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训练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训练

来源:九壹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训练

作者:杨文泉

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8期

摘 要: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的人物所感染,同时这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文;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训练,不仅可以减缓作文的坡度,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练笔训练呢? 一、变换角度,抓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织,重新表达,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古诗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种方法来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三年级教材选编的古诗大多都是浅显易懂的,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把自己当做诗人,将这些古诗改写成自述式的现代文。

我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诗人张继当时内心的孤独、寂寞、忧愁,我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导语:在秋风萧瑟的夜晚,诗人张继只身坐船来到江南,将船停泊在枫桥边,漫天霜华,寒气袭人,他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听着乌鸦凄惨的叫声和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肯定是愁绪万千、难以入眠,相信此时此刻的张继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能帮他把内心的话说出来吗?这样,让学生通过角色体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有学生写道:“寂静的夜晚好凉啊!此时,我的老母亲在干什么呢?她的身体好点了吗?我现在不能照顾她,真是感到愧疚。我的孩子他晚上盖好被子了吗?是不是梦里还在叫爸爸呢?我多么想现在就回到他们的身边,一家老小在一起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天伦之乐,我真的好想念他们啊!”这是学生不经意的真情流露,她已经完全走进文本,与诗人的心紧紧交融在一起了。 二、空白之处,抓扩写

作者常常会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在课文中,有些地方写得很含蓄,或很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充分抓住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明朗,通过填补这些“空白”,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在教《卧薪尝胆》一课时,当讲到“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受尽了屈辱”,学生此时已经能感受到勾践夫妇饱受屈辱,倍受艰辛,历经磨难,但是“屈辱”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屈辱”,让勾践这一人物形象在他们的脑海中丰富、饱满起来,我饱含深情地说:“同学们,身为越国国君的勾践身不由己,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沦为了吴王的奴仆,给吴王养马驾车,舂米推磨,受尽了屈辱,仅仅就这些吗?想象一下: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勾践在中秋月圆的夜晚,勾践 。吴王面对给他作牛作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勾践,又会怎样去羞辱他呢?”学生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急切地拿起笔,想一吐为快。

学生之所以能写得这么激情飞扬,我想是我紧紧抓住了“屈辱”这个高度概括、抽象却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练笔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学生入情入境,自然会被文中的人物所感染,同时这也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

三、示例模仿,抓仿写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始阶段,学生从二年级的写话训练一下子过渡到三年级段篇训练,难免有些不适应,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对于这样的心理障碍,抓示例模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由于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段,在三年级的练笔训练中,可以以仿段为主。

自然段的段式结构有好几种,但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接触最多的还是总分段式,学生对这种结构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所以在练笔前要先将这种结构方式向学生进行分析讲述。我在教学《“东方之珠”》一课时,当讲到第五自然段“一到夜晚,整个就成了灯的海洋……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时,我先问学生:“你从哪里看出夜晚的是‘灯的海洋’?”学生说道:从“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和“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中可以看出。然后我告诉他们:这一自然段以“一到夜晚,整个就成了灯的海洋”一句为总起句,后面都是写的灯的海洋的具体场景,这种结构段式就叫总分段式。 四、奇思妙想,抓续写

有些文章的结尾写得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给学生留有巨大的猜想空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猜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在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当讲到最后“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他们吸足了营养,又向上挺了挺身子,”学生已经能感受到经过喷雾器大夫的帮助,此时的小稻秧肯定是十分健康、快乐的,再也不是先前那些脸色蜡黄,奄奄一息、危在旦夕的小稻秧了,它们已经脱险了。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微笑,他们为小稻秧的脱险而感到高兴,可是故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到这儿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还会发生更有趣的故事,于是我因势利导:“小稻秧遭遇杂草的危害,经喷雾器大夫的帮助脱险后,又遭遇了害虫的侵袭,小稻秧的命运又将如何呢?他能再一次脱险吗?请你将这个故事继续编下去,看谁编得更有趣、更生动。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吗?”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纷纷拿出纸和笔,饶有兴致地写起来。其中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正当小稻秧高兴得手舞足蹈的时候,一群群蝗虫像乌云似的快速地向小稻秧飞来,小稻秧大声喊道:‘可恶的蝗虫!你给我快离开!’可蝗虫们根本不把小稻秧放在眼里,仍然大口大口地啃着小稻秧。小稻秧拼命地挣扎、抗争,蝗虫就死死地缠住小稻秧不放。在这生死关头,喷雾器大夫又出现了,他不停地喷着‘毛毛雨’,蝗虫们开始觉得胸闷,呼吸困难,不一会儿就全部掉到水田里,一动也不动了,此时,小稻秧又挺直了身子,恢复了往日的生气。”学生展开大胆想象,让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把小稻秧、蝗虫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淋漓尽致,这与他们对课文透彻的理解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分不开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