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来源:九壹网
单 元 反 思

第 周 星期 年 月 日

第一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作者通过精彩的文笔,细腻的描写,使用大量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带进有灵性的魅力大自然,实行心灵的交融。如何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灵性和美丽,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是我们老师该思考的问题。 1、《山中访友》在教学中采用“以读为主、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学生会把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大自然的体验带入文中,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推荐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写出来的。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摘抄,实行语言积累。 2、《山雨》一文使用比喻的手法来书写自己的联想,把山雨的声与色描写到了极致。在读与背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感受”的写法会内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 3、《草虫的村落》教学先让学生收集相关昆虫的资料,阅读相关昆虫的资料或文章。教学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品味体现作者丰富想象、独特感受的句子,如“我看见在很多同类虫子中间,一只娇小的从洞里跑出来迎接远归者。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引导学生想象这两只昆虫可能在说什么?说话时的神态是怎样的?“大街小巷里,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披着俏丽的彩衣。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体会,谈这种表达方法的好处。 4、《索溪峪的“野”》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自己对“野”的感受,特别是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把索溪当作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来写,简直把“水野”写活了,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来感悟。 存有问题:这几篇课文很多的语句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手法。有少数学生没有把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区分开来,把两者混淆了,以后有待增强。 课外拓展 推荐阅读《昆虫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