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山人

山人

来源:九壹网


山人后感 200517131015

作为当代,写意、抽象画派的兴起无可厚非是与中国的国韵画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这纷繁多元化的今天,以及如何把握当今画风的脉络,无不与中国画的国粹有着不可划分的联系。

谈起中国的国画,首当其冲能够把中国画推向一个新高潮的非山人莫属。

山人是我国明末清初杰出的写意画艺术大师。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年),姓朱名耷,是明太祖朱元津第十六子朱权的九世孙。他从小聪慧异常。又受过良好的艺术熏陶,八岁能作诗,十一岁能画青绿山水,并能悬腕写米体小楷,并进官学为诸生。

他是一位写意派艺术大师,他的艺术对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遗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以大写意水墨画著称,精于山水、花鸟、人物,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他立意精深,构图奇特,笔墨简炼,气势磅礴,感人心脾,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韵味,在清初画坛保守与革新的对峙中,成为革新派四大画俗的主持。

崔自默先生说:“靠被同情是成就不出大师来的。内心固有深不可测的痛楚,但若仅以‘墨点无多泪点多’、以‘天地为愁,草木凄悲’视,那就恐怕脱不了皮相之判,‘艺术之伟大不仅仅在表现内心的痛苦,而更在化解这痛苦。大艺术最终是对灵魂的大慰藉,从大牢笼得大自在’。从的画中看出‘泪点’来,乃是循着遗民

普遍有着的沉闷愤慨之情而立论,非为无由;但研究津津于斯,则浮于笔墨之表象,失之矣。”山人的血统、追求、造诣都是非常独特的,正是这一独特造成了从者甚众,而知者寥寥,解家多而方家少,所以喧嚣之中仍是沉默。使生命回到本真,争论回到正途。

借助历史,我们可以不止一次地活在:此时、此刻和昨天。可以沉浸在那些确实活过,那些在活着的时候就面对过我们今天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并为此而挣扎求索的人们的亲身体验中。在这些体验中,学者和读者有一些共同的基本问题和疑问,而一个优秀的画者是从他所生活的文化环境中发现过去的问题。艺术思维的决定性问题是:我们是谁?历史的叙述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答案的深度直接取决于回答者的高度。

山人是执中庸之道的仁人君子,他无心做怪,所以称圣。”这个的发现过程是从“遮蔽”到“去蔽”的过程,是“为道日损”的过程。发现者的人格强度和生活方式是理解的关键。与其说他发现了山人最深刻的人格秘密,不如说这秘密他本身就有,所以崔自默先生从来就知道,他与山人在生命的意义上同构:“如果说他最终还有痛苦的话,那便是他无论如何也挣脱不掉的儒家责任感。这是人类共同的大挂碍,追求大美与传达大美对他而言举足轻重,否则生亦如死。”当我读完这段话后,不禁掩卷而思。就是这些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声音与我的生命相遇,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把那些汲取出来的理解存放在我的心灵之中,我就不再仅仅是我自己,而变成了与历史中那些杰出灵魂缠绕在一起的指向无限的一个“成人”。所

以我爱着,像爱生命一样爱着这些大美之言。

艺术及艺术评论的重要是因为我们的时代是病态的,人的存在被裹挟在社会机器这个庞然大物中,失和于己。人的惯性化生存,空泛语言的沉沦,跟风逐流,在同一理论模式填充材料,注经式的学术研究制造了无数文化垃圾,滋养了太多文化蛀虫。相信有一天,我们会从喧嚣中醒悟过来,当我们为此懊悔而蒙羞的时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