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多想去看看
教学目标:
1.认识“想、告”等11个生字,会写“会、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认识11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升旗仪式录像片。
学生准备:生字卡。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北京的风景图片:故宫、天坛、天安门、万里长城。
2.北京城历史悠久、风景迷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有什么话想说一说吗?(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如:“北京太美了!”“我很想去看看。”“我真想去看看。”
3.导入新课:有位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很想到北京去看看。
出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个人读---全班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9页,老师读一遍课文,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后谈谈你听懂了什么。
2.学生齐读一遍课文,然后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把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3.读生字比赛:这篇课文中有不少词用得可好了,我们来比比看,谁最聪明,读得最快。出示生字卡片,粘在黑板上,读对的,组词好的,当奖品分到组里去。提问: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想:木 目 心;告:(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安:宝盖下面一女孩……]
三、指导书写,掌握笔顺
1.复习写字姿势。(“三个一”)
2.动画演示生字的笔顺,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用右手模仿书空。
3.看一看,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遇到学生说不准的地方,教师重点讲解。
如:“会”上大下小,撇捺要舒展,“云”字藏下面,第一横在横中线上起笔。“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竖中线上的笔画及最后两笔撇、捺的位置,最后一笔是捺,写得要稍平一些。
“北”书写笔顺为:整、横、提、撇、竖弯钩。第三笔是提,略往上倾斜,最后一笔是竖弯钩,起笔比竖稍高一些。
“京”第一笔“点”在竖中线上,下面一横较长,“口”稍扁一些和横笔保持一定距离。下面“小”的左点和右点相互对称,宽度和长横差不多,使整个字站稳。
5.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6.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
7.利用投影仪进行书写展评,鼓励学生多观察,掌握生字的写法。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挑战过关。
找一找游戏:我在哪里?
规则:
1.老师让学生闭上眼。
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
3.老师说汉字,让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指名分句或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1.师:妈妈告诉了“我”什么?
(出示第一句: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告诉”“弯曲的小路”“走出天山”注意连起来读,不要读得一字一领)
自己试读、小组内展示读、推荐展示、评价、再展示、齐读。
师:文中的孩子住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
齐读句子。正因为他是一位山里的孩子,从来没有到过北京,所以他才会说“我多想去看看”。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谁能用迫切期待的感情读读山里孩子的话?
自己试读、小组内展示读、推荐展示、评价、再展示、齐读。
2.师:妈妈还告诉我什么?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师:(l)老师有一个问题,这儿的“遥远”是什么意思?我不懂,谁来帮帮我?同学们知道么?山里的人走出大山,需要坐好几天的火车才能到达北京,可见这个孩子的家离北京有多远。所以文中的“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来形容路途非常远。
(最吸引孩子的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朗读时,注意把“遮远”“天安门”读得重一些、慢一些)
自己试读、小组内展示读、推荐展示、评价、再展示、齐读。
师:天安门广场上有一根高高的旗杆,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想不想看看天安门的升旗仪式?(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录像片)
看了以后,你觉得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怎么样?
(2)谁能告诉我“壮观”是什么意思?你从刚才观看的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3)刚才你感受到了什么?(很壮观,很有气势,场面很大)
(4)齐读这一句话,让学生从雄伟的场面中领悟“壮观”的意思。
指导朗读“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这一句,注意“仪式”以后稍停一下。“非常壮观”读重一些。
自己试读、小组内展示读、推荐展示、评价、再展示、齐读。
3.学生朗读第一、二句。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老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4.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播放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颊)
这位山里的孩子家离北京那么遥远,他从来也没有去过北京城,北京城里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又是如此的壮观,怪不得这位山里的孩子这么想去北京亲眼看看升旗仪式呀,让我们把这种迫切的愿望用朗读表达出来吧。
5.师:这里为什么说了两遍“我多想去看看“呢?
生:这位小朋友非常想去。
师:同学们,应该怎样读这段话?
生:带着对祖国的热爱来读。
6.谁愿意带着热爱首都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
7.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想到去看看,请大家打开书本,仔细读第2自然段。
(1)师:爸爸告诉了“我”什么?(出示第一句: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师:文中的孩子住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爸爸告诉我,沿着宽宽的公路,就会走出北京。
齐读句子。
正因为他是一个北京的孩子,从来没有到过,所以他才会说“我多想去看看”,我们读的时候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谁能用迫切期待的感情读读北京孩子的话?
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爸爸告诉了“我”什么,“我”又告诉了爸爸什么。“我”的话表达了什么心情呢?(非常急切)
谁愿意扮演文中的爸爸和“我”给大家读一下课文?我们南北队比赛,北队边读爸爸的话,南队边读孩子的话,听听谁读得好!准备好了吗?(点评)
(2)师:爸爸还告诉“我”什么?
(出示第二句:遥远的,有美丽的天山,雪山上盛开着洁白的雪莲)
师:这儿的“遥远”是什么意思?“遥远”就是“很远很远”的意思,来形容路途非常远。
(最吸引孩子的就是美丽的天山)
(朗读时,注意把“遮运”“雪山”读得重一些、慢一些)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播放新检录像片)看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刚才你感受到了什么?齐读这一句话,让学生从中感受美丽的景色。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老师再次提醒语速舒缓,体现出“我”沉浸在遐想之中。)
三、朗读背诵,感悟课文
1.观看升旗录像。
2.看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个人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自由读----全班读)
4.课文背诵(练习背诵----指名背诵----小组背诵----分角色背通----全班齐背)
四、激情婆悟,指导说话。
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再和同学交流。
1.小组内讨论并写下来。
2.实物投影展示。
例如:我多想去西湖看看。妈妈告诉我,在遥远的杭州城.有一座美丽的西湖。那里的荷花盛开,美丽如画。我多想去看看。
板书设计:
2、我多想去看看
遥远的北京城——宽宽的公路 雄伟的天安门 壮观的升旗仪式
遥远的——弯弯的小路 美丽的天山 洁白的雪莲
教学反思:
1.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们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因此,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学生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
2.通过拓展延钟,延续学生的情感。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就结束的
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课后我让学生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感望。再次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