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清朝的科举制

清朝的科举制

来源:九壹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门兵士巡逻。殿试结果出三甲。一甲:取三 个人,即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第。二 甲:取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叫 传胪 甲:取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殿试 合格都为进士。 殿试以后,进行朝考也叫廷试。廷试不 注重文采,而注重字体。如考生字体不工整 或字错落,成绩要受影响。经廷试后,分三等 录取。第一名,叫朝元。除一甲状元、榜眼、探 花外。进士都要将殿试、朝考、会试成绩加在 一起进行授官。考中传胪、朝元的就可授予 庶吉士(非职官),要到庶常馆学习三年。散 馆后,考第一的授翰林院编修和检讨。状元 清代科举制大体延续明朝旧制变化不大。 次,叫恩科。乡试在秋天八月举行,分三场 固定授给修撰、编修。殿试二甲授予编修。三 清朝科举考试在雍正以前,为优待满 (八月初九、八月十二、八月十五)进行,每场 甲授予检讨。其他到或地方州、县做官。 族旗人,将科举分为满汉两榜。旗人考试较 考三天,也称秋闱。乡试由正、付主考官各一 此外,在清代,除上述四级科举考试 容易,考满汉翻译一篇,也叫翻译科。到雍 人来主持。主考官由各部侍郎、九卿、 外,为招揽“经邦治国”,“经世致用”的特殊 正时,为缓和反清情绪,取消了二榜制,无 翰、詹、科、道来充任。各省巡抚、道员、布政 人才,在常科之外还设特科即博学鸿词科 论满汉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叫正途出 使也要参加,任监临官、提调官。乡试考中的 和经济特科,皇帝随时根据需要进行考试 身。为力求公平取士,防止科举考试作弊, 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员。录取人数根据省的 录取。康熙十八年、乾隆元年分别举行过博 清代还修纂了一部《钦定科场条例》,对科 大小不等。除正额录取之外,清代还出副榜 学鸿词科考试,以后逐渐不实行了。博学鸿 举作了详尽的规定。清代科举考试共分为 录举人,这是明朝未有的。 词科考试方法主要是先由朝廷或地方大臣 四个等级:即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3.会试:即乡试考试中举的人,第二年 推荐,不管已仕或未仕的有学问者,定期招 1.院试:即清朝时各省内的科举考试。 进京师进行礼部考试,称会试。会试每三年 集到殿廷中进行考试,考试优秀者,授予翰 当时一省设提督学政,负责考察全省学务事 进行一次。丑、未、辰、戌年进行。前科举人 林院编修、检讨或庶吉士。经济特科考试仿 务,并主持省内考试即院试。在院试之前,要 和过去举人可参加会试,但在考试前对考 照博学鸿词科考试进行,主要考时务策论。 进行县、府(州)的考试。府(州)县考试招生, 试举人要进行复试,不参加复试,就不能参 清朝的科举考试内容和明朝一样主要是 每三年二次。县试是最低一级考试,每年二 加会试。会试在春天三月举行,分三场(三 以八股文为主。以八股文科举取士始于明代。 月,由知县主持考试。来县里考试的叫童生, 月初九、三月十二、三月十五)进行,也叫春 明太祖朱元璋仿宋代经义的文定八股 县试分为五场、六场不等,录取若干人,录取 闱。会试主考官有四个人组成,由礼部提请 文。八股文即“制义”或“制艺”或“时文”,文体 后再参加府试。府试录取比县试录取人员要 皇帝派遣。主要是由进士出身的大学士、尚 形式为破题(用两句论点破题的要义)、承题 少。府试合格后,有资格参加院试。院试由提 书、最低副都御使以上担任主考官。举人参 (进一步阐述题目意义)、起讲(议论开始人手 督学政主持,在州、府设考场,分棚考试,考 加会试合格后成为贡士,比举人高一级。贡 起兴)、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此四股为文章 正试、复试二场。考试按府、州、县、厅进行录 士合格,第一名叫会员。录取多少,根据会 正式议论部分,其中中股是全篇文章问题重 取。院试合格录取了等于考上学院了,人学 试人数,定出录取数额。 心所在)。所谓八股指的是文章中的四股每股 了,叫生员,俗称秀才。生员还分三类:一类 4.殿试:即会试考中之后,贡士要在会 又分为两股来论证,即称八股。八股文考试内 叫廪生,是正额录取的。可以从国家仓库取 试一个多月后,进行另一考试即殿试。殿试 容以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 得禄米,成为国家所养的士子。第二类叫增 是在皇宫殿廷由皇帝亲自策问,当场出题 经》、《书经》、《卒L经》、《易经》、《乐经》)的章句 生(取增广生员之意),是正额以外录取的, 目,贡士问答。并设有阅卷大臣,读卷大臣, 来命题,并根据朱熹《四书集注》的内容来回 等廪生有缺额由增生来补。第三类叫附生 协助皇帝进行考核。由校卫级士官带领贡 答。这种科举取士的制度直到1905年被废止 (附子生员),如增生缺额,附生可以补缺,以 士进入考场,同时派护军统领稽查,殿外大 而告结束。0 (责编:兰欣) 少配套的建筑物:影壁墙长5.6米,高3.2 前苏联红军越过中苏边境,对盘踞在我国 实写照,也是沈阳人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米,在纪念碑的东侧,形成苏军烈士陵园主 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进行最后的毁灭性打 珍视幸福生活的历史见证。可以想象,每当 轴线的尾声;牌坊长13.1米,高7.5米,百 击,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 清明节来临之即,沈阳人一定不会忘记去 米浮雕墙在广场的南侧,主体为中苏联军 的巨大贡献。 坦克碑新址祭扫先烈。当人们在低头缅怀 打击日军的激战场面,附体为战役全面过 如今,象征中苏人民友谊的苏联红军 之即,那句“坦克碑下见”耳熟能详之语,依 程的分组,如奔赴战场、激战场景等。百米 阵亡将士纪念碑即将搬迁。这是历史的安 然会唤起对“沈阳火车站广场上坦克碑”永 浮雕墙内容再现了1945年8月9日,百万 排,是沈阳后城市不断发展、进步的真 远也抹不掉的回忆。哆 (责编:兰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