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第2期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32 No.2
          
2009年6月JournalofLiaoningNorm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Edition)Jun. 2009  文章编号:100021735(2009)0220251204
基于调查问卷的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分析
王 维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大连 116029)
摘 要:信息时代下大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读书兴趣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能通过多途径读书方式来获得学习能力,关系到当代大学生自身人文素质、社会生存能力,也关系到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基于千份调查问卷的素材,对信息时代下在校大学生的读书兴趣、读书习惯、读书途径、读书类别进行调查分析,旨在研究在校大学生现阶段读书情况,研究大学生读书基本特点,找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读书;调查问卷;分析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1].”高等学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建设和谐大学校园、弘扬和谐校园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2].本文基于问卷调查的标准化、匿名性、间接性的特点,采取抽样调查方法来进行,即在对调查对象总体了解的基础上,选择部分代表性对象并以此估计总体的方法.调查样本选择大连市5所高校本科生、研究生,不同学校按学生所在院系、年级、性别、专业进行合理分配问卷,最终以增加抽样调查信度.本次问卷共发放1000份,其中本科生900人,研究生100人,总计回收984份,问卷回收率98.4%,其中有效问卷945份,问卷有效率为94.5%.
1 宏观调查与分析
1.1 课余时间活动
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从事活动可以认为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在时间上的映射.在校大学生时间是极其宝贵的,从图
1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时间从事活动依次为:上网、学习、读书、学生工作等.在大学生课余时间中,读书所用时间要落
后于上网.通过抽样调查和个别访谈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学生上网主要从事聊天、游戏、浏览新闻、查阅学习资料等(图
2).在上网目的调查中,网络聊天、收发邮件、浏览新闻居前3位,而查找学习资料位于其后.个别同学长期沉溺于网络世
界和虚拟空间,极易造成精神空虚,直接影响学习成绩及其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鉴于此,使上网成为学习、读书重要的途径,使网上学习贯穿在学生学习读书过程中,是一项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图2 在校大学生上网目的分布
图1 在校大学生课余时间从事活动情况
1.2 读书类别
大学生读书类别现状直接反映了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人生观,调查传递出来的信息,远不是读什么书是对、读什么书是错的争论,而是显现出来了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收稿日期:2009203210
作者简介:王维(19772),男,辽宁西丰人,辽宁师范大学团委,讲师,博士研究生.
252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
1.2.1 通俗类读物易让学生接受 在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
中,当被问及是否愿意看社会上流行的武侠小说、卡通书、都市言情、科幻等通俗读物时,23.15%以上的大学生(主要是本科生)表示对此情有独钟,更有甚者,在复习考研、生病期间也对这类图书爱不释手.相比之下,大学生对于教辅书、文学名著兴趣降低,而且低年级同学比高年级同学阅读通俗类、人物传记更多.诚然,通俗读物以其贴近生活、简单易懂、娱乐性强、互动性大的优势,为人们提供了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和情感避风港,特别是网络文学,把通过正常渠道无法发表的作品由后台直接推向了前台,极大地开阔了年轻人的视野.但毋容置疑,大量阅读通俗尤其是一些低俗和庸俗的
作品,会抹杀掉大学生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兴趣,使大学生不愿去感受、理解经典文学的现实性和时代感,长此以往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最终发展不能正确地了解人类、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也不能了解自己对人类、社会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2.2 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形成合理知识结构的书籍受高年级欢迎 不同年级学生在读书类别选择中存在明
图3 在校大学生读书类别情况显分异.尽管计算机类、法律与公关类书籍在全体在校大学生中比例很低,但有相当大比例的大四学生,对一些直接能够为就业、走向社会带来实用价值的图书非常青睐.他们认为应该多读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的具有实用技术技能的图书,如计算机、文秘、法律.另外,很多大学生还表示自费购买外语、驾驶方面的书刊,也说明了大学生读书的功利性.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充满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成了大学生走出课堂需要面对的第一道门槛.大学生需要为自己“充电”,因此,那些与谋职就业、社会生存相关的实用技能方面、法律方面、公关方面的书籍则成了大学生阅读的侧重点.在大学生们看来,学习了这类非常实用的知识,将来踏上社会就可以从容地面对工作上的竞争、人际关系的复杂、生活上的压力等.
1.3 读书途径选择 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工作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图书馆借阅、购买、网上阅读、书店借阅、其他等项分别占52.20%、26.58%、10.74%、4.
18%、6.30%,可以看出,传统的图书馆借阅、购买图书方式仍是阅读的主要方式.与图书相比,由于声画并茂的大众传媒
对许多人产生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特别是大学生,他们渴望用最少的时间、最便捷的方式通过网络等传媒来了解信息、获取知识,在调查中我们还得知,有81.32%的同学查找资料时,首先选择上网,如果网上没有再到图书馆查阅图书.绝大部分同学认为只要网上能查到所要信息,就根本不必翻书.
1.4 读书目的性和计划性
有目的、有计划阅读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提高个人自身素质.但在阅读的主要原因回答中,学习考试需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人文素质、适应社会需求、任课教师布置课堂作业、个人休闲娱乐各占18.16%、16.39%、
28.62%、9.44%、8.46%、18.92%,回答呈平均分布.在个别访谈中很多学生在阅读时是“看到什么读什么,想到什么读
什么”,结果便可能出现以大众文化产品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情况,忽视传统书籍的经典作品.
在具体阅读过程中,只有8.7%的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只有19.8%的大学生对自己喜爱书籍具有二次、多次阅读的习惯或有目的记忆.这表明在读书目的性及计划性不明确的情况下,把读书内化成获取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方面作用,仍有待强化.
1.5 读书与参与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的相关性
校园文化实践活动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既是在校大学生读书的第二课堂,也是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实践最好途径.校园文化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既可以锻炼自己,也可以使人合作能力、团队能力、沟通能力得到提升.在是否经常参加学校及院系组织的各项文化实践活动诸如:选修课、知识竞赛、文化讲座、文艺社团调查中,结果是有61.49%参与、38.51%没有参与过.调查还显示,参加相关文化实践活动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兴趣、爱好使然,其次才是想借此锻炼自身能力.
1.6 读书需求情况
了解在校大学生阅读需求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多方面多角度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在读书方面遇到的主要困难调查中,48.47%学生认为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且有26.78%不会选择书籍.与此同时,还有多数学生认为图书馆扩建以增加藏书、延长外借阅时间、经常更新书目、经常举办相关讲座等,以更好满足在校大学生读书需求和拓宽学习空间.
第2期王 维: 基于调查问卷的大学生读书现状调查分析
253 
2 微观调查与分析
2.1 读书时间的个体差别
从总体来看,在读书时间分配上,46.76%在校大学生每天用在教辅书上的时间大多在1~3h,34.08%大学生每天用在课外书阅读上的时间在1h以下,46.2%大学生每天用在课外书阅读上的时间在1~3h,40.7%周末读书的时间占活动时间15%~40%,每学期学生大多读1~3本书.这些数据表明学生能较充分利用时间,且在读书的选择上用在教辅书上的时间与课外阅读时间相差不大,也间接反映出课外阅读是学生业余学习的重要部分.课外阅读是大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大学生全面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学生课外阅读具有行为的主动性,内容的多样性,效果的突出性等特点,但同时又具有目的性差、指导性弱、系统性差等缺点.
此外,不同年级、性别及学历对个人读书时间的影响也是不同的.本文对样本中每一位学生读书所用时间进行最大值标准化后进行均值比较检验,将学历作为第一控制层,年级为第二层,性别为第三层.各层的均值表、样本数及标准差见附表.
附表 各层的读书时间均值及标准差学历
本科
年级大一性别男女共计男女共计男女共计男女共计
共计
研究生
共计
男女
均值0.53770.57980.5583
0.61920.69520.65720.74530.78080.76300.68110.76810.72460.65090.78040.82260.8015
样本数50110160
55651201051752802585110670273360
标准差0.096310.0970.09769
0.049070.090110.082340.084360.109350.102010.069840.091970.093630.06800.110500.0010.09467
大二
大三
大四
         注:样本容量计算:160(大一样本人数)+120(大二样本人数)+280(大三样本人数)
       +110(大四样本人数)=670(人);研究生60人
附表结果表明,年级、性别及学历的组间均方不同,且显著性概率Sig值都接近0.说明不同年级、性别及学历读书所用时间差异显著:(1)不同学历水平所用读书时间是不同的.其中本科生读书时间要远低于研究生.这是因为本科生课程较多,有诸多课堂压力及考试压力,而研究生因为科学研究的需要必须在占有大量资料基础上才能进行.说明学历对读书的影响也比较显著;(2)本科生从大一到大三呈明显上升特征,大四因为社会实习、找工作会占用大量时间,但考研是维持大四读书时间与大三变化不大重要原因;(3)各年级的男生和女生读书所用时间的平均数差异显著.这种差异是由于男生在大学生活中从事交友、体育运动、上网时间等要多于女生.且男生就业较女生有优势,使得女生唯有在学习上完全胜出才能不落后于竞争
2.2 大学生读书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在人成长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读书自我评价,可以清楚认识到自身存在不足,再加以改进.在调查中,有48.6%对自己阅读的情况总体上比较满意,26.71%对自己阅读的情况不满意.大多数同学认为现今大学生读书状况一般,这表明在校大学生趋于理性,能清醒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
3 引导大学生读书,改善读书现状
建设和谐大学校园、弘扬和谐校园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力度,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同时,对学生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正,以改善读书现状.
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上下统一思想,使学生深刻意识到阅读对提高素质、全面成长的必要性,学生才能够从主观上投入到主动学习中去,作为教师,也应从思想上认识自身对学生的感染力,加强自身专业
254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2卷
知识和理论素养,既能从思想高度上对学生读书进行很好引导,也能从实际为学生读书选择提出自己的建议.
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抵制消极价值观的诱惑.网络世界给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严重的误导和影响,给他们的心理带来冲击,让他们产生了心理压力.这就要求大学生以必要的理性来战胜感性,具备健康的心态,掌握控制情绪的方法,学会分辨是非的能力.当意想不到的事情真的发生时,能够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去忍耐、去适应、去战胜,从而彻底抵挡住消极价值观念的诱惑.
调整教学计划,既要重视那些与就业密切相关的、学生有迫切要求的课程,也要重视表面上与就业相隔甚远的一时难以见到实效的科目.增加人文、社科和艺术类课程,同时开设哲学、美学、历史等人文科学方面的选修课,切实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打下基础,将人文精神贯穿到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一些知识竞赛、科技讲座、传统文化讲座.成立大学生自己的文学社、文艺社.加强图书馆软硬件建设,从正面进行合理引导.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多向学生提供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 .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J].求是,2007(1):326.[2] 田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高校和谐校园[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27(3):63265.
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universitystudents’reading
basedonquestionnaires
WANGWei
(SchoolofPoliticalScienceandAdministration,LiaoningNormalUniversity,Dalian116029,China)
Abstract:Intheinformationera,whethertheuniversitystudentshaveastronginterestofreading,formagoodreadinghabitandgainalearningcapabilitythroughmanyreadingmethodshasabearingonthehumanisticqualityofstudents,onthesocialsurvivalcapabilityandontheconstructionoftheharmoniouscampusandsociety.Thisthesisisbasedonthousandsofquestionnaires,bymakingasur2veyofuniversitystudents’interestsinreading,habitsofreading,approachestoreading,andcatego2riesofreading.Itaimsto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ofreadingofuniversitystudents,inordertomakeaconclusionofthebasicfeaturesofreading,tofindouttheexistingproblems,toanalyzethecauses,andtoputforwardspecificmeasurestoinstructstudentstoread,andaccordinglytoimprovethehumanisticqualitiesofstudents.
Keywords:universitystudents;reading;questionnaires;analysis
文后参考文献中的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文 献 类 型
普通图书
汇编期刊报告专利计算机程序
标 志 代 码
M
GJRPCP
文 献 类 型
会议录
报纸学位论文标准数据库电子公告
标 志 代 码
C
NDSDB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