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2012年第3期 6月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Technology&Economics in Petrochemicals 环氧丙烷的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李 涛 (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南京210048) 摘要:环氧丙烷(v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不仅用于合成聚醚多元醇,进而生产聚氨酯,还广泛应用 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等产品的生产。文章分析了国内外PO的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国内PO 生产企业的发展和项目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环氧丙烷生产市场分析 中图分类号:062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99(2012)03—0021—05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 费地区。国外PO产业集中度很高,美国陶氏 (Dow)化学公司和荷兰利安德巴塞尔 原料,是丙烯衍生物中产量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 腈的第三大有机化工产品。它主要用于生产聚醚 多元醇、丙二醇和聚氨酯等,也是第4代洗涤剂用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及农药乳化剂的 主要原料,发展前景广阔。 1 PO的生产现状 1.1世界 (LyondellBasel1)公司是世界最大的2个生产商, 控制了世界PO的大部分市场。Dow化学分别在 美国、德国和巴西等地建有生产装置,均采用氯醇 法技术。LyondellBasell公司分别在美国、法国和 荷兰等地建有生产装置,采用共氧化法技术。 2008年,韩国SKC公司在蔚山建成的世界第 1套采用德国赢创一伍德(Evonik—Uhde)HPPO工 艺的100 kt/a PO装置投产。目前SKC公司计划 扩大其在蔚山的PO装置的产能,预计至2016年将 使总产能(包括其他工艺)达到600 kt/a。扩产计 划将分步实施:(1)2012年上半年将蔚山的 100 kt/a PO装置产能提高至130 kt/'a,同时通过装 目前,PO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以氯醇法和 共氧化法(又称联产法或哈康法)为主,这两种 方法约占世界总产能的90%以上l11,其中采用 氯醇法生产的PO占世界总产量的40%~45%, 采用共氧化法生产的PO占世界总产量的55% ~60%。共氧化法根据原料和联产品的不同, 置部分改进,使产能至2012年底再提高70 kt/a,合 计达到200 kt/a;(2)计划至2016年在蔚山建成第 2套200 kt/a HPPO工艺的PO装置;(3)采用SKC 自有PO/SM工艺技术建成1套200 kt/a PO装置, 同时生产SM。SKC还计划大幅度提高PO衍生物 分为异丁烷共氧化工艺(又称PO/叔丁醇 (TBA)工艺)和乙苯共氧化工艺(又称PO/苯乙 烯(SM)工艺)。近两年,过氧化氢直接氧化丙 烯法(HPPO)异军突起,并逐步进入工业领域。 根据SRI咨询公司报道,2005年世界PO的产 的产能,至2016年末,使多元醇产能由135 kt/a提 高至400 kt/a,使丙二醇产能提高至200 kt/a。 SKC公司的HPPO生产所需的过氧化氢来源于赢 能为6 995 kt/a,产量为6 223 kt,而到2010年产能 达到8 658 kt/a,产量达到6 564 kt,产能和产量的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和1.1%。预计至2015 年产能将达到10 Mt/a,年均增长率约为2.9%,至 2020年产能将达到10.6 Mt/a,年均增长率约为 1.2%。世界PO的产量、产能及预测见表1。 西欧、北美和亚洲是世界PO主要生产和消 收稿日期:2012—02—29。 作者简介:李涛,男,1970年出生,199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 学工程系有机化工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石油 4L.r-技术研究开发工作,已发表论文5O多篇。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Technology&Economics in Petrochemicals 第28卷2012年第3期 6月 创一德固赛(Evonik—Degussa)公司在韩国蔚山的 过氧化氢装置,丙烯来自公司在蔚山的烯烃装置和 流化床催化裂解装置 ,2010年SKC已取得该公 司的45%股份。 表1 2005—2020年世界PO产能、产量及预测 0 8 7 5 4 2 2 ∞ 舳 2O09年3月,德国巴斯夫(BASF)与陶氏化学公 陶氏公司技术,同时国内自行开发的PO生产工 艺技术水平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988—1995 司投资的位于比利时安特卫普的300 kt/a HPPO装置 建成投产。据称,BASF/Dow化学公司和德国赢创集 团计划进一步在亚洲和美国建设HPPO装置 。 由于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PO下游产品年 消费增长率一直保持近两位数增长,许多企业计划 在亚洲新建或扩建PO生产装置,大部分新增产能 将集中在这一地区,预计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其他地 区新增产能将占世界新增总产能的6o%左右 J。 201 1年世界PO主要生产企业情况见表2。 表2 2011年世界PO主要生产企业及产能 生产企业 美国Dow化学公司 年,国内引进氯醇法技术建成万吨级以上规模的 PO生产装置6套,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 海高桥分公司采用引进技术建成投产1套20 kt/a PO生产装置,这7套万吨级以上PO生产装置的 建成投产,奠定了我国PO生产的基础。 2006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与壳牌公司采 用壳牌公司的技术在广东惠州兴建了250 kt/a的 PO生产装置,打破了我国PO生产单纯依赖氯醇 法的格局。 产能/(kt・a ) 2010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 化分公司(以下简称镇海炼化)和LyondellBasell ’ 荷兰LyondellBasell公司 共同投资建成285 kt/a PO项目,这也是目前世界 上最大的PO/SM生产装置。 2005年国内PO产能为700 kt/a,产量513 kt。 壳牌(Shel1)公司 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 日本住友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韩国SK集团 美国亨斯迈(Huntsman)公司 经过多年发展,至2010年产能达到1 605 kt/a,产 量1 210 kt。截至2011年末,我国PO产能已增长 至1 875 kt/a(其中有3套装置已停产,实际产能为 西班牙雷普索尔(Repsol YPF)公司 英国英力士(Ineos)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 755 kt/a),除中海壳牌石油化工公司和镇海炼化 的PO装置采用联产SM的共氧化法外,其他PO装 置均采用氯醇法。 中国山东滨化(Befar Group)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德国拜尔(Bayer)公司 2011年国内PO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见表3。 中国天津大沽化工厂 中国锦西化工集团 近年来国内新建装置单套规模均在40 kt/a 以上,大型氯醇法装置规模在100 kt/a以上,共氧 化法装置规模在200 kt/a以上。随着装置规模的 日本旭硝子玻璃(Asahi Glass)公司 扩大,规模效应明显,竞争力增强,对原有小型氯 1.2国内 醇法生产装置将形成较大冲击。 目前我国仍有几套大型PO装置正在进行项 目前期工作。 20世纪80年代,我国先后引进了13本旭硝 子玻璃公司、三井东压公司、昭和电工公司和美国 第3期(2012) 李涛.环氧丙烷的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kt/a 表3 2011年中国主要PO生产企业概况生产企业 产能 技术来源 据报道,Huntsman公司在201 1年底与烟台 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签署了一项PO和甲基叔 丁基醚(MTBE)生产许可证协议,授权烟台万华 公司生产PO和MTBE,其中MTBE是PO的副 产品。根据协议,烟台万华公司利用该技术在 山东烟台生产基地新建一座世界规模的PO/ MTBE工厂,新厂2011年底动工建设,预定 2013年底投产 。 预计到2013年我国PO产能将达到 1 800 kt/a左右,“十二五”末期我国PO的产能将 达到2 700 kt/a。 2 PO的市场分析 2.1世界 2010年世界PO消费情况为:乙二醇醚 4 190 kt,占世界PO总消费量的6.4%;聚醚 43 380 kt,占66.3%;丙二醇12 020 kt,占 18.2%;其他6 050 kt,占9.2%。 据SRI咨询公司报道,2005年世界PO消费 量为6 213 kt,2010年为6 563 kt,其中北美和欧 洲地区的需求量增长不大,需求量增长最快的是 亚太及中东地区。预计到2015年世界PO需求 量将达到8 689 kt左右,年均增长率约为5.8%; 至2020年,世界PO需求量将达到9 771 kt,年均 增长率约为2.4%。 世界PO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于聚氨 酯行业对聚醚多元醇的需求增长。 2005—2020年世界主要地区PO的消费及预 测见表4。 表4 2005—2020年世界PO消费及预测 kt }二丙二醚和三丙二醚。 2.2 国内 我国的P0消费量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 始持续高速增长,2005—2010年国内PO消费量 年均增长率为20.8%。2001-2010年国内PO供 需统计见表5。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第28卷第3期 24.Technology&Economics in Petrochemicals 2012年6月 我国PO的主要消费市场为聚醚多元醇行业, 不断进步、国家碳排放压力不断增大以及国家政 其消费量约占国内PO总消费量的78%;其次为PG 丙二醇及其表面活性剂,占11%;其他领域占11%。 聚醚多元醇简称聚醚,是聚氨酯工业的主要 原料。目前聚氨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4个领域, 即家具、汽车、建筑和工业绝热材料,约占聚氨酯 全部用量的2/3以上。未来随着国家建筑行业节 能的出台,硬质聚氨酯泡沫材料作为建筑物 屋顶、天花板、墙板、地板等部位的保温隔热节能 的理想材料,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0年我国初级聚醚净进口量约为309.1 kt, 折合PO需求约为250 kt。近年来国内聚醚多元醇 装置建设明显加快,2011—2012年国内将新增聚醚 多元醇新扩建项目总产能为6OO kt/a,对应新增PO 需求约480 kt。预计至2012年底,国内聚醚多元醇 的总产能将达到2 6OO kt/a左右。聚醚多元醇产 能的迅猛增长,将大幅拉动PO的消费,若开工率 按80%计,至2012年底国内聚醚多元醇的生产需 要PO约1 650 kt。然而,国内PO的产能却没能同 步增长,这势必增加国内PO的紧缺程度。 丙二醇及表面活性剂主要用作不饱和树脂的 原料及医药、日化用品和食品湿润剂等。近年来 丙二醇扩产加速,而国内丙二醇市场需求不旺,而 且有部分替代品成功替代其在某些领域中的应 用。预计在未来的5年里,国内的丙二醇需求年 均增长率约为5%,PO在该领域的消费比例将呈 下降趋势。 PO在其他领域的应用相对比较稳定,其中值 得关注的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二氧化碳基生物 塑料产业。随着我国承诺的碳排放指标的落实和 低碳社会的到来,二氧化碳综合利用,尤其是二氧 化碳基生物塑料产业化显得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二氧化碳和PO的共聚物PPC由于具备良好的生 物降解性能、成本相对较低、大量利用二氧化碳及 聚合物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超过40%等特点 而受到高度重视。随着PPC合成与应用技术的 策的扶持,PPC距离大规模产业化已经为期不远。 一旦PPC技术取得突破,PO的需求量将会有较 大增加。 3 PO生产和技术发展趋势 从世界PO生产的发展趋势来看,HPPO工 艺在今后一段时期将成为新建PO项目采用的 主要生产工艺。与常规PO技术相比,采用 HPPO工艺的PO装置具有独特的经济和环境综 合效益:(1)无需附加基础设施,投资可节约 25%;(2)原材料简单,仅需过氧化氢和丙烯,且 无需考虑联产品问题;(3)与现有PO技术相比, HPPO工艺可减少污水排放70%~80%,能耗可 降低35%。 传统的氯醇法工艺因为能耗高、不环保而将 被逐步淘汰。PO/SM工艺的产物是PO和SM,从 生产成本看,该工艺比单独生产PO或SM要低 25%,故在欧洲PO生产中占主导地位。近年来 国外新建装置大多采用PO/SM法,但该工艺需要 考虑苯乙烯的市场问题。PO/TBA工艺的产物是 PO和TBA,TBA可以进一步生产MTBE,但由于 MTBE存在健康和水体污染风险,该工艺的应用 在减少。。 。 除上述工艺技术以外,氧气直接氧化法生产 PO工艺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但该工艺 实现工业化应用还需较长一段时间。 4建议 (1)目前国内PO市场仍供不应求,应加快 PO产业的发展,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PO、聚醚多 元醇、聚氨酯涂料、合成革、建筑节能材料、水性聚 氨酯材料及聚氨酯弹性体等上下游产业一体化发 展的模式。国内企业新建PO装置要根据工艺路 线的先进性、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需求等来选择 合适的工艺路线。对于氧气直接氧化法,一旦开 第3期(2012) 李涛.环氧丙烷的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 发成功将是生产PO最理想的工艺,是国内科研 橡胶和ABS和工程塑料等下游产品生产装置的 发展的方向。建议国内科研单位积极与国外相关 需求,否则一旦SM市场疲软就会影响PO装置的 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及合作,争取在国内早日实现 生产。而对于异丁烷共氧化法,要考虑异丁烷的 工业化。 来源以及联产品TBA的利用问题。这条工艺路 (2)当前世界聚氨酯行业中心正向中国 线较适合当前国内石化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将 转移,国内对聚氨酯需求的增长大大促进了下游 异丁烷转化为叔丁醇,再进一步生产MTBE。而 聚醚及PO消费的增长。国内现有采用氯醇法工 MTBE几乎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炼油厂调节辛烷值 艺生产PO的装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会继续 所必需的单一组分,即使以后国内禁用MTBE,也 存在,但这些企业面临国家环保法的,必须不 可以通过配套建设TBA脱水制异丁烯装置转产 断用先进技术来改造,提高装置生产效率,同时积 高纯度异丁烯,相当于通过异丁烷共氧化制PO/ 极治理和回收利用“三废”,以达到国家规定的环 TBA与TBA脱水制异丁烯两个工艺的结合,将丙 保排放标准。 烯和异丁烷转化成了附加值更高的PO和高纯度 (3)对于国内企业新建的PO装置,需要根 异丁烯。 据工艺路线的先进性、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需 参考文献 求等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PO是一种低 [1] 谷玉山.环氧丙烷生产技术的进展[J].中国氯碱,2004 沸点、易燃的危险化工原料,不宜长途运输,适 (4):5—7. 宜就地加工成下游产品。因此在建设PO装置 [2] 张建丽.环氧丙烷生产技术进展及市场分析[J].氯碱工 业,2008,44(9),29—33. 的同时要进一步考虑下游聚醚多元醇、丙二醇 [3]蔡杰,吴莉娜.国内外环氧丙烷生产技术及市场分析[J]. 和异丙醇等产品的生产,形成产业链,从而提高 中国氯碱,2009(5):1. 整体效益。 [4] 刘曙阳,刘红军,王浩,等.国内PO的现状及发展[J].聚氨 (4)HPPO工艺是当今无污染、无副产品的先 酯工业,2007,22(1):1—5. 进生产工艺,流程不复杂,投资相对少,能耗也较 [5]Huntsman Corp.has signed a license agreement with Yantai Wanhua for the production of propylene oxide and methyl 低,但是需要建双氧水装置。采用该工艺的装置 tertiary butyl etherEJ].Hydrocarbon Processing,2011,90(7): 适合建在氢气和氧气资源富裕的地区。可考虑利 32. 用大型合成氨厂或电解碱厂来生产双氧水,也可 [6] 刘敏,曹爱军,左晓光,等.国内外环氧丙烷生产技术现状 依托已有的双氧水生产企业来提供双氧水。 [J].氯碱工业,2003(7):33—34. [7]Hans Jurgen Bittermann.环氧丙烷生产的最佳选择[J].流程 (5)采用共氧化法工艺的PO装置一般建设 工业,2008(21):86—87. 规模较大、流程长、投资大,所以要充分考虑到联 [8]卢冠忠,金国杰.环氧丙烷合成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产品的市场需求,适合建在大型石化企业内。对 [J].化工进展,2004,23(11):1153. 于乙苯共氧化法,要考虑乙苯的原料来源和作为 [9] 何燕.国内外环氧丙烷生产技术进展[J].中间体,2004 联产品的SM的下游市场需求,如聚苯乙烯、丁苯 f11):31. Production Situation and Market Analysis of Propylene Oxide Li Tao (SINOPEC Yangzi Petrochemical Company,Nanjing 210048) ABSTRACT Propylene oxide(PO)is an important chemical material,which is not only used for synthesis of polyether polyol to produce polyurethane,but also widely used in production of nonionic surfactant,emulsiifer,and SO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of PO at home and abroad was analyzed,and proposals were raised on development and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PO production enterprises. Keywords:PO,production,market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