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6安徽中考语文模拟卷一

2016安徽中考语文模拟卷一

来源:九壹网
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卷一

注意事项:

1.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 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6页。请务必在

“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 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正版学生字典。 4.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②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③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⑥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⑦ ,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 ⑧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2)默写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或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后四句。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9分)

浩瀚的云海把黄山峰林装扮得犹如蓬莱仙境,置身其中仿佛进入梦幻世界。它时

而如风平浪静的湖水, ,时而轻如丝绢,时而又怒气冲霄。云海初现时,群山披上了斑澜的锦衣,璀璨夺目,瞬息万变。当云海上升到一定高度时,远近山峦,宛若大海中的无数岛屿,时隐时现于“波涛”之上。此时贡阳山麓的“五老荡船”在云海中显得尤为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跷”,在飞云mí漫舒展时,现出移步踏云的奇姿。黄山的奇峰、怪石只有依赖飘忽不定的云雾的烘托才显得扑朔迷离,怪石愈怪,奇峰更奇,使它们增添了诱人的艺术魅力。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璀璨( ) mí( )漫 烘托( ) ..

(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舒展”中,“舒”的意思是 。“扑朔迷离”在文中的意思是 。 (4)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横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猪八戒原是管理天河水兵的 ,获罪下凡却误投猪胎,曾占 (地名)为妖,后经观音菩萨点化保唐僧西天取经,最终修成正果,被封为净坛使者。 (2)格林兄弟在童话中写到,有一次,美丽的小公主将心爱的宝贝

抛向空中后,却看到它滚到井里去了,后来是 帮小公主捡了回来。 4. 九年级某班以“走近中国文化之根——汉字”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1)汉字是维系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发展史,老师为同学们展示了汉字发展演变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其中的信息。

汉字发展演变图

(2)“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掀起了学习汉字的热潮,学校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汉字的兴趣,将于5月9日下午2点,在校多媒体教室举办名为“在竞赛中领略汉字之美”的汉字听写大赛,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提前2天拟一份通知。 (3)活动中,小悦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汉字的音、形、义皆具独特魅力,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千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A〕忽而成了清新隽永的乐曲,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而我们,〔B〕正是受这些小魔块们所吸引,才会“沉醉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①〔A〕处画线句中有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②〔B〕处画线句有语病,可修改为: 。

(4)汉字不仅字形优美,它的意蕴更是耐人寻味,生活中人们许多巧妙的话往往含有“言外之意”,请品味材料中司机的言外之意。

萧伯纳很喜欢自己驾驶汽车。一天,他一边开车一边和坐在旁边的司机谈起他新近写的一个剧本来。突然,司机一句话也不说,就从兴致勃勃的萧伯纳手里夺过方向盘。 “你怎么啦?”事出突然,使作家感到惊讶。

“请原谅,”司机说,“你的剧本妙极了,我真不愿意让你在没写完之前就把命送掉。”

司机的言外之意: 二、 阅读(55分)

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22分)

暖 冬

①只记得小时候的一年冬天,很冷。大地被冻得裂开一道道“伤口”,低矮的屋檐上总挂着晶莹的“冰溜子”。那风会卷起地上能卷起的所有东西飘过房屋,吹向田野、冰河,那声音听起来像是野兽的嚎叫。

②然而那时候,我是真不听话,也不怕冷,因为有妈妈做的棉鞋和棉衣,厚厚的。数九寒天的,跑到屋后的河上玩冰车,兴奋得尖叫;我拿着两根铁钳,双腿蹲在木制的车上,与伙伴相互追赶着,满载着童年的快乐。那一天午后,我又跑了出来。照例,我是王者,把两根铁钳挥得虎虎生风。妈妈做的棉鞋早已被雪浸湿,棉裤还算暖和。突然前面出现了一个冰窟窿,我傻了,停不住了,怪叫一声,人掉进冰窟窿里。冰水像无数把刀子,扎得我腿和脚完全麻木。

③好在冰窟窿不大,我颤抖着牙关爬出来,缩成一团。恰好有邻居老人经过,把我送回了家。

④〔A〕我被母亲大骂一通。母亲说:“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怎么不淹死你?”母亲脱掉我的鞋裤,又看看我的脚,那脚早已失去知觉,又红又肿。母亲摇着头拿了盆出去,一会儿回来,盛着一盆雪,素雅、洁净。母亲捧起雪,把雪放在我的双脚上奋力搓着,一盆又一盆。看着我的脚,母亲眼里含着泪狠狠地说:“不让你去冰河滑冰,你就不听,以后再去河上玩,我打死你。”渐渐地我的脚已温暖,好似被一个火炉烘烤过,而母亲的手已经僵直、通红。〔B〕

⑤母亲把我的鞋裤拿到院子里边晒边说:“晒不干,你明天光脚、穿着炕席上学?” 冬天的阳光,象征性地洒在上面,那鞋和裤腿儿很快冻成冰棍。〔C〕

⑥那些年月,家里不可能有多余的棉鞋、棉裤。是啊,明天,冰天雪地的,我怎么上学?

⑦我一直把自己包在棉被里,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D〕

⑧夜里我醒来,看到微黄的灯光,那灯光带着光晕,母亲的一抹年轻的剪影倒映在墙上,那是母亲在灯下做针线活。银亮的锥子带着线来回穿梭着,那是我记忆中最优美的舞姿。母亲有时捶打着后腰,有时伸展着僵硬的手指。

⑨早晨我被母亲推醒。母亲说快起床上学,要迟到了。我惊奇地发现,母亲竟给我捧来了新的充满母爱的棉鞋和棉裤,棉裤的裤腿也变得干干的,原来母亲向里面蓄了新鲜的棉花。干燥的棉鞋棉裤穿在身上,暖和并贴身。那鞋面是深红色的,阳光下那么耀眼,像春天里绽开的花朵。我背着书包上学,走到院子里,突然回头,母亲正在玻璃窗后看着我。那目光沉淀了风雪,消去了荒寒,洗去了岁月的铅华。那一段上学的路也变得温暖。

⑩那一天,母亲年轻的容颜永远并深刻地烙进我的记忆。那天我突然长大了,不再去冰河划冰车。那年冬天特别冷。但我一直认为,那是我今生最温暖的一个冬天。 可是那个冬天,母亲却落下一生的病根——风湿。那天,她用了整整一夜,换来孩子一生中所有冬的温暖。

5. 根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8分)

我在屋后河上玩冰车,结果 →母亲一边责怪我,一边 →为了让我第二天上学有衣服穿,母亲 →那天我突然长大了,不再 。 6. 选文第⑧段中写“那灯光带着光晕,母亲的一抹年轻的剪影倒映在墙上”有什么作用?(4分)

7.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那鞋面是深红色的,阳光下那么耀眼,像春天里绽开的花朵。 8.下面的句子是文章中的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3分) 母亲坐在炕沿,看着我,愁眉不展。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9. 结合全文来看,母亲带给“我”的温暖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3分)

[二](18分) 逆境的价值 侯爱兵

①人生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挫折、打击和失利。问题在于,如何对待逆境、克服和战胜逆境,在逆境中获得新生。

②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村家里都储农肥。小时候,每当碰到别人往地里送农肥时,我都会掩鼻而过。那时,我觉得很奇怪,这么臭、这么脏的东西,怎么就能使庄稼长得更壮实呢?后来就完全明白了农肥和庄稼的关系。

③农肥是脏臭的, 如果你一直把它储在粪池里,它就会一直这么脏臭下去,但是它一旦遇到土地,情况就不一样了。它和深厚的土地结合,就成了一种有益的肥料。对于人生,逆境也是这样。如果把逆境只视为逆境,那么就真的是逆境。但是如果你让它与你精神世界里最广阔的那片土地去结合,它就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营养,让你在逆境中体会到特别的甘甜和美好。

④伴随着成长的经历和人生磨炼,我更加体会到逆境对人生的巨大作用和价值。 ⑤关于逆境对人生的科学价值,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过:“逆境有一种科学价值。一个好的智者是不会放弃这种机会来学习的。”剑桥大学教授弗里奇在《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作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这正如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越强一样。逆境的科学价值还在于,上天给人一分困难时,同时也给人添一分智力。逆境磨炼意志,给人才华,这就是逆境成就人生,造就人生的真正含义。

⑥关于逆境对人生的道德价值,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面对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面对逆境所需要的美德是坚韧,从道德修养而论,后者比前者更为难能。”“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檀木,经过烈火焚烧才会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正如恶劣的品质会在无意中暴露一样,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逆境中所显示的。”不是吗?伟大的数学家

华罗庚平生遭过三次大的劫难,伟大的政治家曾三起三落,在困难和逆境面前,他们无怨无悔,发奋图强。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格、坚强意志和高尚道德风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科学家曾进行过一个著名的“青蛙”实验。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滚烫的开水中,它会立即跳出来,但是,如果把它放在15摄氏度的水中,它可能会呆着不动,慢慢地把水温升到20摄氏度,它会变得怡然自得。然后一直不断地升温,最终会发现,青蛙待在水中一直到煮熟为止。为什么会这样呢?舒适安逸的环境使青蛙变得反应迟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生同样如此。如果你想成长成材,就应该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和品质,只要有条件,就把自己放在火上烤一烤,架在炉上炼一炼,相信你会认识到“挫折教育和锻炼”的巨大好处的。

⑧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总结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多么形象地说明了逆境对人生的价值!

(选自《幸福·悦读》2015年第7期,有改动)

10. 概括文章的主要观点。(2分)

11. 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2. 第②段提到的“农肥和庄稼的关系”是什么?作者写这种关系的目的是什么?(6分)

13. 第④段中作者说“我更加体会到逆境对人生的巨大作用和价值”,具体指什么?(4分)

14. 请分析文章第⑦段的论证思路。(3分)

[三](15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斯是陋室 斯: .(2)无案牍之劳形 劳: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 .(4)便要还家 要: .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 .16.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17. 《陋室铭》中与孔子的“何陋之有”相照应的一句是 ;《桃花源记(节选)》中能体现“老有所终”“幼有所养”的“大同社会”特征的句子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18. 《陋室铭》和《桃花源记(节选)》都进行了环境描写,它们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三、写作(55分)

19. 请以“渴望”为题,写一篇文章。(55分)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理解”“亲情”“成功”“自由”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2016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模拟卷一 答案解析

一、(35分)

1. (10分)①不求闻达于诸侯②感时花溅泪③谁家新燕啄春泥④蜡炬成灰泪始干⑤濯清涟而不妖⑥千里共婵娟⑦马作的卢飞快⑧留取丹心照汗青(共6分。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共4分。学生选做的一首中,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解析】在默写时要注意“溅”“啄”“濯”“涟”“婵娟”“汗青”等字词的写法。 2. (9分)(1)cuǐ 弥 hōng(共3分。每空1分) (2)斑澜 斑斓(共2分。每空1分)

(3)伸展奇峰、怪石 难于辨别(共2分。每空1分)

(4)示例:时而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共2分。句式、内容各1分) 【解析】(1)题第一空给加点字注音可使用部首查字法,“璀”字是左右结构,可查“王”部,然后查11画,即可确定该字读音。第二空根据拼音写汉字,可以查“mí”音,再根据词语搭配“mí漫”找到“mí”的写法。第三空给加点字注音可以采用部首查字法,“烘”是左右结构,可查“火”部,然后查6画,即可确定该字读音。(2)题考查同音形近字的辨析。“澜”指“波浪”,常和水有关,“斑斓”形容“灿烂多彩”,因此应将“澜”改为“斓”。(3)题中的“舒展”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伸展张开、不卷缩、不皱;二是形容身心安适、舒适。结合语境,此处是说飞云伸展张开,呈现“移步踏云的奇姿”。因此,“舒”是伸展的意思。“扑朔迷离”用来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结合语境,此处是用来形容奇峰、怪石难于辨别。(4)题画线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云海比作平静的湖水,所填写句子的主语是“云海”,并与另外三句构成排比,因此所写句子也是短句的形式,结构上是“时而+比喻词+形容词+喻体”。遵循以上要求进行仿写即可。 3.(4分)(1)天蓬元帅(福陵山) 云栈洞(共2分。每空1分) (2)金球 青蛙(共2分。每空1分) 【解析】(1)题猪八戒原是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却误投猪胎,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在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时被收为二徒弟,由此保护

唐僧取经,最终被封为净坛使者。(2)题从“格林兄弟”“小公主”“滚到井里”等关键词可知该情节出自《格林童话》中的《青蛙王子》,故事主要讲述了小公主的金球滚到井里去了,公主答应一只青蛙只要能找回金球就和它做朋友,等青蛙把金球捞上来后,小公主反悔了并带着金球跑开,国王得知这件事后教育小公主做人要懂得感恩,要言而有信。后来在小公主的帮助下,青蛙身上的魔法被破除,变回王子,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4. (12分)(1)汉字象形表意的功能逐渐弱化,呈现符号化的特点;汉字经历了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汉字结构逐渐规范化。(共2分。每点1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汉字发展演变图”可知,图片展示的是汉字的发展史。观察图片中的汉字演变过程,可从笔画、写法以及书写的难易程度等角度入手,最开始的甲骨文属于象形文字,并且笔画复杂,后期演化的字体笔画变得简单且表意的功能弱化,不能像甲骨文一样从本身判断出文字的含义,这说明文字逐渐符号化。另外,汉字在演变的后期笔画逐渐变得匀称、规范、稳定,这说明汉字结构逐渐规范化。 (2)(4分)示例: 通知 各位同学: 我校将于5月9日下午2点在校多媒体教室举办名为“在竞赛中领略汉字之美”的汉字听写大赛。请积极参加。 校团委 5月7日 (共4分。有“通知”字样,1分;写清举办人、活动时间、地点、活动主题,2分;有称谓、正文开头空两格、右下方有署名和日期,1分。)

【解析】通知要写清具体时间、地点、参加对象以及主要事件,落款应该分两行写在正文的右下方,日期在署名下方,注意格式要规范,内容简洁明了。 (3)①乐曲 美文(或:文章)(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②正是受这些小魔块们吸引或:正是被这些小魔块们所吸引(共2分。修改正确即可) 【解析】①题〔A〕处画线句中“清新隽永”多用来形容言语、诗文意味深长,而不能用来形容乐曲,属于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另外结合语境,这里主要强调的是汉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成为巨著、文章,所以可将“乐曲”改为“美文”或“文章”;②题〔B〕处画线句是“受……吸引”和“被……所吸引”两种句式杂糅造成的语病,修改时将“受”改为“被”,也可以删去“所”。 (4)你这样兴奋地谈论剧本,驾车会有危险。(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内涵的理解。萧伯纳一边开车一边谈论剧本,十分兴奋,导致注意力分散,这样驾车很危险。他的司机意识到这一点,说他的剧本妙极了,不愿看到他在剧本没写完就送命了,意在提醒他,驾车要集中注意力。 二、(55分) [一](22分)

5. (8分)掉进冰窟窿用盆端来雪为我暖脚熬夜赶制新的棉鞋棉裤去冰河划冰车(共8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把握和对内容的提取概括能力。第②段写我不听母亲的话,“跑到屋后的河上玩冰车”却“人掉进冰窟窿里”;第④段写母亲的责怪“那河那么深,你不知道?怎么不淹死你”和“母亲捧起雪,把雪放在我的双脚上奋力搓着,一盆又一盆”;第⑧段写我夜间醒来看到“母亲在灯下做针线活”,熬夜赶制第二天上学能穿的棉鞋棉裤;最后一段写“那天我突然长大了,不再去冰河划冰车。”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给出的关键词找准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6. (4分)该句是对环境的描写,写灯光都带着光晕,说明灯开了很久,此时已是深夜了,母亲依旧在为“我”做针线活;渲染了温馨的气氛;衬托母亲对“我”浓浓的爱。(共4分。环境描写1分,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描写方法的把握能力。该句属于环境描写。“那灯光带着光晕”说明母亲已经开灯很久了,为“我”在做针线活,体现了浓浓的母爱。“母亲的一抹年轻的剪影倒映在墙上”既渲染了气氛,又体现出母亲很年轻就为“我”操劳。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回答即可。

7. (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深红色的鞋面比作春天里的花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鞋子的好看;“我”看到鞋子的高兴;烘托了“我”内心对母亲的感激。(共4分。修辞手法1分,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答题时,首先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文把深红色的鞋面比作春天里的花朵,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句意表述使用这种修辞的作用,最后结合人物活动的具体语境分析人物的心理及情感,表现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8. (3分)C(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语句还原。答题的关键是结合语境反复推敲。所给句子主要强调母亲“愁眉不展”。〔A〕处写母亲生气地骂“我”,与“愁眉不展”相矛盾。〔B〕处主要写母亲为“我”搓脚,并没有表现出“愁眉不展”的神态。〔C〕处位于第⑤段结尾,此段写我的棉鞋棉裤都湿了,第⑥段写“明天,冰天雪地的,我怎么上学?”可以推断这应该是令母亲愁眉不展的原因,因此选C项。〔D〕处从情感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看母亲愤怒并愁苦的脸”应该在“愁眉不展”之后。 9. (3分)(1)母亲用雪为“我”搓冻脚,让“我”感觉温暖;(2)为了“我”第二天能顺利上学,母亲通宵给“我”做棉鞋和棉裤,让“我”上学不寒冷;(3)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月,母亲用爱让“我”在寒冷的冬天感到温暖。(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文章写数九寒天,“我”跑到屋后的河上玩冰车,结果掉进冰窟窿里,被邻居送回家后母亲为了让“我”暖和,用雪给“我”搓冻脚,温暖了“我”,而母亲的手已经僵直、通红。为了“我”第二天顺利上学,母亲通宵给“我”做棉鞋,为“我”暖干棉裤让“我”上学不寒冷。因此,母亲为“我”带来的温暖一方面指让我不挨冻,另一方面是文章结尾处点明的,母爱让“我”在艰

苦的岁月里感受到温暖。综上所述即可总结概括出答案。 [二](18分)

10.(2分)逆境能磨炼意志,给人才华,显示人的美德。(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提取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开头、结尾,或者就是文章的题目,居于中间的比较少,有时候需要根据相关语句进行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根据第⑤段的“逆境磨炼意志,给人才华,这就是逆境成就人生,造就人生的真正含义”以及第⑥段的“在困难和逆境面前,他们无怨无悔,发奋图强。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优秀品格、坚强意志和高尚道德风范,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即可概括出来。

11.(3分)B (共3分)

【解析】此题考查划分文章层次。第①段引出论题“如何在逆境中获得新生”;第②~⑦段具体论述逆境对人生的巨大作用和价值;第⑧段用王国维的话总结全文,强化论点。理清文章思路,才能准确划分文章层次。

12.(6分)这是一种转化关系。脏臭的农肥遇到庄稼之后,就转化为一种有机的肥料。结构上承上启下,用农肥和庄稼的关系引出中心论点;形象生动地为下文的中心论点做铺垫,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定位到第②段最后一句话“后来就完全明白了农肥和庄稼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什么?要向下文寻找。第③段承接第②段解释了这种关系,即“它和深厚的土地结合,就成了一种有益的肥料”。作用可以结合这两段的结构和内容来回答,是为了与逆境在人生中的关系作类比,引出中心论点。 13.(4分)指逆境带给人的科学价值和道德价值。(共4分。每点2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议论文段落作用的掌握能力。第④段独句成段,作者所体会到的“逆境对人生的巨大作用和价值”应在下文寻找。第⑤段首句“关于逆境对人生的科学价值”可以看出此段论述的是逆境带给人的科学价值。第⑥段首句“关于逆境对人生的道德价值”可以看出此段论述的是逆境带给人的道德价值。结合这两点概括即可。 14.(3分)首先提出“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论点,再通过“青蛙”实验正反论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最后正面论证“挫折教育和锻炼”的巨大好处。(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段落的论证思路。第⑦段第一句话是一个总结句,下文的句子围绕此句进行论证,可见这是本段论点。接下来列举科学家做“青蛙”实验,讲到在温度很高时,青蛙反应灵敏,会立刻跳出。放在温水里面煮,它会变得反应迟钝,直到被煮熟。可见是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在论证“挫折教育和锻炼”的好处时,从正面论证艰苦的环境能磨炼意志和品质。 [三](15分) 15. (5分)(1)这(2)使……劳累(3)类(4)通“邀”,邀请(5)详细地(共5分。每小题1分)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斯”“属”“要”都是课下注释中的词,这就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实词的积累。另外,“劳”是使动用法,译为“使……劳累”,“具言”意

思是“详细地说出”,因此“具”是“详细地”的意思。 16.(4分)(1)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2)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家中。(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翻译。(1)句中要明确“鸿儒”和“白丁”的意思,“鸿儒”意思是“博学的人”,“白丁”意思是“平民,这里指没什么学问的人”;(2)句中注意“延”是“请”的意思,“其”是代词,意思是“他们的”,翻译时结合语境,使句子通顺即可。

17.(2分)惟吾德馨(或: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共2分。每空1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何陋之有”的回答是作者认为自己的陋室虽然简陋,但是主人的品德高尚、志趣高雅,所以身处陋室一点也不会觉得简陋。对应的原文是“惟吾德馨”。题干中“老有所养”“幼有所终”的“大同社会”的体现应该是男女老少每个人都生活安乐,在文中可以找到体现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另外,根据“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也可得出答案。 18.(4分)不同。《陋室铭》中的环境描写起寄托的作用,寄托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桃花源记(节选)》中的环境描写起烘托铺垫的作用,侧面突出桃花源的美景以及和平安宁的生活,体现作者对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以文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为切入点设问,分析用意需结合文章主旨来谈。《陋室铭》中写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着力表现陋室环境的清幽雅致,实则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生活情趣;《桃花源记》中写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样的环境描写是为展现桃花源中人安宁和乐的生活状况做铺垫,体现作者对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三、(55分)

19. (55分)佳作赏析

渴望自由

14岁的我富于幻想,14岁的我充满渴望。

我渴望化作一只蝴蝶,在春天到来时悄然而至,与春风和舞,共同装点盛开的百花;与春雨嬉戏,在无声的世界里,看它滋养万物,孕育无穷。

我渴望化作一条小溪,缠绕着山峰,浸润着草木。与骄阳一起,去读那绚丽的夏,迷人的景;与风一起,去读那芬芳的落红,悠悠远行;与雨一起,在电闪雷鸣的夜里,放声朗诵。

我渴望化作一片秋叶,与秋同行,在瑟瑟的秋风里回归故土。与色彩一起,去读那遍地的丰收;与云一起,去读那天高云淡的怡然。

我渴望化作一枝腊梅,在冰封的季节里,傲然挺立。与雪一起,装扮银装素裹的世界;与太阳一起,给大地一丝暖意;与水一起,荡漾渔翁垂钓的逸致。

窗外,阳光灿烂,可我却感受不到它的温暖;窗外,桃树已吐蕾,可我却感受不到春的降临;窗外,欢笑声阵阵传来,可我却看不到玩耍的身影。为什么呢?原来是被那书

本和资料遮住了视线。它们遮住了阳光对我的恩惠;遮住了春天对我传递的消息;遮住了我对自由的向往。

我想像雄鹰一样在蓝天自由地翱翔;我想像小鱼一样在水中快乐地徜徉;我要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可我不能,我还要永无止境地埋头在书山题海,我还要为即将来临的考试奋勇拼搏。 我渴望知识,我渴望拥有它,拥有它我便可以放飞梦想;拥有它我便可以创造奇迹;拥有它我便可以改变人生。

可是在成长的路上,正如老师说的“劳逸结合”,我需要一点空间去驰骋,需要在某个抬头的瞬间惊艳于某朵花的绽放;惊艳于那缕阳光的明媚;惊艳于嫩芽初绽柳梢……“可怜天下父母心”,在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需要给孩子们一点属于他们的自由空间。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一定要飞遍千山万水,虽然我这个愿望太渺茫!

名师点评:文章构思精巧,先以一组排比段落写出小作者内心的渴望,为后文向父母发出呼吁进行铺垫,然后通过对现实的描写,将“幻想”与之形成强烈的对比,再点明“我”这样幻想的原因,全文读来浑然一体。文章语言优美,通篇以抒情为主,将自己的心声抒发得的淋漓尽致,文章结尾“假如我有一双翅膀,我一定要飞遍千山万水”突出主题,“虽然我这个愿望太渺茫”是无奈的慨叹,让拥有自由成为一种奢望,确实振聋发聩,写出了中学生的心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