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近年来我国水污染状况浅析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状况浅析

来源:九壹网


近年来我国水污染状况浅析

【摘 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水环境污染的状况,分析了水污染的来源及其影响,针对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污染问题,要在全识、法制、新技术开发、清洁生产的推广等方面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污染;来源;影响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之一。水体虽然具一定的自净能力,但当污染物的浓度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时,即发生水污染。据环境观测,全国每天约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的河段水质受到污染,35个重点湖泊中,有17个被严重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至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1]。

1.近几年中国水环境状况

近几十年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膨胀,世界的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而我国的污染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2008年,珠江、长江总体水质良好,松花江为轻度污染,黄河、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在监测营养状态的26个湖泊(水库)中,呈富营养状态的湖(库)占46.2%。200条河流409 个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5.0%、24.2%和20.8%。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一、二类海水比例为70.4%;三类海水占11.3%;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占18.3%。四大海区近岸海域中,黄海、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水质一般,东海水质差 [2]。

2009年,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 203条河流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7.3%、24.3%和18.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BOD5和氨氮。其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3]。

2010年,七大水系总体为轻度污染。204条河流409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59.9%、23.7%和16.4%。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BOD5和氨氮。其中,长江、珠江水质良好,松花江、淮河为轻度污染,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4]。

2.水污染的来源分析

污染物来源主要有:工业废水废渣、农田排水(内含大量的化肥、农药)、生活污水、城市垃圾等。此外,大气降落物,天然污染物也一定程度上使得某些

有毒物质进入水体。

我国水资源总储量平均每年达28000亿m3,但人口众多,因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2340m3/a,为世界平均值的1/4。并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也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我国水环境污染状况又相当严重。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显示:自1985年至2006年,我国废水年排放总量一直维持在350亿-400亿吨左右[5]。2009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5.2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277.5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22.6万吨[3]。2010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17.3亿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238.1万吨,氨氮排放量为120.3万吨。

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量41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41.2%,生活污水53.8%,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地下水质有恶化趋势,近岸海域四类、劣四类海水占30%。更为严重的是,我国46个重点城市中,仅有28.3%的城市饮用水源的水质良好,45.5%的城市水质较差,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仅为62.1%[5]。

3.水污染的影响

水资源污染将严重影响工农业。第一,绝大多数的工业生产离不开水,如造纸、印染等工业产品,使用不干净的水会造成产品的色泽晦暗;第二,用受污染的水灌溉农田,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减量、甚至变质,而且会使得土壤质量降低;第三,酿酒、食品等使用受污染的水会导致饮料和食品的卫生质量不达标,而且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第四,污染的水体中可能造成水生生物中毒,出现畸形,短时间内造成大量鱼类等死亡[6]。

4.结论

水资源污染已成为世界重点关注的对象,我国的水处理技术虽然最近几十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相比国外的先进技术、建立美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问题是全识不够强、水处理工艺见效慢且较差、新型高效水处理品种少以及自动化控制水平低等[7]。

解决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首先需要全民合作,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在全民中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其保护环境和防治水污染的自觉性,才可从根本上得到防治;其次,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加强法规和执法力度,严禁未经处理的废水直接排放;再次,继续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积极扶助新型、高效、环保型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大力开发污水回用技术和实施自动化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加快水处理技术的绿色化进展。

总之,我们应总结过去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贯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开创我国环保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廖晓义.让环保走进生活.职业技术月刊,2005,8:18-19.

[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8).

[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09).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10).

[5]甘萍. 浅析我国水资源污染状况及处理技术.江西化工,2006(4):82-83.

[6]邢平伟,秦天,宋清生.中国的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浅论.太原科技,2003(4):4-5.

[7]熊丽萍,黄友青.我国废水处理的研究与进展.科技广场,2004,10:94-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