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基础》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营销专业的入门级课程,是营销专业的必修课,同时具备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的一门课程科。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营销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熟悉和理解现代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
利用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会分析企业市场营销环境和消费者购买行为,尝试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等
3、情感目标
(1)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三、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把学生培养成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强调基本知识和实用技能,以任务驱动、项目教学、分层指导、综合评价的方式组织和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素养,满足就业需要。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讲授法,情景模拟法,讨论法
五、教学内容、重难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C B C B A A A A B  重点 (☆)  ☆   ☆ ☆ ☆ ☆   难点 (Δ)   Δ Δ       学时 安排 4 4 4 8 8 10 8 10 6 62 备注          机动6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营销环境 第三章 市场调查与市场预测 第四章 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 第五章 产品策略 第六章 定价策略 第七章 渠道策略 第八章 促销策略 第九章 公共关系和权力营销 合计 (教学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技能要求:A—熟练掌握;B—掌握;C—了解)
六、教学要求
序号 课题 运输管理基础知识 知识要求 ⒈ 熟悉运输的功能; ⒉ 了解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能力要求 1.能描述出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能描述出市场营销观教学建议 采用任务引入、问题引导、分组学习的方法 4 课时 1 市场,市场1 营销, 营销观念 了解市场及市场营销的概念,熟悉市场营销观念的特点、内容、演变 采用问题引导、讲授念的演变过程,熟悉法、PPT演示法、市场营销观念的新设问法 发展  2 营销环境 了解营销环境的概念,特点及分析营销环境的意义;熟悉市场营销 的各种环境;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各种参与者的特点及相互作用。       3         了解市场营销调研的概念、内容;掌握市场市场调查,营销调研的方法、步 市场预测 骤;了解和掌握市场营销预测的含义、方法、步骤。  市场细分           了解市场细分的概念、 意义、程序;掌握市场
细分标准、有效市场细分的条件、市场细分要注意的问题。 掌握目标市场的确定、目标市场营销策略、选择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目标市场,应考虑的因素;熟悉市 市场定位 场定位的含义、市场定位策略、市场定位的方式、市场定位的步骤。  产品和产 品组合,品牌与包装         了解品牌的概念、作用、种类、品牌设计的 基本原则,掌握产品的概念、产品组合策略、  掌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点及营销策略, 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途径 掌握新产品的概念、新产品开发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新产品推广策略。     产品生命周期,    新产品开发          影响定价的因素 了解商品价格构成、影响企业产品定价的因素、企业定价的程序; 掌握定价策略、定价方法,价格变动的对策         定价方法 定价策略     分销渠道 概念与类型 了解和掌握分销渠道的含义、特点、职能、分销渠道的类型;了解中间商的定义和种类,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 因素,分销渠道的选择与调整;了解各种渠道的特点、种类及发展趋势        中间商 分销渠道选择与管理 促销概述
了解促销的定义,影响 促销组合的因素,促销目标,促销预算;了解和掌握人员促销的方法;了解广告、广告目标、广告预算、广告效果的评估;了解其它促销手段和方法,各种促销方法的优缺点。      10 人员推销策略 广告策略 营业推广策略 公共关系 权力营销           机动(考试、复习等) 合     计           4 68 七、考核内容与方式
全书内容,考核方式闭巻
八、选用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市场营销基础(第三版),孙天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 参考书:
[1] 市场营销知识(第三版),冯金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
九、本课程所需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配备
多媒体电脑,3个麦克风(老师,学生主持人和互动学生各1个),货架和柜台
十、课程教学和内容安排建议
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为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应尽量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加大课堂信息量,引入新观点、新动态,将老师讲授与学生讨论、参与结合起来,形成互动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