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工程中电气工程的施工技术
摘要:随着现代建筑服务功能的不断增加和扩大,建筑电气化的标准和施工质量也日益提高。但由于各种原因,现代建筑的电气安装工程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克服质量通病和提高安装质量已成为现代电气安装工程施工的重要任务。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笔者经验,对确保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技术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是随着建筑业的蓬勃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的,由于电气安装贯穿整个施工过程,因此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关系到整个建筑质量的优劣。
1、 建筑工程中电气安装施工常见的问题 1.1 室外线路进户管预埋方面
主要存在进户管与地下室外墙的防水处理不到位;管道转弯处采用焊接烧弯,上墙管与水平进户管网电焊驳接成90°角;减少管材壁厚;预埋深度不够,与设计线路位置偏差较大等问题。 1.2 电气主要设备及材料方面
在建筑施工中,电气主要设备和材料方面主要存在电缆抗腐蚀性差、耐压低、耐温低、以及绝缘层与线芯严密性差;高低压配电箱观感差,钢板(塑壳)厚度不够,几何尺寸和耐腐蚀性达不到要求;导线机械性能差、熔点低、电阻率高、绝缘差、尺寸不够数;以及各种线管壁薄、耐折性差、强度差,镀锌层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1.3 线管选材及敷设方面
主要存在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如减少线管壁厚,用黑铁管替代镀锌管;穿管施工中管弯曲半径过小,易于出现“死弯”,转弯处未按规范设置过渡盒;管子通过结构伸缩缝及沉降缝不设过路箱,留下不安全的隐患;明、暗管进箱进盒不顺直,挤成一捆,露头长度不合适,钢管不套丝、pvc管无锁紧“纳子”;管子埋墙、埋地深度不够,预制板上敷管交叉太多,影响土建施工,同时现浇板内敷管集中成排成捆影响结构安全。 1.4 建筑防雷接地设施方面
主要体现在避雷带、均压环、引下线等搭接处存在虚焊、焊瘤、夹渣及焊缝不饱满等缺陷。此外施工采用螺纹钢替代圆钢作为搭接材料,且焊渣不处理,避雷带上的焊接缝(点)未涂刷防锈漆。 2、 电气安装工程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电气设备及材料采购人员专业知识不足,识别能力较差,购买的设备及材料达不到设计标准,以至于假冒伪劣和三无产品用于建筑施工。
2.2 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未按国家规范严格进行安装施工;施工工艺落后,施工人员未熟练掌握导线的接线工艺和技术。 2.3 电气安装专业与其他专业(如土建、水暖等)配合不到位,对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2.4 监理工程师要求不严,没有履行监理工程师的职责,不认真监督,吃一顿饭就把字签了,甲方对承包者的故意违规行为放任自
流不敢持反对意见。
3、 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改进措施及建议
3.1 严格设备及材料的采购和进场检验标准,杜绝使用三无和假冒伪劣产品。
要求电气工程师与采购人员一起考察设备及相关材料,避免采购物品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假冒伪劣产品。此外在设备和材料进场时,由采购员、保管员、质检员应协同监理工程师,检查货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核对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清点说明书、合格证、零配件,并进行外观检查,做好开箱记录,并妥善保管;对主要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等。对材料质量发生怀疑时,应现场封样及时到当地有资质的检测部门去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现场投入使用。
3.2 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电线管敷设,优化施工工艺和方案节省施工成本。
(1)监督施工人员严格按设计和规范下料配管,监理专业工程师严格把关,管材不符合要求不准施工;电线管加工时要必须达到明配管只有一个90°弯时,弯曲半径≥管外径的4倍;两个或三个90°弯时,弯曲半径≥管外径的6倍;暗配管的弯曲半径≥管外径的6倍;埋入地下和混凝土内管子弯曲半径≥管外径的10倍。 (2)为防止线管弯曲后,管皮不皱、不裂、不变质,不同材质的线管采用不同的施工工艺。pvc管子根据内径选用不同规格的弹簧弯管,内径≥32mm的管子煨弯,如大量加工时,可用弯管的
烘箱加热;镀锌管和薄壁钢管内径小于等于25mm的可选用不同规格的手动弯管器,内径≥32mm的钢管用液压弯管器。pvc对接时,建议采用整料套管对接法,并粘接牢固。
(3)钢管切割,严禁使用割管器,而采用锯口平的钢锯切割,同时将切割后的管口毛刺用圆锉进行加工处理干净。此外直径≤32mm的线管用套管紧定螺钉连接或套丝连接,不应熔焊,且中间和连接处采用专用接地卡跨接;而直径≥40mm的厚壁管对接时采用焊接方式,不允许管口直接对焊。
3.3 配电箱体、接线盒、吊扇钩预埋位置准确,固定牢固,注意防腐防锈。
现浇混凝土内预埋箱盒要紧靠建筑模板,密封好,牢固固定。浇筑混凝土时,电气施工人员应在现场旁站,避免pvc箱盒和配管被破坏或移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模板拆除后,应及时清理箱盒内的杂物和锈迹,同时涂刷防腐防锈漆。而预埋灯具、开关等钩盒时,严格按照图纸位置定位,前后、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同一室内成排布置的灯具或吊扇中心位置偏差不超过5mm,开盒距门框一般为150~200mm,高度按图说明去做,如果没有明一般场合不低于1.3m,托儿所、幼儿园、住宅和小学不低于1.8m。 3.4 防雷接地施工常见问题的解决对策
避雷接地极一般采取桩基筋、基础筋焊接为一体,通过柱筋连接到避雷网,引进4×40镀锌扁铁为测试点。而在高层住宅的防雷施工中,9层以上的金属门窗框应用25×25镀锌扁铁与接地筋焊接,
防止侧雷击在门框、窗户上。从一层至顶层每隔一层的圈梁外围主筋搭接处跨钢筋焊牢,再接到避雷引下线的柱筋上作为均压环。 利用基础钢筋做接地极时,一般用内、外两根主筋,把整个基础内、外两根主筋一圈的搭接处焊牢,再把圈内纵、横基础两边的主筋与外围两根主筋搭接焊牢,有桩基的用两根桩筋按设计要求的点连接到基础主筋上,然后按图纸指定的柱筋(一般用外侧两根)焊接到基础主筋上作为引下线。各焊接点按要求双面焊,焊接长度为各钢筋直径的6倍,不允许点焊。钢筋对接时应双面焊,焊接长度为60mm,搭接处应平放。
3.5 电气系统整体调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保证电气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首先应检查电力电缆两端的相位是否一致,并与电网相序相符,两端用标牌作标记,要求绝缘电阻测试其值≥1mω;其次对盘柜的绝缘电阻和电机电阻进行测试应使用1000vmω表,要求其绝缘电阻值≥0.5mω;再次联锁系统调试应与工艺机械各专收配合进行,以防止损坏设备和发生事故,控制电缆接线应正确,并使用校线器对其作一次校线,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作相应回路编号;最后在设备运行前,检查电机外壳接地是否良好,电机转动的灵活性及旋转方向是否正确,并无碰卡现象;电机应做单台送电试验,送电前应先调整好相应的过载电流,把设备脱开做空载试车,用钳型电流表检测空载电流,用点温度计检查电机外壳和轴承的温度是否符合有关的要求;一般空载试运行时间为
2h,并做好有关记录。 参考文献:
[1] 建筑设备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2] 勾三利.民用建筑常见电气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对策[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5(4).
[3] 肖明海.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存在的问题与预防[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9).
[4] 周峰鹿,王生云.浅谈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j].甘肃科技纵横,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