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拼音,写汉字。(每空0.5分,共4分)
zhēng ( )嵘岁月 ( )狞 ( )笼 ( )兵 zhào ( )集 预( ) 笼( ) ( )事 二、按要求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语。(每空1分,共7分) 1、整天呆在这儿
是没有收获的。 (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 (与“手”的词有关的成语)
2、蒙汉情深何忍别,我们真是
3、为了( )纯净的镭,居里夫妇终日对成吨的工业废渣进行( ),艰苦的环境和简陋的环境( )出他们顽强的意志。 (用“炼”字组成的词语填空,不能重复。) 4、我们都明白自信是通往成功的必需的精神状态,( )要拥有一份真正的自信并非易事,( )我们都明白它比自负或还未奋斗就已灰心自卑来得更困难。(填关联词) 三、按要求写句子。(共9分)
1、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2分)
2、你看,所有人都喜欢看这部动画片,不是吗?(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3、六年级进行队会。这次队会是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这次的队会是上周在礼堂进行的。
(把三句话连一句语意连贯的句子,意思不能遗漏,2分)
4、按例句的写法特点,仿写句子。(3分)
夏天,一池荷花,竞相展示着自己的姿态;秋天,
;冬天, 。
四、积累与运用:按要求把答案写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8分) 1、《文心雕龙》中的“操千曲而后晓声,
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性。
2、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写节日的名句,如王安石的“
,
。”
。”与陆游的《冬夜读
。”都强调了读书实践的重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写春节的;皮日休的“玉颗珊珊下月轮,
是写中秋节的。
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写出了
。”
子期与伯牙的心灵相通;“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 反映了“一人”读书的心不在焉。
,
五、照样子,写出划线词语代称的含义。(每小题1分,共4分)
例:王老师,您真是桃李满天下。 ( 学生 ) 1、感谢您妙手回春,好一位杏林名家。 ( ) 2、恭喜您的高足荣登榜首! ( ) 3、他在朝中耳目众多,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能知晓。 ( ) 4、你知道吗?我们全家都成了莫言的粉丝了。 ( ) 六、根据所给的信息,写出相关的答案。(9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季节: 2、文房四宝 名称: 3、“单刀赴会”“败走麦城” 作品: 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人物:
、
、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春”指: “晖”指: 6、对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省份: 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省份: 七、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19分)
人生无乞丐
朋友从南站办事回来,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天正是中午,又下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行驶至桥头站时,上来了两名一老一小惹人注目的乘客,从近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们两人是父子,而且都是残疾人。中年的男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岁的男孩则是一只眼紧闭着,只有另一只眼能微微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他父亲,一步一步地摸索上车来,径直走到车。
当车子缓缓继续前行时,小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王小明。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这时候,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天然童音的甜美。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
没有托着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地站立着。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厢尾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怎么搞的,柳州这么多的乞丐,连车上都有?”
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的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的不紧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
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
说到这儿,朋友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
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有一天,我路过广场,一阵悠扬的琴声飘来,是一位少年在拉二胡。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过的那个卖唱的小男孩。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1、“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中的“他的意思”是指 2、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写“Y”,错的写“N”。(2分)
(1) “惹人注目”中的“惹”字是“引起”的意思。 ( ) (2) “盛情难却”与“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中的“却”字
都
是
表
示
转
折
的
意
思
。(2分)
。
( )
(3) “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中的“我”指作者。 ( ) (4) “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中的破折号起解释作
用。 ( )
3、与第七自然段“所有淡漠的目光”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是:(3分)
4、读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说说这层雾水有什么不平常的意义?(4分)
5、“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分)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八、作文。(40分) 阅读材料:
我是0,我什么也没有。我是1,我总是排在第一位。我是2,我总追赶着第一。我是3,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是4,获奖的好事总没我的份。我是5,……。 要求:
请体会材料的内容及其含义,在数字0——10中自选一个数字,构思作文,自主确定题目。字数在400字左右。(不能以诗歌形式出现。文章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013年大联盟小升初语文招生试卷(分析)
一、读拼音,写汉字。(每空0.5分,共4分)
zhēng ( )嵘岁月 ( )狞 ( )笼 ( )兵 zhào ( )集 预( ) 笼( ) ( )事 【参】峥,狰,蒸,征; 召,兆,罩,肇 【考核知识点】字音字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学生要熟记小学四至六年级重点字词,注重长期积累。本题错得最多的为“肇事”的“肇”字。
二、按要求在句子中填上合适的词语。(每空1分,共7分) 1、整天呆在这儿
是没有收获的。 (与“动物”有关的成语)
【参】守株待兔 【考核知识点】成语的运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从题中的“整天”“呆”“没有收获”可知答案为“守株待兔”,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2、蒙汉情深何忍别,我们真是 【参】手足情深 【考核知识点】成语的运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出自课文《草原》,意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深厚,和睦相处,离别之际,共同在夕阳下的草原上细谈,不忍心分别。 3、为了( )纯净的镭,居里夫妇终日对成吨的工业废渣进行( ),艰苦的环境和简陋的环境( )出他们顽强的意志。 (用“炼”字组成的词语填空,不能重复。) 【参】提炼,冶炼,磨炼 【考核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搭配的掌握。由《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内容可知放射性元素“镭”应搭配“提炼”,工业废渣搭配“冶炼”,意志搭配“磨炼”。
4、我们都明白自信是通往成功的必需的精神状态,( )要拥有一份真正的自信并非易事,( )我们都明白它比自负或还未奋斗就已灰心自卑来得更困难。(填关联词) 【参】但是,因为 【考核知识点】关联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关联词的掌握。关联词方面,平时复习时注意总结、归纳每种关系的常见关联词,做题时注意分析几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像“即使……也……”、“与其……不如”、“不是……也不是……而是”等关联词都是学生易错的。 三、按要求写句子。(共9分)
1、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2分)
。 (与“手”有关的成语)
【参】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他每天都来浇水,一旦他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考核知识点】第三人称转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第三人称转述的掌握。学生在做此类题时要注意分两步走:第一步,改标点;第二步,改人称。
2、你看,所有人都喜欢看这部动画片,不是吗?(改为双重否定句,2分)
【参】你看,没有人不喜欢看这部动画片。 【考核知识点】双重否定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改双重否定句的掌握。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常见双重否定词,比如“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非……不可”,“没有……不”等。
3、六年级进行队会。这次队会是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这次的队会是上周在礼堂进行的。
(把三句话连成一句语意连贯的句子,意思不能遗漏,2分)
【参】六年级上周在礼堂进行了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队会。 【考核知识点】长短句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长短句变化的掌握。短句变长句的方法,以一个核心句为主体,将其他的句子变为核心句的修饰成分。 4、按例句的写法特点,仿写句子。(3分)
夏天,一池荷花,竞相展示着自己的姿态;秋天,
;冬天, 。
【参】几张枫叶,相互闪耀着自己的热情;一片白雪,纷纷呈现着自己的舞姿。 【考核知识点】仿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仿句的掌握。学生做此类题要注意技巧,仿句式、仿内容、仿修辞。
四、积累与运用:按要求把答案写在横线上。(每空1分,共8分) 1、《文心雕龙》中的“操千曲而后晓声,
书示子聿》中“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性。
【参】观千剑而后识器;绝知此事要躬行 【考核知识点】名句的背诵与默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名句的背诵与默写。学生应巩固基础知识,熟记必背的小学古诗、课内“日积月累”以及课内文言文。
2、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写节日的名句,如王安石的“
,
。”
。”与陆游的《冬夜读
。”都强调了读书实践的重
总把新桃换旧符。”是写春节的;皮日休的“玉颗珊珊下月轮, 是写中秋节的。
【参】千门万户曈曈日;殿前拾得露华新
【考核知识点】名句的背诵与默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名句的背诵与默写。“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王安石的《元日》,“玉颗珊珊下月轮”出自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除此之外,学生在复习基础知识时,还要注意归类。
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
!”写出了
。”
子期与伯牙的心灵相通;“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 反映了“一人”读书的心不在焉。
,
【参】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考核知识点】文言文背诵与默写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背诵与默写。题目选自必背课文《伯牙绝弦》和《学弈》。
五、照样子,写出划线词语代称的含义。(每小题1分,共4分)
例:王老师,您真是桃李满天下。 ( 学生 ) 1、感谢您妙手回春,好一位杏林名家。 ( ) 【参】医生 【考核知识点】词语代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代称的理解与运用。这种题型较为灵活,既要求学生回归课本,也要有足够的课外知识为支撑。“杏林春满”是四年级上册的课本内容,此外,若学生有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应知道药店门外对联会出现“杏林”二字。 2、恭喜您的高足荣登榜首! ( ) 【参】别人的学生 【考核知识点】词语代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代称的理解与运用。“高足”意为“高才”,是对别人的学生的敬词。
3、他在朝中耳目众多,一有风吹草动,立刻就能知晓。 ( ) 【参】亲信(或替人刺探消息的人) 【考核知识点】词语代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代称的理解与运用。做此类题偶尔需联系语境作答,本题从语境可以推测出“耳目”是“他”在朝中安排了一些负责打探消息的自己人,因此可得出答案。 4、你知道吗?我们全家都成了莫言的粉丝了。 ( ) 【参】爱好者、追求者
【考核知识点】词语代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代称的理解与运用。“粉丝”是英语“Fans”的音译,是狂热、热爱之意,后引申为影迷、追星等意思。 六、根据所给的信息,写出相关的答案。(9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季节: 【参】冬天 【考核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运用。学习古诗词时逐字深究琢磨,是积累文学知识的有效途径。该诗句出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诗歌名句之一。以春花比喻冬雪,新奇独特。
2、文房四宝 名称: 【参】笔墨纸砚 【考核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运用。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
3、“单刀赴会”“败走麦城” 作品: 【参】《三国演义》 【考核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运用。“单刀赴会”和“败走麦城”都是关羽的故事,所以答案应为《三国演义》。学生平时要注意四大名著相关文学常识的积累。 4、“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人物: 【参】蒲松龄 【考核知识点】文学常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理解与运用。“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的评价。蒲松龄是清代著名小说家,他在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经典的鬼狐形象,猛烈地批判了现实的黑暗。
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春”指: “晖”指: 【参】孟春、仲春、季春;阳光 【考核知识点】名句理解
、
、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名句的理解。该诗句出自孟郊的《游子吟》,是诗歌名句之一。旧时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指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6、对联: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省份: 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省份: 【参】云南;海南 【考核知识点】对联理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这种题型较为灵活,要求学生对文学、历史、科学、
地理等方面知识都有所涉猎。上联中的“石林”是云南著名景点,因此答案为云南。下联中的“琼海”位于海南岛,因此答案为海南。 七、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19分)
人生无乞丐
朋友从南站办事回来,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那天正是中午,又下小雨,车厢里的乘客稀稀落落的。车子行驶至桥头站时,上来了两名一老一小惹人注目的乘客,从近似的容貌很容易看得出,他们两人是父子,而且都是残疾人。中年的男子双目失明,而那大约岁的男孩则是一只眼紧闭着,只有另一只眼能微微睁开些。小男孩牵引着他父亲,一步一步地摸索上车来,径直走到车。
当车子缓缓继续前行时,小男孩的声音也随之响起:“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好,我叫王小明。我现在唱几首歌给大家听。”
这时候,音质很一般的电子琴声响了起来,小男孩自弹自唱,孩子的歌声有天然童音的甜美。唱完了几首歌曲之后,男孩走到车厢头,正如人们所预料的那样,他开始“行乞”了,他没有托着盘子,也没有直接把手伸到你前面,只是轻轻地走到你身旁,叫一声“叔叔阿姨”什么的,然后默默地站立着。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当男孩空着小手走到车厢尾时,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怎么搞的,柳州这么多的乞丐,连车上都有?”
顿时,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他俩的身上,没想到,小男孩小小的脸上竟显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冷峻,声音不大不小的不紧不慢地说:“阿姨,我不是乞丐,我是卖唱的。”
霎时间,所有淡漠的目光都变得生动起来,不知是谁带头鼓起了掌,片刻,车厢里掌声连成一片。
说到这儿,朋友的声音变得很低沉:“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他怎么可能是乞丐呢?”
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有一天,我路过广场,一阵悠扬的琴声飘来,是一位少年在拉二胡。我一眼就看出,他就是朋友提过的那个卖唱的小男孩。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
1、“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中的“他的意思”是指 【参】他开始向大家“行乞” 【考核知识点】提取文章信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提取及理解。联系上下文可知答案就是“他开始向大家‘行乞’”。
2、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写“Y”,错的写“N”。(2分)
(1) “惹人注目”中的“惹”字是“引起”的意思。 ( ) 【参】Y 【考核知识点】字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惹人注目”用近义词法可解释为“引人注目”。
(2) “盛情难却”与“一个没有生存能力的小男孩却已经不屈地承受生命”中的“却”字
都是表示转折的意思。 ( )
【参】N
【考核知识点】一字多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掌握。“盛情难却”中的“却”是指推却、推辞。 (3) “坐在我身旁的一位中年妇女很气恼地尖声大叫起来”中的“我”指作者。 ( ) 【参】N
【考核知识点】课文理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我”指作者的朋友。
(4) “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中的破折号起解释作
用。 ( )
【参】Y
【考核知识点】破折号的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破折号作用的掌握。学生要掌握破折号常见的几种作用,如解释说明、话题转化、语意转折、延声作用等。
。(2分)
3、与第七自然段“所有淡漠的目光”意思相对应的句子是:(3分)
【参】所有人都知道他的意思,但都装出不明白的样子,或干脆把头转向另一侧…… 【考核知识点】前后照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前后照应的掌握。由全文可知本题中第七段是全文的一个转折点,此前众人是冷漠的,此后被男孩的精神所感动,那么“所有淡漠的目光”就应该出现在第七段之前,追溯到男孩伸手要钱之后群众的反应,便不难得到答案。
4、读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那一刻,我的眼睛亦漂浮一层雾水”,说说这层雾水有什么不平常的意义?(4分)
【参】①作者流下的泪水,包含着对小男孩的悲惨命运的同情;②同时也是被小男孩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地和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考核知识点】句子理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答这种题目首先要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再结合文章中心来完善答案,同时尽量多角度、全面地去思考问题,换位思考写出自己的感受。 5、“当我把微薄的人民币完全没有施舍的心态郑重地放在小男孩的手心时,我相信它同时还伴随着一个沉甸甸的信念——人生无乞丐。”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分)
【参】“我”被小男孩的不卑不亢震撼了,在“我”心中小男孩不是乞丐。“我”相信小男孩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将会用自己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和尊严。一个人即使在物质上很贫穷,但在精神上却不匮乏,那他始终算不得是乞丐,因为积极向上的人终有崛起的一天。 【考核知识点】句子理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理解句子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去分析:第一,修辞角度;第二,描写方法;第三,形容词、重叠词等,同时结合文章中心与人生道理来完善答案。这个题目可以从描写中的动作描写入手,我为什么用“放”?因为他的不卑不亢让我震撼、尊重。有不卑不亢精神的人以后会怎样?他会用自己的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和尊严。同时加上告诉我们的人生道理,这个题目的答案就很完整了。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参】一个生活艰难的小男孩在车上卖唱时,面对屈辱不屈不挠,保护了自己的尊严,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考核知识点】概括主要内容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概括主要内容的掌握。写人记事的文章概括主要内容时我们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来回答:“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八、作文。(40分) 阅读材料:
我是0,我什么也没有。我是1,我总是排在第一位。我是2,我总追赶着第一。我是3,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是4,获奖的好事总没我的份。我是5,……。 要求:
请体会材料的内容及其含义,在数字0——10中自选一个数字,构思作文,自主确定题目。字数在400字左右。(不能以诗歌形式出现。文章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略
【考核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作文。与一般“中规中矩”的话题作文不同,本题显得灵动活泼,对学生的应变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体会数字的含义,在0——10中自选一个数字写一篇作文,学生需要发挥联想,透过现象看本质——0是起点,也是,从起点开始奋斗才能收获,相互关心注重家庭的和谐才能幸福;1是一心一意地努力,是“永远坐在前排”力争第一的理想,是熬夜备战小升初之时妈妈递过来的一杯牛奶;2是两个人的友谊,是追赶着第一的前进的脚步……透过数字,去看到更辽阔更宽广的天空,体会你自己的独特的情感,比如亲情友情人间关爱等,比如奋发向上不惧挫折等,此乃“立意”。总之,同学们在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认真思考。写作注意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多练笔,把自己的文章反复修改,向着“范文级”进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