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溪流的歌》导学案

《小溪流的歌》导学案

来源:九壹网
《小溪流的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 3.巩固对童话一般特点的认识,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认识小溪流的成长过程,理解课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1. 绘声绘色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多角度、有创意地探究课文的主题。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牢骚( )沉淀( ) 阻碍( ) 恐吓( ) 兴致勃勃( ) .....低沉( ) 怨悔( ) 富足( ) 积蓄( ) 眺望( ) .....2.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1)五颜六色: (2)兴致勃勃: (3)无穷无尽: 3. 完成下表 成长阶段 小溪流 歌声特点 哼哼唱唱,用清亮的嗓子歌唱。 小 河 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起庞大的轮船。 大 海 研读课文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欢快的语气大声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乌鸦 力量表现 劝阻者 感想 1. 小溪流经过四个阶段发展壮大给每个阶段加上修饰语

向前奔流的小溪; 向前奔流的小河; 向前奔流的大江; 的海洋。

2. 课文中“枯树桩”、“乌鸦”和“泥沙”有什么共同点?作者写这些形象有什么作用?

3、 课文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呢?

深入研读:

4. 课文用“哼哼”、“唱唱”、“拍拍”、“摸摸”、等词,体会运用叠词的好处?

5. “疲乏得喘不过气 来的泥沙愤愤地说。”体现了泥沙当时怎样的心情?

6. 如何理解“他是这样复杂,又是这样单纯;是这样猛烈,又是这样柔和”这句话。他的 是复杂的,他的 是单纯的,他的 是猛烈的,他的 是柔和的。

7. “月亮出来了,月亮向着他微笑。太阳出来了,太阳向着他微笑。”此句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课堂练习

一朵白云在蓝天上悠悠地飘荡着。高山、湖泊和森林都在它的身下滑过。 它心中惬意极了,感到自己确实伟大。

“像高山一样雄伟”,人们常这样说。雄伟?哼!一个小丘罢了!云朵睥睨着身子下面的高山。

接着,它又飘到了海洋的上空。“看呐”,云欣喜若狂地喊道:“这难道是人们赞美的大海吗?听听吧,什么‘气势壮阔’啦,‘浩瀚无际’啦,在我看来,一面镜子罢了!”

云看越兴奋,越想越高兴,它觉得自已远比高山、大海以及世上的所有之物都要伟大得多,它甚至已经替人们拟好了赞美自己的辞句。

正当这朵高高在上的云自我设计得头都有些晕眩时,一股劲风向它的身上强有力地吹来。

刹时,这朵自我陶醉的云被吹得四分五裂,荡然无存。湛蓝的天空仍是那么清新,在它上面没有留下云朵的一丝儿痕迹。

自我陶醉者的天敌就是现实。 1、本文的主人公是

,它的性格特点是

2、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主人公性格特点的是( ) A、它心中惬意极了,感到自己确实伟大。 B、云朵睥睨着身下的高山。 C、云越看越兴奋,越看越高兴。 D、一朵白云在蓝天上悠悠地飘荡。

3、下列对白云“感到自己确实伟大”分析不对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是白云从高山湖泊、森林相对高度对比角度来写白云感到伟大的理由,是总写。

B、第三段是从俯视高山,对其形象感觉的角度写白云感到伟大的理由,是分写,侧重于“伟”。

C、第四段是从俯瞰大海对其气势感觉的角度写白云感到伟大的理由,也是分说,侧重于“大”。

D、第五段是白云从心理感觉的角度写感到自己伟大的原因,它与第二段重复照应,也是总写。

4、对最后一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句喻指现实专门危害自我陶醉者。 B、盲目地自我欣赏不会实现,永远只是梦想。

C、客观存在就是客观存在,无视客观实际而盲目自我欣赏,只会碰壁失败乃至灭亡。

D、这一句与全文叙事的关系不大。 5、“这难道是人们赞美的大海吗?”是一个 6、这篇文章的体裁属于

句。

5. 小溪流的歌答案

预习·导学

3. 完成下表 成长阶段 小溪流 歌声特点 力量表现 劝阻者 枯树桩 枯黄的草 小 河 沙声地歌唱 推送着木排,托起沉重的木船。 大 江 低声吟唱,用洪亮掀起汹涌的波涛,举而低沉的声音唱。 起庞大的轮船。 大 海 强烈地向着四方歌他不断地涌起来,向唱。 上,向前,向着四面八方。 沉船 泥沙 乌鸦 主题 哼哼唱唱,用清亮推着小树枝打转,冲的嗓子歌唱。 过石块的阻拦。 在前进中不断成长 坚持前进永不停步 研读课文

1. 不分日夜地向前奔流的小溪;不分早晚向前奔流的小河;不分时刻地向前奔流的大江;永不停止运动的海洋。

2. 共同点是不思进取,停滞不前,得过且过。作用是通过对比,衬托了小溪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生命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3. 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像小溪流那样有勇往直前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毅力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4. 不仅形象感强,描写情态逼真,使语言具有音乐美,还可以舒缓语气。 5. “愤愤”在这里并不是“气愤”,更多的是“泥沙”对“大江”的埋怨。 6. 复杂的是他的经历,单纯的是他的思想,猛烈的是他的外在形式,柔和的是他的内心性格。

7. 结构上使文章首尾呼应,拉紧了结构;内容上相同的句式错落出现,也有反映时间发展变化,暗合文章 主题的意义,同时也从侧面烘托了成长中的愉快氛围。

课堂练习

1、白云;自我陶醉 2、D 3、D 4、C 5、反问 6、寓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