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企业的出路 王遐见 (南京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210003) 摘要:我国传统粮食流通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面对着现代物流和“ ̄k-g-”的挑战,暴 露出许多弊端,同时又有多年累积下来的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对其进行资产重组和技术改造,转换经 营机制,就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无限商机和强大生命力的现代物流配送中G。 关键词:粮食流通;物流配送中心;改造;组建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o7—7685(2002)O4—0044—03 一、传统粮食流通企业面临现代物流和“入 业。其批发业已发展为以物流配送为主体功能的 世 的双重挑战 流通中心。近几十年来,大量的现代化、大规模的 随着中国的“入世”,现代物流业将获得更多 物流配送中心作为一种现代流通形式发展起来, 的商机和市场空间 然而,已具有一定基础、正在 它一头连接生产、一头连接销售或消费,已经取代 从事物流业务的我国许多传统粮食流通企业,仍 了传统的批发企业,成为一条少环节、低成本、高 受制于计划经济的局限,在日益激烈的市场 效率的流通渠道。 竞争条件下凸现出许多弊端: 3、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信息不灵、物流运行 1、粗放经营、力量分散、设备利用率低。我国 效率不高。不少国有粮食企业的设备使用了多年, 现有粮食的7o%~8o ∞由国有粮食企业经营, 早已落伍,粮食经营手段陈旧,机械化、自动化程 在长期计划经济模式下,几乎每个国有粮食企业 度低,主要靠人力加工、人力管理经营,以致费用 都建立了仓库、车队,搞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 大、成本高 效率低。据统计,中国粮食产后损失占 多,自备仓储和自备运输设备利用率低,成本过 粮食总产量的12 ~15 .如能挽回此项损失的 高,粗放经营问题突出。这与中国在“入世 后企业 0%,可供2000万人口消费4年,相当于开发几 市场化趋向和世界新技术浪潮格格不入。 百万顷的“无形粮田”。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 2汗 业局限、区域分割、功能单调。对国 原因便是粮食流通信息滞后、管理不善。而新兴的 有粮食批发、储运企业太严,既有粮食定购任 现代物流产业都以信息网络为主导,广泛开展电 务、粮食保护价,又有各地工商部门对跨地区 子商务,广泛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装备,建 粮食购销,还有粮食主管部门对粮食企业面 立了比较完善的、全程自动化物流管理系统,实行 向市场跨行业经营的,这不仅导致粮食流通 高效、快捷、便利的物流配送。 链萎缩、经营机制不灵活、服务功能单一,且造成 4、经营观念落后、员工素质偏低、缺乏现代物 大量剩余生产能力闲置、资源浪费、市场分割,难 流意识。许多国有粮食企业的员工仍沿用计划经 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与此相反,欧美、 济观念,面向上级,依赖国家扶持,用行政管理替 日韩等国的流通体系中,几乎不存在单一的批发 代经营管理,忽视市场,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商品 收稿日期:2002—02-20 作者简介:王遇见(1959一),男 江苏盐城人,南京经济学院剖教授。研完方向t农业经济。 44经济纵横4/2002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价值观念,欠缺物流服务意识,更缺乏现代物流技 流业技术革新、提高粮食交易效率和配送速度提 术素质。然而,加入WTO后,根据协议,我国将进 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步开放物流服务行业和粮食流通市场,国外成 2、近几年的粮食基础设施建设与粮食流通布 熟的物流配送企业将运用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经营 局的调整,为建立通畅、快捷的粮食流通体系奠定 理念,在我国广泛开展粮食物流配送业务,这对我 了基础。我国粮食年产量已三年超过5亿吨.流通 国传统的粮食流通企业势必形成一种巨大的冲 量超过1.5亿吨。为保证粮食流通的顺畅,近几年 击。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机械化骨干库的建 二、粮食流通业具有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 设、直属粮食储备库的建设等,全国基本上形 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成六大粮食经济协作区,即东北区、华北区、华东 粮食流通业直接从事物流事务,具有发展现 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每个区可以根据粮 代物流配送产业的基础条件,有其它生产企业或 食的生产和消费情况,形成一个相对的粮库 零售企业无法替代的优势。 布局和流通体系,在各区衔接的适宜地方都有相 I、粮食流通日益市场化、现代化有利于粮食 当规模的粮食中转库,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东北粮 物流业大发展。首先,粮食购销放开、粮食企业市 食流通走廊,形成了长江粮食流通走廊和西南粮 场化改革乃大势所趋。为适应“入世 后国内统一、 食流通走廊的框架,粮食流通正形成以铁路运输 有序的大市场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要求,已 为主干、公路运输和水路运输为辅助,散装运输为 决定在粮食主销区的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省 主体、包装集装箱化为辅助,依托交通运输网络联 进行购销市场化改革试点,已取得成功经验,必将 接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沟通国内外粮食市场的 很快在所有粮食主销区推广。随着国家粮食储备 总体布局。此外各省市的粮食批发市场和期货市 库的扩建,在粮食连年供过于求形势下专储 场也初具规模。这些都为建立现代化的粮食物流 粮及占年消费量17 一18 的粮食安全储备完 中心和配送中心网络体系提供了硬件条件。 全有保障,粮食主产区购销市场化也势在必行。其 3、粮食批发、储运企业有着若干闲置的物力 次,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拉动着粮食企业物流管 及人力资源,为降低物流交易成本、拓展物流配送 理的革新 据研究报告表明,我国的消费开支将以 规模提供了物力和人力保证。物流配送中心是一 平均每年7.5 的速度递增。同时人们的生活类 个高投入的产业,它需要大面积的场地及昂贵的 型多样化和消费倾向多元化,使消费需求向多样 软、硬设备和大量人力的投入。一般中小企业自建 化、个性化、小批量发展,粮食市场呈现出非划一 配送中心既不可能也无必要。而粮食批发、储运企 性的异质结构特征,货物运输中小批量、多品种、 业的比较优势突出。其会选择交通便利、粮食流量 高价格的农产品越来越多,这直接改变着原来专 大、产销旺盛的城市或地区设立批发网点,会拥有 职按指令性计划大量输送、储存的粮食物流管理 大面积的土地,建设大量的仓库,并且配备相当数 模式,要求粮食物流管理转向以市场为导向,讲求 量的汽车及其它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机械设 效率,追求中介服务质量;根据消费结构变化的特 备,有着足够的后备力量以及相当丰富的采购、存 点调整和优化“供应链”结构,提供全面贴近用户 储、运输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队伍,这些比较便宜 的服务。再次,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粮食物流技术革 有用的地域、设旅设备及人力、人才资源,正是加 新提供了基础。自从POS系统和EOS系统在商 快发展物流配送中心所需的有利条件。 业领域迅速推广和普及以来,商业企业开始转向 4、多年累积下来的粮食流通业务交往关系及 以单品管理和“零库存管理”的经营上,以零售业 商业信用,为物流配送提供了现成可靠的市场网 为中心的各流通主体追求在适当的时间配送必要 络和信息渠道。传统粮食批发、储运企业在经过几 的商品和必要的量,以提高经营效率;连锁商业企 十年的纵向和横向业务交往中,必然会形成一种 业的出现,也呼唤大型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 较为密切、相互依赖的关系网,为拓展物流配送功 配送中心。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发展, 能、实旅灵活的营销渠道策略、广泛开拓市场、交 特别是中国粮油信息网的开通,自发产生大量的 流信息、提高并巩固其配送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奠 粮食物流信息,扩大了物流信息范围,为对粮食物 定了市场组织网络建设的基础。 经济纵横4/2002 4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三 优化粮食流通企业资源配置,组建现代物 要打破行政区域局限,允许产销区合作放开,鼓励 流配送中心 粮食流通产业化经营。二是以粮食流通业务为主 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欲跟上现代物流前进的步 并利用其剩余生产能力代理其它业务的社会化的 伐,摆脱困境,就必须在统筹规划下按照现代 综合性多品种配送中心。属于此类的传统企业由 物流发展规律和市场组织规律大胆改革,敢于创 于专业业务受粮食季节性影响而不稳定,常有一 新,同时又要掌握分寸、循序渐进,不能一哄而起、 些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并受计戈 经济局限而 盲目扩张。根据我国粮食行业现有生产力水平和 常常亏损,对其进行适当改造,盘活存量资产,拓 形势发展需要,宜组建有中国特色的粮食物流配 展并配套相关功能,以自有配送与代理配送相结 送中心 可采取如下战略步骤: 合的方式,为若干连锁店、超市、食品加工单位提 1、以大型粮食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为主体, 供中介服务,从而发展成集商流与物流一体化的 以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目标,以市场 物流配送中心,不断拓宽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业务 化改革为取向实行资产重组。除了保留部分 范围。 直属粮食储备库及各省为完成其安全储备用粮的 4、加强粮食物流配送中心的规范化与现代化 储备库外,其它的粮食企业应全面推向市场,以现 建设。要加强建网工程的投入,为粮食物流配 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股份制为主要组织形式,采 送中心及社会商品流通构建网络信息系统,并及 取联合、兼并、租赁、拍卖、破产等方式,实现资源 时提供粮食信息服务。企业要对员工加强网络人 的优化配蔑。 才及物流配送技术的职业培训,提升员工业务素 2、组建好省级中心批发市场与市县级现货批 质 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要积极入网,运用高度 发市场。可选择粮食产销集散地、交通枢纽 现代化、自动化的计算机网络及与中心业务相配 地、经济比较发达的大中城市作为网点,确定合适 套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电子商务和粮食信息交 场地,投资组建成具有相当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 流{要以配送服务为核心,从整体上完善生产、收 省级以上粮食中心批发市场或市县级粮食现货批 购、储存、加工、包装、配送、销售等环环相扣的物 发销售市场,并在总体布局上合理规划,保持各网 流链,实行粮食流通的全程自动化管理。此外,政 点之间占有适当的空间范围和辐射能力,避免重 府还要为物流配送健全法规,加强市场监督, 复建设和相互排挤。力求尽快形成符合粮食供求 从而确保配送中心能够充分体现优质、规范、高效 平衡规律、布局合理的全国粮食批发市场网络体 以及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的特征。 系。 5、谋求与外贸企业或外资企业合作合资,推 3、用现代物流技术改组和提升粮食流通产 进粮食流通的国际化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 业,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现代物流配送 是 市场将受到国际物流集团的分割和冲击,国内粮 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粮食流通企业发展 食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又较弱,在此复杂严峻形势 的最佳选择。目前应放手着力发展两种类型:—是 下,一些有条件的粮食流通企业可以利用世贸组 从事粮食流通业的大型产供销—体化的专项多品 织协议关于对外出口享受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减让 种配送中心。一些大中型粮食批发企业、储运企 的优惠条件,积极与外贸企业密切协作,在世贸组 业、中转库都可以在发挥场地、设篪、组织网络等 织成员国和地区间开展粮食外贸业务,或与外商 优势,利用批发市场或物流中心的聚焦与辐射能 合资,借助于外资从事现代物流配送的经验、技 力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改造基础设篪,提高 术、资本及其市场份额,同时用好国内外“两种资 机械化程度,拓展和整合收购、仓储、运输、加工、 源、两大市场”,进一步延伸物流链,增强核心能 包装、配送等功能,与上下线的粮食生产、加工单 力,从而尽快建设成以粮食流通为主体,适应产业 位及零售商建立稳定的订单购销和配送业务关 化经营、连锁经营、网络营销及社会商品流通发展 系,对粮食流通实行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给予产 需要的,使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有机结合 供销一条龙服务 这一中心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大 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配送中 型批发、储运企业为龙头,带动相关配套的中小企 心。 业以契约关系或实体兼并,组建成纵向联合体或 (责任编辑:郭连强) 横向联合体。其配送方式主要是共同配送。 46经济纵横4/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