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56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执法、司法实践中,由于实施该法的社会条件已经消失,实质上导致一部法无效,这称之为(C)12-354 A.法的溯及力问题 C.法的默示实效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一般权利能力的是(A)13-388 A.人身自由
C.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能力
3.针对特定人的权利叫做(D)14-413 A.对世权 C.对物权
4.下列不属于法律免责的是(A)16-473 A.正当防卫 C.不诉免责
B.时效免责 D.自首立功免责 B.绝对权 D.对 B.法定的结婚资格 D.法人的权利能力 B.法的明示实效 D.法的社会效果
5.婚姻法规定,“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在这里对“父母”和“子女”所作的解释属于(A)17-481 A.扩充解释 C.字面解释
6.下列不属于司法的特征的是(B)12-359 A.被动性 C.中立性
B.单方性 D.性 B.解释 D.历史解释
7.伯尔曼曾说“正义不仅要被伸张,而且必须眼见着被伸张”。这是指(A)12-363 A.司法的程序正义 C.法的适用一律平等
B.司法的实体公正 D.适用法律不能因人而异
8.下列关于法律责任和法律制裁的表述有错误的是(D)16-475 A.法律责任是法律制裁的前提 C.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功能的体现
B.无法律责任即无法律制裁 D.有法律责任一定会有法律制裁
9.“随着立法发展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形成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这句话出自(B)1-3 A.马克思 C.列宁
B.恩格斯 D.
10.与作为学科的法理学想联系的法学家是(A)2-42 A.奥斯丁 C.庞德
B.波斯纳 D.边沁
11.不主张法学以“实然法”为研究对象的是(D)1-12 A.分析法学派 C.注释法学派
B.纯粹法学派 D.自然法学派
12.《民法通则》规定“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据此,国家具有法的效力的方式属于(B)3-79 A.制定 C.修改
13.下列关于法的价值的判断,正确的是(D)4-112 A.法的价值是法存在的前提 C.法的价值都是积极的
B.法的价值都是潜在性的 D.法的价值既是主观的也是客观的 B.认可 D.补充
14.下列关于法的调整功能的判断,正确的是(A)5-157 A.法的调整功能是通过一系列法律制度实现的 C.法的调整功能既是理性的,也可能是盲目的 15.下列属于法的历史类型划分标准的是(D)6-190 A.调整对象
C.法律的历史文化传统
16.下列不属于法的继承性根据的是(D)6-214 A.法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性 C.法律是一种文化现象
B.法的存在表现出历史连续性 D.社会发展与法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B.调整方法
D.经济基础和阶级属性
B.法的调整功能范围非常广泛,没有边际 D.法的调整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创造新的关系
17.关于法与政治的关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C)7-229
A.和基本法律往往是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 B.只有兼顾民主和法治,法治国家才能建成 C.每一具体的法都有相应的政治内容
D.政治的发展变化往往导致法律的发展变化
18.下列关于法律全球化的判断,正确的是(D)7-245 A.国际法国内化,国际法会消失 C.法律全球化,各国冲突会减弱并消除
B.国内法国际化,国内法会消失 D.法律全球化,各国互相依赖程度更深
19.某省规定,高考录取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少数民族考生。这贯彻的调处利益关系准则是(B)4-131
A.不损害社会利益原则 C.缩小利益差异原则
20.对中国法家的法治,正确理解是(B)19-515 A.它和古希腊法治异曲同工 C.它和现代法治的理念基本相同
21.属于西方法律传统内容的是(A)21-558 A.权利文化 C.重刑轻民
22.对法律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A)21-560 A.法律文化有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C.法律文化是法律传统的别称
B.法律文化无法超越国界的而相互影响 D.法律文化不可能有物质的表现形式 B.合一 D.诸法合体
B.它仍然是人治的一种曲折反映 D.法家法治重视以人为本 B.利益兼顾原则 D.利益权衡原则
23.在某个确定的系统内实行纵向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自我监督,称为(C)20-539 A.交互监督 C.自循环监督
B.系统间监督 D.权力监督
24.关于“法治”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19-516 A.现代法治思想早在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中就有所体现
B.只要在一个国家中存在着完备的法律制度,便具备了法治的雏形
C.法治一词的含义在西方也是变动不居的,西方古代对于法与权力关系的讨论奠定了法治观念的基础 D.法治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统称 25.高等教育法对教育法而言是(A)10-327 A.特别法 C.下位法
26.下列不属于必须制定法律的事项是(D)10-316 A.犯罪和刑罚
B.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惩罚 C.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
D.有关文教卫生等方面的具体事项
27.立法过程包含几个阶段,立法解释属于(B)8-266 A.立法准备阶段 C.由法案到法的阶段
B.立法完善阶段 D.法的修改阶段 B.一般法 D.上位法
28.冰岛、芬兰等国家立法权由议会和总统共同行使,其立法属于(C)8-261 A.制衡的立法
B.共和的立法
C.复合的立法
D.两级的立法
29.立法权是由特定国家机关行使的,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占据特别重要地位的,用来制定、认可和变动、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B)8-259 A.单一权力结构 C.交互性权力结构
B.综合性权力体系 D.对称性权力体系
30.由特定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是(A)8-252 A.立法 C.守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纸”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调节和处理利益冲突是法律的重要任务,中国儒家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是(BC)4-129 A.“不贵义而贵法” C.“重义轻利” E.“君轻民贵”
32.在我国,法律职业的主体是指(ABD)18-501 A.法官 C. E.法学教育者
33.下列属于行政制裁的是(CDE)16-476 A.支付违约金 C.责令停产停业 E.没收非法所得
34.属于资源性法的渊源的有(BCDE)9-284 A.立法 C.习惯 E.宗教规则
35.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内容有(ABDE)21-559 A.德治传统 C.重刑轻民 E.合一
B.诸法合体 D.礼法文化 B.判例 D.正义观念 B.拘役 D.吊销许可证 B.律师 D.检察官 B.“德主刑辅” D.“重利轻义” B.司法 D.弘法
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答题纸相应位置“√”,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6.一个法律规则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3-99 答: √。
理由:一个法律规则可以表现在一个法律条文中,也可以表现在不同的法律条文甚至不同的法中,例如中有关法律规则的后果模式就规定在民法、刑法、行和其他有关法律中。
37.宗教仅在精神层面对法产生影响,不能在制度上发挥作用。7-238 答: ×。
理由:宗教对法的影响包括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
38.有法律义务必然有法律责任。16-4 答: ×。
理由:法律责任的产生是以法律义务为前提,没有主体对义务的违反就不会产生法律责任。
39.政治意识越强,法律意识也越强。21-552 答: ×。
理由:法律意识又有别于政治意识,政治意识的强弱与法律意识的水准并不对等。
40.不成文法并非指没有文字表现形式的法。10-326 答: √。
理由: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有权机关认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虽有文字形式但却不具有规范化成文形式的法。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法律正义的成因。4-142 答:
(1)法需要以正义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目标,从而使法在其基本路向上达致比较理想的境况:正义是美好的。 (2)正义可以作为评判法之良恶优劣的标准。 (3)正义观念是促进法的进步性变革的经常性力量。 (4)正义是法之阙失的一个重要弥补者。
42.社会主义法制对有哪些作用?14-424 答:
(1)社会主义立法直接确认和保障。 (2)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直接维护和保障。
(3)社会主义法制对得以实现的环境发生作用,由此而间接保障。
4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有哪些特质?14-403 答:
(1)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是法的基本内容。 (2)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构成了法的内在机理。
(3)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也是各个部门法调整的重要内容。
44.简述社会的法律监督体系。20-547 答:
(1)社会组织的监督。 (2)公民的监督。 (3)法律职业群体的监督。 (4)社会的监督。 (5)执政党的监督。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5.试述法治和法制的区别和联系。19-520 答: 一、区别
1、法制既指一国的法律制度或法律和制度,电可以指严格依法办事的一种方式、制度。
2、当法制作为法律制度或法和制度的简称时,它指的是具有实体性的法和制度,属于制度的范畴,强调加强法制是强调要有治国的工具。
3、法制既强调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必须严格守法,也强调每个公民守法。
4、法治蕴涵了法凋整社会生活的正当性;法制并不必然地具有正当性,它更为强凋秩序价值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和制度,亦即都有某种意义上的法制;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以法治国,都有法治。 二、联系
1、当法制意指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进行国家管理时,同法治含义相当。当法制意指一国法律制度简称时,同法治也有密切联系。
2、法治的实现,又需要以健全法制为条件,没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因而健全法制是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46.论述法律责任的归责条件。16-469 答:
法律责任的归责条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所必备的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1)行为。有行为才有责任,这是现代法制社会的一般原则。
(2)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指行为主体的主观故意和主观过失,通称主观过错。故意是指行为人预见自己行为的结果,仍然希望或放任结果的发生。
(3)损害事实。所谓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对人身、财产和精神的损失和伤害。 (4)因果关系。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关系,它是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各种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