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工业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次工业的概况及成就;掌握理解第一次工业的历史背景及意义;理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了解现代工厂的状况,初步理解现代工厂制度的概念
3、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工业中的重要发明 教学难点:工业的背景及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学过的内容。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出现,以及人们对东方遍地黄金的渴求,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首先开始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在这之后欧洲的其他国家如荷兰、英国和法国加入了这一探险行列,纷纷踏上了海外探险的道路,这一过程被称为“地理大发现”,使得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而随着世界市场雏形的逐步发展,进行海洋探险的国家对新发现的和其他进行了殖民扩张,其中英国最为显著。它先是抢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位置,之后又积极进行殖民扩
张,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中期先后在与荷兰、法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并自诩为“日不落”帝国。虽然是世界霸主,但英国人仍然没有满足发展的欲望,因此就有了后来的工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右图机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明的?它的发明者是谁?这一发
明有什么意义?
1.原因: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 __________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________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进和__________________。
2.进程
(1)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 ______________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这一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后来,其他生产部门也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1.核心发明:1785年,________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
投入使用。到19世纪30年代,________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2.改良蒸汽机的意义: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________,使工业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 ____________制度最终确立。
三、火车与铁路
右图交通工具的发明者是谁?其动力机是什么?该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何影响?
1.发明:1825年, ____________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3.工业的影响:工业极大地提高了社会________水平,人类进入“__________”。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______国家。
4.工业范围扩大:从18世纪后期起,________、________、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
【练习题】
一、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判断下列观点的正误吧!
1.第一次工业开始于18世纪中期。(  )
2.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为工业生产提供了更有效的动力。(  )[来源:学+科+网]
3.工业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
4.工业使大工厂基本取代手工工场,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
二、选择题
1.工业首先开始于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意大利
2.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性变化称为“工业”,这里的“性变化”首先开始于(  )
A.棉纺织业   B.制呢业 C.交通运输业   D.采矿业
3.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被誉为“一脚踏出的灵感”。这项发明(  )
A.直接提高了织布的效率
B.标志着工业的开始 C.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D.为交通运输带来极大的便利
4.在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中,在动力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爱迪生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斯蒂芬森孙
5.“它的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它被广泛地应用在工厂成为几乎所有机器的动力,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产方式,极大地推动了技术进步……”文中的“它”是(  )
A.珍妮机   B.瓦特蒸汽机 C.蒸汽机车   D.汽船
6.随着沪宁城际高铁、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等高铁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时代。饮水思源,火车的发明者是(  )
A.哈格里夫斯   B.斯蒂芬森孙 C.爱迪生   D.瓦特
三、课堂总结
18世纪下半期开始于英国的工业,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这次技术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标志,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它表现在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代替工场手工生产,即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方面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它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
3 板书设计
4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对工业中的重大发明掌握较好;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习氛围较好。学生对工业的影响掌握较差,不能较好地联系中国历史进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