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党人的精神丰碑

中国党人的精神丰碑

来源:九壹网
Il纪念中凰觉戚奎 涸疆每 中国党人的精神丰碑 陈家超 摘要:中国党人90年的奋斗历程,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形成了不朽的精神丰碑,它主要 表现为十个方面:志存高远的执着精神,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服务人民 的奉献精神,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五湖四海的团 结精神,坚持真理的批评精神,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 关键词:中国党;中国党人;精神丰碑;精神财富 中图分类号:D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 1)07—0012—07 中国党人90年的奋斗历程,在中华民族 的历史上形成了不朽的精神丰碑,它展现出中国共 合中国国情”的政治责难,又承受着围民党反动派 的白色恐怖,中国的出路究竟何在, “红旗到 底能打多久”,中华民族的希望在哪里,成为严峻 产党人的伟大形象,显示出中国党人的时代风 采,凝聚着中国党人的高尚品格,代表着中国 党人的理想追求,这就是历史的告知。中国共 产党人的精神丰碑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遗产,应该 考验中国党人政治信念、理想追求的最大难 题 然而以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党人并 没有被吓倒、被征服,并没有放弃、失望,而是坚 切实尊重、永远铭记、大力弘扬。本文试图沿着中 国党人90年的历史足迹,从纵向的研究视角 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胜利的曙光就在前面, 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 总结概括其十个方面的不朽精神,以表纪念。 中国。新民主主义的28年。中国党人战 胜了多少艰难困苦,应对了多少腥风血雨,丢掉了 一、志存高远的执着精神 多少个人得失,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社会主义的理 想信念, “只要主义真”①是他们奋发向上最大的 精神动力、最好的精神慰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 中国党人的90年,志存高远的执着精神 始终与之伴随。正是有了这种志存高远的执着精 神,中国党人才能够面向未来、走向未来,成 为巾华民族的主心骨、全国人民的引路人。 中国党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从中 神、延安精神,虽然形成于民主时期的各个历 史阶段,但贯穿其中的魂灵是中国党人志存高 远的一种执着精神追求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阶段中.巾国党人 国的实际m发,认定了社会主义,选择了社会主 义,并把社会主义理想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 应该说这种选择是站在历史发展阶梯上的一种最优 的建设之路依然艰辛,一方面面临着建设和发展社 会主义这一新的历史任务、新的历史要求、新的历 史责任,另一方面承受着计划经济的教条影响、政 治禁铜。遭遇着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失败带来的政 治冲击、历史压力,经历着探索过程中的历史失 选择,它反映了中国党人志存高远的崇高理想 和历史追求。尽管把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是一 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但中国党人始终一步一个 脚印地往前走,从不言弃,不仅走出了社会主义的 新巾罔,而且还走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中 国模式” 误、经济挫折。社会主义究竟有没有生命力,它能 不能建设好和发展好中国。会不会是一种历史的终 结,成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挑战中国党人信 仰、信念、信心的新的历史难题 然而以、 、和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党 人在挑战中敢于应对,在挫折中永不言弃,在逆境 在新民主主义的艰难岁月里,中国党 人的之路并不平坦,既面临着“社会主义不符 12 l江汉论坛 中坚信正道,在探索中走向未来,坚信社会主义 “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②,追寻社会 对重大自然灾害,处理突发事件,维护人民利益的 各种实践中。铁人王进喜以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 “宁可少活20年,也要拼命拿下大油田”③ “林 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以当代愚公精 神,历时十年,修建了1500公里长的“人工天河” 红旗渠。县委焦裕禄为带领兰考人民改变穷困 面貌,强忍肝病的疼痛,不顾个人的安危 困难走 向前,危险冲在前,工作干在前。在应对重大自然 灾害,处理突发事件的实践中,中国党人是主 主义的发展目标,维护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体现 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创造出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都源于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皆归于志存高远的执 着精神 二、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 中国党人的90年,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 是天地作证,国人共睹。正是在英勇顽强的牺牲精 神驱动下,中国党人不仅成就了自己,而且改 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是毛泽 心骨,是顶天柱,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 影,哪里最艰苦他们就会走向哪里,哪里最困难他 们一定选择哪里,有着抗震救灾中的壮举,有着抗 洪抢险中的赞歌,有着处理突发事件中的果敢.有 着科研攻关中的无畏,有着维护人民利益中的牺 牲 东用诗的浪漫语言,对中国党人英勇顽强的牺 牲精神的揭示与赞颂。中国党人英勇顽强的牺 牲精神是出于对自己事业的执着追求。源于对中华 三、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中国党人的90年,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是熠熠生辉的宝贵财富。正是在艰苦奋斗的创业精 民族的历史责任,觉于对人民群众的无私情怀,所 以它能一路走来,历久弥新,在的道路上传 承.在建设的岁月中弘扬。 神的推动下,才有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诞生,社会 主义新中国的向前发展。 在的“雄关漫道”上,中国党人英勇 顽强的牺牲精神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尽管的岁 月已经远去.但它依然历历在目,长留人们心问, 成为可歌可泣的丰碑。1927年“八一”南昌打 响的武装反抗反动派的第一,是中国 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 中国,对于中国党人来说实属不易。在建立社 会主义新中国的历程中,是建业艰难牺牲多.在建 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程中,是创业艰难付 出多。面对艰苦的环境,艰难的条件。艰巨的任 务,艰辛的生活,中国党人以乐观的态度去对 党人以英勇顽强的牺牲精神对白色恐怖的回答,对 低潮的应对。井冈山斗争时期,面对敌人残酷 的军事围剿,长期的经济封锁,不便的自然环境, 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不怕困难,不怕艰 苦。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敢于胜利,表现出英勇 顽强的乐观主义情怀,使井冈山成为的精 神符号,中流砥柱的象征。长征途中,面对敌人前 堵后追的战争险象,军事失利的重大损失,雪山草 地的饥寒交迫。红军依然斗志不减,昂扬向前,成 为中国党人不怕苦、不怕难、不怕死的历史标 志 在土地的艰难日子里,在抗日战争的烽火 中。在战争的硝烟下,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待,以高昂的热情去回应,以积极的姿态去参与, 以拼搏的品格去践行,从而形成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风范.成就了艰苦创业的丰硕成果。 在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业途中,井冈山革 命根据地的创建,面临的困难可谓是“万千重”, 有时甚至到了“极度”,然而红军没有退缩,缺少 药品就上山挖草药,缺少食盐就自行熬制硝盐,缺 少衣被就自办被服厂,缺少粮食就下山去购买, “朱德的扁担”就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党人 艰苦创业的历史缩影。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红军是 苦相伴,难跟随,险频繁 但红军有苦不怕苦,遭 难不怕难,遇险不怕险,最终走向了创业的新起 中国党人为了正义,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 了人民。出生人死,血洒疆场,排除万难,去争取 点。陈毅写于1936年夏的《赣南游击词》对南方 三年游击战争期间的困苦与奋斗作了真实感人的描 胜利,谱写了英勇赞歌,高扬着顽强风采,体现出 牺牲精神。 绘, “夏吃杨梅冬剥笋”, “野菜和水煮”, “野营 已自无篷帐,大树遮身待晓明”,然而“斗争好儿 郎”, “前进心不灰”。 “强中强”。④延安时期, 201 1.7 l 13 在建设的激情岁月中,中国党人英勇顽强 的牺牲精神主要体现在经济建设第一线,体现在应 南于日军军事上的“疯狂扫荡”,经济上的不断封 锁.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状况以及军民的生产生 活出现了严重的困难。为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中同党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周恩来等领导人都身体力行,带头种粮种菜、纺线 织布. 五九旅硬是把荆棘满山的南泥湾变成了五 谷丰登的“陕北好江南”。 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创业途中,面对多年 战争造成的满目创伤,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状 况,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重大自然灾害的严重 破坏.中国党人深知振兴中华的责任重大,改 善民生的任务艰Fj=,惟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 能不辱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所以在中 国党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艰苦 奋斗的作风”@,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强调 全党“应该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胡 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要求全党“牢记两 个务必”,从而使中国党人艰苦奋斗的创业精 神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 山西大寨在党支部陈永贵的带领下,不怕山穷 水恶,不怨土地贫瘠,改山不怕苦,造地不畏难. 使穷L【I恶水得到了治理,让贫瘠的土地获得了丰 收。大庆铁人王进喜为y-日打出石油,坚持有条件 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在“两弹一星” 的研制过程中,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的科技 工作者,不顾个人得失,不顾个人安危,置身深山 戈壁,克服工作艰苦,利用简陋条件.挑战生命极 限,志攀科学高峰,创造了中国国防尖端事业的奇 迹 四、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 中国党人的9O年,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 一直是一条主线。正是有了它,中国党人才能 够赢得人民群众的尊重与认同,并在人民群众的拥 护和支持下发展 “为人民服务”是用简洁经典的语言, 对中国党人的宗旨、执政理念的深情表 达,它既反映了中罔党人的价值追求、精神风 范,也揭示了中国党人的实践特征、行动方 向。正是在为人民服务旗帜的指引下,在为人民服 务精神的激励下,为人民服务已经成为无数中国共 产党人的行为准则、自觉行动。 为什么?中国党人的实践回答是为人 14 I江汉论坛 民 在中国党人的队伍中,尤其是在领导层 里,有些还是富人名流,他们为何要义无反顾地走 上之路,甘冒风险地投入洪流,当然不是 为了个人。更不是为了自己的小家,而是心系人 民.为了大家.为了人民的,为了人民的利 益.为了人民的幸福。李大钊作为北京大学经济学 教授、图书馆主任,为了“庶民的胜利”,不惜献 出了自己年仅38岁的生命。邓中夏作为中国工人 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始终站在为工人阶级谋利益的 最前线.为工人阶级的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 狱中遗言中写道, “一个人能为了最多数中同民众 的利益,为了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 生,比泰山还重。”⑦延安期间, “_二老”(朱老 总——朱德、董老——董必武、谢老——谢觉哉) 在朱德60寿诞上作诗论官的趣谈,足见中围 党人服务人民的公仆风范。董老诗日: “将军 老据鞍,豺狼当道敢偷安。要作主人不作客,甘为 民仆耻为官 ”谢老和诗日: “一夫不获我何安. 髀肉消余尚据鞍。尽人传说非凡将,一见才知不似 官。”朱老总答诗日: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 区老少安。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 执政为什么?中同党人的回答是“立党为 公,执政为民”。在60多年的执政舞台上, “权为 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已经成为中国 党人的座右铭、落脚点。他们把人民的愿望作 为自己的目的,把人民的诉求作为自己的选择,把 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任务,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自觉做人民的公仆。雷锋的工作岗位平凡,做的事 情平凡,但他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平凡,恪守“人 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 焦裕禄在领导工作岗位上,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 唯独没有他自己”,治理自然灾害他总是身处一线, 解决群众r木1难他不顾个人病痛,以兰考人民的发展 为重,以兰考人民的生活为重。孑L繁森在领导岗位 上,始终践行“一个党员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 民”,照顾藏族孤儿,帮助藏族贫 群众.用心口 温暖藏族大妈冰冷的双脚,寻求阿里地区的发展优 势,他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把自己 融入了藏族地区的群众之中 五、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中国党人的90年,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自始至终都贯穿其问,从未泯灭过。正是有了它, 中国党人才找到了的正道,经济建设的规 律,社会发展的方式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 度。在经济方面,基于中华民族的经济基础、经济 建设规律、经济发展路径的客观现实,中国党 人一方面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 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另~方面突破了计划经济 的桎梏与弊病,在探索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 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 求是作出了全新的解读.赋予了科学的含义.1943 年为党校题写了“实事求是”的校训. 此后实事求是就成为中国党人探索未知世界的 不变精神符号,把握客观规律的有效思想武器 新民主主义的28年,中国党人一直 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在中国的道路上探索 以毛 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党人,通过对“中国社会各 方式上寻找新的出路,建立并完善了具有中国特色 的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六、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阶级的分析”,从理论上和实践巾回答了谁是我们 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中国的领导力 量这个“的首要问题”。大失败以后,面 埘敌强我弱的残酷现实,提出了杆子里面 出政权的正确论断,主张中国应该以武装的革 命反对武装的反,到农村去建立根据地, 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虽然十年的土地之路 历经挫折艰辛,烽火只是星星点点,但它打破 了围剿,走 了闲境,播下了希望,开辟了未来。 延安时期.以为代表的中国党人,从中 国的具体实际出发,更加注重把握中国的 现状,更加注重研究中国的历史,更加注重马 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实践中的应用,把实事求 是的探索精神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延安 整风运动提出的“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 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 整风任务.其实质是清除影响实事求是的思想障 碍,消除干扰实事求是的不良作风,使中国党 人的风貌、精神状态与承担的任务相适 应,同历史赋予的使命相一致,在探索中国的 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快。 社会主义建设的62年,中国党人依然以 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去追寻建设的路径,发展的方 式 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这一新 的历史课题,以、、和 为代表的几代中国党人的回答和选择是:注重 “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自觉“摸 着石头过河”,大胆“思想”,敢于打破迷信, 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标准”,在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创造新的, 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在政治方面,从中华民族的 政治文化、政治进程、政治认同、政治效果出发, 中国党人没有照搬西方的所谓“普世”政治模 式,而是在实践中探索出了符合中国政治实际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中国党人的90年,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有了它,中国党人才能 走在时代的前列,与发展变化的时代保持同步,创 造出新的时代辉煌。 人类社会的发展永无止境,作为社会历史发展 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当然不会中途终结。停留在某一 阶段的历史时空中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 取的,需要伴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奔向未来。实践 表明: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必然失去其生命力.僵 化停滞的社会主义最终会走向失败。因此要用发展 的历史视角去认知社会主义,站在时代的潮流面前 去思考社会主义.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不断改革 的历史过程,不断创新的历史接力,不断完善的历 史命题,通过改革给社会主义带来希望,通过创新 给社会主义带来出路。通过完善给社会主义带来进 步。这是以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党人在 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在中国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以为 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党人通过总结反思近30年 社会主义进程中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教训,掀开了改 革开放的历史序幕,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 作出了关乎社会主义前途、当代中华民族命运的重 大抉择,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党人开创 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面 对对改革开放的不同意见、争议、非议,果 敢地指出: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⑩判断改革 的是非对错.得失成败, “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 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 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 水平 ”⑩正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使中国党 人在思想上摒弃了“两个凡是”的束缚,在实践中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建了包括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 201 1_7 l 15 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政治上彻 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确立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突破了“姓社姓资” 的制度偏见,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 标,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经济上打破了 长期形成的计划经济,转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增长 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复兴之 路;在执政上摆脱“一元化”的影响,改革党 政职能不分的历史弊端,探索出了具有中国政党制 度特色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方式, “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 使党的领导作用和执政成效得到了增强。 七 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 中同党人的90年,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 一直贯穿始终。正是有了它,中国党人才能在 和建设的道路上引领时代潮流,不断提高、不 断进步、不断发展。 十需要学习,搞建设也需要学习。学习作 为千好、搞好建设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革 命和建设的兴衰成败。正是从学习的必要性考虑, 从学习的重要性出发,中国党人在和建设 的实践巾一直注重学习,因而学习在全党蔚然成 风,学习型个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成为中 国党人学习氛围的生动写照、学习精神的时代 体现。 之路就是中囝党人的学习之路。为了 寻找真理,探索道路。中国党人一登 上中围的历史舞台,就主动以小学生的身份向 西方国家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革 命的经验。周恩来、XgIl,平等就是以勤工俭学的方 式去西方国家学习的。大时期,为了适应 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中国党人通过工人夜校、 农动讲习所、党校等学习场所 培训骨 十,培养党员干部。1933年在江西瑞金根 据地,为了抓紧培养需要的各种紧缺人才,先 后创办了党校、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延安 时期,中同党人以党校、抗日军政大学等 学校为学习基地.以党员干部为学习主体,开展学 习竞赛活动,掀起了努力学习的热潮。代表 领导集体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等报告中就学 习目的、学习任务、学习制度、学习方法提出了明 确的要求。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精神使中国共 16 1江汉论坛 产党人的自身素质不断增强,能力不断提升, 延安成为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 建设之路就是中国党人的学习之路。社会 主义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党人重新学习的开 始,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变为一个现代化强国, 学习的任务是艰巨的、长期的,需要与时俱进,同 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相适应、相一 致 在新中国建设初期,根据党的工作中心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实际,要求全党大兴学习之 风.通过重新学习来适应新情况,接受新事物,研 究新问题.提出新办法。改革开放以来,围绕经济 建设这个中心,现代化建设这个要求,以为 代表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明确提出全党必须重新 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强调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 岗位上,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没有 的要学.有的要继续学”⑩。根据世界新的科技革 命浪潮的推进,新知识经济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 趋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以为代表 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要求全党“学习学习再学 习”,政治局率先建立集体学习制度,它至今 已经成为全党各级的一种学习惯例、一种学习 常态。以为代表的新一屑领导集体在党 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 学习型政党的任务,把中国党人学习新思想、 掌握新知识、运用新经验、解决新问题推向了一个 新的阶段。 八、五湖四海的团结精神 中国党人的90年,五湖四海的团结精神 就像坚固的长城,屹立不倒。正是有了它.中国共 产党人才能成为一支步调一致、团结统一的不可战 胜的伟大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它就会强大无比.所向披 靡,无往不胜,失去了它就会一盘散沙.四分五 裂,力量全无。正是基于团结在党的事业中的重要 作用,中国党人在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注 意维护党的团结,增强党的团结,珍惜党的『才1结, 使五湖四海的团结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经久愈烈, 像铁一样硬,像钢一样强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这是对中国共 产党人这支队伍组成状况的客观描述。为了使 五湖四海的同志们没有山头,没有远近,亲如一 家,和谐相处,步调一致,团结统一,在井冈山斗 争时期,就十分注意纠正影响党内团结与统 一的各种错误思想,着力培育五湖四海的团结合作 领导集体都认为坚持真理的批评精神是中国共 产党人取得胜利,获取建设成功的优良传统、 重要法宝。 精神。长征途中,红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能以 党的事业为重,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不辱使命。 1941年7月《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要 求全党党员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在统一意志、统 一在新民主主义途中,中国党人坚持真 理的批评精神一直在闪烁。1927年3月通过 32天的实地考察撰写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 就是对党内外责难农动进行的反批评,以纠正 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对待农民问题的错误 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 “使全党能够团结得像 个人一样”⑩。延安整风期间,在《整顿 一党的作风》的报告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个 人主义、宗派主义倾向的表现形式、危害性、产生 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强调本地干部和 态度。井冈山斗争时期,为纠正党内存在的各种非 无产阶级思想,坚强队伍,为中国工农 外来干部之间、干部和地方干部之间、新干部 和老干部之间以及干部之间、地方干部之间、 部门干部之间必须顾全大局,加强彼此之间的团 结。延安整风运动以后,五湖四海的团结合作精神 在全党得到了新的提升,空前增强。 社会主义新中国建立以后,鉴于地位的变化, 环境的变化,为了使全党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 结,针对容易滋长的个人主义、地方主义、山头主 义、本位主义等现象.1954年专门作出了 《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在全党开展增强党的 团结的教育,把维护和巩固党的团结作为指导自己 言论和行动的标准。为尽快解决“”对党的团 结造成的破坏,于1978年12月在 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思想,实事求是,团 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重申了团结的重要性。 1992年l0月在十四届一中全会上 要求维护和加强党的团结,坚决同“团团”、“摊 摊”、“圈子”、“内耗”决裂.自觉做到“讲团 结,讲统一,讲顾全大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 次代表大会,都能基于党的团结方面面临的新情 况、新问题,相应地提出增强党的团结和谐的新要 求、新措施、新办法,因而使五湖四海的团结精神 进一步巩固和发扬光大。 九、坚持真理的批评精神 中国党人的90年,坚持真理的批评精神 是其立于世界的重要标志。正是有了它,中国 党人才能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明辨是非,追寻目 标.走在希望的田野,奔向成功的未来。 批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相互之间的批评,一 种是自我批评。批评的目的是纠正错误,解决问 题。使和建设的方向不发生偏离,始终在正确 的方向上前行,使和建设的道路少一点曲折, 保证在成功的道路上发展。所以以来的历届 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写的决议的第一部分. 就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正确地进行批 评与自我批评。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以为代 表的中国党人在坚持真理的批评精神方面又迈 出了新的脚步,提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 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并明确批出,纠正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是“惩前 毖后”, “治病救人”。在《为人民服务》的讲演 中,进一步解读了中国党人坚持真理的 批评精神的真谛,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 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 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 的办。”@至此坚持真理的批评精神成为中国党 人不可磨灭的标志与风范。 在社会主义和建设当中,中国党坚持 真理的批评精神虽有短暂的失常,但总体情况还是 应该充分肯定的。1950年5月,中国党人开展 了建国后的第一次整风运动,要求全党在整风运动 中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切实解决官僚主义、 命令主义的恶劣作风。1957年4月,中国党人 开展了新的整风运动,其出发点是反对官僚主义、 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整风运动采取“开门”形 式.既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也欢迎党 外人士对党和的工作提出批评。1962年初召开 的扩大的工作会议,坚持真理的批评精神在中 国党人身上体现得更加充分,会议期间大家都 有机会畅所欲言,以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总结工 作中的得失成败,提出建议,纠正失误,改正缺 点,完善不足。1975年主持工作时进行的 各项整顿,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积极拨乱反正,推 进改革开放,就是一个中国党人坚持真理的批 评精神的具体诠释。十五大以来,先后在县处 级以上领导干部中进行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 气”的三讲教育活动,在全党进行的保持党员 201 1_7 1 17 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等,都贯穿着中国党人坚持真理的不懈追求, 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风范。 十、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 中国党人的90年,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 是其主动追寻的价值体现。正是有了它,中国 党人才能“m污泥而不染”,最终赢得社会的尊重、 人民的好评。 清正廉洁是考验一个政党先进落后的主导标 识,是衡量一个政党优劣好坏的重要环节。当代政 党政治的实践告诉我们。清正廉洁对于一个政党来 说至关重要,关系到其生死存亡.解决得好就会走 向希望的明天,解决得不好就会走向历史的终结。 所以中同党人在登上历史舞台的政治实践中, 尤其是成为执政党以后.为避免“历史周期律”的 重演,一直在建立健全预防的制度体系,建设 清正廉洁、善于自律的精神长城,因而清正廉洁的 自律精神在中国党人当中能够成为一种主导、 一种主流 在时期,中国党人特别重视培育清正 廉洁的自律精神。井冈山斗争时期,就在三 大纪律注意中规定: “不拿工人农民的一点东 两”, “打土豪要归公”, “买卖公平”, “借东西 要还”, “损坏东西要赔”,这是中国党人清正 廉洁的起点,自律精神的开始。1932年,苏维 埃针对贪污浪费行为颁布了《惩治贪污浪费办 法》,表明了中国党人建政初期克服现象 的态度,决不容忍的风范。延安时期.中国共 产党人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在不断加强 1938年陕 甘宁边区颁布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草案)》,尤 其是延安整』xL运动中以党人的历史使命、为人 民服务的历史责任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教育,使中国党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道德 得到了升华,修养得到了提高,清正廉洁已经是每 一个党人的自觉共识、行为准则。当时的延 安,成为公认的民主圣地、廉洁模范. 在执政期间,中国党人更加注重树立和弘 扬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建国初期,中国党人 为预防变质现象的发生,先后开展了几次整风 运动,以警醒并促使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战争年 代艰苦奋斗的作风,谦虚谨慎的作风,戒骄戒躁的 作风。为了教育和挽救更多的党员干部,痛 18 1江汉论坛 下决心,对居功自傲、贪污腐化的山、张子善 处以极刑,从而有效地遏制住了现象的发生, 使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在全党悄然兴起。改革开放 以来,历届领导集体都注重廉政教育、廉政制 度、廉政文化、廉政活动等廉政形式、廉政载体, 在广大党员干部中间培育出了清正廉洁的自律意 识,营造出了清正廉洁的自律氛围,树立起了清正 廉洁的自律风尚.形成起了清正廉洁的自律精神。 反正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清正廉洁的党、清 正廉洁的、清正廉洁的党员干部正在向我们走 来.对此我们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中国党人的精神丰碑.其历史价值是过 去、现在和未来的统一,它既是中国党人自身 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所以 在新历史条件下,我们一定要维护中国党人的 精神丰碑,传承中国党人的精神丰碑,弘扬中 国党人的精神丰碑,这样才会有一种强大的精 神力量作支撑,使我们更好地走向未来。 注释: ①夏明翰: 《就义诗》, 《中国党人精神读本》, 红旗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 ②⑥⑩⑩《文选》第3卷,人民HI版社1993 年版,第382—383、290、372、372页。 ③周大f■等: 《共和同之星》,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版,第18页。 ④《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m版社1977年版.第 13—16页。 ⑤《选集》第4卷,人民 版社1991年版, 第1439页 ⑦邓中夏: 《狱中遗言》, 《中同党人精神读 本》,红旗 版社2001年版,第43页。 ⑧高玲曾主编《党建知识荟萃》,武汉出版社1991 年版,第318页。 ⑨陈广生、崔家骏:《雷锋的故事》,文艺 版社1973年版,第101页。 ⑥《文选》第2卷,人民 版社1993年版. 第262页。 @《文件选编》,党校 版社1992 年版,第1贞。 @《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004页。 作者简介:陈家超,男,1953年生,湖北广水 人,湖北党校教授,湖北武汉,430022 (责任编辑刘龙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