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认识左右》教学设计

来源:九壹网
《认识左右》教学设想

认识左右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起始阶段,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提出的要求是: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在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指导下,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如下几点:

一、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提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基本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去观察、操作,是学生认识左右最直观经验的有效途径。本节课我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我在“趣”字上下功夫。如:全班起立做的小游戏,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二、关注探究过程,重视学生的自主体验。

1、能让学生在“玩”中体验。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是儿童这一年龄阶段特有的实践活动形式。尤其是低年级儿童,他们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把课本中的例题和练习转化成“玩耍”活动,这种氛围的创设适应和满足了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真玩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和掌握了关于左右的数学知识。如:一上课我就让学生玩游戏,学生接受了教师的游戏的方式,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开始发现了左右。这时学生的兴奋点很自然地从无意识的玩转移到数学知识的研究过程。

2、能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本节课教师设计了几个游戏。这些游戏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且还能从“游戏”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方法和技能,使“玩”向有收益、有选择、有节制、有创造的方面转化,使玩的过程成为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能辨别前后、上下、左右,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初步运用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按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体验空间感和方位感。

3、在现实的操作与观察中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左右。

1、复习上下前后位置的认识

2、情境引入——做律动:大家来跳舞。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

3、师示范:这是我的左手,这是我的右手,哪是你的左手和右手呢? 二、探究新知,认识左右。 1、 找一找,寻找自身的左右。

2、动一动,游戏:听口令做动作,准备好了吗?

3、说一说,刚才我们认识了自己身上的左和右,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在一起,他们很想认识你们,谁能用前后左右来介绍介绍你周围的同学? 4、摆一摆,按要求摆学习用品。准备好语文书,数学书和文具盒。 5、猜一猜,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三、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判断。 2、认一认。

3、议一议,

四、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课后,在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你能找出左右吗?。

二、实际操作,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2、结合现实场景,进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3、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摆一摆,比一比,谁眼力好,哪组合作的好。

(1)小组合作操作:把文具盒摆在课桌的中间,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橡皮摆在文具盒的左边,把数学书摆在铅笔的右边,把小尺摆在数学书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几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几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四、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挂图显示学生在马路上行走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思考:过马路应该靠哪边走?谁走错了?

谁能上来演示一下,应该怎样走路?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时,应该靠右边有秩序地走。

五、总结、拓展应用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课后,在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你能找出左右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