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2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25 N 2 2010年4月 Joumal ofLuoyangInstitute ofScience and Technolosy(Social Sdence) Apr.2010 理工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思考 尚 伟 芳 (洛阳理工学院中文系,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大学语文课程,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教育非常必要。学习大学语文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促进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发展,对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审美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语文; ̄X:r-;素质教育 DOI:10.3969/j.issn.1674—5035.2010.02.20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035(2010)02-0091-03 大学语文课,是普通高校面向文(汉语言文学 考、关注、学习他们身上那种“为善而固执”的 专业除外)、理、工农、医、财经、外语、艺术、 执着精神;读《诗经》、楚辞和古诗十九首时,学 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国 生能体会古代诗歌情感的深挚、深厚和丰美;品陶 家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语文・出版前言》中明 渊明、杜甫时,林语堂先生对陶渊明的评价就会浮 确指出:“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 现脑海:静穆,让学生体会其人淡如菊的伟大品 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是大学 格,用《羌村三首》做示范,让学生领略杜甫作 生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笔者结合理 为“诗圣”的高尚人格;读到苏轼的“一蓑烟雨 工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实际情况,谈些关于理工 任平生”,体会其中难得的旷达的人生态度……人 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思考。 文精神正是从这些存在的现象或情景中流淌出来, 1人文精神滋养精神世界 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与学生内心潜藏的 自由精神一拍即合,融会而一的。理工科学生应该 曾经有很多语文教育战线上的有识之士痛惜: 在文学精品的感染教育下,讲气节、讲节操、讲正 人活着,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精神失落了。文 气、讲知耻与有所不为……从而促成思想境界的升 学是人学,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人 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 生,学会如何做人。由于中学阶段应试教育和现实 社会功利主义的双重作用,理工科的学生人文素养 2中国文化与自然学科专业的发:展相辅 总体上比较薄弱,加强他们人文精神的教育已经刻 相成 不容缓。大学语文教育能为学生建立一个精神的家 理工专业与数字、公式打交道,看似与文学没 园,使他们在万变不息的世界上闯荡时,始终有一 有联系,其实并非如此。人如果常用这种思维方 种取之不尽的内在资源。所以,大学生应该让文学 式,就容易是直线的思维、固定的思维,难以既深 精品去感化、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自觉地接受做 入其中,又跳出其外。而文学家多用形象思维表现 人处事的教育。 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这对于理工科学生肯定是有 事实上,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涵了许多对人生 所裨益的。郭沫若曾经说过,不要把幻想让诗人给 的本体关怀和自由精神的宝贵资源。孔子、屈 独占了。在中国古典诗词教学上很有造诣的叶嘉莹 原、司马迁等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就启发学生思 教授也说:“很早就有这样一个想法,觉得学科学 收稿日期:2009—12—06 的人,应该也跟文学结合起来。”因为古今中外的 作者简介:尚伟芳(1973一),女,河南汝州人,硕士,主要从事 历史都可以证明:最好的天才,富有创造性的科学 汉语言文学、大学语文的教学和研究. 家,像牛顿、瓦特,他们都是既有很敏锐的直觉感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5卷 受,而且也具有很丰富的联想能力。在中国历史 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各类专业人员都有非常现实的 上,东汉的张衡,他曾经创制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意义。专业人员的知识、智慧、科研成果,基本上 是关于天文学和地理学方面的两种很重要的科学上 都是以“写作”来显示的,不能写或不善写就会 的创造发明。而同时,他在文学上也留下了不朽 给一个人专业能力的发展带来很大的。科学史 的、伟大的成就。如东汉时代五言诗的典范《四愁 上就曾有这样的事例: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发 诗》;如长篇伟制《两京赋》等。的确,科学需要 现了电磁相互感应作用,可是这一重大发现,在当 创造,需要想像,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富 时却不为人们所承认,原因就在于法拉第对此的表 于创造力的人,而文学能帮助理工科的人们在从事 达“模糊不清”,人们难以理解他的观点。事隔4O 科研工作时,开拓思路,活跃思想,跳出固定的思 维模式,出现奇思妙想,得到意外的收获。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 走向分离后,又出现合流的现象,出现了许多新的 文理交叉的边缘学科,文理联合,共同成为开启科 学大门的钥匙。如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从人文 的角度来观照经济问题。可见,在社会科学和自然 科学相互渗透的今天,如果大学生有厚实、宽阔的 人文功底,那么肯定会使所学专业达到更高的 境界。 一个人要做好工作,无疑需要具备一定的专 业特长,但这不是唯一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 的工作氛围,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是取得成功的重 要条件。大学生无论以后进入什么岗位,都要与人 打交道,而文学是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人心的一个 窗口,文学是人学,还是人心之学,一篇作品是一 个小小的世界,其丰富性、复杂性不言而喻。如果 我们能透过文学了解社会各式各样的人,“世事洞 明”、“人情练达”,对于今后更好地工作是大有益 处的。 3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人人需要 理工科学生一般都存在语文功力不足的缺陷。 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先生就曾告诫过轻视文科的理 工科学生:“一个人对文科和社会科学所知太少, 如对语文、历史、地理等知识知道得很少,他那个 ‘理’学了也发挥不了多大作用。”因此,理工科 学生通过学习大学语文来加强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 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大学语文》中的写作部分,就是对文字表达 能力的培养。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讲,写作知识及技 能的学习和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各类文体, 年后,麦克斯韦在法拉第研究的基础上,写出了 《电和磁》一书,他的论述简明、准确,使其理论 得以确立和肯定。科学工作者辛勤劳动取得的成 果,却因为不善于表达而受到如此巨大的损失,不 仅个人研究遭到挫折,还影响了科学事业的发展。 我国学术造诣高深的科学家都十分重视自己的语言 文字修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华罗庚爱好文学,喜 欢写诗,有着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他的“运筹 学”、“优选法”曾在我国生产建设中普遍推广、 应用,这与他善于运用通俗、准确、生动的语言文 字传播科学知识是分不开的。善于运用准确的语言 文字进行写作,并不是“雕虫小技”,古人称写文 章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很有道理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竞争的日趋激 烈,写作能力不仅是一个人有没有学问的标尺,还 是竞争谋生的基本手段。我们的大学生一毕业,首 先就会遇到就业问题。求职需要写自荐信,招聘单 位要考核应聘者的工作能力,就会要求写一份工作 设想等等,这些文字材料往往对求职的成功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娴熟的写作能力是他们事 业成功的重要因素,现在由于社会上长期以来重理 轻文,造成了一部分科技工作者写作能力偏低,影 响了出成果、出人才。鉴于此,我国老一辈科学家 呼吁,理工科大学生要加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提 高文字表达能力。理工科学生如果能既精通本专 业,又兼通文史知识,还善于表达,那么就如虎添 翼,可以在各个专业领域中大展宏图。尤其是在以 智力资本决定一个人的财富的信息化时代,更是 如此。 4提高审美能力,提高幸福指数 人的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后天的 第2期 尚伟芳:理工科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思考 培养。而文学艺术中存在着美,它能在人们欣赏它 水融,同样可以让学生理解中国文学的意蕴。音乐对语文教学的辅助作用同样功不可没,它 的时候给人以熏陶,并使人们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鉴别能力得到提升。《大学语文》中所选的都是文 具有强烈的移情功能,音乐家们曾说:“音乐是一 学精品,无论大的生活,还是小的即景,都体现了 种特殊的语言!”“音乐包含了比词语大一百倍的力 作家捕捉美、表现美的才情,如果大学生阅读这些 量。”学生完全可以用音乐这种特殊的“语言”理 文字生动、意境优美的文章,自然会被其中散发出 解和体会文学作品的意境,经受美的陶冶。例如白 来的芬芳馥郁之气所熏陶,得到美的享受。一颗感 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绝唱,尽管他采 受过文学艺术之美的心灵,就会慢慢具有一种鉴赏 用了许多巧妙的比喻,来绘声绘色地再现千变万化 美的能力。马克思说:“一件艺术作品,创造了一 的音乐形象,但因为是古典诗歌,如不辅之音乐, 个了解艺术美并且能够欣赏美的公众。” 学生的想像还是不会完全释放出来,因此,聆听有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有着无限的向往和 关的配乐诗朗诵,通过音乐的旋律去体会琵琶由如 强烈的渴求。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美,很多人还难 急雨、如私语-+幽咽、冷涩_+凝绝_+高亢雄壮的曲 以鉴别或只能盲从,所以应该在老师的积极引导 调变化,才能进一步领会那种回肠荡气,惊心动魄 下,去阅读、欣赏这些文学精品,汲取蕴涵其中的 的艺术魅力,直接地、极大程度地启迪自己的想象 美,这不仅会更好地满足自己对美的渴求,还会提 力。总之,审美能力的提高,使人的精神生活变得 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我们知道文学、音乐、绘画三 丰富,幸福指数可以得到提高。 者之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大学语文中很多文学作 综上所述,任何一个有远见的理工科大学生为 品与绘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苏轼曾评王维 了使自己的专业更上一层楼,都不会忽视大学语文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国古代文人也常常用 课程在培养自己基本素质上的重要性,真正把它做 绘画来完美再现诗歌中的意境,从而带给人全新的 到实处,必将长期地对自己产生潜移默化的良性 审美享受。所以大学生应该在大学语文学习中养成 影响。 “画家的眼睛”,去更好地体悟文学作品中的美。 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 参考文献: 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电视台科学・ [1]国家教委高教司.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 教育频道曾经播出大型系列片《唐之韵》,采用图 版社,1996. 文并茂的方式对唐诗历程作了系统的回顾。大学生 [2]叶嘉莹.说诗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8. 如果观看这个节目,必定会大有收获,因为这些与 [3]刘贡求.理工类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唐诗配套的图画可以更深、更全面地启迪学生的感 [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4). [4]周晓音,孙凌.关于理工科开设<大学语文>的思考[J]. 悟和想象,促使他们更灵动地去理解诗歌的内涵与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1). 意境。李泽厚《美的历程》插图本,插图与文字 A Reflection upon the Study of College Chinese for the Students of Science SHANG Wei—fang (Dept.of Chinese,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Luoyang 47 1023,China) Abstract:College Chinese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r the quMiyt education of hte students of science in college.The learning of College Chinese conduc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humaniites spiirt,helpful to the promotion of hteir academic specialization.Also it is necessary ofr hte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ability of literal expression nad of aest}letic faculties. Key words:College Chinese;students of science;quality education (责任编辑李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