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合理避税的方法
【摘要】在当前经济放缓的形势下,合理避税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本文在法律充许的范围内对合理避税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企业;避税;方法
合理避税是指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在符合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当存在着多种纳税方案的选择时,纳税人以税收负担最低的方式来处理财务、经营、组织及交易事项,做出财务安排或税收筹划,在不违反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达到规避和减轻税负的目的,实现利润最大化和税负最小化。合理避税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展开的,与偷税、漏税、抗税有着本质的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合理避税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合理避税的方法
1.转让定价
转让定价是最常见的一种避税方式。它是随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公司组织形式和结构发生变化应运而生的一种管理手段和重要的避税方式,它反映了公司集团内部分工与合作的要求。
转让定价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经济利益联系的经济实体,为均摊利润或转移利润而在产品交换或买卖过程中,不依据市场买卖规则和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而是根据他们之间的收入而进行的产品转让。在这种转让中,产品的转让价格,根据双方的意愿,高于或低于市场正常交易价格,以达到避税的目的。
2.成本调整法
成本调整法是通过对成本的合理调整或分配,抵消收益,减少利润,以达到规避纳税义务的避税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1)材料计算法
材料计算法是指企业在计算材料成本时,为使成本值最大所采取的最有利于企业本身的成本计算方法。材料是企业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价格是生产成本的重要部分,因此,材料价格波动必然影响产品成本变动。但是在材料市场价格处于经常变动的情况下,材料费用如何计入成本,直接影响当期成本值的大小;通过成本影响利润,进而影响所得税的大小。
(2)折旧计算法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
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而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
(3) 费用分摊法
通常所用的费用分摊法主要有三种:第一,平均分摊法。把一定时间内发生的费用平均分摊到每个产品的成本中,它使费用的发生比较稳定,平均,避免产品成本的忽高忽低,从而避免了利润过高带来的高税率。第二,实际费用分摊法。根据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摊销,多则多摊,少则少摊,没有就不摊,这样打不到避税的母的。第三,不规则摊销法。根据经营者的需要进行费用摊销,可能将一笔费用集中摊销到某一产品成本中,也可能在另一批产品中一分钱费用也不用摊,这种方法最为灵活。
3. 投资中的合理避税
企业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利,但采用何种投资形式,怎样将资金投放使用都大有文章可做。企业利用投资进行避税的主要作法有以下几种:
(1)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的选择。按企业的法律地位,可将企业划分为法人企业与非法人企业。税法对二者有不同的纳税规定,对于法人企业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实行双重课税,其一在经营环节征收企业所得税,其二作为税后利润分配给个人投资者时还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而非法人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仅征收个人所得税,这就免去了双重课税的负担。从这个角度考虑,对于个人投资者,纳税人可能做出设立独资或合伙企业的选择。
(2)采用收买亏损企业的方法达到避税目的。因为在一般国家的税法中都规定盈利企业如收买亏损企业可将其经营成果合并。那么企业就可以用亏损企业的累计亏损额去抵减企业的利润从而减少税负。
(3)采取有利的企业组织形式达到避税目的。假如有一公司为了扩大其规模,想要建立一个子公司或分公司,但怎样选择新建公司的组织形式是很有学问的。我们知道子公司与分公司两者身份是不同的。子公司是的法人,它享受着法人的责任与权利。而分公司则不同,它不是一个的法人,而只是总公司的一部分。正是由于这一区别,就给投资者提供了避税的可能。在一般情况下,刚刚建立的公司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在初建期效益不佳,甚至发生亏损,以后待经营走向正轨,各方面打开了局面,生意可能就会兴隆起来。根据这一发展规律,企业就可以做出这样的投资形式选择,先成立分公司,将其亏损抵减总公) 司的利润,以后在合适的时机再建立子公司。这种选择是合法的也是明智的。
(4)对投资产业方向进行选择。充分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国家产业具有指导性,对资国家鼓励的产业制定了不同的税收优惠。进行投资时,投资人应顺势而行,应优先投资国家鼓励的产业。
4. 筹资环节中的合理避税
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两种:借入资金和权益资金。权益资金筹资由于股息在税后支付,不得作为费用税前列支,没有节税功能,而借入资金的节税功能反映在支付利息可冲减应税所得额,从而相对减少应纳税额。对企业而言借入资金,适度负债,可以达到节税目的,提高权益净利率,提升企业价值。
5. 利用优惠合理避税
新税法的颁布实施将减免税的权力收归,避免了减免税过多过乱的现象。同时,税法又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种税收优惠,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从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2年;利用“三废”作为主要原料的企业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与其有关的咨询、服务、培训等,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所得税等等。
进入特殊行业比如对服务业的免税规定: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养育服务,免缴营业税婚姻介绍、殡葬服务,免缴营业税。医院、诊所和其他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免缴营业税。 安置“四残人员”占企业生产人员35%以上的民政福利企业,其经营属于营业税“服务业”税目范围内(广告业除外)的业务,免缴营业税。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免缴营业税。
二、合理避税应注意的问题
合理避税是企业减少财务收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在进行合理避税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必须遵守税收法律。合法性是合理避税与偷税、漏税行为的本质区别。这里要注意税法正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相关人员一定要及时更新知识,熟悉相关税法知识的变化,采取相应的避税方法时,注意“时效性”问题。否则,“合理”避税就有可能变成“违法”,避税就与偷税、漏税无异了。
(2) 服从于财务管理总目标。合理避税的目的在于扩大收益,但税负降低并不总是一定提高收益。例如:税法规定,企业负债利息允许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因而负债融资对企业具有避税作用。然而,随着负债率的提高,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融资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当负债成本超过了息前的投资收益率时,负债融资会呈现出负效应,这时企业收益就会随着负债比例的提高而下降。
(3)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税收筹划也是建立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良性循环的基础上,许多税收筹划方案的实现都是建立在企业预期经济效益能够实现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所以依法设立完整规范的财务核算体系,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正确进行会计核算才是企业进行税收筹划的基本前提。税收筹划是否合法,首先必须能保证企业正确的核算和符合税收的规定,
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账务处理、会计凭证、账簿、票据都能经得住税务部门的纳税检查。
参考文献:
[1]刘隽亭,刘李胜. 纳税避税与反避税. 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2]王春桥,关于企业合理避税的思考. 中国活力. 2005年.
[3]李维刚,张军. 浅谈企业合理避税筹划的理论与途径. 商业研究.2003年.
[4]李玉梅. 企业合理避税与偷逃税的区别. 财会研究.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