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材分析
昌乐育才双语学校 王咏梅
一、教材分析
《登鹳雀楼》这篇文章是人教版部编本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介绍了祖国各地的美丽风光。而这首诗则是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看到的美丽风光,诗文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的美丽景色,后两句则是写了的诗人由此引发的感想。短短的四行诗,蕴含着深刻道理:“站得高,看的远的道理。”
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古诗的经验,因此设计了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并展示阅读。在展示中总结阅读方法——即注意停顿,也就是划分节奏,以读出节奏美。另外我又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看到的美丽景色,带着高兴的心情去阅读这里美丽的风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在学习后一句时时,重点指导理解诗句的意思,以感悟道理。感受诗人的语重心长。
根据课标学段学习要求,学生学情以及古诗文特点我设计了以下3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正确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探究诗歌的丰富意境之美。 3.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其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 深入浅出地理解诗文蕴涵的哲理。 三、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2.初读古诗,认读生字,感知韵律之美。 3.图文结合,品味意境之美。 4.感情朗读、吟唱古诗 5.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