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做一个幸福的医者

来源:九壹网
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同志责任重 大,但大家从事的也是一门幸福的职 业。我们医护人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减 轻痛苦、挽救生命,给病人和他们的亲 人带来希望。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业! 还有什么工作比这个工作更能让人有 成就感、有幸福感? 但是,这种幸福感必须建立在高 超的技艺和高度的责任感上,一定要 有承担这个重大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做仁心仁术的医中圣手,绝不做误人 误己的害群庸医。 才艺要精。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 廉・奥斯勒说:“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 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有位医 学前辈讲:医生的服务对象,“不仅是 生物学上的人,更重要的是社会学上 的人。不考虑后者,就可能在良好的 愿望下得到相反的效果”。医生一出 手,便知有没有。做医生的人,面对病 人,不能模棱两可,这个也行,那个也 不会出错。医生的一个处方,下笔之 时,就决定了给患者带来什么样的结 果。现在,有一个误区,以为让病人选 有底气。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专业 择就是以人为本。病人不懂医学,他 逐渐深入,但每一个医生,一定要争 能选择什么呢?他能知道哪种诊疗方 取做所从事领域的第一。只有具备这 案对他是好的,又能省钱呢?他能选 种勇夺第一的精神,才会促使自己不 择的,就是选择主动到医院看病,选 断学习,不断探求医学的真谛。而这 择一所他相信的医院、一个可以相信 种学习和探求,才会推动医学不断向 的医生。到了医院,他唯一的选择就 前发展,最终受益的将是广大病人, 是相信医生。所以,当我们要维护病 是整个社会。 人权利,给他自由选择诊疗方案的时 德行要好。做人做事,以德为先。 候,一定要用专业的精神,站在病人 共产党人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做 的角度,为病人研究和准备最完善的 医生的,更要重德行。医德,是医者的 方案。这就看我们的医生,是不是真 灵魂,是从医的门槛。不学无术,暗于 的为病人着想了。还要看医生有没有 大理。有术无德,便会成为医中败类。 这个能力,为病人提供最佳方案了。 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才是病人之福、 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也可以 社会之福。古今中外,可歌可泣、感人 说,文无第一,医无第二。每个做医生 至深的医德典范层出不穷。从神农治 的,都要对自己的医术有信心,更要 病尝百草,到孙思邈著《大医精诚》;从 白 道 典 下 活 不 人 原 幼 夫 没 被 离 地 个故事首先说明即使是吃人的猛虎患 病,医生也应该为它治疗,不要说人得 病了;其次,即使是吃人的猛虎对善举 也有礼貌的回应。其实这应当是医德、 医风的基本原则。在医生的眼里,病人 没有身份、角色之分,患了病,都要一 视同仁,毫不犹豫予以施治。人们所熟 知的医学大师张孝骞,奉行的也是“病 人第一,医生本色”的宗旨。作为新时 期的医务工作者,应该拥有更崇高的 医德,时刻将病人放在第一位,做到 “技术硬如钢、服务柔如水”,全心全意 为病人服务。 关系要顺。现在医患关系较紧张, 社会上对医生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原 因是多方面的。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各 方面给予医务人员更多的理解和信 任,需要大家共同作出努力。作为医疗 工作者,应主动行动起来,把自己该做 的事情做好。医疗卫生事业是一个整 体,每一个医院,每一个医务人员,都 是这个整体中重要的一分子。要注重 个体修养,为整体争光,为整个行业争 光。前人提出“患者如至亲,同行勿相 轻”的医生操守品德,在现代社会尤为 要。治病救人是一个系统工程, 人从入院到出院,从出生到死 ,医疗服务就像一条流水线,不 医院,不同专业,大家从不同角 为病人服务。流水线上的每一 单位、每个人,都要为这个“流 线”的畅通做出努力和贡献。互 敢于说“不行’’ 朱 满 之间要团结支持。许多医生潜 研究医疗服务的艺术,倡导朋 式医患关系,用仁爱之心温暖 者。现在卫生系统正在开展“三 一注意”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举 ,对改进行业形象至关重要。希 能扎扎实实做,用实际行动化 医患矛盾,改善医患关系,改进 医生形象,让病人和社会看到实 实在在的效果,得到实实在在的 好处,真正做到“服务好、质量好、 医德好,群众满意”,使我们的医 疗服务变成全社会的楷模,在创 先争优活动中竖起一面鲜明的旗 帜。创先争优活动只有与实际工 作紧密结合,落地生根,开花结 果,才真正达到目标,才具有生命 力和创造力。 医者父母心,这个世界没有 比“性命相托”更神圣的职业。有 位医务工作者说:“能用我的双 手,直接服务于社会最底层、最无 助、最贫穷、最需要帮助的患者, 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这也是医 生们共同的夙愿。相信广大医务 人员一定会用智慧和辛劳,当好 白衣天使,多谋人民福祉,加倍努 力,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出更 大的贡献。 (本文系作者在湖南省马王 堆疗养院“三甲”医院挂牌暨中康 楼开业庆典讲话的一部分。标题 有学者对《邓小平文选》作了统 做法与现实要求极不相符,他直言不 计,在邓小平的讲话、谈话、报告和批 讳地说:“不解放思想不行”、“吃大锅 示中,“不行”一词使用得非常多,成为 饭不行”、“搞平均主义不行”、“关起 他口头和文字表达的一个鲜明特点。 门来搞建设不行”。还有不少是出于 如《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共有60篇文 他对落后的忧虑。“文革”刚过,中国 稿,其中36篇文稿100多处用了“不行” 的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可谓天 这个词。 壤之别。他说:“我们科学技术很落 “不行”是对事物、观点、决策、做 后,不承认落后不行。”面对一些党员 法和结果等的否定,通常人们并不轻 干部腐化堕落,他说:“这个党该抓 易使用。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在事关国 了,不抓不行了”……不难看出,邓小 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甚至一些具体 平说出那么多的“不行”,既是当时中 事情上,邓小平当说“不行”时就果断 国社会处于转型期、许多积弊必须及 地说“不行”,所体现的无疑是他爱憎 时加以否定的时代因素决定的,也出 分明的政治立场、实事求是的思想作 于他对中国社会发展充满着忧患意 风、坚持原则的高贵品质、勇于开拓的 识和责任意识。 创新精神。 ’ 我们的领导干部是事业发展的 1977年8月,中国社会主义的航船 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工作中,对 面临向何处去的问题,这时“两个凡 下级和群众需要多鼓励、多支持,充 是”观点的干扰很大。复出不久的邓 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理当多说“可 小平同有关同志谈话时,果断地说: 行”、“支持”。但是,在原则立场问题 “‘两个凡是’不行。形而上学多了,害 上,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在面对错误 死人”。这一态度充分反映了他在观察 行为上,该说“不行”的就要果断地说 重大政治问题上的敏锐性和判断力。 “不行”。发展就是破旧立新,只要有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一些传统观念和 提倡的东西,就必有反对的东西:有 肯定的东西,就必有否 定的东西;有推行的东 西,就必有不准行的东 西。古人早就说过:“不 塞不流,不止不行。”只 有给不该行的亮“红 灯”,才能保证该行的 有“绿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