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果树HEBEI FRUITS 2014(2) 红秋蜜桃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任淑艳 ,王(1河北省遵化市林业局中图分类号:¥436.621.1 文献标识码:B 旗 064200;2河北省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 文章编号:1006.9402(2014)0241014—02 1细菌性穿孔病 1.1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新梢和果实。发 病初期叶片呈半透明水渍状小斑点,扩大后为圆形或 不规则形的褐色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环,病斑逐渐 干枯,周边形成裂缝,仅有一小部分与叶片相连。脱 落后形成穿孔。新梢受害时,初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 后凹陷龟裂,严重时新梢枯死。被害果初为褐色、水 渍状小圆斑,以后扩大为暗褐色、稍凹陷的斑块,空气 潮湿时,产生黄色黏液,干燥时病部发生裂痕。 1.2发病规律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病枝 组织内越冬,翌春随气温上升,潜伏的细菌开始活动, 借风雨、露滴及昆虫传播。叶片5月份发病。在降雨 频繁、多雾和温暖 湿的气候条件时病害严重,干旱 少雨时发病轻。树势衰 、排水和通风不良、偏施氮 肥的桃园发病重,虫害严重如叶螨危害猖獗时发病重。 1-3防治方法 1)加强桃园综合管理,增强树势,提 高抗病能力。园址切忌建在水位高的地方或低洼处。 土壤黏重和雨水较多时,要改良土壤,挖排水沟。同 时要合理整形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冬夏修剪时, 及时剪除病枝,清扫病叶和落果,集中烧毁或深埋,以 消灭越冬病菌。加强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树 体的抗病能力。2)药剂防治。发芽前喷2~5波美度 石硫合剂或l:l:1波尔多液,杀灭越冬病菌。5-6月 份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80%大生.45可湿 性粉剂600~800倍液l~2次。 2根癌病 2.1 症状主要发生于根颈部,也发生于主根、侧根。 受害部分形成癌瘤,通常以根颈和根为轴心,环生或 偏生一侧。初生瘤光洁,多为乳白色,后逐渐变为褐 色至深褐色,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内部坚硬。后期为 深黄褐色,易脱落。老熟癌瘤脱落后,其附近还可产 生新的次生瘤。苗木上的瘤一般只有核桃大小,多发 生在接穗与砧木愈合部分。发病植株地上部生长发 育受阻,树势衰弱,叶薄,色黄,严重时死亡。 2.2发病规律是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病菌在癌组 织皮层内和土壤中越冬,通过雨水、灌溉水和昆虫进 ・14‘ 行传播,苗木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病菌从 嫁接口、虫伤、机械伤及气孔侵入寄主,刺激寄主细胞 过度生长形成瘤。林、果苗木与蔬菜重茬时易发病, 果苗与林苗重茬一般发病重,特别是桃苗与杨苗重茬 根癌发生明 增多。土壤湿度大、碱性、黏性土排水 不良等有利于侵染和发病。 23 防治方法 1)避免重茬。栽种桃树或育苗时忌 重茬,也不要在原林果园地种植。2)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无病土作苗圃用土,培育无病壮苗。采用芽接法, 并用75%的酒精消毒嫁接工具,减少传染机会。种植 绿肥和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及 时防治地下害虫,减少根部伤口,可减轻病害的发生。 3)苗木消毒。苗木出圃前必须严格检查,去除病、劣 苗,然后用3%次氯酸钠溶液浸根3 rain。4)病瘤处理。 在定植后的桃树上发现有瘤时,先用快刀彻底切除癌 瘤,然后用100倍硫酸铜溶液消毒切口,再外涂波尔 多液保护。 3疮痂病 3.1 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枝梢和叶片。果 实发病初期出现绿色、水渍状小圆斑点,后渐呈暗绿 色。病菌侵染仅限于表皮,病部木栓化,随果实增大 形成龟裂。病斑多发生于果肩部。幼梢发病,初期为 浅褐色、椭圆形小点,后由暗绿色变为褐色,严重时小 病斑连成大片。叶片发病,叶背出现多角形或不规则 的灰绿色病斑,以后两面均为暗绿色,渐变为紫褐色。 最后病斑脱落,形成穿孔,重者落叶。 3.2发病规律病菌在1年生病枝上越冬,翌春病原 孢子随雨水、雾滴、露水进行传播。直接侵入叶和果 实的表皮,从侵入到发病时间较长,果实为40~70 d, 新梢、叶片为25-45 d。一般情况下,早熟品种发病较 轻,中晚熟品种发病重。5—7月问多雨潮湿有利于病 害发生。果园低洼、树冠郁闭发病重。 3.3防治方法 1)加强桃园管理,及时进行夏季修 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防止郁闭,降低湿度。桃园铺 收稿日期:2o13.02-26 河北果树HEBEI FRUITS 2014(2) 地膜,果实套袋,可明显减轻发病。2)冬剪时彻底剪 除病枝并烧毁,减少病原。3)药剂防治。芽膨大前期 喷施2~5波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后半个月至6月,每 隔半月喷1次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 性粉剂800倍液。几种药要交替使用。 4炭疽病 4.1 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叶片和新梢。幼 果指头大时即可感病,初为淡褐色小圆点,后随果实 膨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红褐色,中心凹陷。幼果感病 后停止生长,形成早期落果。气候干燥时,形成僵果 残留树上,经冬雪风雨不落。成熟期果实感病,初为 淡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病梢叶片呈上卷状,严重时 枝梢枯死。叶片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边缘 清晰,后期病斑为灰褐色。 4.2发病规律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菌以菌丝 在病枝、病果上越冬。翌春借风雨、昆虫传播,引起初 次侵染。5月上旬受侵染幼果开始发病。高湿是发病 的主导诱因。花期低温、多雨有利于发病,果实成熟 期温暖、多雨,以及粗放管理、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施 氮过多、树冠郁闭的桃园发病严重。晚熟品种较抗病, 早、中熟品种易感病。 4.3 防治方法 1)桃园选址。切忌在低洼、排水不 良的黏质土壤上建园。2)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 肥和磷钾肥,适时夏剪,改善树体结构,使其通风透光。 及时摘除病果,减少病原。冬剪时彻底剪除病枝、僵 果,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3)药剂防治。萌 芽前喷2-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1:1波尔多液。花 前喷施70%9a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10~l5 d用药 1次,连喷3次。 5褐腐病 5.1 症状 果实从幼果、成熟期到贮运期都可发病, 但以生长后期和贮运期果实发病较多而重。果实染 病后,果面开始出现小的褐色斑点,后急速扩大为圆 形褐色大斑,果肉呈浅褐色,并很快烂透整个果实。烂 果除少数脱落外,大部分干缩成黑色僵果,经久不落。 嫩叶发病常自叶缘开始,初为暗褐色病斑,并很快扩 展至叶柄,病叶上常具灰色霉层,不易脱落。枝梢发 病多为病花梗,病叶及病果中的菌丝向下蔓延所致, 渐形成长圆形溃疡斑。当病斑扩展环绕枝条1周时, 枝条枯死。 5.2发病规律 病菌在僵果和被害枝的病部越冬。 翌春借雨、昆虫传播,由气孔、皮孔、伤口侵入,引起初 次侵染。在适宜条件下,病果表面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引起再次侵染。运输贮藏期,病、健果接触传染,引起 健桃发病腐烂。多雨、多雾的潮湿气候有利于发病。 管理粗放、地势低洼、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重。果 实成熟后,果肉较硬的品种抗病力强,柔嫩、多汁、皮 薄的品种易发病。 5.3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剪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的病 枝、病叶和僵果,集中烧毁。冬季深翻树盘,将病菌埋 于地下。加强果园管理,搞好夏剪,使其通风透光。2) 及时防治蝽象、食心虫、桃蛀螟等害虫,减少伤口,以 减少病菌侵入的机会。3)药剂防治。发芽前喷施5波 美度石硫合剂,落花前、后各喷1次70%甲基托布津 或5o% ̄b海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采前30 d喷 施70%代森锰锌600~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 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液,每隔10~l5 d喷1次,连喷2~3次。此外,采收 和运输时尽量避免造成伤口,减少病菌在贮存期间的 侵染。 6溃疡病 6.1 症状病斑出现时,树皮稍隆起,之后明显肿胀, 用手指按压稍觉柔软,并有弹性。皮层组织红褐色, 有胶体出现,有酒糟味,后来病斑干缩凹陷,最后整个 大枝明显凹陷成条沟,严重削弱树势。 6.2发病规律 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在枝干病组织 中越冬,翌年3—4月分生孢子借风雨、昆虫传播,通过 伤口、皮孔侵入。被害部位发生流胶,从早春到晚秋 均可发生,4-6月份发病最重。雨天或浓雾、潮湿天气 易传染。树势衰弱、有伤口、高接树容易感染。氮肥 施用过多、排水不良等均有利于发病。 6.3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立地条件,深 翻改土,促进根系发育。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 增强树势。2)合理修剪和疏花疏果,控制结果。及时 防治虫害,秋季树干涂白,防止冻害。冬季及时清除 枯枝、病枝,带出园外烧毁,减少越冬菌源。3)喷药保 护。晚秋或早春发芽前,全树喷5%菌毒清水剂或腐 必清lo0倍液,清除树体上的潜伏病菌。4)刮治病斑。 早春或晚秋时,彻底刮除树上己发生的腐烂病组织, 并带出园外烧毁,然后涂上伤口保护剂,如菌毒清、腐 必清、843康复剂等,半个月后再涂1次,以促进伤口 的愈合。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