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 企业财务报表舞弊成因分析 郭倩 (河南大学商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摘要:当前国内资本市场中有关财务报表的作弊现象越来越多,引起很大的社会轰动。本文根据我国企业的现 有状况,对财务报表作弊形成的机理,结合管理学、会计学、心理学、法学及经济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并通过逻辑 推理的方法,首次提出财务报表作弊是由于舞弊的环境、需要以及抉择这三大因素导致的。 关键词:财务报表舞弊;舞弊因子;行为分析;舞弊手段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l57(2017)l0—0084—02 最近几年,无论是财会界政界还是整个经济界,都从不 同角度对财务报表作弊案件的与惩治方法进行了系统 分析,财务报表舞弊已发展为当前要迫切解决的难题。理论 分析架构不同引发财务报表作弊行为的影响因素就不同,而 对应的治理方式也会有差别。基于此,本文通过对舞弊行为 的相关概念的分析,以此为基础对财务报表作弊现象成因进 行了分析。 一报表,对使用者(无论内部使用者还是外部使用者)造成误 导,甚至使之做出错误的决策。 3.财务报表舞弊与盈余管理的比较 盈余管理指的是通过会计准则划定选取空间,不断完善 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方法,并实现建立完善的企业形象 的会计行为。监管部门在实施举措上也会因二者本质差异 而有所区别,对于盈余管理采取引导的方式,而对于财务报 、财务报表舞弊概述 表舞弊则依法进行惩处。首先,从两者主体来看,看起来似 1.财务报表舞弊的概念 在2003年发表的《审计准则公告第82号》中是这样界 定财务报表作弊:为隐瞒使用财务报表的人而对财务报表中 显示的数字或者余额有意虚报或者直接忽略。由该定义分 乎是一样的,但是财务报表舞弊的直接行为人是企业的财务 丁作人员,而主导者和决定者则是企业管理者,盈余管理的 主体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其次,在目标要求上,盈余管理是 通过对企业收益的管理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财务报表 析可知,财务报表舞弊的直接行为人是企业财务人员,数据 的收集和整理都是由财务人员直接完成,但是起主导作用和 决定性作用的是企业管理者,所以舞弊的主体是企业管理 舞弊的目标则是通过虚假的手段满足管理者的各种“需求”, 对此在下文详述。基于以上两点的区别,我们可以推想而 知,在影响程度、具体方法、法律接受程度以及结果上,都会 有所不同。 者。而客体就是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以财务报表形式 和其他附注资料为载体,发布m来的财务信息。 二、财务表报舞弊的原因分析 1.舞弊的需求 在行为科学中,行为出现通常要需要有两个要素,一是 发生的潜在性,二是主观上存在动机。动机形成的基础是某 个行为主体的特殊需求,是为满足这种特定需求的心理表 现。动机的出现是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因此,公司实施财 2.财务报表舞弊与财务报表差错的比较 所谓财务报表差错,就是指在编写财务报表过程中非故 意虚报或漏报财务的现象存在。无论是财务报表舞弊还是 差错,都与会计准则、目标不相适应,同时也很难使会计职责 获得充分发挥,在形式上与财务报表作弊及差错相似,不过 本质上有很大差别。二者的主要差别是:成因及动机不同, 舞弊是人的主观行为,而差错是会计人员无意中的人为操作 务报表作弊行为主要在于其有对财务报表作弊的需求,也就 是“舞弊需求”。财务报表舞弊需求基本上是基于经济及政 治利益的驱使。 失误;方式方法不同,财务舞弊有固定的方向和操作手段,而 差错是无意中的小失误,无目的性,没有固定的操作手段;表 现形态不同,财务报表差错是局部的,呈点状分布的,非故意 的,意外所为,财务报表舞弊往往是系统的,呈体系的连贯作 企业有关财务报表舞弊的需求存在于各个方面,需求不 同要求的虚假财务报表内容及程度也是有差异的。总的来 说,企业对财务报表舞弊的需求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利益相关。通常情况下,对财务报表有需要的人都 为,系故意形成的;结果不同,舞弊的结果是造成虚假的财务 84全国流通经济 会计审计 是现实中的经理人,他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相关利益并 维持既得利益。 谓不确定成本,就是指由于舞弊造成的额外增加的成本。 就当前的发展状况来说,国内目前缺乏完善的监管机 制、监管方式落后,一般来说,企业会计数据的造假基本上是 很难被发现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国内上市企业中由于财 务作弊而被监督管理机构惩处的企业数量在所有企业数量 中占比不到1 。 (2)长久性。公司有关财务报表舞弊的需要始终会对财 务会计数据形成重要影响,有关财务报表舞弊的需要也始终 在整个真实的会计数据中。 (3)流动性。财务数据的使用者往往会体现出不同的财 务信息舞弊需求度,即使是同一财务信息需求者,在不同的 时期和场合对虚假财务信息的需求程度也是不同的。 财务报表舞弊也是由于政治因素驱动的。所谓政治利 益,就是由于作弊带来的明显绩效并获取管理者信任直到职 三、结束语 笔者将不同的主流经济学说当作理论研究手段,综合了 行为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深入探索了虚假财务 报表现象发生的深层原因,行为人心理动机为虚报现象出现 位提升,比方说声誉及权势的稳定扩展等。财务报表作弊的 政治起因在国有上市企业中较为显著。国有股份的上市企 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通常是由机关指派相关人员担任的, 而且国有股份上市企业的发展目标与目标紧密相联。 为保障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并维护当地的形象,就应当建立 相当一部分支柱行业,所以也就无视这些企业的舞弊行为。 2.舞弊的环境 勒温是世界闻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主张个人行为与其 所处的环境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由于二者间会产生 “紧张”或“不平衡”的状态,便形成个人需求。环境的作用力 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个人行为。因此,舞弊环境是否合适 也会影响舞弊行为,通常情况下舞弊环境包含:会计数据的 不对称、企业治理架构失效、内部控制的不完善、合约不完 全、虚拟的审计性能及低效的监管等。 3.舞弊的决策 犯罪经济学主张个人在犯罪时会对犯罪带来的利益及 因犯罪遭受的处罚进行权衡,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就会加大 犯罪的可能性。而实际生活中,企业和经营者等相关人不只 是享受企业财务报表舞弊所带来的益处,更要承担舞弊被识 破时的成本。所以根据权衡理论,通过会计主体对财务舞弊 预期成本付出和收益进行权衡,进而决定是否作弊。 (1)财务舞弊收益的界定。财务舞弊的收益主要来源于 两方面: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经济利益指以任何方式或时 间增加的股权激励、薪酬福利、短期利益、招揽客户以及潜在 的期权等因作弊行为可能得到经济利益总和。政治利益是 指因财务报表舞弊而得到权力的扩大或巩固、暂时的声誉等 利益。财务舞弊行为是由于财务舞弊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 益以及对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渴望和向往从而获得满足 感和成就感的心理所驱使的。 (2)财务舞弊成本的界定。财务舞弊成本是指由作弊所能 发生的所有确定或不确定成本。因作弊行为所必须消耗的 成本称为确定成本,主要包括审计、资产评估、会计、律师等 相关人员的额外报酬,无论作弊是否被发现都是存在的。所 的前提,而不健康的财务现状则为虚报行为的出现提供了平 台,利润与违法成本的比较以及有限理性的意识偏颇综合导 致了虚报现象的出现。文中立足于我国公司发展现状,并结 合相关学科理论观点,提出了财务报表舞弊现象的三个要 素:舞弊需要、舞弊环境以及舞弊抉择,从而得出结论:财务 状况不佳的企业容易发生虚报财务报表现象,提高流通股比 例能够降低财务表舞弊行为的机会;企业治理结构越完善, 内部控制越完善,财务报表舞弊行为出现的概率越低。 参考文献: [1]陈明峰.中国上市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财务报表舞弊 的博弈模型分析I-D].云南大学,2013. [2]刘斌.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手段及识别研究f-D].财政部 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 [3]万东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识别及治理策略研究I-D]. 江苏科技大学,2012. [4]王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ED].山东 财经大学,2012. [5]龙凤.企业财务舞弊特征与审计方法研究ED].西南财 经大学,2O12. [6]尹雪婷.内部控制有效性对财务报表舞弊影响的实证 研究ED].吉林大学,2013. [7]李晓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识别研究ED].山东大 学,2o13. [8]翟丽芳.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及其审计对策研究 ED].山西财经大学,2o12. [9]李文辉.基于伦理视角的会计人员财务舞弊“成本一收 益”分析[J].财政监督,2011,(11):15~21. -110]任海松.盈余管理与舞弊的关系EJ].辽宁经济,2007, (06). 作者简介: 郭倩,河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全国流通经济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