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规范化建设探讨
作者:刘晓巍
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8期
摘 要 我国当前正处于各项法律规范化建设实施的新时期,但在社会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法分子的违法现象,机关的严明执法为维护社会治安做出了不可忽视的巨大贡献。由于机关的建设范围较广,在健全、严明的法律法规背景下要将每一位、民警的执法态度和执法行为统一规范是现如今最为紧迫的一项国家任务。
关键词 新时期建设;法律法规;执法;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D922.1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8-128-02
机关是我国建设特色主义社会的伟大贡献者,执法人员更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健康每天奔波劳碌不求回报,只因为身上肩负着比一般人更为重要的社会责任。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执法人员在各种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仍然将我国的法治精神贯彻到底,维持了长期以来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谐,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保障。就目前的执法现状而言,执法力度和行为的法律规范力度仍然不够,甚至有些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还出现了许多强制规范、严刑逼供以及滥用职权的现象,这些现象虽然只出现在少数人身上,但这些行为的背后代表的却是我国机关规范执法的缺陷。
执法规范是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机关最基本的服务职能。在法律建设下的执法规范化思考,最重要的就是行政人员执法行为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建设。面对中国社会的升级转型,各种阶层矛盾严重,带给社会的不良影响较为突出,为此,国家行政机关特提出加强“三项建设”的政治建设,目的在于将机关的管理法律化,执法行为规范化,使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相处更加和谐。通过执法的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解决阶层矛盾,调节件的发生,提高门执法的科学性,全面维护社会治安的长久安定。
1 从群众的利益方面出发,提升门规范执法素质的有效措施
为了加强门执法的法律规范,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基础利益出发,加强执法部门的法
治思想建设,严格法律法规的建立,弘扬法治精神的传递,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
1.1 加强执法部门的法治思想建设
想要做到真正的规范化执法,就必须将法治思想的建设深入到执法部门的每一位民警人员身上,这是将群众利益作为执法前提的第一标准。加强执法部门的法治思想建设,端正行政人员的执法态度的第一步就是要将正确的执法理念树立在每一位执法人员的心中,通过展开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建设教育,将警民一家、行政为民的执法理念建设到机关的行政行为中。使每一位执法人员在心中筑起公平正义的理想丰碑,引导执法人员在坚守公正严明的执法道路的基础上,创新执法思想,破除为己执法的观念意识,牢牢建立服从于党、服务于民的大局观,真正做到相关法规与执法行为的统筹规划。
1.2 严格法律法规的建立,提升行政人员的素质培训
提升行政人员的执法素质是国家机关保证执法工作围绕公平正义原则开展的基础建设。通过严格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加强行政人员的思想培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执法人员的
行政水平和素质,使全民知法、懂法、遵法的发展道路能够持续建设。严格相关法规的建立首先要明确国家的执法标准,在每一位执法人员的心中竖起一把衡量标准的正义之尺,其次,提升行政人员的素质培训,将国家的法律素质的培训和执法人员个人的思想水平建设接轨,将真实案例的研究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对执法人员进行法治思想的建立培训。
除此之外,机关应当定期进行特殊案例的研究座谈会,将特殊案件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教育点进行重点剖析,使行政人员对执法行为的规范化进一步加深,将相关法规的学习灵活应用到每一起案件的处理中,使法律法规“活”起来,不再是一种书本上的规章教条。在地方派出所等执法机关的法律学习中,还可以通过增添多样性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学习热情,或者是进行一些网络“全民”参与讨论的方式,使人民群众和执法人员共同学习,相互提高。鼓励执法人员自行了解、学习法律的行为,重点培养获取国家司考证书的行政人员,营造一个学习法律的良好氛围。
1.3 弘扬法治精神的传递,在实践中积累经验
“带传帮”是行政人员规范执法的快捷措施,基层机关的领导人要做好传递、培养、锻炼行政人员规范执法的基础工作,时刻提醒执法人员要牢记作为一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忘执法为民的思想建设。由经验丰富的民警带传帮,帮助资历较浅的执法人员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件,通过高效的带传帮,带领更多执法工作者走向规范执法的正确道路。弘扬法治精神的传递,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执法人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经过锻炼,进一步提高自身法律意识的建设。
2 明确执法流程的公正性,细化执法程序
2.1 明确案件处理的责任规划,充分提升执法人员的责任感
案件处理的责任规划涵盖了领导责任和第一责任的划分,领导责任的内容主要指的是监督责任,而第一责任的具体内容就是受理责任。对于机关的大多数执法案件来说,案件发生后最先到达现场就是值班行政人员,第一责任人的确立可以有效提高行政人员的执法责任感,增强出警效率。第一责任的划分使人员在接到报警后,立马出警,规范证据的提取、记录与保存流程认真做好案件受理登记。门领导在此过程中主要负责管理监督,如果出现证据处理不当造成案件进行的情况,门的领导人就要负起领导责任。由此可见,领导责任和第一责任的划分必须严格进行,二者相互监督。
2.2 建立执法考核机制,增强工作竞争力
在机关的行政记录中,加入案件处理的考核机制,对执法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定期考核,制度执法考核的标准要求,定时清算核查,面向全部门进行评比,最后将考核结果公示在单位公众栏,执法人员不仅可以根据考核结果改进执法误区,还可以增强自身的工作竞争力,以此提升机关的整体执法水平。执法人员通过对每一起案件的材料进行反馈处理,研究发现其中的存在问题,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提高行政人员规范执法的行为建设。执法考核机制的建立不仅能增强执法人员的工作压力,还能保证机关的执法效率。
3 构建严明的监督机制,提高执法监督的规范化
监督机制的构建是机关文明执法的双保险,不论是从执法为民的角度还是明确执法程序的公平性角度来说,监督执法都起到了一个积极的监督作用。构建严明的监督机制,提高执法监督的规范化可以通过一下几点措施:
3.1 构建严明的监督机制,增强警务工作的透明程度
高效的监督执法是确保行政人员执法行为规范性的有效措施。构建严明的监督机制不仅能够使行政人员及时发现执法过程中的漏洞和缺陷,并予以及时修正,还能使门的执法走向更加规范、健康的道路。监督机制主要由内、外部执法监督的形式构成,在内部执法监督机制的构建中,除了执法考核制度外,还可以利用上级纪检、监督独门的工作职能,对门的执法人员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将刑讯逼供、执法不公等行为严格杜绝在执法部门的门外,坚决处理门中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在外部监督机制的构建中,将门的执法行为进行透明、公开的处理,将执法经过、执法依据放在人民群众的眼前,接受来自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国家监督部门的审查监督。对执法行为有提出不同看法的当事人应该受到机关的尊重,并客观看待申辩内容,积极做到国家机关执法的公开、公正原则。
3.2 以奖惩机制的建立,增强执法人员的工作质量
奖惩机制还有另一种说法叫做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管是在社会经济市场中还是在国家行政部门中的建立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为了使门的责任划分、考核制度得到更加有效的实施,增强执法人员的工作质量,必须促进带有奖惩性质的制度建立,进一步增加奖励力度,激发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执法经费补助制度的建立是门建立激励机制的有效途径,此外,行政机关还可以评选部门中优秀的执法人员进行奖励,一方面使工作积极的执法人员得到奖赏,一方面激励其他执法人员争相学习,增强执法人员的整体工作水平。奖惩机制的建立不仅激发了执法人员的积极性,还使门的发展更加积极、健康。
4 小结
门作为国家基层行政单位,为社会的安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强化法律建设下执法的规范化必须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方面进行,在加强执法监督工作的同时也要注意执法人员法律意识到培养树立。
参考文献
[1]翟郝磊.基于法律建设下的执法规范化建设思路探讨[J].黑河学院学报,2018,9(01):30-31.
[2]何世锋.机关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规范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3]陈碧青.善治视域下执法规范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4]张东娇.新形势下苏州机关内部执法监督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