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
答:(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量-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 “期间”假设和“业务量 ”假设两层含义。
(2)模型线性假设。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3)产销平衡假设。由于本-量-利分析中的 “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本-量-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 (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2.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答: 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应该指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等因素的变动,同样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 例如,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该产品的单位售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那么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为2500件。如果销售量低于2500件,企业将会发生亏损。
3.盈亏临界图的几种形式的使用条件分别是什么?它们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答: 盈亏临界图根据数据的特征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式、贡献毛益式、利量式和单位式。
使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需要知道企业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即总成本和总收入与销售量的函数关系)。企业的利润高低取决于销售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对比,所以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交点就是盈亏临界点,此时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而当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不变时,销售量越大,实现的利润就越多。
使用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图要知道企业总收入线、变动成本线和固定成本。通过变动成本线和固定成本可以知道企业总成本线,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与传统式不同的是,贡献毛益式强调的是贡献毛益及其形成过程。因为贡献毛益是总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所以盈亏临界点就是贡献毛益刚好等于固定成本的点,超过盈亏临界点的贡献毛益大于固定成本,也就实现了利润。
使用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不需要知道总成本和总收入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只要知道利润与销售量的关系即可。它是最简单的盈亏临界图,利于企业管理者理解。当销售量为零时,企业亏损值为固定成本,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当利润线与横轴相交时,企业利润为零,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使用单位式盈亏临界图只要知道企业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即可。单位成本线此时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却是一条曲线,通过这两条线的叠加,可以得到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线。产品单价线与单位成本线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
由此可知企业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价和销售量都会对盈亏临界点分析产生影响。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或单价提高,都会使盈亏临界点左移;反之,则盈亏临界点会右移。 4.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单价、销售量的变化对利润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比较利润对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
答: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价和销售量的变化,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别。有的因素虽然发生了较小的变动,却能导致利润发生很大变化。换言之,利润对这些因素的变化很敏感,这些因素也称为敏感因素。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求得: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FC/P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V×VC/P 单价敏感系数=V×PS/P
销售量敏感系数=V×(SP-VC)/P
假设某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企业。计划年度预计有关数据如下:销售量为5000件,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60000元,企业目标利润为50000元。当各因素分别增长20%时,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分别为: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1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3 单价敏感系数=5 销售量敏感系数=2
上述四个因素按敏感系数排列的顺序是: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其中,敏感系数若为正值,表明它与利润同向增减关系;敏感系数为负值,表明它与利润反向增减关系。 5.通过本章的学习,说明本-量-利分析的优点和局限性。列举实例进行说明。
答: 本-量-利分析,即成本-业务量-利润分析,是指在成本按其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和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 优点:(1)通过本-量-利可以使企业对其保本点进行分析。进行保本点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未来期间为防止发生亏损应完成的最小极限业务量信息,同时也能为审视企业未来经营的安全程度和目标利润分析创造条件。(2)还可以利用本-量-利对企业保利点进行分析,即在产品销售价格和现有生产能力确定的情况下,预计确保完成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需要达到的销售收入和销售量。(3)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企业利润的各个因素都在不断变化,通过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可以分析当一种因素发生变化时,目标值是如何变化以及变化的幅度有多大。
局限性:本-量-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即:(1)相关范围假设;(2)模型线性假设,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3)产销平衡假设;(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但是实际经济活动中,不可能完全满足上面的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在实际运用本-量-利模型分析问题时,要结合自身特点,适当修正模型。 6.敏感性分析在企业利润规划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请具体分析。
答: 敏感性分析,是分析当某一因素发生变化时,会引起目标值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程度如何。本-量-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主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时会使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即保本点问题;二是有关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
当企业进行利润规划时,可以从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四个方面控制。
因为销售量是与利润同方向变动的,所以销售量的临界值实际上是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最小值。其中,最小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同销售量一样,单价也是与利润同方向变动的,所以单价的临界值实际上是指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价最小值。其中,最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与利润是反方向变动的,所以单位变价成本临界值实际上是指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的最大值。其中,最大单位变动成本=单价-(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与利润是反方向变动的,所以固定成本临界值实际上是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最大值。其中,最大固定成本=(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
假设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现有数据为: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2元,固定成本28000元,如果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16000元,试确定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其他三个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5500件,单价=20.8元,单位变动成本=11.2元,固定成本=24000元。
案例题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你认为:
1. 利用本-量-利分析技术,饭店如何使现有的销售价格、生产水平与实现目标利润之间相互适应,以实
施恰当的价格、产量、成本、新产品开发,提高饭店的盈利水平? 答:假定饭店价格、成本数据如表3—4所示。
表3--4
项 目 单位销售价格(元) 单位变动成本(元) 单位边际贡献(元) 单位边际贡献率(%) 占总销售额的百分比(%)
客 房 1 000 20 980 98 50 餐饮 300 150 150 50 45 商 场 200 140 60 30 5 现有销售组合情况如表3—5所示。 表3—5
项 目 销售组合(O) 销售额(万元) 变动成本(万元) 边际贡献(万元) 固定成本(万元) 利润(万元) 目标利润(万元) 客 房 45 9 000 180 8 820 餐 饮 40 8 000 4 000 4 000 商场 15 3 000 2 100 900 合计 100 20 000 6 280 13720 8 600 5 120 6 000 百分比(O) 100 31.4 68.6
若企业改变销售组合的方法提高利润,设客房、餐饮、商场销售组合为x,y,(1-x-y),则它们满足两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1000x+300y+200×(1-x-y)-20000 ① 980x+150y+60×(1-x-y)-6000 ② 则新的销售组合如表3—6所示。 表3—6 项 目 销售组合(%) 销售额(万元) 变动成本(万元) 边际贡献(万元) 固定成本(万元) 利润(万元) 客 房 50 10 000 200 9 800 餐 饮 45 9 000 4 500 4 500 商场 5 1 000 700 300 合计 100 20 000 5 400 14 600 8 600 6 000 百分比(%) 100 27 73
若企业采取改变价格的方法提高利润,则还需要改变其销售组合。 若企业采取改变成本的方法提高利润:
(1) 降低固定成本。由表3—5的数据可知,固定资产=13 720-6 000=7720万元时,可以实现目标利润。 (2) 降低单位变动成本。由于客房的边际贡献率已经达到98%,所以考虑提高另外两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以
只提高商场这一类为例,如表3-7所示。
项 目 客 房 餐饮 商场 合计 百分比 销售组合(%) 销售预(力兀) 45 9 000 40 8 000 15 3 000 100 20 000 变动成本(万元) 180 4 000 1 220 5 400 100 27.00 边际贡献(万元) 8 820 4 000 i 780 14 600 73.00 固定成本(万元) 利润(万元) 8 600 6 000 若企业采取新产品开发的方法提高利润,则应特别关注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
2.对饭店多产品本-量-利分析技术的几种方法应如何看待?如何将其应用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 答:计划权重法,是将饭店多种产品的边际贡献额之和除以计划销售额之和,以求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由于多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有高有低,因此,采用此法所求得的边际贡献率将受到饭店销售组合的影响。对于那些经营状况、产品品种结构比较稳定的企业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目标权重法是以各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与目标权重加权平均计算的边际贡献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各产品销售收入不易预测或是希望较好控制各产品的销售量的企业。
历史数据法是依据企业近期的各产品历史数据为标准,以加权平均计算的边际贡献率作为分析年度的综合边际贡献率。在运用历史数据法时应注意三点:第一,历史数据距离报告期越近,价值越高;第二,各产品的销售量应比较稳定;第三,各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不应有大的变化。
在将多产品本-量-利分析技术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当中时,由于企业管理者不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所以,企业在确定综合边际贡献率时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提高准确度:一是利用概率方法,通过各种可能发生情况的变量值相应的概率,确定企业的销售组合期望值,从而确定综合边际贡献率;二是可以将企业各产品的销售比重从一个单一值拓展到一个比较可靠的销售比重区间。从而确定企业产品的综合边际贡献率的取值范围。 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本-量-利分析:是对成本、产量(或销量)、利润之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简称,这一分析方法是在人们认识到成本可以也应该按性态进行划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销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
2.期间假设:是指无论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其固定性与变动性均体现在特定的期间内,其金额大小也是在特定期间内加以计量而确定的。但随着时间推移,固定成本总额及其内容会发生变化,单位变动成本的数额及其内容也发生变化,单位变动成本的数额及其内容也发生变化。期间假设强调不同期间对成本的不同影响。
3.业务量假设:是指成本按性态进行划分而得到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分析和计量的结果,业务量发生变化特别是变化较大时,即使成本的性态不发生变化(成本形态是有可能变化的),也需要重新加以计量。业务量假设强调不同业务量水平对成本的不同影响。
4.贡献毛益:是指产品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反映为企业做出的贡献,而这种贡献要在扣除固定成本后才能成为真正的贡献。 5.安全边际:是指正常销售量或者现有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反映某一产品经营的安全性。安全边际表明企业的销售量在超过保本点的销售量之后的富余量,或者说,现有销售量降低多少将会发生亏损。
6.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是指按企业所有产品计算的平均贡献毛益率,等于∑某一产品的贡献毛益率×各该产品的销售比重,反映企业整体的盈利水平。
7.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利润为零、达到不盈不亏是的状态。
8.盈亏临界点作业率:是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占企业正常销售量的百分比。所谓正常销售量,是指在正常市场环境和企业正常开工情况下产品的销售数量。
9.敏感系数:是反映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诸因素变化对例如你产生影响程度的指标。
二、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从本-量-利分析的立场上,由于利润只是收人与支出的一个差量,所以模型线性假设只涉及成本与业务量两个方面,业务量在此可以是生产数可以是销售数量。 ( × )
2.成本按性态划分的基本假设同时也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议。 ( × ) 3.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可以用横轴表示销售收入量,用纵轴表示成本,纵轴与横轴的金额最好保持一致,此时总成本线的仰角应大于45度。 ( × ) 4.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销售价格越高,盈亏临界点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越低。
(× )
5.盈亏临界点的贡献毛益刚好等于总成本,超过盈亏临界点的贡献毛益大于总成本,也就是实现了利润。
( × )
6.利量式盈亏临界图是各种盈亏临界图中最简单的一种,更易于被企业的管理人员接受。因为它最直接地表达了销售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 √ ) 7.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中利润线表示的是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量关系,即贡献毛益,利润线的斜率也就是贡献毛益率。 ( × ) 8.产销不平衡是导致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存在诸多差异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 √ ) 9.企业各种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即是企业的营业毛利。 ( × ) 10.单一品种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随着贡献毛益率的上升而上升。 ( × ) 11.利用和利量式临界图分析多品种的本量利关系时,应按各种产品的销售量高低排序。 ( √ ) 12.销售利润率可以通过贡献毛益率和安企边际率相乘求得。 ( √ ) 13.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图的特点是将固定成本置于变动成本之上。 ( √ ) 14.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负号,表明该因素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为反向关系,为正号则表明是同向关系。
(√ )
15.单价的敏感系数肯定大于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 √ ) 16.从单价的敏感系数特征来看,涨价是企业提高盈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 √ )
三、单项选择题
1.( A )是本-量-利分析最基本的假设,是本-量-利分析的出发点。 A.相关范围假设 B. 模型线性假设 C.产销平衡假设 D.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2.在各种盈亏临界图中,( B )更符合变动成本法的思路。 A.传统式 B. 贡献毛益式 C.利量式 D.单位式
3.在单位式盈亏临界图中,产品销售价格线与( A )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 A.单位成本线 B.单位固定成本 C.单位变动成本线 D.利润线
4.已知A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企业。A企业计划年度销售量为1000件,销售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固定成本总额25 000元,则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各因索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排序是( B )。
A.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B.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C.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销售量 D.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5.在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中,若横轴代表销售量,则利润线的斜率代表( A ) A.单位贡献毛益 B.变动成本率 C.贡献毛益率 D. 单位变动成本
6.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固定成本总额4000元,产品单价56元,要使安全边际率达到50%,该企业的销售量应达到( A )件。 A. 400 B. 222 C.143 D.500
7.销售收人为20万元,贡献毛益率为60%,其变动成本总额为( A )万元。 A.8 B.12 C.4 D.16
8.某产品保本点为1000台,实际销售1500台,每台单位贡献毛益为10元,则实际获利额为( D )元, A. 15 000 B. 10 000 C.25 000 D.5 000
9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6元,单位变动生产成本4元,单位变动销售和管理变动成本0.5元,销量500件,则其产品贡献毛益为( B )元。
A.650 B.750 C.850 D.950 四、多项选择题
1、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 ABCD )
A.相关范围假设 B.模型线性假设 C.产销平衡假设 D.品种结构不变假设 E.盈亏临界点
2.在盈亏临界图中,盈亏临界点的位置取决于( ABD )等因素。 A.固定成本 B.单位变动成本 C.销售量 D.销售单价 E.产品成本
3.在作回归分析时,( AC ), 说明所选择的回归方程越适合既定条件下的收人或成本的描述。 A.置信区间越窄 B.置信区间越宽 C.标准差越小 D.标准差越大 E.标准差不变
4.在传统盈亏临界图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CD )
A.在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销售单价越高,盈亏临界点越低 B.在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销售单价越高,盈亏临界点越高
C.在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大,盈亏临界点越高 D.在销售单价、固定成本总额既定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越高,盈亏临界点越高 E.在销售单价、固定成本既定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越高,盈亏临界点越低 5.下列各等式中成立的有( CD )。 A.变动成本率+安全边际率= 1 B.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率= 1 C.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 D.安全毛益率+保本作业率= 1 E.变动成本率+保本作业率=1
6.安全边际率可以通过以下( AC )公式计算。 A.安全边际/实际销售量 B.保本销售量/实际销售量 C.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 D.保本销售额/实际销售额 E.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额
7.保本销售额可以通过以下( BC ) 公式计算。 A.保本销售量×单位利润 B.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率
C.固定成本总额/(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D.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E.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
8.利润=(实际销售量-保本销售量)×( DE ) A.贡献毛益率 B.单位利润 C.单位售价 D.单位贡献毛益 E.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 五、简答题
1.试说明本-量-利分析“相关范围假设”的具体含义。
答: 相关范围假设就是成本按性态划分的基本假设,同时,它也构成了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之一,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 (1)期间假设。无论是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其固定性与变动性都是体现在特定的期间内,其金额的大小也是在特定的期间内加以计量而得到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成本的总额及其内容会发生变化,单
位成本的数额及其内容也会发生变化。即使通过分析又计算出了固定成本的总额和单位成本的大小,那也是彼期间而非本期间的结果了。 (2)业务量假设。同样,对成本按性态进行划分而得到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分析和计算的结果,业务量发生变化特别是变化较大时,即使成本的性态不发生变化(成本性态是有可能变化的),也需要重新加以计量。这当然就构成了新的业务量假设。
期间假设与业务量假设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种依存性表现为在一定期间内业务量往往不变或变化不大,而一定的业务量又是从属于特定的期间。换句话说,不同期间的业务量往往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特别是不同期间相距较大时更是如此;而当业务量发生很大变化时,出于成本性态分析的需要,不同的期间也就由此划分了。
2.单位式盈亏临界图与一般盈亏临界图相比有何特点? 答:
3.试比较利润对固定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以及销售量等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 4.研究盈亏临界点有何意义? 5.敏感分析的作用是什么?
6.本-量-利分析的扩展研究是对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的否定吗?在实践中,对该类扩展研究你有哪些思考?
六、计算与核算题
1. A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该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60000元,预计正常销售量4000件。 要求:
(1) 计算盈亏临界点销售量。
盈亏临界点销售量=60000/(80-50)=2000(件) (2) 计算安全边际及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4000-2000=2000(件) 安全边际率=2000/4000×100%=50%
2.某公司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2014年的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变动成本总额为60 000元,共获得税前利润18 000元,若该公司计划2015年维持销售单价不变,变动成本率仍维持2014年的40%。 要求:
(1) 计算该企业2015年的保本销售量。 2014年产品销售量=60000/12=5000(件) 2014年销售收入=60000/40%=150000(元) 2014年销售单价=150000/5000=30(元)
2014年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150000-60000-固定成本总额=18000 所以固定成本总额=72000(元)
2015年盈亏平衡销售量=72000/(30-12)=4000(件)
(2) 若2015年的计划销售量比2014年提高8%,可获得多少税前利润? 销售量=5000×(1+8%)=5400(件) 变动成本=12×5400=800(元) 销售收入=800/40%=162000(元)
税前利润=162000-800-72000=25200(元)
3.甲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的企业,当年有关数据如下:销售产品 4000件,产品单价80元,单位变动成本50元,固定成本总额50 000元,实现利润70000元,计划年度目标利润100 000元。 要求:
(1) 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
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100000+50000)/(80-50)=5000(件) (2) 计算销售量、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的敏感系数。 销售量敏感系数=4000×(80-50)/70000=1.71 销售单价敏感系数=4000×80/70000=4.57
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4000×50/70000=-2.86 固定成本敏感系数=-50000/70000=-0.71
4.某公司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单位售价为10元,每月销售量为2000件,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每月固定成本3000元,为了增加利润,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将售价降低0.5元,销售量可增加35%;
方案二,不降低售价而每月花费500元做广告,销售量可增加20%。 哪个方案更好? 方案一:
单价=10-0.5=9.5(元)
销售量=2000×(1+35%)=2700(件)
预计利润=9.5×2700-8×2700-3000=1050(元) 方案二:
销售量=2000×(1+20%)=2400(件)
预计利润=10×2400-8×2400-3000-500=1300(元) 1300元>1050元 所以方案二更好。
5.某公司2014年实际的销售量为1000件,售价为2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90元,营业利润为55000元。 要求:
(1) 计算2014年销售量敏感系数。
销售量敏感系数=1000×(200-90)/55000=2
(2)2015年计划增加销售量5%,试用销售量敏感系数预测营业净利。 2015年预计营业净利=55000×(1+5%×2)=60500(元)
(2) 若2015年的目标利润为66000元,试用销售量敏感系数计算应该达到的销售量。 (66000-55000)/55000=20% 20%/2=10%
销售量=1000×(1+10%)=1100(件)
6.某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单价为36元,产销可保持平衡。该企业目前生产能力为1500件,其他有关成本数据如表3-1所示。
该企业现拟购置一台专用设备, 购置费为20000元,可用5年,无残值,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据测算,这台专用设备投入使用后,可使变动成本在现有基础上降低20%。
要求:根据本-量-利有关指标的计算结果,测算这一购置方案是否合理。 购置前:
单位变动成本=22500/1500=15(元)
盈亏临界点销售额=20000/(36-15)=952(件) 可实现利润=(1500-952)×(36-15)=11508(元) 购置后:
单位变动成本=15×(1-20%)=12(元) 折旧费=20000/5=4000(元)
盈亏临界点销量=20000+4000/(36-12)=1000(件) 可实现利润=(1500-1000)×(36-12)=12000(元) 12000元>11508元
所以这一购置方案合理。
七、案例分析 要求:
1. 试用本-量-利分析常印冰淇淋厂是否应开业。 答:(1)
单位变动成本:268元(材料214元 生产工人工资28元 变动制造费用26元)
固定成本:141 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l29 000元(生产管理人员工资36 000元(1500×2×12),技术
人员工资24 000元(2 000×12),设备租金45 000元,车间仓库租金24 000元(2 000×12)) 】 其他固定性费用12 000元(1 000×12) 单价:350元(0.35×1 000)
销售量:日生产能力12 000支(1 000×12)<需求量
所以每天利用最大生产能力仍然供不应求,年销售量相当于3 600锅(12×300) 保本点=-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41000/350-268=1 720锅<3 600锅 所以该冰淇淋加工厂可以开立。 2. 每年能获利多少?
答:预计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 =(350-268)×3 600-141000 =154200(元)
3.若要年获利18万元,能实现吗?如不能实现,可以采用哪些措施?可行吗? 答:若想实现,可采取的措施如下:
(1)降低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变动成本=单价-(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 =350-(180000+141000)/3600 =26l(元)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单位变动成本降低到261元(降低成本7元),就可以实现年获利18万元。但这种措施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导致市场销量下降,甚至影响企业形象。所以该方法不太可行。
(2)降低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量-目标利润 =(350-268)×3 600-180000 =115200(元)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将固定成本降低到ll5200元(降低成本25800元),就可以实现年获利18万元。但就目前企业状况来看,该方法不太可行。
(3)扩大销量。从上述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企业产品供不应求,完全可以扩大销量增加利润,但是设备生产能力不允许。 (4)提高单价。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 =268+(180000+141000)/3600=357(元) 其他价格条件不变,将单价提高到357元。从目前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看,均低于357元,如果提价,将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影响产品销量。该方法不太可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