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式婚礼新郎迎亲流程习俗

中式婚礼新郎迎亲流程习俗

来源:九壹网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中式婚礼新郎迎亲流程习俗

中式婚礼新郎迎亲流程风俗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是传统中式婚礼的简化,许多

程序都删减了,而作为婚礼的重要部分迎亲照旧被保存。下面向大家简

洁介绍中式婚礼迎亲风俗 ,要举办中式婚礼的新人们可以了解一些哦。

迎亲:

迎亲是由新郎迎接新娘。在过去,新郎是受父亲之命去迎亲的,到

了女方家,女方的人要出门相迎,新郎进门要献上礼品雁,这个礼俗叫

\"奠雁',是古婚中比较重要的仪式。我们如今所沿用的花轿始于宋代,

在迎亲的队伍中,也包括了鼓吹的乐队。清代北京的婚礼,大多有仿照

帝王仪仗的趋向,迎亲队伍中有挑夫拿着\"开道'、\"回避'的大字木牌和

提灯,还举着金瓜、斧铖等什物,新郎戴官帽,新娘则凤冠霞帔。

迎亲的队伍来到女家,一系列仪俗就接连不断地开始了。女家得到娶亲队伍到来的信息后,则将院门紧闭,这叫拦门。这时,便要有

一番礼节性的对答,拦门到了确定的时间,娶方才能进门。

进门后除了特别的寒喧之外,娶方还要送上礼品,这些礼品因时

代和地点的不同而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都有些吉庆的意思。

女方离别之时,可能会哭哭啼啼的上轿,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大吉

大利。据说,新娘哭的越响,婆家越有财。有些地区,娶亲的轿子离

开以后,娘家人要泼一盆水,表示女儿如泼出去的水。

娶亲的归途,必需走与去时不同的另外一条路,表示\"不走回头路

'。假如路上碰到庙、井、祠、坟、大石和大树等,都要把轿子遮起来,

为的是避邪。

拜堂:

迎亲的队伍回到男方家,并不是马上进门,而是把喜轿关在门外,

俗称\"憋性子',意思是把新娘的性格憋的柔顺些。

1 页 共 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旧时,新娘进门后,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乌鸡、青牛之神,三煞忙于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现代新娘下轿(车)撒花或红纸屑,或许就是由此而来。

喜轿到了院子里,要从预先摆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过,意思是烧去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以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落轿之后,新郎要象征性地朝花轿射三次,称\"桃花女破周公',也叫煞,同样是避邪的意思。

新娘从花轿里出来,又有传席之仪。所谓席,也就是铺在地上的红毯。这种风俗在唐朝就普遍存在了,寓意着传宗接代。

下轿之后,一些地区有跨马鞍的风俗,一对新人要跨过马鞍,\"鞍'与平安的\"安'谐音,寓意着祝福新郎新娘平平安安。

接下来就进入婚礼中的核心环节,那就是拜堂,又称\"拜天地',在唐代即已比较流行。拜天地,一般是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对拜。拜堂时,男在左,女在右。拜堂以后,便是大宴来宾。新

郎新娘红线相牵步入洞房。 进洞房:

新郎新娘进入洞房以后,仪俗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帐,也称\"坐福':新郎新娘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当压倒女人一头。 撒帐:

这项风俗是指亲朋在新人入洞房以后,把喜果等撒向新娘怀中,撒向合欢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个角落。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枣、栗子、花生等,利用谐音表示\"早立子'、\"花着生'(男孩、女孩) 古代婚礼有同牢全卺的仪俗:\"同牢\"是指新人入洞房以后一起吃一牲,表示从今成为一家称一姓,后来的团聚饭和同牢风俗基本相同。\"合卺'又称交杯酒、合欢酒、合婚酒,是将两个酒杯斟满酒,新郎新娘各取一杯,手臂交叉同时饮尽杯中酒。夫妻二人喝过这杯酒后就表

2 页 共 3 页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示二人完婚,有祝福新人合美的意义。方式是用红绳系住两只杯子的杯

柄,夫妇一起举杯共饮,有的则是同时喝掉一半,然后交换杯子,喝尽杯中酒。

与同牢,合卺同样表示成婚的还有\"结发'(也称合髻):即将新婚夫妻的头发象征性地结扎一下,后来也有新郎新娘分别剪一缕头发用彩线扎在一起作信物的。 \"闹洞房':

这个风俗古已有之,汉代已经特殊流行。闹洞房除逗乐这外,还有其它意义:比方闹洞房的热闹红火可驱除清冷之感,增加新婚的欢乐气氛,因此有些地方又称为\"暖房'。旧时男女结合多经人介绍,彼此并不熟知,闹洞房能够让他们消除拘谨。

在现代的中式婚礼中,喝交杯酒和闹洞房的风俗基本保存了下来,但都挪到了婚礼仪式当中,比方婚礼游戏就是闹洞房风俗的沿袭与演化。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