同时,牢牢把 握管理和保护森林生态资源的总基调,突出维护生物 多样性的主体意识,组织开展科学可行、寓教于乐的 科普体验活动,提高游客群体对生态意识的认知度, 把亚林中心打造成集生态文化教育、生态科普、生态 旅游、生态保护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样板。 (五)积极扩大渠道筹措资金 森林旅游建设资金以自身投入和上级补助为 主,积极与周围行政部门进行合作交流,争取将新余 市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旅游强市等工作资金与区内 森林旅游统筹起来,合理利用共融共通的项目建设 资金,尽量纳入森林旅游工作经费统计。在保障科 研经费的基础上,有序分流各研究室、下属林场发展 森林旅游的资金数额,集中资源夯实森林旅游产业 基础。同时,创造条件进一步扩大融资途径,采用申 请国家投入、争取省级投入以及吸引民间投人的多 元化方式,有效激活潜在的投资增长点,加快推进亚 林中心森林旅游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六)实施多功能森林经营模式 以科技为支撑,加强森林资源培育,重点发展乡 土树种和珍贵用材树种,不断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丰 富森林旅游的资源依托载体;保持林分稳定性并维 持林地生产力,实现生产和生态环境一体化的可持 续性,把目前以毛竹、杉木针叶纯林为主的资源格局 过渡到以珍贵树种阔叶林和混交异龄林为主的格 局;从维护森林景观层的整体格局角度设计和实施 多元化的森林经营类型,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 性,既保障了区内森林资源的健康和活力,也最大限 度降低了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产生的负面效益。 参考文献: [1]蔡昕妤,田明华,王晓雪,等 基于SWOT-AHP的北京市民农 园经营战略选择研究[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3,12(2):47-53. 陈珏.基于SWOT分析的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 究:以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 (4):483-487. 孙益梁,关海玲.太原都市农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 经济师,2012(2):14—18. 何尤刚.江西省发展森林旅游的SWOT分析与对策[J].林 业经济问题,2010(2):170-175. 陆相林,兰思仁.SWOT分析模型在福建省森林旅游发展中的应 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35—38. 刘桂兰.南太行旅游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J].河 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24.127. 李文明,王怀采,钟永德.试论森林旅游业对和谐社会建设的 贡献[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8.61. 魏建美,吴罗发,万余花,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产业集 聚的SWOT分析及策略[J].河北农业科学,2011(2):54-59. 中国林业产业重大问题调研组.2014年中国林业产业重大 问题调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孔艳)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