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九壹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树人培训学校秋季五年级阅读与写作班期中测试(1)

树人培训学校秋季五年级阅读与写作班期中测试(1)

来源:九壹网
树人培训学校秋季五年级阅读与写作班期中测试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橱窗(chú chū) 怜悯 (mǐn mǐng) 蒙骗(mēng méng) 不禁(jīn jìn) 二、默写古诗句。(每空2分,共8分)

1. 飞来山上千寻塔,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唯有蜻蜓蛱蝶飞。 3. 少年易老学难成,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 三、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王维是唐朝诗人,与他齐名的另一位大诗人是___________。宋代大文豪_______对王维的评价是“诗中有画,_____________。”

2. “山路元无雨”一句中“元”的意思____________。 3. “弹琴复长啸”一句中“复”的意思____________。 4. “小李杜”指的是______和_______。

5. “各领风骚数百年”中“风”和“骚”各指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 书读百遍,___________。 四、古诗赏析。(12分)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陶渊明是_______(朝代)山水田园诗人。这首诗写作者退隐后__________的心情。(2分)

2. 最能体现诗人悠闲自得的经典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解释下列词语。(4分)

①尔:__________②悠然:___________ ③日夕:_________④相与:___________ 4.对《饮酒》赏析有误的一是(2分)( )

A、这首诗赋予菊以特殊的意蕴,以“采菊”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B、“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C、“此中有真意”中的“真”即是人的自然本性。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理浑然一体。

5.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方奋翼悲鸣,欲饮清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曲其颈,欲攫而食之也,而不知黄雀在其后欲啄而食之也。黄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挟弹丸在其下也,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此皆贪前之利,而不顾后害者也。 注释:掘株:被挖掘出来之后放倒在一旁的树。

1. 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词语中“其”指代什么。(4分)

①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②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 ③而不知黄雀在其后( )④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 3. 翻译句子。(2分)

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14分+12分=26分)

(一)停顿十秒

一位技艺高超的走钢丝的演员准备给观众带来一场没有保险带保护的表演,而且钢丝的高度提高到十六米。

海报贴出后,立即引来了大批观众。他们都想知道这位演员如何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从容自若地在细细的钢丝上完成一系列的高难度动作。

这样的表演,他早就胸有成竹,有十二分的把握走好。

演出那天,观众黑压压坐满了整个表演现场。他一出场,就引来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他慢慢爬上了云梯,助手在钢丝尽头的吊篮中把平衡木交给他。他站在十六米的高空中,微笑着对观众挥挥手。观众再次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他开始走向钢丝,钢丝微微抖着,但他的身份像一块磁石一样粘在钢丝上,一米、二米……抬脚、转身、倒走……一切动作都如行云流水。

助手站在钢丝的一端紧张而又欣赏地看着他,暗暗为他加油。

突然,他停止了表演,停止了所有动作。刚才还兴奋的观众马上被他的动作吸引住了,认为他有更为惊险的动作,整个表演场地马上平静下来。

但助手觉得这极不正常,助手马上意识到他可能遇上了麻烦。他背向着助手,助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助手只是感觉到钢丝越来越抖,他在竭力平衡自己的身体。助手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经验丰富的助手知道此刻不能向他问话,否则会让他分心,导致难以想象的后果。

助手全身微微抖着,紧张地看着空中的他。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突然他开始向钢丝另一头走了一步,然后动作又恢复了正常。

助手长长松了一口气。

他很快表演完了,从云梯上回到地面。人们发现他的眼睛血红,好像还有泪痕。演员们全都围了过来。

他到处找他的助手,见助手从人群外跑来,他一把抱住了助手说:“兄弟,谢谢你。”

助手见他平平安安十分高兴,说:“天哪,我不知道你在空中发生了什么?”他说:“亲爱的兄弟,这是魔鬼的恶作剧,一阵微风吹下了屋顶的灰尘,掉入了我的眼睛,我在十六米高空中‘失明’了。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今天命该如此,但我心又不甘,我对自己说,我应该坚持,我在心中一秒一秒地数着,就在刹那之间,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救命的圣水。它很快把灰尘冲了出来。但是,如果你那时唤我一声,我肯定会分心或者依赖你来救助,但这样做谁都知道后果是什么。”

他刚说完,所有人都为他和他的助手鼓起掌来。

1.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现走钢丝演员技艺高超的词语和句子。(2分) 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写到“所有人都为他和他的助手鼓起掌来”,观众们赞扬的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文中摘抄与“我感觉到泪水来了,这是救命的圣水”相照应的文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略写演员表演,详写助手反应,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这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登天都峰

徐霞客是明代著名的旅行家。他风餐露宿,历尽艰险,踏遍了祖国的山水。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攀登黄山的天都峰。天都峰是黄山的第一高峰,上山的道路很陡,几乎是直上直下,使人望而生畏。走了一段路,他的朋友就抱怨起来:“这路真难走,我的衣服都被汗湿透了。”徐霞客笑着说:“我还好,咱们慢慢走吧!”

又走了一段,到了半山腰,他的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我的包袱太重,我背不动了。” 徐霞客接过他的包袱说:“我的包袱不太重,我帮你背吧!” 好容易爬到了离山顶不远的地方,他的朋友喘着粗气,筋疲力尽地说:“我的鞋磨破了,脚掌也磨出了血,我实在走不动了。”说着,坐在地上,简直不想起来了。 “我的包袱里还有一双鞋,你换上吧!”徐霞客把鞋递给朋友,热情地鼓励说,“我们慢慢走,一定可以走上去!”

他们好不容易登上了峰顶。他的朋友这时才发现,徐霞客的衣服比自己还湿得厉害,两个包袱把他的腰都压弯了,两只脚都磨开了口子,脚掌也流着血。他的朋友惭愧地说:“原来你并不比我轻松,可你为什么一点不叫苦呢?” 徐霞客回答说:“上山怎么会没有困难呢?如果我们都叫苦,互相抱怨,恐怕我们就上不来了。”

1、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3分)

⑴ 形容旅途生活十分艰苦,在风里吃饭,在露天睡觉。( ) ⑵ 累得大口大口地喘气。( ) ⑶ 累得没有一点力气和精神。( )

2、在登山途中,徐霞客帮助他朋友克服了哪三个困难?概括一下写下来:(3分) 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打“√”: (4分) ⑴ 本文记叙的方法: ① 先总述后详述。( )

② 先概括叙述后分述。( ) ③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 ⑵ 本文赞扬了徐霞客: ① 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 )

② 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精神。( ) ③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精神。( )

七、习作。(30分) 题目:我与书的故事

要求:350字左右,语句通顺,感情真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91gzw.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398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