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山歌文学手法的运用及艺术价值
黄明光;徐柳
【期刊名称】《贺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30)1
【摘 要】壮族民间歌曲以各地山歌最为出名.以坡芽歌书、马骨胡之歌、嘹歌、房屋等壮族山歌中的歌词为例,说明壮族山歌继承与发展了《诗经》中赋、比、兴的笔法.山歌中运用“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在壮族地区,壮族民众的歌谣一般均采用即兴的直白唱法,来表达劳动、爱情与生活的事件与情绪;比就是现代文学的比喻.它是壮族山歌歌词最普通的手法;兴,是先唱他物,再引起歌者要唱之物的意思,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从表现手法上分析,有直接起兴、兴中合比两种情况.一般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以及重叠与对仗文学修辞方法的运用,证明了壮族山歌具有原生态、民歌特色和古代文学等艺术价值. 【总页数】4页(P68-71) 【作 者】黄明光;徐柳
【作者单位】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浙江杭州310018;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76.2 【相关文献】
1.《诗经》修辞手法在壮族山歌的表现及积极作用 [J], 黄明光;蒋玲玲 2.论壮族山歌《坡芽歌书》的文学性 [J], 蓝雅萍
3.试比较广西壮族山歌与西北花儿\"反复\"修辞手法的差异 [J], 黄玉淑 4.李贺诗歌通感手法运用的艺术价值 [J],
5.中职语文课堂引入山歌文学(壮族山歌文学)的意义和教学实施初探 [J], 黄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