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周《魏故乐安太守朱府君墓志铭》及乐陵朱氏考略

北周《魏故乐安太守朱府君墓志铭》及乐陵朱氏考略

来源:九壹网
kaleidoscope 万花筒

编辑|薛续友

xuexuyou@163.com

北周《魏故乐安太守朱府君墓志铭》

及乐陵朱氏考略

崔永胜 李宝垒

见青州出土北周宣政元年(578年)《魏故乐安太守朱府君墓志铭》(以下简称“朱绪墓志”)拓本一帧,为

太守,并操武秉攵,赞时经国。父绍,天挺珪璋,人才逈逸,起/家为奉朝请,俄除本州治中,又除齐郡内史,下车布教,善政斯彰,其□月/未踰,切成化洽,降年不永,遂薨于郡,有诏追赠大司农卿,礼也。君余庆/所钟,英声早著,释褐殿中将军,又除镇远将军、中散大夫,淑夜以山玉/之质、松风之量,任此清闲,优游自托。君之方此,望古无慙。俄除乐安大/守,陈蕃悬□之所,齐桓师次之地,君治纵三善,忠逾六正,剖苻述职,民/瘼是求,方当执珪□爵,申此佐时,辅善无征,惊川忽及,春秋卌有九,以/大魏武定元年六月八日薨于团柞之里,以大周宣政元年十一月三/日葬于云山之朝阳。有子四人,并摧风树之心,挥枯柏之泣,思欲垂名/万古,

圆首碑形墓志,志带额高82.5厘米、额宽47厘米,宽39厘米。额题“魏故乐安太守朱府君墓志铭”,额顶部线刻莲花,两侧线刻双螭首。志文词句雅驯,用笔丰劲,体兼隶楷,为北朝墓志精品。经与清代寿光田柳发现朱岱林墓志(今藏寿光博物馆)、1974年青州南云峡河乡井亭村出土朱神达墓志(今藏青州博物馆)比勘,志主朱绪与朱岱林、朱神达为北朝青州同一家族成员,兹结合三墓志及史书所载,对朱绪生平及乐陵朱氏作简要考索。

朱绪、朱岱林、朱神达世系

朱绪墓志前未见征引,谨录文于下:君讳绪,字次兴,乐陵乐陵人也。自帝轩出震,朱剋启封,胤国承家,有自/来矣。至而季称强直,㔜号才童,公淑以淳孝显名,仲先以勋高縻爵,英/颐踵武,世有异人,盖竹帛已传,钟鼎斯勒。曾祖霸,平州刺史,祖显明,乐/陵、济南二郡

遂勒石泉幽。其辞曰:

龙图表瑞,电影呈休。本枝繁茂,世胄分流。人称杞梓,家号琳球。四友钟/铄,三台属浮。名垂来世,行备前修。

祖斑六条,父在千里。重光黼黻,相承贵仕。於穆唯君,行兼兰芷。智同泉/注,德方山峙。剖苻作守,乱绳斯理。

84

kaleidoscope 万花筒

方绥福庆,仍随电奔。泉扉既掩,大夜长昏。形仪永绝,徽德犹存。鹤鸣华/柱,松摧墓门。此时不朽,刊石记言。

按志文,朱绪,字次兴,乐陵郡乐陵县人。公淑、仲先指东汉南阳宛人朱穆、朱祐,曾祖朱霸,曾任平州刺史;祖父朱显明,乐陵、济南二郡太守;父朱绍,起家奉朝请,后除本州治中,又任齐郡内史,去世后追赠司农卿。朱绪先任殿中将军,又任镇远将军、中散大夫,后任乐安太守。东魏孝静帝武定元年(543年)薨于团柞里,北周宣政元年(578年)葬于云门山之阳。

朱绪墓志对其子嗣只有“有子四人”一句带过,未叙名字。1974年益都城南云峡河乡井亭村出土,现藏青州博物馆的隋开皇六年(586年)朱神达墓志“后赵司空公表,即君之六世祖也;祖绍,齐郡太守、司农卿……父绪,中散大夫、乐安太守”,所述朱绍、朱绪姓名官爵皆与朱绪墓志相合,故可断定,北周宣政元年朱绪墓志之朱绪即朱神达之父。

另外,清雍正时发现于寿光田柳村之北齐朱岱林墓志云:

君讳岱林……乐陵湿沃人……曾祖霸……魏使持节、平州诸军事、安远将军、平州刺史……拥乡里三千余户来逝河南,值元嘉之末,朝多丧乱,不获其赏,仍居青州之乐陵郡。祖法强(笔者按:据拓片,强当为弘)……举秀才,释褐南平王府行参军,迁尚书祠部郎中……迁司徒府谘议参军事,亡赠鸿胪卿。父孝祖……魏高祖孝文皇帝熊罴竞聘,苍兕争先,化洽江湘,令行天

85

kaleidoscope 万花筒

下……起家除槃阳县令,转北海太守……魏广陵王……征为国常侍……彭城王……召为主簿……兄元旭,散骑常侍,出除南兖州刺史;弟叔业,通直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高冠映日,长戟陵云……第四子敬修……从父兄敬范,史君伯第三子……

朱岱林墓志出土较早,钱大昕《潜砚堂金石文跋尾》、毕沅《山左金石志》等皆有著录。钱大昕《潜砚堂金石文跋尾》卷3云:

右朱岱林墓志……祖法(笔者按:下漏“弘”字,或因避讳之故)举秀才……父孝祖……兄元旭,《魏书》有传,其除南兖州刺史,则传所未载。岱林官不大显,其弟叔业通直散骑、左光禄大夫,亦不得附书,何也?霸官安远将军、平州刺史,传既失书,而以曾祖为祖,则误之甚矣!……志文云:第四子敬修……从父兄敬范……盖志为子敬修所撰,而铭词则出于犹子敬范。文皆雅瞻,在魏齐之间刻称高手。

可见朱岱林为朱霸曾孙。墓志为其四子朱敬修撰文,朱元旭子、朱岱林侄朱敬范撰铭词。朱岱林史书无传,但墓志提到其兄朱元旭,在《魏书》卷72有传:

朱元旭,字君升,本乐陵人也。祖霸,真君末南叛,投刘义隆,遂居青州之乐陵。元旭颇涉子史,开解几案。起家清河王国常侍。太学博士、员外散骑侍郎。频使高丽。除尚书度支郎中。神龟末,以郎选不精,大加沙汰。元旭与陇西辛雄、范阳祖莹、泰山羊深、西平源子恭,并以才用见留。寻加镇远将军、兼尚书右丞,仍郎中、本州中正。

……除通直散骑常侍。永安初,加平东将军、尚书左丞、光禄大夫。后转司农少卿。迁卫将军、左光禄大夫。天平中,复拜尚书左丞。既无风操,俯仰随俗,性多机数,自容而已。于时朝廷分汲郡、河内二界挟河之地以立义州,安置关西归款之户,除元旭使持节、骠骑将军、义州刺史。武定三年夏,卒于州,年六十七。赠本将军、幽州刺史。

子敬道,武定中,司徒长流参军。

传文“祖霸”据朱岱林墓志,当为“曾祖霸”之误。未记朱岱林墓志所说朱元旭官散骑常侍、南兖州刺史。朱元旭另有子朱敬道,官司徒长流参军。

据朱神达墓志,朱表为朱神达六世祖,曾为后赵司空。《晋书》卷105,后赵石勒“以右常侍霍皓为劝课大夫,与典农使者朱表、曲劝都尉陆充等循行州郡,核定户籍,劝课农桑”,此典农使者朱表应即其人。

据朱岱林墓志、朱元旭传,朱霸曾为北魏使持节、平州诸军事、安远将军、平州刺史,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末,率部曲、族众三千余户由冀州乐陵逃归南朝宋,居宋侨治青州之乐陵郡。

据朱绪、朱岱林墓志,朱霸有子朱显明、朱法弘。朱显明,乐陵、济南太守。朱法弘,南平王府行参军,迁尚书祠部郎中……迁司徒府谘议参军事,亡赠鸿胪卿。

据朱绪墓志及朱神达墓志,朱显明有子朱绍,朱绍子朱绪,朱绪四子,其中一子朱神达。

据朱岱林墓志及朱元旭传,朱法弘子朱孝祖,北魏孝文帝时出仕,朱孝祖子朱元旭、朱岱林、

86

kaleidoscope 万花筒

青州乐陵朱氏简表

??朱 表 朱 霸朱显明朱 绍朱 绪朱神达?朱敬道朱元旭?朱敬范??朱法弘朱孝祖朱岱林?朱敬修朱叔业朱叔业。朱元旭子朱敬道、第三子朱敬范,朱岱林第四子朱敬修。

而不见乐陵。

北齐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北魏规定的门第制度并有所发展,故北齐墓志一般都追述族姓源流,

朱氏为青州望族及乐陵县地望

《元和姓纂》所载朱氏郡望有吴郡、钱塘、沛国相县、永城谯郡、义阳、丹阳、大康、河南,

标榜门第。朱绪、朱岱林、朱神达墓志中都追述了本家族的源流始祖,但从什么时候的世系比较可信需要仔细考察。朱绪墓志中“公淑以淳孝显

87

kaleidoscope 万花筒

名,仲先以勋高縻爵”,公淑、仲先应指东汉朱穆、朱祐。朱祐为南阳宛人,为东汉开国名将;据《元和姓纂》,朱穆为义阳朱氏,或暗示乐陵朱氏出自义阳朱氏。朱岱林墓志“卯金则司空佐命,当涂即领军赞业,整在晋嗣美,表于赵垂名”,前两句仍是追述朱祐、朱穆的功绩,后两句为西晋尚书右仆射、广兴侯朱整、后赵司空朱表。朱神达墓志称朱表为其六世祖。故朱表以下乐陵朱氏世系当可信。

《魏书》中有一则史料,可以佐证此青州乐陵朱氏为北朝当地望族:

(朱)瑞启乞三从之内并属沧州乐陵郡,诏许之,仍转沧州大中正。瑞始以青州乐陵有朱氏,意欲归之,故求为青州中正。又以沧州乐陵亦有朱氏,而心好河北,遂乞移属焉。

北魏朱瑞,本为代郡桑乾人,永安中贵幸,为尔朱荣之私人。因代郡朱氏门第较低,闻青州乐陵有朱氏,欲本支近亲族人(所谓“三从之内”)改籍青州乐陵,于是求为青州中正(北魏大部分时间州郡中正的权力比魏晋虽然缩小,但仍左右本地地方官的任命,多由本州县在任职的大士族成员担任)。后来又听说与代郡相

88

kaleidoscope 万花筒

近的沧州乐陵亦有朱氏,故乞请本支朱氏改籍沧州乐陵,由青州中正转为沧州中正。由此可见,北魏沧州乐陵朱氏与青州乐陵朱氏并为当地望族,如非如此,位极人臣的朱瑞不会垂涎于两地朱氏的门第,必欲归入其门下而后已。虽然朱瑞选择本支族人落籍地点由青州改沧州,但是青州、沧州两地乐陵朱氏为当地高门士族无疑,青州改沧州的原因只是因为朱瑞“心好河北”。

前面介绍的列朱墓志及史书所载,南北朝确有一支乐陵朱氏居住在青州和沧州,且有多人官位显赫。《朱岱林墓志》中称朱氏“高冠映日,长戟陵云”,则不仅仅是浮笔虚词。朱绍起家奉朝请,朱法弘起家南平王府行参军,官品为从七品下,朱孝祖起家除槃阳县令,为正七品下,朱元旭起家清河王国常侍,朱岱林起家广陵王国常侍,皆从七品下,朱绪释褐殿中将军,为正八品上,为地方高门子弟起家正常官品,此亦可作为乐陵朱氏为地方高品士族的证据。

关于乐陵地望,《魏书·地形志》云:北魏沧州有乐陵郡,领县四,乐陵、阳信、厌次、湿沃;青州亦有乐陵郡,领县五,阳信、乐陵、厌次、新乐、湿沃,为南朝宋刘骏时所侨治。乐安郡,领县四,千乘、博昌、安德、般。北魏时乐安郡无乐陵县。《北齐书》无地理志,故北齐时乐陵县之归属无稽可考。

《寿光县志》“金石志”中收有三种北朝造像题记中提及“乐陵县”:

1.北齐天保九年朱海造像

大齐天保九年/岁次戊寅四月/癸亥朔乐安□/乐陵县人朱海/为父母敬造卢/舍那像一躯上/为皇帝陛下/又为七世师僧/父母普为一切/众生咸同斯福/朱元珍妻孙氏/息阿海妻鲜于/孙息子征频□/孙女客女阿贰/舍利舍那阿□

2.北齐河清张湛造像

大齐河清□/□岁次己酉/甲申朔正月卅/日乐安郡乐/陵县人张湛/敬造卢舍那/石像一躯仰/为亡父母人/愿国祚方兴/八表安太现存/眷属亡过之/者乃及一切有/形之胜普缘/福果/息女摩否时佛/湛妻阿封侍

3.北齐武平二年李盘兄弟造像

大齐武平二年岁/次辛卯七月十□□/清州洛安郡洛陵/县李盘兄弟二人仰/为亡父母敬造卢/舍像一躯藉此□/□上为□□□□

三种北齐造像题记皆署为乐(洛)安郡乐(洛)陵县,可以确定,北齐时确有一属于乐安郡的乐陵县存在。“北齐天保九年朱海造像”题记中之乐安郡乐陵县朱元珍、朱海、朱子征、朱频□极有可能也是朱岱林族人。

综上所述,由朱绪墓志、朱岱林墓志、朱神达墓志及史书所载可知,在北魏至隋,确有朱霸一支乐陵朱氏在今青州、寿光一带活动,且为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士族。朱绪、朱元旭、朱岱林、朱神达皆为此家族成员。且关于青州乐陵之地望,北齐时有一属乐安郡之乐陵县,《北齐书》无地理志,故史书无载,造像记可补史书之阙。

(作者简介:崔永胜,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文管所;李宝垒,山东省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